典狱美利坚 第503章

作者:幸运的苏丹

  勃氏仇恨的原因,还是因中美现在事实上已结为反苏同盟,并且在国际舆论上不断揭批“贝加尔湖行动”,现在联合国简直是吵翻了锅。

  北京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发表了态度空前强硬的讲话:

  “阿富汗作为个主权国家,总统遇袭,生死不明,这用内政问题是绝对搪塞不过去的,试问被苏联伞兵部队送回喀布尔当儿皇帝(原文如此)的塔拉基之流,他们先前难道不是被庇护在克里姆林宫的吗?苏联在这场血腥的干涉侵略行为里能脱得了干系吗?塔拉基之流刚回国就称阿明是中情局间谍,是阿富汗人民的罪人,简直是可笑,阿明总统在苏联霸权主义眼里唯一的罪,就是不愿成为傀儡,就像之前的达乌德.汗一样,就因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协议书上签字,在勃列日涅夫的眼中便被宣判了死刑……苏联企图利用《联合国宪章》为它的侵略行动辩护,这是极其荒谬的。人们都记得,就在这一届联合国大会上,苏联还装模作样地提出反对霸权主义。但是,在联合国大会刚刚通过反对霸权主义的决议之后不久,苏联就以赤裸裸的军事侵略行动撕破了它的一切伪装,肆无忌惮地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进行挑衅和嘲弄……苏联还声称,它对阿富汗的武装干涉是根据条约义务和应阿富汗政府的请求而进行的。这种诡辩骗不了任何人。但是这种侵略逻辑却值得人们严重注意。苏联的行动表明,苏联准备按照这种逻辑,侵略和占领它所企图侵略和占领的任何国家。苏联自己固然早就按照这种逻辑行事,越南在苏联的唆使下,也是以同样的借口武装侵占柬埔寨的。苏联热衷于签订友好合作条约,究竟包藏着什么祸心,难道还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警觉吗?这次,苏联对阿富汗的武装侵略是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次大暴露。人们进一步看清了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究竟来自何方,看清了这个所谓第三世界的天然盟友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人们也进一步看清了,苏联霸权主义是极端疯狂和冒险的,苏联的侵略野心是没有止境的,对于它的侵略行为,必须加以实际制止。苏联的倒行逆施已经引起阿富汗人民的反抗和世界各国的严重不安和强烈谴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将同一切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一道,为挫败苏联的侵略和扩张而进行不懈的斗争。”

  遥相呼应的,美国波特副总统在讲话里也声称,美国无限制推迟与苏联的核武器削减谈判,美国不再在SALT1规定的范围内部署弹道导弹(想布置在哪就哪),美国在经济文化上全面抵制苏联,美国对苏联实施谷物禁运,禁止高科技军民设备进入苏联,撤销苏联渔民在美国领海捕鱼的特权,另外“白宫将推动对以往一系列武器出口管制和经济援助管制的修正案的撤销或是再修正”,对象将重点涉及非洲、西南亚、拉美、印太地区……

  最立竿见影的,就是美国会将美国驻基辅领事馆和苏联驻纽约领事馆的开放延期。

  另外就是中美会联手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中国国防部长刘烨青热情邀请美国国防部代表团择时来华进行防务交流,而美国白宫和国会也达成一致,准备将中国送入贸易特惠的名单里,中美贸易有望在一年内突破五十亿美元的大关,右公还让大使老宗带话给卡特总统,幽默地提醒说:“希望美国能为中国在26个英文字母中重新选择一个取代目前的出口级别。”

  卡特顺水推舟,大笔一挥,就把中国升格到了P类出口级别,相当于非北约但又和美国关系友好密切的国家级别——212架民用的贝尔直升机被一次性出售到中国,伴随的还有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进一步解禁。

  “我就知道!”勃列日涅夫怎能不生气。

  在联合国就阿富汗问题召开的紧急会议前一日,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用电报机通知苏联驻联合国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道,如果安理会讨论阿明宫殿遇袭的事,先要否认苏联牵涉进去,若是对方逼得紧,那就援引联合国宪章第51条,即所谓的“集体自卫权”。

  “我觉得,这两个说法是没法并存的,前后矛盾的!”特罗扬诺夫斯基在心里已把克里姆林宫那群人的父母问候了一百多遍了。

  很简单,你要么咬死苏联和阿明宫殿无关,要么就承认有关但用宪章来辩护,若是两个说法前后都提,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搞霸权就算了,还落了个伪善狡辩的印象。

  于是特罗扬诺夫斯基请示葛罗米柯,二选一,至于哪种说法,请你们尽快定夺。

  还没等“克里姆林老人院”慢吞吞讨论出个什么结果来,联合国的紧急会议却召开了。

  “这可真是个让人发愁的日子。”特罗扬诺夫斯基叫苦不迭。

  最终特罗扬诺夫斯基果决选择了“死不承认”。

  结果某不加盟国的代表直接出示了一段录像。

  这录像是现阿富汗总统塔拉基面向国民的热情洋溢的讲话:“真正的人民政权成立了,我向全国的同胞表示祝贺!”

  该讲话这段时间在喀布尔电视台反复播放,本是论证塔拉基复辟的合法性的。

  可该不加盟国的代表却当着特罗扬诺夫斯基的面,尖锐指出:

  “塔拉基总统讲话时所在的房间,明显是在贵国的克里姆林宫内啊。”

  顿时,联合国会议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第62章 光荣的兵贩子

  特罗扬诺夫斯基脸是红一块白一块。

  可彼国代表依旧不肯放过他,追问:“明明塔拉基在政变发生时就在克里姆林宫,那么贵国声称的,贵国军队是受塔拉基政府邀请去阿富汗维持秩序的说法,到底还能不能成立?难道塔拉基是在贵国克里姆林宫里邀请的吗?还是说,贵国认为克里姆林宫就是阿富汗政府呢!”

  会议结束后,葛罗米柯才又拍电报给特罗扬诺夫斯基大使,说我们的集体表决结果出来了,还是以联合国宪章第51条为行动依据。

  气得特罗扬诺夫斯基直接把外交部给臭骂一顿,并说“我不干了!”

  可没两天,特罗扬诺夫斯基还是得继续在联合国奔走拉拢,因在接下来的紧急会议中,联合国许多不结盟国家代表联合提案:谴责苏联对阿富汗的武装干涉并要求所有苏军限期内撤出阿富汗。

  好在这次苏联做的还不算明显,毕竟动手的是石支队,克格勃小组成功后就火速返回苏联大使馆,并陆续乘机离开阿富汗。

  于是特罗扬诺夫斯基使出浑身解数,勉勉强强搞到了60张反对票和弃权票,使得该提案得到了进一步商讨修改的余地。

  “已经有十二个国家明确表示不会参加莫斯科奥运会。”而后,特罗扬诺夫斯基打电话给葛罗米柯。

  “这个规模会继续扩大吗?”

  “几乎是肯定的。”

  “紧急会议的结果出来了吗?”

  “修正案是不谴责不制裁苏联,但103空降师必须在一个礼拜内离开喀布尔,我们开进阿富汗的坦克部队也要撤走,不准留一兵一卒。”

  “扩充石支队吧!”在为此召开的克里姆林宫会议上,安德罗波夫劝勃列日涅夫说,“正规军想要驻防在阿富汗简直太难了,而塔拉基政府的军队又不值得信任。”

  勃列日涅夫对这个结果持“差强人意”的态度,他答应安德罗波夫,并表示会给克格勃相关部门增加预算,用于秘密招募扩张石支队的规模。

  石支队而后入驻阿富汗的理由是什么呢?

  很简单,既然现在塔拉基政府是亲苏的,那苏联便修复了两国的天然气管道,塔拉基又恢复了“阿富汗国家油气公司”,石支队改名为该公司的安保部队。

  而安德罗波夫有心要栽培娜斯佳.杜欣斯基,就很奇特地将该安保部队拨给第八局统率,而第八局原则上只负责电报工作。

  同时安德罗波夫还交代给娜斯佳一项新的任务:“接应逃入苏联高加索地区的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他们遭到了霍梅尼的残酷清洗,总有一日我们要帮助他们杀回去并主持伊朗政权。”

  对霍梅尼对亲苏左翼组织的迫害,苏联震怒,不过这次苏联学精明了,也懂得使用隐蔽战线和以夷制夷。

  果然,苏联火速执行了联合国决议,伞兵和坦克队伍开始沿着边界公路,乘车离开阿富汗国境。

  可娜斯佳在第八局的办公室,这段时间的电话简直要爆炸了,让她是疲于应付,最终决心照搬在美国的经验。

  “头儿!”普里戈任三人党在乌兹别克的国营棉农场接到娜斯佳的电话,都显得格外高兴。

  卡帕耶夫还在旁边嚷着自己胖了,颇有髀肉复生的慷慨。

  上次袭击阿明宫殿后,三人党在塔什干黑市里靠倒卖劫掠来的珍宝发了笔横财,这下子衣食无忧,还有了公寓楼房间住,置办好多从欧美走私来的电器,一跃成为当地的暴发户。

  布须曼小富即安,他给在列宁格勒的老婆孩子汇去笔抚养费后,就开始在塔什干招花惹草起来。

  卡帕耶夫则在当雇佣兵的行动里尝到甜头,他还渴求着新的发财机会,并立志要进入苏联体制内。

  志向最远大的当属普里戈任,在塔什干的这段时间他是东逛西逛,然后在电话里向娜斯佳提出个要求:“奥运会召开时能不能帮我在莫斯科搞到个卖热狗的摊子?”

  “你就这么点志向!”娜斯佳嘲笑道。

  接着娜斯佳要求三人党联络塔什干“有活力有想法”的青年人,做光荣的兵贩子的工作,把乌兹别克包括其他中亚加盟国的年轻人和监狱囚犯给组织起来,拉去阿富汗,帮助塔拉基政府弹压伊斯兰极端分子和叛乱势力。

  塔拉基那边传来话,要五千名受过军事训练的油气公司安保员,薪水由阿富汗政府出。

  同样的,拉希多夫也代表乌兹别克苏维埃发话:人我们这里要多少都有,你们只要能带走,每个人我还发津贴。

  这下普里戈任三人党又有活干了,他们印刷了很多传单,张贴在乌兹别克各所监狱和农场的墙上或柱子上,没多久就齐装满员。

  这下娜斯佳嘘口气,“还是美国式的效率高。”

  第八局能在苏联臃肿低效的体制外异军突起,短时间内就拉出支武装队伍来,更得安德罗波夫的青眼。

  可安德罗波夫也秘密指令娜斯佳,在塔什干的“阿富汗国家油气公司”办事处里安插些“桩子”,秘密收集拉希多夫贪污的罪状。

  另外边,虽然苏联将车队撤出阿富汗,但对阿富汗的“苏化”却更为紧锣密鼓。

  苏化的目的是什么?

  苏康回答的很明确:“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和阿富汗变成像苏康和苏联这样的国家,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将成为我们苏康的兄弟党!”

  苏联内的各报纸开始连篇累牍吹嘘,说“苏联公民在阿富汗非常受欢迎,阿富汗人将苏联看作是最可靠最真诚的朋友。阿富汗人民民主党请求在每个省份都配备相应数量的苏联顾问,指导他们迅速完成党的建设,再去让国家获得新生和进步,尽快融入到康米主义的大家庭。”

  在阿富汗的边境哨卡或机场,苏联顾问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涌入进来。

  塔拉基政府迫不及待地宣布三件套:土地改革、解放妇女、扫清阿片种植。

  每件都是顶天的大好事。

  结果在阿富汗中部高原的村庄,一名苏联顾问乘车,在两名阿富汗军人的保护下来到,他告诉村民,直升机发现你们这里的山谷里种了很多阿片,现在我对你们下达通牒,三天后会有推土机将阿片田给夷平掉。

  村民的回答是:在傍晚时埋伏在他们下山的半路上,用暗藏的步枪把汽车轮胎给打爆,而后冲出来,用砍刀把苏联顾问和两个当兵的全都砍死,尸体直接扔到荒郊野外去喂狼……

  刚刚开进阿富汗的国家油气公司安保先遣队的首个任务,就是搜寻失踪的顾问。

第63章 李恩菲尔德老奶奶

  “杜拉斯先生,请问这是什么照片?”众议院外委会成员之一的索托,拿出一叠照片,当着各大报社记者的面,询问刚从阿富汗飞回来的杜拉斯大使。

  让记者惊奇的是,索托所举的照片,绝对是世界上没有公开发布的。

  照片内容也非常劲爆,有现在阿富汗领导人塔拉基和卡尔迈勒与苏联部门负责人洽谈的画面,还有石支队乘坐战车出现在巴格拉姆机场的画面,也有石支队士兵为苏联空降师搭起信号指示塔的画面,更有战斗里王后宫硝烟弥漫的画面……

  “袭击阿明总统宫殿的这支队伍,差不多和苏军空降师控制喀布尔的行动是同步的。”杜拉斯直言不讳。

  “也就是说,苏军和这支队伍是密切协同的关系?”外委会的邓波议员接过话题。

  杜拉斯说是的,据使馆得到的内幕人士情报,袭击宫殿的队伍就是苏军雇佣当地人训练出来的。

  记者们顿时一片嘘声。

  随后两院联席会议中,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裘克、军事武装力量委员会资深成员巴里.戈德华特,还有众议院军事武装力量委员会主席梅尔文.普莱顿,陆续与邓波、索托等握手,达成共识,组建一支国会代表团,配合白宫、国务院,穿梭出访沙特、索马里、阿曼、科威特、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目的就是要讨论美国在这些国家建立或使用军事基地的可能性。

  按布热津斯基博士的构想,加上卡特总统的决意,美国必须要在波斯湾获得完整的捍卫利益的能力,为此五角大楼提出环绕波斯湾建起“基地网”的策略,新的军事基地网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就在波斯湾本地,由阿曼、巴林和沙特的基地合并而成;外层则在波斯湾的外围要点,由土耳其、约旦、索马里、埃及、以色列、肯尼亚和迪戈加西亚岛等国家和地区组成。

  “我们必须还得重视非洲的安哥拉,和中美洲的尼加拉瓜。”索托在联席会议上的补充得到了通过。

  国会代表团是分组出访的,索托接到的任务,就是针对他额外提到的两个国家的。

  此外在联席会议上,布热津斯基派来的特别助理奥尔布赖特提醒大家,新的中东基地网计划里,沙特阿拉伯是重中之重。

  吉米.卡特始终将《戴维营协定》当做自己任总统以来外交的得意之笔,可实则给美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卡特此举实则是让埃及退出了阿拉伯世界的反以色列阵营,这继续惹怒了沙特,因沙特也始终以泛阿拉伯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而自居,不过世人也都知道沙特的军队全是花架子,哪怕是让文耐尔公司编组新型国民军,哪怕是买了好多先进武器,可还是不堪战,所以沙特以前一直把埃及当“金牌打手”的,现在卡特居然让埃及和以色列握手言和!沙特真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才和海湾兄弟们又跑去捧萨达姆。

  现在被卡特寄予厚望的“稳定岛”,伊朗的巴列维王朝也轰然坍塌啦,美伊再也回不到过去,美国政界普遍认为只能把沙特当作伊朗的替代物,来维护波斯湾的利益,于是改弦更张,只能再去巴结沙特。

  “被自己过去的外交政策打耳光是什么滋味?”共和党里无论是里根还是布什,都对卡特前倨后恭进行无情的嘲笑和攻击。

  但卡特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安排了布热津斯基火速出访沙特的行程,此行目的有二,除了基地网外,还有就是哀求欧佩克增产石油,帮美国渡过79-80年的第二次能源危机。

  联席会议后,索托回办公室简单收拾,准备出发,助理爱丽丝.西姆敲敲门,走进来,说英国情报部门已开始军事援助阿富汗圣战者了。

  “爱丽丝,用语要准确,我们这里得统一称呼他们为阿富汗的自由战士。”索托接过爱丽丝递来的照片袋,纠正说。

  在打开袋子前,索托还开玩笑地问爱丽丝:“你对阿富汗圣战者的正义性怎么看?”

  “战争有正义的吗,全都不是好东西。”西姆小姐言简意赅。

  “谢谢你,爱丽丝。”

  结果索托取出照片一看,不由得喊出“WHAT FUCK!”来。

  英国佬援助圣战者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照片里,一位衣衫褴褛裹着头巾的圣战者,胸前挎着一支英制李恩菲尔德后拉式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1895年开始装备英国军队,距今已有八十五年,真的是老当益壮老骥伏枥。

  英国佬要用李恩菲尔德老奶奶去暴打苏联和阿富汗政府军的坦克和大炮吗?

  这人,这枪,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