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幸运的苏丹
整条大街是灯火透明,帝国卫队的飞行员很清楚地就锁定了大使馆外愤怒的人群,差不多已聚集到两千到两千五百人,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头与拳头,还有沉闷的枪声,“砰—嘶—叮!”,“示威人群里有武装分子对直升机射击!”
“俯冲下去。”
两架直升机随后冲下去,掠过街道示威人群的头顶,人群害怕地跑动、散开,直升机加挂的榴弹发射器逐个射出催泪瓦斯弹,炸得大使馆内外白烟滚滚,而后又开来一队军车,上面载着帝国卫队的士兵,跳下来就对示威人群发射橡皮子弹,到处都是追逐、殴打和开火的景象。
文化交流中心大楼里,莫妮卡鼓起勇气,将脸稍微贴在破碎的窗户边,看到大使馆那头不断爆出闪光,还升起白烟,人群的喊叫声如山崩海啸,可围攻中心大楼的那群游击队员却还没走,非但没走,他们还在着手准备强攻这里:
游击队员正在大巴车上安装简便的梯子,一旦安装成功,他们就会开着大巴冲撞大楼墙体,再顺着梯子砸碎二层窗户攻进来,那里没有防盗铁栅门的保护。
“快,快把二层那边的窗户给封死!”莫妮卡猫着腰,爬出电报机所在的房间,奔到中心负责人的办公室。
一群男性员工呐喊着,扛起柜子和沙发,准备将爬窗户进来的路线给堵死。
可几名游击队射手却趴在大巴车顶,架起了机关枪,突突突突地对着窗户进行压制扫射,窗户玻璃被打得稀碎,接着窗棂框架也被弹雨给打掉,子弹呼呼呼地射入到里面,把中心的男员工吓得不敢再到二层,只剩几个勇敢的,还靠在面墙后,准备拖着物什,爬到窗户墙下,把这些物什给堆起来,这是他们唯一能自救的办法。
中心负责人则不断地打电话给帝国卫队的军营,恳求他们出动直升机和特遣队来拯救这里。
可电话压根没法打得通。
游击队员开始向二层窗户内抛掷木柄手榴弹(中国造),这种手榴弹不易滑手,扔得更远更准,嗖嗖嗖地钻进窗户,接二连三地在中心大楼二层爆炸开来。
“我们有人受伤了,被手榴弹弹片给击中了!”
震人心魄的手榴弹爆炸声,把莫妮卡吓得面无人色,她体会到平民人员面对哪怕是准军事人员时反抗的苍白无力。
等到大巴云梯造好,这座交流中心可就彻底完了,他们真的像那位伊朗员工说的,将全部沦为被肆意拷打的人质。
“索托……”当莫妮卡抱住双膝,蹲坐在房间安全角落中时,流下眼泪,不由自主地还是喊出了曾经爱人的名字。
东京的雨大起来,鲁道夫与其他保镖乘坐的丰田车已停在街道对面等候。
白色车身黑色硬顶的达特桑跑车呼啸着开到附带院子的楼房前停下。
“我下去了。”索托解开安全带,推开车门,冒着雨就横穿了街道,向鲁道夫的车跑去。
卡米娅依旧握着方向盘,不动。
后座的美枝子忽然下车,撑开伞,又夹着另外把收起的伞,也跑起来。
“卡德纳老师!”
已站在对面的索托回头,看见美枝子站在对面的街口。
雨依旧下着,路灯闪烁,柏油路上满是溅起的雨花,美枝子本来向跟着索托跑过来的,可这时红绿灯变换了,是红灯,美枝子就停下脚步,在那里等绿灯——虽然整条街道根本没车子通过。
绿灯亮了,美枝子才穿过斑马线,来到索托面前。
她没说什么,只是把伞递给了索托,鞠了躬,说声珍重,就趁着绿灯还没变,转身回去。
“快去机场!”索托也顾不上磨叽了。
丰田车一路狂奔。
机场的电话机旁,索托好不容易打通计算机数据公司,接电话的是蒙特。
“给你加钱,立刻带着人去交流中心大楼救人。”
“我的意思不是钱……”
“五十万!”
“老板我和克里斯马斯商量好,等护送数据公司员工的其他伙伴回来后就出发。”
而后索托又打电话给住在特拉华州的基辛格博士。
“拜托,这可不是电话交谈的时间。”被吵醒的博士有些愠怒。
“巴列维国王到底身在何处?”
“被萨瓦克秘密警察的前头目纳斯里绑票了。”
“绑票去哪?是伊朗国内的某地,还是去了外国,又去了哪个国家?”
基辛格博士停顿了下,才告诉索托:
“狩猎俱乐部干的,现在巴列维国王和王后应该被送去巴格达。”
“去萨达姆那里!?”索托失声喊出来。
“对,沙特也好,埃及也好,对伊朗革命同样非常恐惧,再加上伊朗素来是伊斯兰世界的异端,所以狩猎俱乐部和萨达姆实则是准备合作双赢——狩猎俱乐部的国家在背后当金主,萨达姆的军队为前驱,来攻占整个阿拉伯河的水道,压制伊朗,进而控制整个波斯湾的起点航道。”
“萨达姆是狩猎俱乐部的工具,而巴列维国王又要沦为萨达姆的工具?”
“大家互相成就嘛。”基辛格博士毫无廉耻地回答道。
“你能捞到什么好处?”索托直接问。
基辛格支支吾吾。
“最近是买了什么股票了嘛……”
“波斯湾可是整个世界能源脖子上的一根大血管。”基辛格也只能这样暗示了。
“我会去沙特。”
“喂,你别轻举妄动,卡特准备请一名参议员当特使前往伊朗斡旋了。”
“那就加我这个外事委员会的众议员为副手,应该没问题的。就这样,我上飞机了。”
第65章 别害怕,莫妮卡
“喂,喂?”躺在自家睡床上接电话的基辛格博士喊着,可对面早已没了音响,惹得他养的金毛犬推开门跑进来,仰起头来望着他。
凌晨时分,伊朗帝国卫队的拉维赞军营里突然被扔进几枚爆炸物,冲天火光升腾起来后,留宿在此的士兵纷纷惊醒,手忙脚乱地拿起武器——反对派游击队改造的汽车顶着子弹,冲开军营的铁丝网,“安拉至大!”游击队员们紧随其后,举着枪在基地的广场上与帝国卫队激情对射。
伊朗国家电讯中心不断播放霍梅尼新的讲话,“市民们,穆斯林女人们,所有信仰伊斯兰的信徒们,所有遵循伊玛目的神学生们,从现在开始拿起你们的武器战斗吧,把德黑兰夺回到伊朗人民的怀抱里来,遇到军队和警察,你们要挺起胸膛对他们说,加入我们吧兄弟!现在伊朗的处境你们是知道的,一边是苏联,一边是美国,我们所有的灾难都是这两个帝国主义霸权所造成的的,只要苏联和美国停止支持腐败透顶的君主制政府,伊朗人民就能活下去。巴列维政府授予美国顾问绝对豁免权而得到的只是几美元的回报。现在伊朗有多少美国官员,他们得到了巨大收入!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财富进了美国人的口袋,就是还留下了少许,也到了国王及其帮凶手里。他们在国外购买豪宅,把人民的钱变成自己在银行的存款,从而导致民族处于贫困状态。与此同时,他们却不断重复说,伊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真的是厚颜无耻!”
凌晨二时,德黑兰郊外的空军基地和陆军基地几乎全都向反对派倒戈,军校们切断了和总参谋部间的所有联络,士兵们欢呼着加入到反对派向德黑兰市中心的进军队伍里,而游击队则顺利接管了几座巨大的弹药库,从里面得到海量的武器装备了自己。
古城德黑兰的上空,无线电讯号密集地“像织布机穿梭”般,夹杂着各种颜色的曳光弹,在不同地区射击着,或者还射着。
因帝国卫队所在的拉维赞军营遭到突然袭击,这段时间里处于混乱之中……而位于德黑兰北城的伊朗军事司令部中,美国的休赛将军这才觉得事态变得失控起来,他的目标是防止伊朗军队遵从巴列维国王的命令用武力镇压革命者,能在动荡里保持中立,可休赛将军明显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伊朗高层将军们——他们完全没法控制军队投向革命!
“东城区似乎失守了,反水的空军战斗人员接受群众欢呼,接管了最大的多申托佩军营!”
电报员报告在司令部里手足无措的休赛。
休赛绷着脸,盯着墙上挂着的德黑兰城市的军事地图,不发一语,也许他压根就没什么可说的吧!
“去召集宪兵来保卫司令部大楼。”最终,这是休赛将军唯一能做的事。
伊朗宪兵成了他手里最后能打出来的牌。
同时,驻伊朗美国大使馆外,帝国卫队分遣队的直升机和士兵总算是驱散了围攻大使馆的人群。
沙利文大使褒奖了帝国卫队的官兵,接着他总算联系上了爱资哈里内阁的外交部长法赫蒂。
虽然爱资哈里首相本人去向不明,可法赫蒂总算还维持着伊朗的外交事务,他告诉沙利文大使,“我们准备组建个新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来控制住局面,但而今我们不得不先和霍梅尼还有左翼领导人们谈判。”
“使馆先前正遭受攻击,保护使馆的一名海军陆战队士兵肯尼思被游击队给绑架,我需要您出面,让肯尼思安全获释,这对未来的美伊关系很重要。”沙利文对着电话是声嘶力竭。
交涉了番,法赫蒂外长同意和库姆方面联络,以求肯尼思被安全释放。
可牌桌上却没有美伊文化交流中心大楼的位置,彻夜混战中沙利文大使根本不知道它那里发生什么事。
正和妻子在家乡别墅里度假的卡特总统,刚吃完午餐就接到布热津斯基博士的加急电话:
“伊朗出事了,请您即刻返回华盛顿参加国家安全会议,所有重要的白宫幕僚都在等待您。”
“明天说不定会有五十家亲共和党的报刊会连篇累牍地攻击我。”卡特总统心中虽有预料,可还是非常失落。
“对,我们得做好应对措施。”
“在这危难时刻,我会和你们并肩闯过。”卡特总统不胜唏嘘,对布热津斯基低声说到。
“是的,我们都在横渡特拉华河的船只上。”布热津斯基用了美国国父华盛顿的典故。
卡特总统放下电话后,第一夫人罗莎妮走过来,扶住丈夫的肩膀:“我永远支持你,愿上帝庇护你庇护美国渡过难关。”
夫妇两人拿过本西班牙文的圣经书,并排坐在沙发上,简短地读了几句,然后闭目祈祷,便离开了别墅,在外面海军陆战队的直升飞机正旋转着桨叶,等候着他俩……
伊朗凌晨四点钟,弹痕累累的美伊文化交流中心危如累卵——它街对面的楼房顶,有游击队的射手在密切监视着,一旦有人敢来楼顶喷涂求救标志就会遭到无情射击;而大院内,几辆大巴车已装设好了云梯,游击队革命者高高举起胜利手势,开始攀爬上大巴车顶,司机也开始就位,对中心大楼的攻坚马上就要开始了!
中心负责人办公室内,能做主的人吵作一团,伤员坐在床架上被简易包扎,绝望的气氛笼罩全场,有人说趁现在对游击队表示投降,也有的人说他们见到大使馆转危为安,得想办法让沙利文大使来救助。
可即便沙利文大使能听到这儿的求救声,但一切还来得及吗?
莫妮卡扶着额头,坐在办公桌前,嘴里不断地诅咒着怀曼……
直到传真机一阵震动,而后指针点动着,打出来几行文字,随着传真纸吐出,印在莫妮卡的眼瞳里:
“别害怕,莫妮卡。
坚持住。
帕拉丁骑士会冲破硝烟,让所有人得救的。”
最后一行是个莫妮卡才能理解的化名,带着自嘲:“订婚战士”。
“索托!”莫妮卡捂住嘴,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德黑兰的梅赫拉巴德机场,送走数据公司员工的帕拉丁雇员,和志愿留在德黑兰的两位效力数据公司的美军前军官,驾驶着那辆皮卡车,在返回德黑兰市中心的途中,事实上当他们冲过路卡后,环城大路的街面都在晃动——数十辆英制酋长坦克列成长队,截断了城内外的联系,它们全由倒向革命的伊朗装甲兵开动。
第66章 OK
数据公司大楼中,回来的帕拉丁雇员,两位退伍军官,还有蒙特、克里斯马斯做了个简短的战情部署。
他们围着面会议桌,桌子上铺着德黑兰街区的地图,还有林林总总的装备,狙击步枪、微型冲锋枪、火箭筒、霰弹枪、钳子、消音手枪等。
目标是文化交流中心大楼,“解除反对派武装对大楼的围攻,并歼灭以交流中心的平民为攻击目标的武装分子,保护那里的人们,坚守到增援来临为止。”
“增援是什么,是谁?”数据公司的安全主管科伯恩问,他身高五英尺十一英寸,体重两百磅,肩膀宽阔,蓄着红褐色的头发与胡须,二十岁时在越南战争中飞过直升机。
“帕拉丁公司的其他雇员,他们正听从老板的调遣,从非洲赶过来。”蒙特回答了科伯恩。
科伯恩举起手,表示谨慎的乐观。
另外位数据公司的退伍军人鲁兹则对蒙特说,“全德黑兰的美国商人都知道大使馆不可靠,他们自己建了个情报共享网络,头领是贝尔直升机公司在德黑兰的分部,领袖是名退役少将,麦金农先生。”
“是的,我们这几天已经从麦金农的临时情报部得到德黑兰各个美资公司的街区和内部构造图纸。”蒙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