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03章

作者:随轻风去

除去朝臣,还有六百名大汉将军站班,三百多乐舞生鼓吹奏乐,虽然比天子的大典减半了,但人数依然不不少。

别说场面没用,还是挺振奋人心的,有种气象更新的感觉。毕竟嘉靖皇帝都两三年没上过朝了,不少大臣暗暗都有刷新政治的期待。

有头有脸的太监也都在这边候场,虽说太监不用上朝,但来不来就是态度问题了。

与之相比较,位于皇宫西边的西苑就冷清了许多。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情况都是相反的,一直是西苑热闹,东部冷清。

此从嘉靖皇帝移居西苑后,文华殿就基本没用过了,能不冷清么?

若非还有秦中堂一直坚(霸)守(占)同在皇宫东部的文渊阁,皇宫东部早就退出政治舞台了。

天色蒙蒙亮,方皇后站在寝宫万春宫殿内,看着仍然昏迷的嘉靖皇帝,陷入了沉思。

目前她最大的身份就是皇帝的正宫,一切荣耀来源于此,但皇帝却人事不知了。

此后又从万春宫步行出来,来到仁寿宫正殿,上香祷告。

等祷告完毕后,站在殿前飞檐下,方皇后环视四周,语含讽刺的说:“今日仁寿宫当真清静了许多,大概是近两年来最清静的一天。”

旁边最亲信的女官姜秀答道:“喜欢热闹的都去了东边。”

方皇后又说:“方才父亲传话回来,只送了四个字,自求多福,看来是没有别的办法了。”

姜秀说:“娘娘太过于心善了,故而人善被人欺。”

方皇后苦笑:“不是心善,而是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安全不是乞求来的,而是打出来的,权益也不是索取来的,而是斗出来的。

而且靠天靠地靠别人,全都不如靠自己!父亲说自求多福,大概就是自己靠自己的意思了。”

姜秀无可奈何的说:“娘娘醒悟的太晚了,外面那些权臣一个个飞扬跋扈,没将娘娘放在眼里的。

如今大局已定,今日朝会就是走个形式,以后就要稳定下来了,娘娘未见得还有机会。”

方皇后却又道:“并不晚,甚至可以说是恰当其时,不是今天还不好办。”

姜秀暗暗吃了一惊,又偷偷看了几眼方皇后,忽然觉得这位皇后有点陌生。

正在这时,有个三十来岁的太监匆匆从仁寿宫外走了进来,看到方皇后正站在正殿,就又走过来见礼。

随后那太监又言简意赅的说:“都联系好了,绝对可靠,只等娘娘决意,咱亲自去压阵。”

姜秀完全听不懂这是在说什么,这个来禀报事务的太监他认识,就是负责皇后正宫事务的陈洪,但说出来的话真让人听不懂。

反正姜秀又一次感受到,皇后变得更加陌生了。

方皇后抬头看了看天色,对姜秀吩咐说:“朝会也该开始了,回寝宫去!”

此时在午门外,文东武西已经列好了班位,等着吉时到了,就要从左右掖门先进午门。

文臣班位最前面就是内阁阁臣,秦德威班序在严嵩后面,正好就站在了严嵩旁边。

第一次在朝会位置上距离严阁老这么近,秦德威有点惴惴,怕自己一不小心,躲不过旁边这位阁老暴起的拳头。

等待典礼的过程十分无聊,秦德威闲着没事,就对严嵩挑衅说:“严阁老为何不去无逸殿入直?”

严嵩反唇相讥说:“朝会在文华殿,你秦中堂的文渊阁就在对面,又为何不先去文渊阁等着?”

秦德威又开口道:“说个正事,皇后救驾有功,皇后父亲应不应该封爵,烦请你严阁老拿个主意。”

严阁老不阴不阳的说:“你秦中堂如果首先倡议,那老夫就愿附骥尾。”

首辅翟銮站在严嵩的另一边,听到严嵩和秦德威的对话,不由得生气了,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把首辅放在眼里?

提议封爵这种问题,难道不应该是首辅来倡议吗!

还没等翟首辅发飙,朝会就开始了,文武百官从午门的左右掖门进去。

按照过去惯例,大臣过了午门后只管向着正前方走,皇帝在皇宫中轴线上的奉天门等着。

但今次不同,文武官员集体向东走,过了左顺门就来到了文华殿和文渊阁。

其他典礼形式大同小异,按部就班就行了,没什么稀奇的。

年方六岁的皇太子,在身边人的指导下,喊出“平身”的时候,朝会礼仪环节基本就结束了,下面就是议事了。

刚才严嵩和秦德威在午门外斗嘴的时候,很多人都听到并传开了,这说明两人有意识的在热身。

看两人这状态和架势,只怕今天议事时间短不了,到中午能结束就不错了。

就在气氛陡然紧张的时刻,忽然有个太监跌跌撞撞的扑倒在文华殿门槛外,却又不敢擅自进来。

经过批准后,那太监就高声说:“皇后娘娘要把皇上龙体从西苑移到乾清宫,现在正召选人手!”

殿内百官:“……”

眼看着两大强权就要打起来了,怎么还有在外围抢戏的?

秦中堂愕然,这事儿怎么感觉有点耳熟?仿佛是好几个原本时空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的混合?方皇后版的移宫案?

第八百三十章 三缺一

大臣们都很没脾气,不用想就知道,这是被宫廷体制边缘化的皇后正在闹情绪。原以为这皇后是个省心的,看来也不尽然。

如今从宫廷到朝廷很多事都要等待议定,哪有太多精力分心,但皇后那边却又不能不管。

皇后都准备在西苑动皇帝了,这边朝会还怎么开的下去?但太子才六岁,根本管不了事。

所以只能让大臣们去看看情况,该劝就劝,该拦就拦,但又不可能在场的大臣一窝蜂都去,只能派几个代表。

这时候有两种人选模式,一种是让内定的几个辅政大臣去,本来任命辅政大臣就有帮忙处理过渡阶段事务的意思。

第二种就是让传统意义的朝廷核心人物去,比如阁臣加外朝七卿这样的组合。

严阁老抢说了句:“事不宜迟,辅政大臣速速前往西苑即可,其余人先在此等待!”

如果算上硬挤进来的秦德威,原本内定的辅政大臣就是五个人,还有首辅翟銮、阁老严嵩、詹事张邦奇、天官许瓒,这个阵容足够代表朝廷了。

正要往外走时,秦中堂忽然对张邦奇说:“人都去了那里,谁在此看顾太子?你这个东宫属官留下!”

张邦奇不忿道:“即便我离开,这里还有其他东宫属官在,秦中堂过虑了!”

大家都是辅政,凭什么实际事务就把他排斥在外?你秦德威是不是看不起人?

秦德威大声的嘀咕了一句:“真是小人常戚戚,庸官心事多。”

然后又敞亮大度的说:“既然你不肯留下,那你去西苑,我留下!这总行了吧!”

张邦奇:“……”

凭什么你秦德威说留下就留下,你是不是故意调戏人?显得你多敞亮吗?

严阁老心累,这都什么队友?打不过就打不过,能不能不要主动送人头?

就刚才那几个照面,张邦奇这个被自己拉来的浙党辅助,一下子就被秦德威轻描淡写的削去了三成威望。

再说了,真让秦德威单独留在这里陪太子,谁能放心?没准等大家回来后,太子就已经被忽悠的撤除四个辅政大臣了!

“不必多言,张大人你留下好了!”严阁老不容质疑的指示说。

张邦奇不敢再反对,应声答应。

秦德威又大声嘀咕说:“什么事都办不成的人,乱凑什么热闹啊,啥也不是!”

许多这两年新入朝,没参加过朝会的人顿时就明白了,难怪在大臣中,秦中堂出入护卫最森严,还经常借用官军当警卫。

最后还是四个辅政大臣去了西苑看情况,其余人就暂时在文华殿等待。

出西华门,乘舟过太液池,来到仁寿宫。经过通报后进去,又来到万春宫正殿前。

方皇后站在台上,数十名太监宫女环列于下,看样子是即将动手的架势。

瞧见几名大臣,方皇后主动开口道:“本宫正欲送皇上回乾清宫,先生们来的甚好,可一起护送。”

翟銮作为首辅出面问了句:“娘娘为何突起此意?臣等未曾事先预闻。”

方皇后回话说:“皇上是夫,本宫是妻,我这个正妻操持家事,也需要先告知给先生们?”

翟首辅又道:“天家与常人自然不同,家事即是国事。臣等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此时要将皇上送回乾清宫?”

方皇后说:“那本宫就明白说了,乾清宫就是天子寝宫,皇上回乾清宫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么?又何来的为什么?

就好像从来没有人问过,你翟首辅在朝会上,班位为什么总是第一个?”

方皇后的话从道理上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宫廷格局设计里,前廷核心是三大殿,后宫核心就是乾清宫,是天子“法理”上的寝宫。

方皇后又继续说:“还有,如今正值非常时期,人心求安,朝廷也要稳定!天子居于偏宫别殿非正道也,还是移回乾清宫更利于稳定人心士气!”

还没等别人,严嵩严阁老率先表态道:“娘娘思虑周详,所言极是!”

其余人齐齐无语,你严阁老还能表现的更明显点么?

如果嘉靖皇帝继续躺在仁寿宫,那么按照秦中堂提出的忠义理论,饱受君恩、奉旨入直无逸殿的严阁老就只能继续在无逸殿侍奉皇帝,不能随意走人,不然就是忘恩负义。

如果嘉靖皇帝今后真被搬到了乾清宫躺着,那么严阁老就完全没必要继续留在无逸殿了!可以回太子附近的文渊阁于,与秦中堂抢地盘了!

毕竟几个大臣入直无逸殿名义上是为了侍奉皇帝,如果皇帝都不在仁寿宫了,还入直个什么?

翟首辅反应比严阁老慢了一拍,这时候才回味过来,连忙也出声支持道:“娘娘所言有理!”

翟銮与严嵩一样,都是受制于“入直无逸殿”这个牢笼的,自然也是想要飞出去。

来到这里的四个辅政大臣里,瞬间就有两个赞同方皇后了。

剩余的两个里,许天官对此无可无不可。反正他在外朝吏部上班,皇帝躺在宫里哪个位置,与他关系真不大。

所以最后就只剩秦中堂没有明确态度了,或者说,还没有在嘴上明确。

沉吟片刻后,秦德威发言说:“皇上龙体欠安,还是以镇静为主,不要随便移动了,以免有不测之事发生!

皇后身为国母,还是谨慎为上,多多顾惜皇上龙体!”

这个表态完全不出众人意料,秦德威肯定反对“移宫”,说话稍稍出格一点也可以理解。

方皇后却针锋相对的回应说:“不测之事若发生在宫外,乃不详之事也,于国家无益!若真有不测,也应该在宫里,方为天下主!”

西苑是在宫城外面,严格意义上并不算皇宫内,所以才会被说成是宫外。

秦德威不禁恍惚了一下,让旁人都感到奇怪,不知道以机敏著称的秦中堂为何忽然失神。

主要是秦德威想起了,原本历史上的嘉靖皇帝在临终前,硬是被首辅徐阶抬回了阔别二三十年的乾清宫,然后就咽气了……

眼前方皇后这个抬着皇帝回乾清宫的架势,就让秦中堂想起了历史上的徐阶。

历史上的徐首辅是不是怕皇帝还是不死,就是为了让皇帝赶紧不测,所以非要折腾这么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