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92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答道:“不必问了,其实我真没有认爹的兴趣。你想当我爹的心思,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秦太监心情复杂又强颜欢笑的说:“我很欣慰啊,看来你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政客,那我就放心了。”

太监缺亲情,但秦德威又不缺。

对于混迹于庙堂的人物来说,父慈子孝、血脉感动的场景,真没那么容易出现。

随着太阳升高,仁寿宫这边的异常情况终于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在无逸殿入直的文武大臣里,最先发现问题的是京山侯崔元。

崔侯爷有个远亲在锦衣卫当差,恰好昨夜也在仁寿宫外面值守,找了个空子,这亲戚就跑到无逸殿,向崔元通风报信。

崔元得了消息后,只觉干系重大,自己扛不起,故而未敢擅专,就将同在无逸殿的执政阁老严嵩叫了起来。

严阁老震惊的反问说:“仁寿宫那里出事情了?很有可能是皇上出了事情?”

“似乎是如此,而且不是小事!”崔元分析说:“刚才有人说,秦德威早前一步到了,并不经许可就闯了进去!”

秦德威这个举止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不是发生了天大的事情,秦德威就是有天大的胆量,也不敢擅闯仁寿宫。

听到又被秦德威抢在了前头,严阁老顿时就意兴阑珊,随口说:“那我们就一去探视皇上!”

其时入直无逸殿的文武大臣有五个,除了严阁老和京山侯崔元,还有首辅翟銮、礼部尚书张潮、成国公朱希忠。

无逸殿诸大臣走到仁寿宫门时,正好也撞见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和天子大伴黄锦。

文武大臣和内臣混合到一处,一起进了仁寿宫,又来都万春宫前院,就看到了早到的秦德威和秦太监。

一干后来者心思各异,本不想说话,先进殿亲眼看过皇帝再说。

但秦德威突然指着严嵩喝道:“严阁老!你们这些在无逸殿入直的辅政大臣,究竟是怎么侍奉皇上的?”

严嵩:“……”

你秦德威有毛病吗!皇帝作死,关他屁事!

秦德威扼腕长叹道:“我们这些辅佐于皇上左右的文臣,是国家股肱,跟那些太监完全不一样,皆具有规劝君王的职责!故而皇上遭此大难,我们都有罪!”

于是严阁老终于听出响了,原来秦德威是在暗示,这种非常时候,文官要团结起来,与太监争权。

对此严阁老嗤之以鼻,他严嵩可以与任何人团结,但与你秦德威团结的意义何在?

团结的后果,就算是文官压倒太监占了上风,那不就等于继续让你秦德威把持朝廷事务?

那不就白团结了吗?

得到皇后“允许”后,各界代表终于在正殿看到了嘉靖皇帝的模样,又听着太医解释了几句。

秦德威也再次跟着看了一遍皇帝,心里也在琢磨,嘉靖皇帝的状况与历史上似乎不太一样。

历史上宫变后,嘉靖皇帝并不是植物人状态,对外界还是有反应的,最终醒了过来。而在本时空却像是植物人,到底还会不会醒?

此时文臣、内监、勋戚各方势力的的人物都汇集齐了,基本可以共同“善后”了。

这次宫变事起突然,而且匪夷所思,所以虽然众人大都是宫廷老手,但都有点懵,话都很少。

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实在确定不了皇帝未来的状态,下一秒皇帝也许会突然醒来,也许会突然就断气。

如果表错态,或者说错话,那就很尴尬了。

司礼监掌印张佐先开口道:“皇上圣体不豫,于今之计,当先行请太子监国!”

既然皇帝昏迷不醒,那就肯定要请太子监国,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嘉靖皇帝的大伴黄锦大概是最担心未来的人,忍不住就说:“谁在宫中负责看护太子起居?”

太子如今才六七岁,肯定需要有人监护。

秦德威突然愤怒的发话说:“还未把皇上的事情议定,先讨论太子如何,岂是人臣之道?”

众人齐齐瞥向秦德威,皇上都在那边神识不清了,你秦德威还在拍马就过分了啊,给谁看呢?

张佐便道:“皇上自有太医诊治,我等轮班看守,防范小人趁机不轨就是!眼下急需安稳社稷,怎么就不是为臣之道了?”

严嵩问了句:“那又该由谁来看护太子起居?”

张佐又答道:“内宫之事,自然由我们内监来操持,在宫中选择几个年长纯良之人,轮流日夜看护太子就是。”

秦德威公然嘲讽道:“听张公一席话,我仿佛看到了立皇帝王振是怎么出现的!”

礼部尚书张老师提醒说:“被叫立皇帝的是刘瑾!”

秦德威答话说:“祸国殃民都差不多!”

对于文官来说,当然不希望纯粹由太监把持太子左右!那样的结果,只能是又出现太监当权的局面!

如今以宫里地位和伦理关系,有资格监护太子的人并主持后宫的人,除了太监就只有方皇后和张太后了。

但方皇后又多有不恰当之处,毕竟方皇后的第一身份是皇帝的妻子。

如今皇帝还活着,皇后不侍奉皇帝,跑去看护太子并与外朝官员打交道,明显是违背礼法的。

若排除掉方皇后,那么从礼制上来说,人选就只剩下张太后了。

这也是让严嵩等人最纠结的地方,现今张太后名义上被供养于宫里,实际与嘉靖皇帝关系十分恶劣。

张太后的两个兄长,一个被夺爵发配南京病死,一个在天牢里关了八年,赫赫扬扬的张家也被抄没了。

而张太后居住在慈庆宫,实际上和冷宫也差不多,待遇十分差!

让张太后看护太子起居并主持后宫,甚至还与外朝官员往来,那么如果嘉靖皇帝醒了,会怎么看待?

严嵩心里不停的天人交战,要不要赌上这一把?

如果皇帝一直不醒,支持张太后监护太子,或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张太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张家和秦德威积怨也很深!就是当初秦德威为了讨好皇帝和解决南巡经费问题,帮皇帝抄了张家!

然后再里应外合的话,太后加首辅(干掉翟銮易如反掌)的组合,未尝不是压倒秦德威的机会!

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如果继续目前这样下去,根本没希望打赢秦德威,不如兵行险招,赌一把大的!

赢了权倾朝野,输了回家养老!

严阁老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抱着巨大的勇气,冒着毕生最大的风险,准备开口发表意见,力挺张太后!

忽然听到按照班位,站在身边的东阁大学士秦德威先说话了:“我以为,慈庆宫张娘娘可以监护太子!”

雾草!严阁老险些吐血,忍无可忍无须再忍,皇帝都不在了,管什么朝仪,一记老拳打向身边的秦中堂!

秦德威毫无防备,头上挨了一拳,被打得官帽落地,一时间竟然惊呆了。

皇帝昏了,严嵩你也疯了?

第八百一十七章 都在改变着

这一记来自严阁老的老拳,实在是猝不及防,秦中堂当真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他甚至都不明白,严嵩为什么要打人?

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围一干人已经把他和严阁老隔开了。

礼部尚书张潮按住了秦德威的肩膀,叫道:“冷静!冷静!不要还手!”

再怎么说,严嵩也是六十多的人了,秦德威才二十多。

尊老是主流社会价值观,年轻人动手打了老人,往往有理也变没理了,从受害者变成被舆论指责对象。

秦德威像个五百年后公交占座不成反被老人打的上班族,气愤的对张老师说:“难道我就白挨了一拳?”

张老师想了想,主持公道说:“你打了严世蕃那么多次,如今被严世蕃的父亲打了一拳,也算是互相扯平了。”

秦德威:“……”

他还想辩论几句,却又发现在场人里,居然没有人帮他这个被打的人说话,反而隐隐护住了严阁老,顿时就感到气抖冷!

这个世道究竟怎么了,严嵩这种青史上挂了号的奸臣,也值得你们这样庇护?

是不是因为我叫秦德威,所以我做什么都是错的?只有我挨打了,你们才能暗爽?

只有老好人京山侯崔元捡起了官帽,拍了拍尘土,递还给秦中堂。

首辅翟銮威望不行,完全压不住场子,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便喝道:“皇上尚在殿中,你们号称文臣,却在殿前动手,成何体统!”

被太监这样说,文臣脸面都有点挂不住,秦中堂也只能先顾全大局,主动往后退了两步,以示没有继续动手的意思。

如此秦德威恰好退到了年方二十六岁的成国公朱希忠的身边,不经意又瞥见朱希忠嘴角一丝笑意。

忍不住就张嘴叱道:“笑什么笑!皇上如此状况,你还能笑得出来,等着被参吧!”

朱希忠:“……”

你秦德威不能被老人打了,就找同龄人撒气啊!你就不能反思一下,为什么没人帮你还击严阁老吗!

太监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兼提督东厂秦福开口道:“秦学士!你说请张娘娘监护太子,不是说笑?”

秦太监这句话,总算把乱糟糟的场面重新拉回了正轨。众人因为严嵩突然打拳而中断的思维,又重新接续上了。

众人都难以理解,你秦德威推举张太后监护太子,究竟是为什么?在场人里,谁不知道秦德威是张家的仇人之一?

大明虽然没有垂帘听政的传统,也没有妇人干政的体制,但太后名义上摄政的先例也不是没有过。

比如仁宗朝的张皇后就在正统朝初年,以太皇太后身份,行过半摄政之实,当时就是著名的三杨辅政时期。

可是即便再有实权的人,推举一个仇家来摄政,即便再能架空她,不也是多了几分闹心吗?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张太后摄政的话,如果嘉靖皇帝又醒了,你秦德威怎么向嘉靖皇帝交待?

本来也有人看上了张太后的“秦德威仇家”这个身份,但秦德威这样一波主动反向推举,又把别人整不会了。

于是被重重迷惑搅得心烦意乱的众人觉得,刚才严阁老打的太轻了,打的太少了。

在这个非常敏感的时刻,所有人最害怕的就是误判!

这时候秦太监站了出来,代表众人毫不客气的对秦德威直接质问道:

“你和张家应该算是有仇,源丰号钱庄似乎也参与侵吞过张家的银子!如今你反而推举张娘娘,到底居心何在?”

这话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如果你秦德威这时候还不实诚,公然给别人挖下一个大坑,那简直就是丧心病狂的毫无人性!

而秦德威则对秦太监的话十分无语,就算忠装反,就算捧哏抬轿子,也要注意影响!

别什么话都往外说!什么侵吞张家银子,没有的事情!那都是因为特殊历史原因形成的无主账户!

“我秦德威一生行事,何须向尔等解释!”秦中堂想起刚才被打后,却没人伸张正义的经历,不忿的回应说。

张老师看不下去了,也斥责说:“此乃议事之处,不想说话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