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93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只能“解释”说:“我与张家之间的关系,乃是私怨;如今议论的是稳定社稷,乃是公事!

我秦德威一生行事向来公私分明,大公无私,岂能因为私人恩怨而影响国事?”

这些大道理太正确了,众人竟然无言以对,冷不丁的被秦德威硬凹了一把人设。

秦太监异常刁钻的继续质问道:“据我所知,方娘娘乃是江宁人,与你是地道的同乡!你为何不推举方娘娘监护太子?”

秦德威慷慨激昂的回答说:“宫中尚有太后为尊,若方娘娘权位居太后之上,则是名不正而言不顺也!我秦德威若推举方娘娘,就是因私废公也!

难不成在你们太监眼里,我秦德威行事只有私心,没有公义?难不成在你们太监眼里,只有自私自利的行为才是正常人?

我们这些大臣的,无论文武,无论内外,皆要谨记四个字,克己奉公!”

秦中堂的宣言光辉夺目,其他人有那么一瞬间恍惚感到,秦中堂的形象陡然伟岸高大了一下。

这些话传了出去,又不知要受到多少吹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不明真相的。

又是严阁老忍无可忍了,对秦太监大喝道:“你闭嘴!别问了!”

秦太监稍稍错愕,大家都是同级别的人物,你严嵩竟然如此无礼!

而后又见严阁老掷地有声的说:“就请张娘娘监护太子!谁若反对,就请先罢免我严嵩!”

众人忽然明确感受到,打完秦德威的严阁老隐隐然多了几分小霸气,似乎像是解开了封印,又像是产生了蜕变。

严阁老平常给大家的印象,是口蜜腹剑、隐忍阴狠这种类型的,没有前两代权臣张孚敬、夏言那种霸气。

难道动手打秦德威,还有这种改变性情的效果?

如果严阁老和秦中堂两大权臣一起支持张太后监护太子,那基本就是定局了,无论对面太监怎么想的。

司礼监太监们互相看了几眼,却只能暗叹一口气。

虽然说对于宫中事务,理论上当权太监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在皇帝正常的情况下。

一旦皇帝驾崩,或者像现如今的嘉靖皇帝这样状况,当权太监反而就不如大臣说话响亮了。

一是因为在这样极端敏感时候,本身就在宫中活动的太监天然具有“原罪”。

你是不是想趁机弄死太子?你是不是想趁机弄死皇帝?你是不是想狸猫换太子?你是不是想另立新君?

掌权太监的任何一个举止都可能有巨大的嫌疑,都有可能会被外面人猜疑,甚至有可能会被全天下人群起而攻。

就像秦中堂刚才说的“你是不是想当王振”,一句话就能噎死人,舆论是掌握在读书人手里的。

连出身清流华选、仕途极正的秦中堂都为了避嫌,不敢推举同乡方皇后摄政,何况是太监。

二是太监的权力完全来自于皇帝,皇帝都“没了”,太监拿什么去钳制大臣?大臣又凭什么还要忍你们太监?

所以大明那些极度嚣张的太监势力,往往在换皇帝时,很容易就被清算。

而那些事业长久的几朝元老大太监,所具有的共性基本都是低调、温和、大度,才能一直不倒善终结局。

秦太监突然急着认儿子,并不是降智,未尝没有自保的原因。

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变,就这样改变了很多人。

严嵩环视四周,一锤定音道:“国不可无主,事不宜迟!如果没有异议,我等现在就去东宫,请太子监国,再去慈庆宫,请太后出面主持大局!”

文臣、武勋、国戚、太监都在场,足以代表整个庙堂和天下人了。

忽然又小太监跑过来,对众人道:“方娘娘在偏殿召见入直无逸殿、文渊阁诸公!各自按顺单独觐见!”

方皇后也是半个“人主”,非常时期就近召见,于礼法上不好拒绝,众人也只能暂时多等候一会儿。

大家都是政治老手了,能猜得出方皇后大概有两层意思。

一是代表皇家勉励群臣,非常时期继续尽忠职守;二是试探群臣,有没有支持她的意思。

文臣一个一个进偏殿,首辅翟銮、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张潮进去后,没多久就出来了,神色仍然如常。

对于官场老手们来说,说几句车轱辘话应付年轻的皇后,并不算难事。

第四个进殿的人,就是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协办夷务大臣,以兵部侍郎兼领军机处,以工部侍郎兼管军器局秦德威。

皇后端坐于宝座,殿内没有外人,闲杂人等在外面等候传唤,只有皇后最亲信的女官侍立在旁边。

此时的秦中堂是古井无波的,作为一个莫得感情的政治家,该表现冷漠的时候他也会!

就是垂目肃立了一会儿后,还听不到宝座上那位皇后说话,秦中堂就忍不住好奇心,抬头直视了几眼。

然后就看到了镶满珠翠的小凤冠压着发髻,以及明黄色的对襟直领罗衣。

就是看不清脸,因为这年轻皇后正垂头抹着眼泪。

于是秦中堂就感到深深的蛋疼了,你这女人哭什么啊?这是你应该哭的场合吗?传了出去怎么办?

幸亏自己是最后一个被召见的,如果后面还有人进见,又发现皇后哭过,自己就解释不清了!

然后秦中堂忽然又感觉,灵魂深处产生了一丝丝悸动,仿佛某个神识想要觉醒,并试图突破封印控制自己。

在这一瞬间,秦中堂有种精神分裂的幻觉,但很快他就用强大的意志力,将那股源自前身的神识压制了回去。

人家现在是皇后,不是你那个教书先生的女儿兼梦中情人,你最好老实点!

气氛这么尴尬,秦德威有点无奈的奏道:“若无吩咐,容臣暂且告退!”

召见前面几个大臣,时间都不太长,而自己如果在殿里时间太长,也会引起别人怀疑的!

宝座上的皇后终于抬起头,露出了连生性挑剔的嘉靖皇帝都欣赏的花容月貌。

秦中堂的灵魂深处的那缕神识再次剧烈的跳动了几下,见惯美人的秦德威也不能不承认,这位皇后的颜值确实有当梦中情人的资格。

又听到皇后开口道:“若请伯母太后监护太子并主摄宫中,那本宫该何以自处?”

方皇后所说的伯母太后就是张太后,张太后对嘉靖皇帝肯定有恨意,但她肯定又最不希望嘉靖皇帝驾崩,说不定要迁怒于其他人。

最起码方皇后日子没有以前好过,就好像一家之女主突然多了个恶婆婆来管事,能舒服就见鬼了!

秦中堂公事公办的答道:“有臣等看顾,娘娘可无忧也!”

皇后似乎很失望的说:“别人都是这么说的,连你也这么说?”

旁边大概是皇后亲戚的亲信女官,此时瞪着秦德威。

秦德威无语,不怕公事公办,就怕夹杂私人感情问题。政治就是政治,别这么夹杂不清啊!

又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外人,秦德威反问道:“假如臣还是平平无奇的讨生活之人,娘娘还会多看臣一眼么?”

方皇后很实诚的说:“不会。”

秦中堂这意思很明显了,大家如今都是成年人了,还是现实点吧,别拿小时候的破事夹杂不清了。

可是方皇后又继续说:“但你现在是大臣,是最厉害的大臣,是让本宫都不得不敬重和礼遇的大臣。现在本宫除了你,又能指望谁?又能信得过谁?”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功成名就、有权有势、有能力助人为乐的人,听到依旧美丽的昔日梦中情人说“你现在真厉害,我好崇拜你,求你帮帮我”,是什么感觉?

反正秦德威灵魂深处那缕神识遭不住了,秦中堂很理智的不敢多留,连忙主动告退。

临走前,还是忍不住说了句:“臣心里有数,娘娘真不用担心!”

走出偏殿后,秦德威擦了擦汗。幸亏及时走了出来,不然就压制不住前身残存的二逼意识了。

卖好可以,但也是讲究政治技巧的,毕竟大家都是政治人物,可是不能盲目跪舔啊!

不过秦中堂又记起来,那位想当自己爹的太监说过,方皇后是个没主意的软弱人物。可从刚才情况看,也不太像是啊?

一个没主意的软弱人物,会那么到位的拿捏情绪?

按道理说,秦太监这样的东厂提督,不说是火眼金睛,但也不会轻易看走眼。

所以只能解释为,有些人被外界环境剧变刺激后,也会进化改变?

第八百一十八章 谁是秦德威?

等秦德威从万春宫偏殿退出来后,别人也没多说什么,又一起离开仁寿宫,前往东宫朝见太子。

无论太子东宫还是张太后所在的慈庆宫,都在宫城的最东边,从西苑过去要横跨宫城。

走到仁寿宫门外,却又看到了陆炳。但往日里畅通无阻的陆指挥,这会儿却被拦在了宫门宫门外。

没别的原因,陆大人地位太低了,一个指挥使级别亲军武官而已,没资格进去参与谋定大局。

如果说严嵩、秦德威这样的,既依赖于皇帝宠信、又有自己根基和班底的权臣,就算皇帝没了,那权柄的消散也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皇帝,严嵩秦德威也是两榜进士出身,有同乡有同年有党羽。

但陆炳这样完全依赖于皇帝的人,只要皇帝没了,立刻就什么也不是,现在连仁寿宫都进不来,只能站在外面急得跺脚。

看到里面四文臣、三太监、二勋戚一干人出来,陆炳看了几眼,立刻找准了目标,对太监黄锦说:“请让我进去守护皇上!”

可以说在场所有人里,只有陆炳和黄锦两个人是最害怕嘉靖皇帝驾崩的。

一个是嘉靖皇帝奶兄弟,一个是从小陪伴嘉靖皇帝长大的大伴,无论从个人感情还是利害得失,他们都害怕嘉靖皇帝驾崩。

而且他们有个共同特点,自己的势力还没发展起来,只要嘉靖皇帝驾崩,就立刻从天上跌落尘埃。

黄锦听到陆炳的话,长叹道:“罢了罢了,我也不去东宫了,就与陆大人一起看护皇上!”

司礼监掌印张佐与黄锦都是兴邸旧人出身,如此便提醒说:“你可要想好了?”

这意思就是,别意气用事,你这时候不去见太子、太后,将来万一太子登基了,你就真的靠边站了。

黄锦悲伤的说:“咱也只懂怎么伺候皇上。”

其他人都没有出声反对,很明显这两个人绝对不可能去害死嘉靖皇帝,而且与皇帝私人关系最亲密纯粹。

如果反对这两人看守皇帝,就显得很突兀,岂不就说明对已经的昏迷皇帝另有想法?

当去东宫朝见太子的团队站在太液池岸边,等待备船的时候,另一个大太监、司礼监秉笔鲍忠匆匆赶了过来,团队人数还是九人。

秦中堂因为经常往来于文渊阁和西苑,又害怕被落水,所以经奏请后在太液池有指定专船。

这次秦中堂还是很小心的不愿与别人一起乘舟,只肯让老师张潮上船。

一行人过了太液池,从西华门入宫,然后一直走到东华门里,再向北就是太子东宫了。

年方六岁的小太子气质很不错,虽然年纪尚小,但举止自然纯粹,是个外形很精致的小男孩。

但严阁老、秦中堂等“懂行之人”的注意力却在太子左右,因为两边都是侍奉太子的太监。

如果太子能顺利登基,将来的司礼监掌印、秉笔、东厂提督很可能要出自这些人。

不过秦中堂看了又看,也没看出哪位公公像是个历史名人。

再想想也正常,毕竟历史上这位太子八年后薨逝了,那他身边陪伴的太监自然也就失去了前途,默默湮灭在历史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