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70章

作者:随轻风去

转桌完毕后,就要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除了当主持的首辅之外的十三名读卷官,每人提交一份他认为最优秀的试卷给首辅,一共十三份。

这就是预定的前三名试卷,以及十份备卷,都要呈交给皇帝做最后的审定,算是“种子选手”。

殿试读卷程序一直没有明确规定,上面说的这个办法,也是多少年来实践摸索出来的。

既照顾到了每一个读卷官的脸面,让每个人至少选出了二甲前十;又在决定名次的问题上,彰显了内阁的权势。

至于初步名次具体怎么排列,在“种子选手”中,到底选哪些作为拟定的前三名,要看首辅权威有多大。

遇到强势的首辅,直接一言而决就能从“种子选手”里定下前三名试卷,但显然翟首辅并不具备这种实力。

于是众人又看向严嵩,首辅弱势,次辅强势,少不得要撕扯了。

也有人看向秦德威,这位秦中堂霸占着首席读卷的位置,肯定不是来闹着玩的。

如果没有秦德威,严阁老占住首席读卷的位置,早就去撕翟首辅了。

但就是多了一个动机不明的秦德威,导致严阁老不敢轻举妄动。

翟銮在严嵩和秦德威之间来回扫视了几眼,忽然对秦德威问道:“从秦大人你开始,先提交试卷过来。”

想都不用想,秦德威第一个提交的试卷肯定是他妹夫的。只要拿到了各人所提交的试卷,他翟首辅才有与严嵩相争的机会。

但秦德威迟疑着说:“我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殿试读卷,但觉得这样提交试卷很有弊端!

每个人各自交一份优秀试卷,作为三鼎甲和二甲前十的候选,有点太过于片面了。

这样每张优秀试卷只有一个人审过,很受个人主观影响,未见得就会公正,其中弊端太大了。”

翟銮又问道:“那你说怎么选拔试卷?”

秦德威胸有成竹的答道:“不如将提交出的十三份试卷,再由读卷官轮流审阅一遍,然后进行评级,标注于试卷上,可以写一等到五等。

等十三份试卷传阅完毕后,根据每张试卷上的评级情况来确定名次,一等最多的当然就是第一名了。”

听起来,秦德威这个办法很不错,大部分人一时间都没想到槽点。

只有严嵩处于对秦德威的疑心,立刻就开始推演起来。

他前面是秦德威,不用说了;他后面是吏部尚书许瓒,这也不是自己人!

在大明,权力很大的吏部尚书是一个很敏感的位置,也是个很难做的位置。

一般吏部尚书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附于首辅的,另一种就是独立的。

但吏部尚书很少有巴结次辅的,因为丢不起那人!身为外朝之首,就算要投靠人,也只有首辅才配接收!

所以许瓒许天官没有投靠他严嵩的理由,至少到目前是这样。

严阁老在心里将许天官划掉了,继续往下看。内阁后面是吏部,而吏部后面当然就是其他五部了。

所以许天官的是户部尚书王以旂,看到这里时,严阁老的心里忽然就“咯噔”了一下。

几岁的孩童都知道,吏户礼兵刑工!

吏部尚书许瓒后面,接连着的就是户部、礼部、兵部,最关键的是这三个部的尚书都是秦德威的人!

那他严嵩选拔出来的优秀试卷,连续经过几道敌人的手,还能有好?

人都有盲从心里,后面的人看到前面连续“差评”,难免不会受影响!

就算从绝对人数上来说,他严嵩只有工部尚书、左都御史、詹事等几个盟友,也不占优啊。

不等严嵩表态,主持读卷的首辅翟銮却赞同说:“可以,这次就试试看!”

秦德威这个建议表面上是把决策权分散到十四个人头上,但他翟銮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威,也谈不上失去什么。但同时可以分散严阁老的权威,何乐而不为?

也没再给严嵩说话机会,秦德威就一锤定音说:“既然首辅都同意了,那就这样开始传阅吧!”

然后秦德威率先把自己选出的优秀试卷传给了翟銮,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行动,统一将试卷按顺序传阅。

却说翟首辅拿到了秦德威传过来的试卷,只觉得有点眼熟,分辨过后就发现,这不是自家长子翟汝俭的字迹吗!

随即翟首辅抬起头,愤怒的看向秦德威,这究竟是意欲何为?

秦德威不好意思与翟首辅对视,顾左右而看它。

不多时,严阁老选出的优秀试卷也传到了翟首辅手里,字迹同样很眼熟,不是次子翟汝孝的又是谁?

两个儿子会试上双双中式,这确实是好事,但翟首辅并不想张扬,殿试有个中下名次就行了。

结果一个殿试的试卷分给了秦德威,另一个分给了严嵩,还都成了优秀试卷,翟首辅不相信这是巧合!

于是翟首辅更出离愤怒了,这两个不干人事的王八蛋!

第七百九十五章 父子们

两个儿子是什么水平,翟首辅自己最清楚,双双连登黄甲,本来就已经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了。

如果在殿试上,又双双名列前茅,然后三鼎甲或者馆选为庶吉士,那又是多么高调?

用脑子想想就知道,德不配位,肯定要出问题的!况且他翟銮又不是那种权力足够大的强势首辅,能把这种事情压下去!

所以在翟銮眼里,严嵩和秦德威推荐两个儿子的试卷,简直就是故意捧杀,其心可诛!

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等读卷官们推荐的十三份优秀试卷都汇聚到手里后,主持殿试读卷的翟首辅立刻将自家儿子两份试卷拣了出来,然后开口道:“这两份试卷不够格!”

大部分人都吃了一惊,因为殿试读卷程序中,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读卷官每人推荐一份试卷,这是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首辅也不能随便剥夺啊。

再说即便首辅有心操作,也要讲究一个事先酝酿和私下安排,哪有当场退回试卷的道理?

可以说翟首辅这种行为,只怕会把人得罪到死,不知道究竟是哪两个人撞邪了。更多的人就好奇,这两个被退回试卷的人,又会如何应对。

然后又看到翟首辅对严嵩和秦德威说:“你们二人还请另行荐卷吧!”

其余人顿时哗然,不成想翟首辅竟会如此勇猛,同时挑战严阁老和秦中堂!

秦德威有点意外,稍稍愣了愣。他好心抬举翟銮的儿子,但翟銮却为何如此不识抬举?

秦中堂不愿意看到翟首辅被严阁老整的太难看以至于快速倒台,所以想顺手提携一下翟銮儿子。

并且早就嘱咐过执事官员,将翟銮儿子试卷分给自己,随便哪个儿子都行。

虽然秦中堂对翟銮没多少好感,但翟銮毕竟是职位上压着严嵩的人。

万一将来翟銮被严嵩攻击科举舞弊时,他秦中堂又因为殿试上推荐翟銮儿子被卷进来,那可以稍稍替翟銮分担一点火力。

反正以他秦中堂的体量,承受这些毫无压力,让翟銮继续坐在首辅位置上恶心严嵩就值得。

可是秦中堂也没想到,翟銮居然将试卷退了回来,不领这个人情!

更怪异的是,翟銮连严嵩推荐的试卷也退了回来,秦德威稍加思索后,就猜出了真相。

大概是严嵩同时举荐了翟銮另一个儿子的试卷!这样的话,翟銮根本承受不起,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于是秦德威就无语了,你严阁老不结党营私、提携党羽,推荐别人的试卷干什么?

而严嵩则暗暗得意,终于破了秦德威的局!

刚才他就一直琢磨不明白,秦德威这次殿试读卷如此招摇,刚才又提出了互相传阅评定名次的办法,到底图什么?

出于谨慎需要,严阁老临时改变了原有的想法,将预定推荐的试卷改为了翟銮另一个儿子翟汝孝的试卷!

没别的意思,就是摸不清秦德威意图之前,拿翟首辅儿子试卷来试试水。

万一秦德威真撕破脸,动用户、礼、兵连续三部尚书来否决自己推荐的试卷,那最倒霉的也是翟首辅。

不料居然误打误撞歪打正着,恰好破了秦德威的一个小局。

现在严阁老敢肯定,秦德威那边推荐的肯定也是翟銮另一个儿子的试卷!

想到这里,严阁老心情就十分畅快。

秦德威叹口气,很诚恳的对翟銮说:“首辅还是留下我推荐的试卷,然后退回严阁老的荐卷,这样对你最好。”

翟銮冷哼一声,严嵩固然不可信,但你秦德威就很值得相信?

秦德威又继续劝道:“最好听我一句劝,首辅你不要后悔。”

翟銮不肯松口,秦德威摇摇头,难得自己做一次好事,有些人居然还不要!既然翟首辅执迷不悟,死活不肯领情,那就由他去吧!

说实话,如果没这两个儿子,翟銮或许能安稳当几年首辅。

随后秦德威从自己手边的试卷里又选了一个,当成优秀试卷重新传给翟銮。

严阁老仍然担心被秦德威针对,也是随便选了一份试卷,汇总到翟首辅手里。

然后将手里的十三分试卷简单整理了一下,三份评级最高的试卷被预定为三鼎甲,其他十份作为备卷。

然后读卷官一起将这些试卷被送到了仁寿宫,由嘉靖皇帝御览。

嘉靖皇帝现在也不怎么见大臣了,所以没有召见全体读卷官,只留下试卷审定,而读卷官们都在宫门外等候。

等待的时候,众人不免彼此闲聊几句。

礼部尚书张老师对秦德威问道:“你今天大费周折的,到底想干什么?我完全看不出你的目的。”

在别人眼里,秦德威今天又是正一品冠服,又是修改读卷推荐程序,动静可真不算小了。但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也没干成什么,委实令人莫名其妙。

秦德威对张老师笑道:“谁规定的做事一定要有目的?我本来就没什么目的,就是玩!”

张老师和别人一样,不相信秦德威的嘴。

秦德威也没法,只能答道:“如果老师非要问目的,可以说有两个。其一,会试的时候,我无所表现,就被人视为软弱了。

所以在殿试上,无论如何也要折腾出点响动,让别人知道,我秦德威仍然还在。

其二,我对殿试读卷不熟悉,原来也从未参与过,所以这次就是试验练手。将来真要选拔人才时,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然,本来也可以顺道拉翟銮一把,但翟首辅不领情就算了。

有的人真就是蠢死的!此时秦德威已经开始思考,如果翟首辅抵挡不住严嵩攻击又该怎么办了。

到那时要不要干脆落井下石,帮着严嵩踩翟銮,然后推老师递补入阁?

宦海风波不定,从来就没有一定之规,墨守成规更是要不得,随机应变才是常理。

不多时,就见太监出来,送回了十份试卷。还有三份试卷被皇帝留下了,这就是三鼎甲人选,留待到金殿传胪仪式当天才会揭晓。

天色已晚,众人暂回了礼部休息,次日又来到文渊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