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71章

作者:随轻风去

此时三鼎甲试卷在皇帝那里,二甲前十名也定下,要做的无非就是把后面试卷名次排定了。

后面名次没那么重要了,所以排起来也很简单,从首位秦德威开始,轮着提交试卷,然后名次就依着顺序往下排。

比如秦德威先推荐一张试卷,是二甲第十一名;然后严嵩推荐一张试卷,是二甲第十二名,许天官推荐一张试卷是二甲第十三名,依次往下。

等都轮过一遍了,又再从秦德威继续开始,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排起来就很快。

其实中后段的名次基本无关紧要了,大部分时候就是走个过场。

等试卷名次确定后,殿试读卷工作就只剩下拆卷看名字,并且填榜了。

除了三鼎甲位置空着,其他位置全部填满,而三鼎甲名字理论上要到明天传胪唱名才能拆卷知道。

但其实等填完了金榜,对于三鼎甲人选到底是谁,众人也就有数了。

与会试结果名单一对比,目前少的三个名字是潘晟、高拱、沈坤,也就是说这三人的试卷在皇帝那里,就是即将出炉的三鼎甲人选。

然后再一看籍贯和背景之类的,懂行的人心里都能猜的八九不离十了。

三人当中,高拱情况最明显,与许天官都是河南人,肯定就是许天官荐卷上去的。

按道理说,如果阁臣数目多权势大的时候,内阁自己都不够分的,高拱很难进三鼎甲。

但这次秦德威与严阁老互相别苗头,互相牵扯,翟首辅又特别弱势,给了其他人可趁之机,高拱才得以进入三鼎甲,算是有运气了。

穿越者秦中堂称之为蝴蝶效应,在他印象里,原本历史上高拱名次虽然不低,但绝对没有进前三。

三人当中,情况第二明显的就是潘晟了,乃是浙江绍兴人,而浙江的宁波绍兴地方是科举强地,人才鼎盛,势力很大。

关键是最近严阁老一直在拉拢浙江人,所以潘晟能进入三鼎甲,八成与此有关,是严阁老与浙江大佬合力的结果。

三人当中情况最不明显的就是沈坤了,这样一个淮安人看不出多大背景,朝中目前也没有江北籍大佬。

但是众人不由自主的都觉得秦中堂很可疑,如果有看起来比较奇怪的事情,八成就与秦中堂脱不了干系。

这次别人确实没有怀疑错,秦德威确实出了把力气。

这沈坤怎么也是认识了好多年的人,再说此人就是原本历史上的今科状元,如果被自己蝴蝶效应弄没了,感觉也怪对不住人的。

再说秦中堂闹出了这么大动静,又是穿出正一品冠服又是提议修改了程序,如果最后连个三鼎甲都没有,岂不让人笑话?

就是为了自家脸面,为了维护庙堂地位,秦中堂怎么也得捧一个三鼎甲出来,所以顺应历史潮流的沈坤就是最合适人选了。

当然,如果实在安排不上也就算了,秦中堂也能接受,就当第一次参加殿试读卷练手,为以后操作殿试积攒经验了。

写完金榜的第二天,就是金殿传胪的仪式,对于朝廷而言,这是最盛大的典礼之一。

纵然嘉靖皇帝久不视朝,这时候也会出来走个过场,这就叫天子取士,所以新科进士才会称为天子门生。

最起码钦点三鼎甲这样的程序,皇帝不出来就没法进行,别人也代替不了。

结束了两天阅卷工作、拖着疲惫身躯的朝廷股肱重臣秦中堂一边想着明天大典,一边回到家里休整。

门房大爷张三提醒说:“曾老爷回来了!”

“哪个曾老爷?”秦老爷一时没反应过来,在自己家里还有其他老爷?

张三哭笑不得,又说了一遍:“是西府的曾老爷,昨日进的家!”

原来是后爹回来了!秦德威这才回过神,孝道在这里摆着,后爹也是爹,身为人子即便再疲惫,也不得不立刻前往拜见。

此时曾后爹正坐在堂上,与周氏说话。

秦德威上前礼节性的谢罪说:“我这两日担任殿试读卷官,未能远迎老爷回家,实乃罪过!”

听到殿试读卷,曾后爹心里很有点泛酸,文臣所能有的荣耀,这便宜儿子简直一个都不能少!

嘴上回应说:“不妨不妨,忠孝两字,忠在孝前。你受皇上洪恩无以为报,当然要竭尽全力以国事为重。”

然后秦德威又问道:“老爷怎得这时候回来了?”

曾后爹答道:“只是为回京叙职,接受考察。”

秦德威皱眉道:“老爷回来的不是好时候啊。”

“又怎么了?”曾后爹问。

秦德威回答说:“下个月只怕庙堂不平稳,老爷你这时候回来,很容易被卷进去。”

如果没记错的话,下个月太庙被雷击起火烧掉大半……

曾后爹忍不住吐槽说:“在你嘴里,庙堂什么时候平稳过?去年你就说本年度是政治大年,今年刚开春,你又说庙堂不平稳,你就说说什么时候才能平静?”

秦德威很无奈的说:“老爷你说的这叫什么话,朝堂能否平静,这也不是我说了算!”

曾后爹仰天长叹一声道:“我怎么感觉,所有的不平稳,都跟你有关系?

你就像是一切动荡的根源,长此以往,福祸未可测也!”

秦德威:“……”

曾后爹原来碍于非亲生后爹的敏感性,从不这样说自己的。如何才能让曾后爹正确认识到他的家庭地位?

想了想后,秦德威转而开口道:“老爷还是别说我了,还是想想自己怎么努力向上吧。”

曾后爹不满的说:“我已经位列巡抚了,做得也堪称有声有色,还要怎么努力?”

秦德威便道:“您的夫人母凭子贵,现如今是一品诰命;您的儿子是超品伯爵兼一品文散阶,正三品实职;

您的儿媳妇是伯夫人,同样的一品诰命,至于其他世袭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的孩童就不提了。

全家只有您目前只是四品啊,作为大家长,您必须加倍的努力才是,不然以后跟我们这些超品一品的人平等对话?”

第七百九十六章 魔幻之年的开端

秦德威最终仍然得以全身而退,因为明天还有金殿传胪大典,秦德威身为殿试读卷官必定要出席。

故而曾后爹还是顾全大局了,以免把继子打出痕迹,导致到了明日大典上有碍观瞻,损害朝廷威仪。

及到次日,清晨宫门大开,各色人员早早就位。

正式大典在奉天殿举行,而新科进士都在殿外列队等待唱名,当年秦德威中状元时也曾经这样经历过。

在大典之前,皇帝会先驾临华盖殿,也就是三大殿里中间那座。并且会在华盖殿拆开前三名试卷,最终确定三鼎甲人选和名次,再当场写进金榜。

包括秦德威在内的十四名读卷官,此时都在华盖殿,共同等待三鼎甲的诞生。

等待时闲得无聊的秦中堂忽然对旁边的严嵩说:“严阁老要不要与我打个赌?就赌状元是谁?”

旁人听到后,很有点诧异,不理解秦中堂突然打赌干什么。

严嵩并没有理睬秦德威的“挑衅”,身为内阁实际执政,傻子才跟秦德威打这种赌。

赢了没好处,别人都以为内阁执政捧个状元理所当然,赢了个秦德威这种小年轻也没什么可骄傲的;但如果输了,又非常没面子。

只要我不迎战,便是无懈可击,你又能奈我何?

严嵩不吭声,但吏部天官许瓒却饶有兴趣的对秦德威问道:“怎么个赌法?”

秦德威道:“我赌状元是淮安沈坤,让严阁老赌状元是绍兴潘晟,既然严阁老不敢就算了。”

严嵩冷哼一声,什么叫不敢?只是不值得而已!

其实有别人想跳出来,接下这个打赌,但就怕秦德威来一句“你不配”,干脆就不自讨没趣了。

又过了一会儿,嘉靖皇帝出现。自从丰州大捷献俘礼后,这是嘉靖皇帝第一次在公众场合亮相,但他却先说起了另一件事。

原来去岁冬季包括京城在内的北方雪水稀少,今年开春来也没下过雨,眼看着春旱将起。

听到嘉靖皇帝提到春旱的事情,在场大臣也没有不重视的。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绝对是一项令人忧心忡忡的大事,春季闹了旱灾,夏收情况可想而知。

到了那时候,官府无税,百姓无粮,影响到的就是全社会的稳定。不知多少流民造反,都是从旱灾和歉收开始的。

正当群臣以为,嘉靖皇帝近两年难得一次与朝臣共商国是时,忽然听到嘉靖皇帝当场下旨说:

“朕已在宫中日夜祷告,又将于朝天宫设三十六日大醮祈雨,尔等大臣亦不可轻忽,俱要在家中设坛祈雨!”

群臣顿时暗暗失望,原来皇帝并不是想与大臣讨论政务,而是直接提要求来的。

当然对古人来说,祈雨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一种朴素信仰,遇到旱灾就祈雨是很正常的现象。

就是秦中堂有点小人之心的怀疑,嘉靖皇帝是不是想借着祈雨来普及道教?

大臣们奉命设坛祈雨没错,但谁要拜的是佛,那可真就拜错庙门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训练下来,应该不会有人这么蠢吧?

君臣说完了春旱,才开始今天的正事,先拆已经标记了名次的试卷。

第一甲第三名,也就是俗称的探花,拆开后显示名字是高拱;第二名也就是榜眼,拆开后显示的名字是潘晟。

那第一名状元不用拆开也知道了,就是淮安人沈坤!

对这个结果,秦德威并不意外,甚至早有预料,不然刚才凭什么敢挑衅严嵩打赌?

虽然沈坤本来就是历史上的今科状元,但秦德威并不是刻板根据历史来确定的。

毕竟历史也有蝴蝶效应,而且会改变的越来越大。如果认为另一个历史时空的状元,在本时空肯定还能中状元,那绝对是教条主义。

所以如果穿越者还想“未卜先知”,就必须要摸清事情背后的运行规律。

嘉靖皇帝会亲自看前三名人选的文章,并决定三鼎甲名次。

历史上的沈坤能被点为状元,说明他的文章深得嘉靖皇帝欣赏,这就是事情背后的运行规律。

所以秦德威只要能把沈坤文章送到嘉靖皇帝面前,大概率还是会被皇帝点为状元。

在场众人虽然也不因为结果而吃惊,但却齐齐看向秦德威。

因为大家都联想起,秦德威刚才找严阁老打赌的事情,难道秦德威事先就知道了结果?

对一个状元,严嵩本来并不在意,这都是虚名而已。

状元也就是今天风光,然后名气会很大,但不代表着以后官场混得好。

但严阁老此刻却忧心忡忡,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里。

试卷送到皇帝那里后,皇帝并没有召见大臣,所以连他严阁老也不知道结果,但秦德威为什么能提前预判结果?

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是秦德威与皇帝之间有不为人知的联系渠道,要么是秦德威对皇帝的揣测水平远远超过了他严嵩。

无论是哪点原因,都威胁到了严阁老赖以生存的本事,足以让严阁老今晚睡不好觉了。

只有秦德威暗暗好笑,提议打赌只是灵机一动而已,算是对“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只要被别人听见,无论严阁老应不应战,都已经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