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69章

作者:随轻风去

说起来也是坑,武勋公服与文官公服款式是一样的,猛的看起来都是大红袍乌纱帽,没多大区别,所以刚才大家都没注意到。

唯独胸前补子不同,有爵位的勋贵胸前是一个麒麟,既不是飞禽也不是走兽。

严嵩差点被气吐血,你秦德威脑子有毛病吗!殿试是读书人的最高等级考试,你秦德威穿个武勋的公服跑过来看卷?

秦德威又对众人道:“总而言之,我的品秩最高,理当坐在第一位!”

在场人中,品秩最高的首辅翟銮也不过就是个从一品少保,严嵩还只是太子太保,比超品伯爵自然差点。

这也是文武之间的现状,文官品级比武官普遍要低。

别人其实无所谓了,反正那地方本来默认是严阁老的,秦德威抢不抢的与别人无关。只要严阁老不打你,你秦德威爱在哪就在哪。

然后又听到秦德威对严嵩说:“难道你不承认我大明的品级制度?”

严阁老想了想,殿试读卷期限是两日,反正今天第一天只是看卷子,并不排定等次!你秦德威今天占据了第一位,也没什么实际用处!

随后严阁老忍气吞声,来到了秦德威之下的位置,然后放狠话说:“你等着被弹劾吧!胆敢穿着武勋公服看卷,必遭天下读书人唾弃!”

随后严阁老没有看卷,却拿笔当着众人的面写起了密疏,明目张胆的弹劾秦德威,再然后就让中书舍人将密疏投进仁寿宫。

众读卷官也没再管严阁老与秦中堂之间的博弈,开始看起试卷。

等到太阳即将落山,众人不得不出宫的时候,才将将把大部分文章看完。

今天已经太晚了,只等能明日再过来决定名次。

今晚还要去礼部住宿,众读卷官刚走到左顺门,就看到有个太监正站在门里面,对着众人道:“皇上有口谕给秦德威!”

然后对秦德威说:“皇上口谕,你秦德威看卷就不要穿勋贵公服了!”

众人闻言,就明白这是严嵩打小报告得逞了。嘉靖皇帝素来注重礼法,看不惯秦德威这样乱穿衣也是正常,殿试读卷穿武勋袍服不像话!

看来秦德威最多也就是今天爽了一把,到明天就恢复原形了,该在哪里还是在哪里。

还有人犯嘀咕,觉得秦德威太不聪明了,就算想穿麒麟补子的伯爵公服爽一把,也可以等到明天再穿啊!

明天是排定名次的时间,非常关键,位置越靠前的大臣,越有话语权!

所以秦德威应该今天低调行事,明天再突然袭击穿上勋贵公服,用品秩最高的名义抢占首席位置,才是一个正确的聪明人做法。

结果秦德威把勋贵公服浪费在今天了,一点用都没有。就你秦德威那个正三品本官,在读卷官里论起品秩完全是倒数了。

一夜无话,及到次日,众读卷官在礼部前院集合,准备出发前往文渊阁,继续殿试审卷工作。

当秦德威出现时,众人下意识的就去看他穿的服饰。

只是大红袍没用,这里人人都是大红袍,关键还是看胸前什么补子。

等秦德威走得近些,众人不用细看就发现了,秦德威胸前补子赫然是两只仙鹤!这是一品的补子!

众人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你秦德威的文官品级不是正三品兵部左侍郎兼工部左侍郎吗?怎么穿上一品的文臣官服了?

秦德威耐心的向大家解释说:“我的勋位除了丰州伯之外,还有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这个是正一品阶官啊。

所以我也有正一品的文臣官服,只是平常不大穿用,但殿试读卷这样隆重场合,我也要隆重对待,故而今日拿出来穿上了。”

全场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不让秦德威穿伯爵武勋袍服来捣乱,他就弄出一件正一品的文臣袍服?

关键还是合法的!

说实话,与其看秦德威穿正一品文官服,还不如看他去穿伯爵服!

京城里公侯伯满大街都是,但谁见过正一品文官!正一品对文官那是什么意义?

在大明,文官一般就是封太师、太傅、太保才能拿到正一品,活人基本不会有这种待遇,大都是首辅级别的死了后追赠!

你秦德威竟然穿着正一品出来招摇,也不怕折寿!

第七百九十四章 殿试中的猫腻

散官里光禄大夫是从一品,但秦德威上次立功后被授予的是特进光禄大夫,是正一品没错。

武官和勋贵的品级是虚高的,正一品丝毫不稀奇,超品也就那么回事,人数多了说值钱也未见得值钱。

但文官的正一品就是另一回事了,除了秦德威这样以军功封爵的偏门路数,就没有活着的正一品文官。

在原本历史时空里,也就张居正生前被封太师,算是一个活人特例,而且这个路数比秦德威更正统点。

总而言之,正一品文官对朝臣冲击力实在太大了,秦德威立刻感受到了浓浓的酸气,连忙对众人道:

“我本意也不想如此招摇,往日诸公什么时候见我穿过这件官服?”

大明文臣以军功封爵制度,一直是一笔糊涂账,没有什么固定范式,也没有明确规定说秦德威到底应该穿什么衣服。

所以在日常里,秦德威还是穿着职官对应的正三品冠服,听起来很低调的样子。

此时连礼部尚书张老师也忍无可忍了,对秦德威斥责说:“你不是号称将勋位留给了将来的嫡子,为何言而无信,又将勋位冠服穿了出来?”

秦德威辩解说:“现在不是还没生下嫡子吗?”

这句回答好有道理,张潮竟然无言以对,只想动手了。

秦德威赶紧又继续说:“我想着,既然有幸参与朝廷大典,就该隆重以待!

本来昨日打算低调些,只穿伯爵服,但有人不许,偏要弹劾。对此我也很无奈啊,那今日就只能换回最隆重的文官袍服了!”

听到这里,众人下意识的齐齐看向严嵩严阁老,虽然没人说话,但大家眼神中透露出的意思差不多——你惹他干什么?

严阁老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他心里只有一个问题,秦德威到底想干什么?

先前会试阶段,秦德威一直清静无为,这会儿到了殿试,秦德威突然又高调嚣张起来,究竟有什么意图?

虽然说殿试从来不淘汰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走过场,但谁知道秦德威又有什么歪心思?

今天众人还要去文渊阁读卷,并初步确定名次,另外还要将前三名进献给皇帝。

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磨蹭了,所以众人最后也只能按下酸气,一起进宫去文渊阁。

秦德威回想起上辈子看到过的大明科举史料,似乎有个很奇怪的现象。

从县试、府试到道试,再从乡试一直到会试,考试以及阅卷程序都有丰富的史料和详细的记载。

后世研究者只要看史料,基本就能对这些科举过程和种种细节了然于心。

唯独殿试阅卷程序,史料总是语焉不详,不但含糊不清而且前后不一。就是精通明史的爱好者,往往对殿试阅卷情况也是一头雾水。

这种反差情况,委实令人感到一丝意味深长,充满了不可说的神秘气息。

原本秦德威也是不明就里,但穿越过来后,尤其混迹高层后,渐渐就明悟了。

无他缘故,就是殿试阅卷里的猫腻太多了,很多时候简直就是半公开的,当事人谁好意思详细记载成史料给后人看?

假如今天秦德威通过一些手段,让自家妹夫成为三鼎甲,会好意思把详细过程写进日记吗?

比起乡试、会试,殿试的公平公正元素不能说没有,但少得太多了。

再举一个例子,殿试虽然糊名,但时间太紧并没有重新誊抄的程序。

所以给读卷大臣看的都是原卷,如果极其熟悉的话,理论上是有可能通过笔迹来认人的。

嘉靖二十年的这波读卷大臣站在文渊阁中堂门外,又不约而同的一起看向秦德威。

严阁老带着讥讽的语气说:“秦中堂你说,今日怎么定位次?你和首揆孰在主位?”

一般情况下,首辅就是品秩最高的文臣,殿试读卷中,首辅在主位,不直接参与读卷但负责主持。

但今天情况就特殊了,在场人中,品秩最高的文臣显然是穿着正一品冠服的秦某人。

那么秦某人和翟首辅两人之间,谁应该在上位?

秦德威打个哈哈说:“当然是以首辅为尊,位次依然像昨天那样就好!”

严阁老被气得无话可说,率先走入了文渊阁中堂。他就是想不明白,秦德威到底有什么阴谋!

翟首辅还是在主持位置上,秦德威是首席读卷位置,距离翟首辅很近。

而后秦德威与翟銮寒暄说:“在会试榜上,看到令郎二人双双中式,真是一门佳话,可喜可贺!”

翟銮不知道秦德威突然提起这个是什么意思,只冷淡的点了点头作为回应,其他并不想多谈。

秦德威又讨论说:“人生就只有一次机会,要不要想想办法,再将令郎二人排到前十去?或者三鼎甲?”

翟銮按住砚台就想打人,你秦德威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你还能再大点声吗?

自家人知自家事,儿子什么水平,他这个当父亲的还能不知道?

关键是,他在嘉靖皇帝心目中完全没份量,所以皇帝不会兜底,根本没资格公然舞弊!

再说就算有这个心思,也绝对信不过秦德威!

见翟銮不答话,秦德威又转向另一边的严嵩——按照位次,严嵩仅在秦德威之下,距离同样很近。

然后众人就听到秦德威很诚恳的说:“严阁老!听说你最近与浙籍大臣走得很近,有没有被请托?这次要不要照顾一下,在三鼎甲里安排一个浙江人?”

严嵩还没有说什么,忽然有另外一名大臣被惹恼了,拍案喝道:“胡言乱语信口雌黄!”

秦德威顺着声音看去,原来是左都御史屠侨,便回应道:

“我们阁臣之间说话,你一个入朝不到一年的新人,有什么资格插话!”

其他人也挺无奈的,你秦德威今天装什么傻,要都像你这样公开说出来,那还能叫黑箱作业吗?还是说你秦德威今天打算掀桌子了?

严嵩也不想与秦德威纠缠,对众人开口道:“今日时候也不早了,若手头试卷都已经看完,那就开始转桌吧!”

说到转桌这个概念,就要从殿试读卷工作说起。

理论上,所有试卷都要经过所有读卷官审阅,但这样太耗费时间和精力。十多个读卷官,每人都把三百来份试卷看一遍也不现实。

所以最开始,执事官员会将试卷分发给十几个读卷官,平均每人二十多份卷子,这样审阅起来就节省多了。

当然,殿试的第一个奥秘就在这里。比如说,如何能让焦妹夫的试卷,很碰巧的发到秦德威这个读卷官的手里,就是一门学问。

可以说各位读卷官的手里,大多都有一两份这样的人情试卷。

再多就不行了,试卷毕竟是糊名的,执事官员没有那么好记性,安排不过来。

当每个读卷官看完手里试卷后,并评完等级,就要开始“转桌”了。

这意思就是按顺序,轮流把其他人桌上的试卷简单查阅一遍,象征都看过了。

这就是殿试中的第二个奥秘,如果某人运气好,在别人桌上看到了不被看好的佳作,或者是自己“眼熟”的试卷,那可以把这份试卷拿回自己桌上,重新打分评级。

昨天每个人都将自己手里的试卷审阅完毕,今天就要先转桌了。

秦德威没有太多想法,所以转桌时也就随便翻看翻看,对付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