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71章

作者:随轻风去

王逢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不卖关子了,答道:“其实关键人物是秦德威的叔父,可以通过他,与秦德威产生沟通!”

高长江还是不理解,秦德威的叔父能干什么?

王逢元胸有成竹的说:“秦祥秦员外对秦德威有养育之恩,身份堪比父辈,也是秦德威必须尽孝的对象。

围绕这个孝字做文章,让秦德威有理由打破不与外界接触的常规,不就能获得与我们沟通的机会了?

只要秦德威有提携同乡之心,那肯定会顺水推舟。但前提是,我们要让秦德威有发挥的机会。”

高长江很诚恳的说:“你别学秦板桥故作高深,直接说点我能听懂的。”

王逢元:“……”

真是一群渣渣!自从秦德威离开南京北上后,南京城里果然就没有什么可以棋逢对手的人物了。

南京城里的纷纷扰扰,还在赶路的秦德威目前一无所知。

他只能猜到,已经聚集在南京城里的三四千名考生,都想给自己跪下叫爸爸。

两京之间这段路,秦德威已经走过几次了,所以基本没什么新鲜感了。

但这次南下的身份是南直隶乡试主考官,与过去又有点不一样。

为了防范串通舞弊,理论上秦德威是不许与他人接触的,同行还有锦衣卫官校监视。

所以一路上完全没有迎来送往的应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赶路,行程十分简单。

而且非要说还与过去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就是身边跟着个李小娘子。

她以侍女身份,与秦德威形影不离,出则同船,入则同床……

没了徐姐姐碍事,没了兄长约束,在通州那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李小娘子主动把秦状元办了。

塞外北国红妆,就是这样敢爱敢恨。但秦德威发誓,他并不是好色。

他只是担心身怀利刃的李小娘子如果求欢不成,羞愤之下会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才顺其自然的从了。

多少话本故事,包括后世武侠小说里的悲剧,都是从男主角拒绝女子开始的。

所以秦德威知道,必须把悲剧从源头上掐断。

于是对于李小娘子来说,南下这段路程就变成非常难得的二人世界了。

而且李小娘子一直生长在北国,这次坐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也是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没有多余应酬,也没有闲杂人等来打扰,只有自己和秦德威一路相伴,简直完美蜜月!

到了扬州府江都县,秦德威与冯老爷再次告别。

但两人不能说话,甚至不能靠近,只能一个在船上,一个在岸上,遥遥地行礼作别。

过了扬州,从运河转入大江,距离南京城就很近很近了。

秦德威坐在船头,望着两岸景色,锦衣卫官校站在他身后,很敬业的执行监视。

南京城北边的龙江关码头,依旧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只是为了避嫌,没有官员迎接,只有准备好的马车。

秦德威弃舟登岸,没有与岸上的人们交流,直接带着李小娘子上了马车。

锦衣卫官校也上了马,在马车两旁护送。

按照往常的惯例,主考官将直接进贡院内院,然后锁门隔绝内外。

开路的官军喝开堵路的人群,正要引导马车前行时,忽然有个人冲到马车前。

那人没等被呵斥,就高声叫道:“秦状元!你叔父已经病重!快回家去看看吧!”

秦德威:“……”

机智如他,一时间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真的,还是什么骚操作?

负责跟随监视的锦衣卫官校,狐疑的看来看去。

但作为一个“孝子”听到这样消息,秦德威只能痛苦的答道:“忠孝难以两全,如今有王命在身,过家门也不可入。”

两侧人群里有人叫道:“秦状元!尔叔父从小抚育你,将你视为亲生儿子,你本该为全城表率,怎可如此凉薄!”

亦有人叫道:“秦状元!做人不可数典忘祖!须知养恩大于生恩,秦员外实际上相当于你父亲,如今你再发达,也不能忘恩!”

还有人叫道:“这世间能有几个道理大过孝道!若真有紧急公务也就罢了,可那考试又不是今天!”

秦德威似乎被问责的满面羞惭,转头对马车边上的锦衣卫官说:“你看,让本官先回家探亲如何?”

那锦衣卫官皱了皱眉头,尽职尽责的答话道:“不要节外生枝!”

然后又对其他人斥道:“让开路!去贡院!”

人群突然涌了上来,紧紧围住了马车和锦衣卫官校,七嘴八舌的指责起来。

锦衣卫官连连呵斥人群,但毫无用处,场面越发的混乱失控。

秦德威再次请求说:“还是先让本官回家探亲,尔等再我身边继续跟随监视就是。

不然民情若此,本官也只能辞掉主考,回家奉养尊亲了。”

那锦衣卫官暗骂几句,距离考试没几天了,谁敢担责!

这南京人吃饱了撑着吗,为这么点事就正义感爆棚,真是莫名其妙!

想来想去,实在害怕在这里出乱子,只能先改口说:“可以先探亲,但不得脱离我视线,不得背着我与别人说话!”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了。

第五百七十三章 所谓人情

如果一个现代人看到,乡试主考官秦德威刚下船时的场景,只怕会瞠目结舌难以理解。

甚至会产生疑问,这样大张旗鼓的闹出动静,就不怕被追查和处分吗?

但是在封建皇权社会,人情这种因素与制度律法一样重要。

而且可以说,人情甚至不算是潜规则,它就是一种明规则。

比如说有儿子不准告发父亲、奴仆可以不许告发主人这样的规则,就是人情的体现。

具体到考试,主考官提携几个同乡,没人会觉这算是过错,海瑞这样的人除外。

再具体到这次乡试,希望秦德威去探亲、增加秦德威与本地人接触的机会,是全南京城的集体意志。

正所谓官场不是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

就是负责监视秦德威的锦衣卫官校,也不好与全城集体意志对抗。

秦德威所需要注意的就是拿捏好分寸,别太过分就行,也别太公然践踏规则。

比如像原本时空嘉靖四十年的南直隶主考官吴情,就是个反面例子。

众所周知,南直隶乡试录取名额只有一百三十五人,而全南直隶有一百多县,如果平均分配,差不多每县一个名额。

结果吴情这个常州府无锡县的主考官,取中了十三个无锡考生,同时还有一大批常州府考生。

这就引起了巨大公愤,然后朝廷才出台规定,南直隶人不能当南直隶乡试主考。

却说秦德威听说叔父“病重”,向锦衣卫官再三恳求过后,没有去贡院,先回了家探亲。

一路来到武定桥西、秦淮河南岸的秦府。下了车后,在锦衣卫官校的伴随下,继续往里面走。

过了仪门,却见顾娘子站在中路穿堂门里,身边还一群婢女,抱着一大一小两个幼儿。大的两三岁,小的还在襁褓中。

秦德威叹口气,只能对着顾娘子和儿子们挥了挥手。

公事在身,叔父还在“重病”,现在并不是说话和亲热的时候。

然后转向西边,去了叔父所住的院落。又看到在后堂廊下,站了几个来探病的亲友。

秦德威简单扫了几眼,全是老熟人。

比如外地淮安府的吴承恩,本地的高长江、邢一凤,以及秦家门客、来自松江府的何良俊。

还有个王逢元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居然也站在了这里。

秦德威心知肚明,不是谁都有资格“探病”的,站在这里的人必定都是“有关系”的。

王逢元这浓眉大眼的居然没有被自己的亲友圈排斥出去,看来也有几把刷子啊。

后面跟着几条锦衣卫大汉虎视眈眈,秦德威也不能直接与大家交流乡试话题啊。

而且装样子还是要装的,秦德威就先走进叔父的卧室,去探望病人了。

为了全南京城利益,为了能让南京城多中几个名额,被迫“重病”的叔父秦祥正躺在床上,十分敬业。

虽然盛夏已经过去,但秋老虎又来了。拥被而卧的秦祥热汗腾腾,浑身痛苦不堪,满脸生无可恋。

秦德威差点就没憋住,拼命忍住了笑声。

自己还是早点走吧,早走早解脱。留在这里时间越长,叔父就越痛苦。

看完病人的秦德威转身,走到屋外,站在月台上。

廊下众人齐刷刷看向秦德威,目光热切,眼神里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秦德威又回头看了看卧室,仰天长叹一声,开口道:“我在庙堂妄言天数,但面对尊亲时,却不能参透病理并亲手医治啊!”

随即秦德威没再说别的,头也不回的离开了秦府,沿着秦淮河向东,直奔贡院而去。

廊下几个亲友们却没有散去,有的面面相觑,有的若有所思。

主考官大人现身后,只说了一句话。所以也不用另费心思,只需要围绕这一句话琢磨就行了。

虽然这句话似乎平平无奇,又似乎云山雾罩。

但所有人相信,主考官大人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只要参透其中奥秘,乡试就十拿九稳了。

于是这几人谁也没走,反反复复的吟哦这一句话。

我在庙堂妄言天数,但面对尊亲时,却不能参透病理并亲手医治啊——这句话到底有什么玄机?

一直临近日落黄昏,邢一凤突然抬头叫道:“我猜到了!天数就是天道,不能参透病理并亲手医治,就是不可得也!”

天道?不可得?号称最懂秦德威的金牌讲解何良俊也顿悟到了,他迅速背诵出一句话:

“没错!《论语》中有一句——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依我看来,八成这就是秦学士拟定的考题了!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第一道,首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