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7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在大臣百般勾心斗角,将最终名次定下的同一天,所有参加了殿试的三百二十五考生都去了国子监。

为的就是领取官方发放的大红袍,用来明天穿戴,众人大体上都比较放松,充满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反正殿试不会淘汰人员,到了明天就真正算是登科了,然后便可以开始官场生涯。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人生四大喜之金榜题名,说的就是明天啊!

也就个别一些更有追求的人,可能还有点忐忑心事,不知道能否得偿所愿,得到理想的名次。

在会试中秦德威不起眼,但殿试中他就是风云儿了,写了一万字把自己写到虚脱的人,有史以来就这么一个。

如果不是昨天躺了一天,又年少恢复快,秦德威今天还未必有精神来国子监领大红袍。

很多人都找秦德威问东问西的,秦德威也就随口应付着。

陈凤忍不住就问:“你出了这么大一风头,大概会是什么名次?”

秦德威人间清醒的说:“三鼎甲不可能,那是大佬的自留地,我大概也就二甲前十吧。”

第四百三十九章 颜值就是正义

在四月初四下午,读卷官在文渊阁拆卷并填榜之后,基本尘埃落定,大臣们就可以各回各家了。

然后消息就开始走漏了,有门路的人当晚就能知道自己的最终名次。

当然,今天三鼎甲试卷没有开拆,黄榜前三名是空缺的,看似还要保密。

但大臣们又不傻,对比一下已填黄榜和会试榜名单,缺少的三个名字韩应龙、秦德威、孙升肯定就是三鼎甲了。

只是三人试卷还在司礼监那里保管,最后的三鼎甲顺序明天才能揭晓。

无论如何,明天传胪盛典总要保留一点所谓的悬念,不然就没意思了。

秦德威与陈凤、许谷从国子监领了大红袍礼服,回到武功胡同家门口时,就看到有人等待。

那人王廷相派来的,对秦德威道:“我家老爷让我来告知,今日填榜,未见你名!”

雾草!三人齐齐大吃一惊,他们当然明白今天没有填名代表着什么。

陈凤许谷一起想起,秦德威刚才在路上说“大概二甲前十”,顿时千言万语只能化成一句话:“都是同年,装鸡毛!”

秦德威十分疑惑,莫非这次又玩大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他一直很清醒的,目标就是避免被打压,拿一个二甲前列名次,那就足够用了,根本没想过进三鼎甲。

近些年殿试是非常看后台靠山的,他秦德威又没有宰辅亲长,也没有应天府同乡大佬。

除了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凭什么进三鼎甲?

连有大学士岳父、翰林父亲、又机关算尽的方应物都未能进三鼎甲,他秦德威又何德何能!

还是说,那张孚敬、方献夫、翟銮、霍韬、汪鋐,也包括夏言、王廷相集体老年痴呆了?

所以秦德威断定,一定发生了自己算计之外的情况。

算了,低调点吧,今晚关门闭户哪也不去了,一切过了明天再说。

又到次日也就是四月初五,大明嘉靖十四年乙未科传胪大典举行!

对于朝廷而言,这是最大的盛事之一,礼仪档次与登极、大婚、万寿、凯旋、元旦同为最高。

无论以后人生际遇如何,在这一天,新科进士们就是主角!

黎明时分,包括秦德威在内的三百二十五名新科进士身穿大红袍,被礼官引入宫廷,排列于奉天殿外丹陛上!

与此同时,嘉靖皇帝已经先到了华盖殿,按照程序在这里拆三鼎甲试卷,并将黄榜填完整。

在这里确定好了,才会移驾到奉天殿,举行唱名仪式。

陪伴在皇帝左右的,乃是司礼监诸太监。如此人文盛事,其他太监上不了台面。

此时却有御马监掌印、总督东厂秦太监鬼鬼祟祟、隐隐约约的躲在了太监人群里。

便有司礼监太监忍不住调侃说:“老秦为何在此啊?不知你什么时候进了司礼监?”

虽然你秦太监地位不低,但今天这里是文化人的事情,你秦太监又不是司礼监的,来凑什么热闹?

秦太监回应说:“我嘉靖朝文质彬彬,我也来领受感化。”

读卷官们也齐齐到了华盖殿,首辅张孚敬将还缺前三名的大黄榜陈列于御案上,请皇帝御览。

此后司礼监太监捧出最后还没有开拆的三份试卷,摆在了首辅张孚敬面前。

昨日皇帝御笔在三份试卷上写了名次,按照顺序开始拆,眼看着是:

第一甲第一名,韩应龙。

第一甲第二名,孙升。

第一甲第三名,秦德威。

然后张首辅又将拆开的三份试卷给了司礼监太监,由司礼监太监给皇帝读一遍三人履历。

“韩应龙,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民籍……会试第二百五十三名。

孙升,浙江省绍兴府余姚县,锦衣卫官籍……会试第二百九十四名。”

读到这里时,殿中忽然有人“扑哧”的笑出声来,打断了朗读的节奏。

嘉靖皇帝扭头看去,只见来凑热闹的东厂秦太监立刻跪倒在地,求饶道:“臣失态!陛下恕罪!”

本来都在装糊涂,但经过秦太监莫名笑场,其他太监顿时也都开始窃窃私语。

预定的状元榜眼两人,居然都是浙江余姚的。

而且一个会试第二百五十三,一个会试第二百九十四,这名次还能更惨淡点吗?要知道,一共才三百二十五人啊!

真的有点神奇。

嘉靖皇帝没搭理秦太监,也没说让秦太监起来。

负责读三鼎甲履历的司礼监太监就继续读:“秦德威,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民籍……会试第九十一名。”

正常情况下,这时候嘉靖皇帝就该下旨,让司礼监太监用朱笔将最后三人按照名次填进黄榜。

但不知为何,嘉靖皇帝迟迟没有开口,华盖殿里陷入了诡异的安静。

在场的读卷官们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首辅张孚敬也无奈,原本大臣拟定的三鼎甲里,他定下韩应龙第一、孙升第三,还有夏言女婿的亲戚吴山第二。

原本想着他定两个人可为双保险,防着嘉靖皇帝换人。正常情况下,不满意换人都是换第一个或者第三个。

却不料嘉靖皇帝昨日在御批时,抽风的把原第二名吴山换成了秦德威,然后又把秦德威压到了第三名。

这样经过嘉靖皇帝调整后,第一和第二全都他张孚敬拟定的人选,连续看的话,就有点尴尬了。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张首辅暗暗给自己打气说。

此时嘉靖皇帝忽然转向还在跪着的秦太监,有点像迁怒的喝道:“秦福!你刚才笑什么?”

秦太监伏地奏对道:“昨日三鼎甲之名传遍京城,臣也听说了一些轶闻,比如说这韩应龙,矮小貌寝,口齿不清。

方才又听到,这韩应龙居然是预定状元,故而发笑。”

嗯?嘉靖皇帝似乎找到了灵感,又对秦太监喝骂道:“不成器的东西!滚下去!”

然后又对最亲近的太监黄锦说:“黄伴去前面看看,三人相貌究竟如何!”

黄锦心领神会的领旨,去了奉天殿外丹陛,不多时又回到华盖殿。

然后对嘉靖皇帝奏道:“方才暗窥人物,唯有秦德威外貌英挺俊逸,气宇轩昂!”

嘉靖皇帝便道:“尝闻状元者大魁天下,名重一时,外貌出众方可壮观瞻,使万民谓朝廷得人!第一名改秦德威!”

群臣没话说,因为皇帝说得并没错,选状元看相貌并不是笑话。

确实有这样的历史传统,状元尽可能选颜值高的。正所谓,颜值就是正义。

比拼长相,秦德威稳赢另外两位,做状元的理由就足够了。

真不知是福是祸啊,秦太监长叹一声,深藏功与名,退出了华盖殿。

可纵然如斩断尘根之人,也忍受不住自家血脉出一个状元的诱惑。

木秀于林,堤高于岸,没办法,还是赶紧留种吧。

第四百四十章 脸有点疼

三百二十五名大红袍新科进士还在奉天殿外丹陛上等待,就是等待时间有点长,不免就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么多人凑在一起,各种消息自然就集中汇总了。

就算是昨日闭门不出,没有刻意打听内幕的秦德威,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被列入三鼎甲。

原来自己打破了李东阳十八岁的登科纪录,成为了一个吉祥物。

所以自己才会被特别对待,给了个三鼎甲,这就叫年龄是个宝。

也真难为顾鼎臣老尚书了,为了哄皇帝高兴,竟然能从故纸堆里能翻出这些数据来,不愧是第一位青词大臣。

等待无聊,秦德威就想入非非的畅思未来。

这么说,自己官场起步就要去翰林院上班了?成为人人艳羡的馆职史官?

大明官场有个黑话,三鼎甲可以直接入翰林,被称为天生仙。

其余进士想混入翰林,还得先选为庶吉士,学习几年再说,被称为半路修行仙。

颇为兴奋的陈凤站在秦德威旁边,捅了捅发呆的秦德威:“你在想什么?高兴的不知说什么了?”

秦德威悠悠的说:“我在想,翰林院那个地方有点无趣,其实没有当知县洒签子打板子有意思。”

陈凤:“……”

旁边又有个同年问秦德威道:“你会不会独占鳌头?”

秦德威摇头道:“能入前三已经是上天垂幸,还想得陇望蜀那不可能!”

状元意义不同于任何名次,那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文魁,是朝廷取士的标志人物。

秦德威很了解科举和官场潜规则,他很清醒也很明白,如果没有内阁大学士力挺,就不要幻想状元。

在外朝就算当到吏部尚书,在状元问题上也没多大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