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73章

作者:随轻风去

因为在大明,内廷和外朝可说是两个领域、两套系统也不为过,内廷就是内阁、翰苑词臣,外朝就是六部都察院这些。

内廷和外朝之间,是有一道领域分界线的,除非是个别逆天人物才能越线或者改线。

状元人选的问题,属于词臣领域,而内阁作为翰苑词臣的进阶强化版,代表翰苑词臣来执行这个权力。

一般情况下,皇帝不会为了个状元名额,去打内阁的脸。偶尔有几次,都是翻来覆去说的历史梗了。

看看现在内阁成员,首辅张孚敬(敌)、次辅方献夫(敌)、大学士李时(中立)、大学士翟銮(敌),谁会支持他秦德威?

如果觉得认识几个外朝实权尚书,就可以幻想状元,那绝对是历史小白。

他秦德威要是历史小白,就走不到今天!

“怎么不可能?“还真有小白同年反问说。

秦德威就说了大实话:“宰辅里既没有我的亲长,又没有我的同乡故旧,凭什么给我状元?

只是靠着年纪小,写字又快,才博得圣上一点恩遇,给个第三名探花足矣。”

陈凤和许谷听到秦德威这么说,只能轻轻叹口气。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了,三鼎甲里有两个与首辅同省,堪称双保险,怎么可能让秦德威夺魁?

虽说探花也很好了,但堂堂南京城开国以来还没出过状元,秦德威这次已经是最接近的一次了,下次就不知何年何月了。

周围其他同年听到秦德威这老阴阳口气,忍不住附和着笑了几声。

大部分人都是没有宰辅级别过硬关系的,所以秦德威这种阴阳怪气比较对胃口。

准状元准榜眼全都是浙江的,一个会试二百九十多名,一个会试二百五十多名,呵呵呵呵。

至于秦德威年纪小以及日写万字,那真的嫉妒不来,都是秦德威自己的本事。

不过秦德威故意阴阳怪气也没别的意思,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一起愉快的吐槽不良现象也是加深感情的方式。

目的就是团结同年,加强自己的影响力,毕竟这些人就是以后混官场的最基本人脉了。

或者说也只有秦德威有资格、有胆气当老阴阳人,说出大家共同的心声,带领大家小小发泄一下。

跟张首辅都撕破脸了,还在意首辅扶持的两个新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爱听这些话,比如三鼎甲里另外两个人,韩应龙和孙升。

孙升性格温和,不爱与人争论,再说确实也理不直,就当没听见。

但韩应龙从小就是自负性子,气性也大,转头就对秦德威严肃的说:“今日乃登科之日,你我以后便是朝廷命官。

秦同年应当谨言慎行,端正自己,怎可肆言妄语,非议他人?”

秦德威打量了韩应龙几眼,好奇的问道:“你在家中,与亲人也这样摆着架子说话?”

不等韩应龙回应,他又对左右说:“我们可是同年,彼此若不能畅所欲言、放肆说话,还叫什么同年?”

众人又笑道:“是这个道理!”

有人为韩应龙帮腔,不忿的指责说:“你秦德威若有本事,就去夺魁,在这里泛酸算什么本事!”

秦德威大喜,这不是对方的猪队友吗,竟然平白给自己递话柄!这是在全体同年面前树立威望的机会!

他赶紧开口说:“我秦德威能入三鼎甲,全靠的是个人努力,以及圣上恩赐!既然问心无愧,唯有尽心王事而已!

至于今科这个状元头衔,我自思与首辅人情不够,本来就没有想过!

我秦德威宁可去侍奉孤身巡边的父亲,也不当这种被人指指点点的状元!”

说完后,秦德威暗暗给自己点了个赞。这几句的人设,又忠又孝,又当又立,堪称完美!

此时忽然乐声大作,礼官迅速让新科进士重新站好队伍。

然后就在伴奏中,皇帝从华盖殿移驾到奉天殿,官员也在殿中站好。

新科进士在奉天殿朝拜过皇帝后,又回到殿外丹陛东边,面向西而立。

执事官举着榜案放在丹墀御道正中,然后对新科进士宣制曰:“嘉靖十四年四月初二,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然后就到了今天的重头戏,也就所谓的金殿唱名,这是三鼎甲最荣耀的时刻之一。

会有传胪官在奉天殿里开始唱名,每次连唱三遍,然后经过数人连续递唱,一直将名字传到殿外。

三百二十五人聚起精神,就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大殿里开始有声响了。

然后一个接一个的传递唱名,声音越来越近了,但三百多人却越来越疑惑。

唱名一直传递到了殿外的礼官,连唱三遍名字:“一甲一名,秦德威!一甲一名,秦德威!一甲一名,秦德威!”

殿外众人齐齐震惊,没有听错!状元是秦德威,不是韩应龙!

新鲜出炉的少年状元一脸懵逼,这次殿试简直邪门,天天都出意外!

上次是顾鼎臣,这次又是谁?

刚才阴阳怪气嘲讽了半天状元黑内幕,现在脸有点疼,怎么办?

第四百四十一章 见证历史

金殿传胪的仪式在一片懵逼和震惊中,继续举行着。

不能怪大家读书少见识少,实在是这种预定状元突然被换的事情很罕见。

大明开国一百五十年至今,数来数去就那么两三次,被当传奇故事翻来覆去的都说烂了。

比如在永乐年间,有个初拟状元叫孙日恭,这名字竖着写很像孙暴。

心虚的皇帝觉得很膈应,感觉这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讽刺,就把孙日恭换成了名字让人舒适的邢宽。

又比如在正统年间,有个初拟状元张和,小太监奉命看过相貌后,回报说,张和相貌有瑕疵,于是状元就被换成了施槃。

状元本来就是天下瞩目,突然被换的事情很少很少,所以才会被当成传奇故事记载和流传。

所以这也算见证历史了吧,大家又瞅了几眼状元头衔飞掉的韩应龙。

韩应龙在唱名之前敢以状元的身份对秦德威哔哔,就是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换掉。

却不料转眼之间,他成了一个新传奇故事的倒霉主角,今后各种民间传说、文人笔记里少不了他的身影了。

时也,命也!这事弄不好要传个几百年的,想开点的话,倒是不愁留名后世了……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场流程没人敢轻忽,在礼官的引导下,脸有点肿的秦状元从人群里出列,独自在最前方。

正好位于奉天殿外鳌头处,正所谓“独占鳌头”也。

这时候众人望着少年状元得背影,突然意识到,此人先前已经确定是大明最年轻进士,现在又肯定是大明最年轻的状元了!

年仅十七岁的状元,已经打破了成化二十三年时,费宏二十岁状元的大明纪录!

远在江西养老的费前首辅,只怕也没想过,居然还在活着时,就亲眼看到自己的纪录被破了。

更传奇的是,费宏儿子费懋贤是这科会试同考官,秦德威在会试时,偏偏就是从费懋贤这房出去的。

不知费懋贤心里是个什么滋味,早知如此,当时会不会宁可血溅三步,也要阻拦张主考闯入搜卷?

但此时此刻,殿外众人心里只有齐齐惊叹,这次见证的历史真有点多!

大明最长的廷试对策,突然被换的状元,大明最年轻的状元!

不过惊叹归惊叹,唱名还是要继续的。

榜眼孙升,探花韩应龙,二甲许谷等九十五人,三甲陈凤等二百二十七人……

唱名仪式结束后,按照程序,大家就应该一起出宫,去外面挂金榜了。

这时候,殿外众人忽然又听到,奉天殿里突然一片山呼万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了一会儿,又传出消息,礼部顾尚书考据过,唐代十七岁状元莫宣卿生日是八月十七日,而秦德威生日是九月初九。

也就是说,我大明嘉靖朝秦德威以二十多天的微弱优势,确定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状元。

什么也不用说了,皇上有德啊!

殿外这三百二十五名新科进士们,感觉见证历史见证得都有点麻了。

还能怎么办?只能在史上最年轻状元的带领下,又多朝拜了一遍皇帝。

然后在伞盖鼓乐的迎导下,丹墀上的执事官手捧大金榜,出奉天门。

所有新科进士也跟随在执事官后面,一起出奉天门,然后再出午门、承天门。

这段路上,就走得比较散了,没有那么多礼仪班序规矩了。

八卦乃是人之天性,发生了预定状元被换这样的罕见事情,又见到了史上最年轻状元,众人怎能不议论纷纷?

但没人靠近笼罩着神迹光环的秦德威,让他有点孤独。

于是他主动走到陈凤和许谷身边,不知是个什么心情的说:“你们怎么不来祝贺我?你们不是一直念叨南京城没出过状元么?”

卑微的三甲进士陈凤感觉太阳有点耀眼,叹道:“到底还能不能信你?

你说你只能二甲前十,结果你入了三鼎甲;你又说你只能探花,结果你又夺魁。

夺魁就夺魁吧,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你是不是嘴上说着不在意,背地里却一直偷偷努力?”

“这个真没有!”秦状元也很苦恼,他真不清楚怎么回事啊,只是想弄个二甲前列,怎么就成了状元?

在科场上,他信奉的是够用就好原则,从来不想高调,像会试那样第九十一名就挺好。

谁能想到是这个结果?

魂不守舍的韩应龙的渐渐回复了心神,正好听到陈凤的话,不由得冷笑几声:“人无信不立,秦状元还去侍奉巡边尊亲否?”

哪壶不开提哪壶!秦状元充耳不闻,远离了韩探花。

这时已经来到长安左门,大金榜就将张挂在长安左门外面,向天下人昭告新科进士名单!

到此对其他人而言,今日登科仪式结束了,但状元还另有荣耀。

京师顺天府准备了伞盖仪从,送状元归第,这就是戏文里“打马御街”和“游街夸官”的原型。

这次更特殊,皇帝传旨,又加派了两队锦衣卫大汉将军护送状元归第。

去年秦德威在南京时,抽空与徐老三学过几天骑马。这时也不怕了,被扶上马后,官方游行队伍就开始出发。

这一路上,锣鼓喧天,吹吹打打,青旗招展,人山人海。

街道两侧真的是观者如堵,让秦德威想到了一首诗,正所谓,风吹枷……啊不吉利,满城争看状元郎。

毕竟状元文魁在百姓心中有特殊意义,一般都被看成星宿下凡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