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71章

作者:随轻风去

你连续拱走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杨一清五任首辅的勇气呢!

而如今,你张孚敬居然对一个未入官场的少年也要妥协了?”

张首辅只感觉,真踏马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忍不住就阴阳了一句:“万一有了差错,责任全在首辅,你霍韬又能有什么事?”

霍韬怒气冲冲的说:“吾欲与若复牵美姬俱出京师西门游海甸,岂可得乎!”

看着霍韬出去,张首辅也没有留客,只能暗叹口气。殿试三百二十五人,你霍韬只盯着那一个,格局太小了。

霍韬走了后,刑部尚书王廷相就来了,这让张首辅很诧异。

莫非是来替秦某人求情的?你王廷相还有脸找上门?是首辅的拳头不硬了打不死你了吗?

王廷相却若无其事的闲聊说:“听说首揆近来多病,还是应当注重养生啊,我这里有几个补气药方,不妨试试。”

张首辅:“……”

王廷相又絮絮叨叨的说:“如果首揆支撑不住,那就是方阁老主持内阁了。

但方阁老此人不做事,耳根子也软,容易被人利用啊,所以首揆要保重身体!”

张孚敬冷笑几声,讽刺说:“尔等若能安分守己,还能让我多活几年!”

王廷相打个哈哈,就起身离开了。

片刻后,捏着药方的张孚敬才品出意思来,王廷相暗示的是,次辅方献夫与霍韬都是广东南海县的!真正的同乡!

真是拙劣的离间,张首辅不禁嗤之以鼻,他们可是大礼议一起打出来的交情,岂能因为几句话就离心?

但夜深睡着前,张首辅却总忍不住想,霍韬是不是有那个意思?如果自己倒下了,换方献夫接任首辅,对霍韬是不是更有好处?

又到了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四,读卷大臣们再次来到文渊阁。

今天就是确定三百二十五人最终名次的一天,明天就是盛大的传胪唱名仪式!

该看的试卷昨天都看完了,众读卷官齐聚文渊阁中堂。

昨日除了不分卷的张首辅外,每名读卷官都交了两份一等试卷,一共是二十八份。

再加上最先定下的最厚的那份试卷,以及首辅另外挑出的一份,总数是三十份一等卷。

拟定进呈给皇帝的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就将由内阁从这三十份一等卷中选出来。

如果把科举比喻为攀登金字塔的话,这就是最后的塔尖了。

这三年科举周期,大明大概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了童子试,数以十万计的人参加了道试,数以万计的人参加了乡试。

最后四千人参加了今科会试,从中取中三百二十五名参加了殿试。

三百二十五人中,又只有三十人进入一等,今天即将决出最后的三鼎甲。

首辅张孚敬、大学士方献夫、李时、翟銮象征性翻过一等试卷后,由强势首辅选出了三份试卷,暂定为前三名,其他三个大学士习惯性充当了摆设。

然后三份试卷又在其余读卷官手里传阅了一遍,在张首辅虎视眈眈的目光里,无人提出异议。

就连首辅的最大政治对头,吏部天官夏言也没有说话。

这前三名试卷里,有一份是夏师傅唯一女婿的亲戚!

进呈给皇帝的三份试卷就此落定,只是这三份试卷现在并不排名。

等皇帝看过三份试卷后,会御笔钦定出一甲三名的名次,象征天子取士。

随后又排定了十份备卷,万一皇帝对前三份试卷里有不满意的,就可以从备卷里再换。

正常情况下,这十份备卷基本上就是二甲第一名到二甲第十名了,除了三鼎甲之外最瞩目的名次。

人人瞩目的那份万字试卷,被列在了备卷里的第十。

这个名次很好很微妙,充分体现了各方的政治智慧,和宰辅的格局考量。

说低也真不低了,二甲第十名已经足够醒目了,也列入了三鼎甲备卷,不至于被人说排斥贤才!

说高也不算太高,毕竟没有到三鼎甲和二甲前五的地步,勉强能维护住首辅的尊严体面。

而且大家都不能确定,天子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这种出风头的策文。

反正这个名次不上不下,就算天子关注到,也足够交待了!

你好我好大家好!

剩下的试卷,大体上分为二甲和三甲,由读卷官按照官位顺序,一个一个轮流填名次。

直到这时候,所有试卷仍然不会拆开看名字的。

临近午时,三鼎甲之外的名次排完后,十五名读卷官捧着前三份试卷,一起来到文渊阁北边的文华殿朝见皇帝,让皇帝裁定前三名的最终名次。

在这个环节,礼部尚书顾鼎臣作为知贡举官,要向嘉靖皇帝汇报此次科举的整体情况,这也是很程序化的。

只听顾鼎臣公事公办的跪奏道:“时天下士就试者四千人有奇,三场拔其由尤者具额以俟宸断,得三百二十五人张之甲榜……”

其他众大佬精神高度紧张了两天,再听这种长篇套话,不免都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但也没办法,官场就是这样,形式总是要走的。

“……其中有少年秦德威者,以十七岁稚龄登榜,嘉靖朝以来独有也!”

雾草!从首辅张孚敬到天官夏师傅,再到打酱油的工部尚书,全都不困了!

大家都是老官僚了,这个时候单独提起某一个考生的情况,从来没有过!

众人齐齐愕然望向还在做汇报的顾鼎臣,你这是要搞事?

你一个向来不起眼的弱逼尚书,这么搞事图什么?你和秦德威的关系,八竿子也打不着吧!

更想不通的是,你顾鼎臣到底想搞什么事?

第四百三十八章 嘉靖男儿

在平时,大部分朝臣都觉得顾鼎臣是个官场弱逼,整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混子。

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顾鼎臣是嘉靖朝第一个给皇帝写青词的大臣!

众人还在惊疑不定时,又听到顾鼎臣继续奏道:“据臣考证,少年中举者,前朝皆有,嘉靖朝至今唯有秦德威一人而已。

至于二十岁以下少年登科者,唯有天顺朝李东阳十八岁、成化朝杨廷和十九岁、弘治朝董玘十九岁三人,另有成化朝费宏为二十岁状元。

其后正德朝再无少年登科者,至我嘉靖朝才有秦德威十七岁名登甲榜,年纪甚至比前人更小,堪为我皇明科举之盛事也!”

一直听到这里,如果众人还不明白顾鼎臣的意思,那这么多年朝堂就白混了!

但此时此刻,大家只能在心里一起卧槽了!你顾鼎臣也真踏马的思路清奇啊!

宝座上得嘉靖皇帝果然很感兴趣得问了一句:“我大明登科之进士,今科秦德威最年少?”

顾鼎臣立刻奏对:“秦德威确实年纪最少,虽生于正德之末,但从能记事便是嘉靖朝,以神童显迹于嘉靖九年,开蒙进学中举登科皆在嘉靖朝!

前日殿试听闻秦德威一日挥笔写就万字长篇,更为科举神迹,亘古未有也!”

殿上其余大臣被顾尚书秀了一脸,心里的卧槽,已经升级成了卧槽尼玛!

最后顾鼎臣高呼:“陛下以大圣之资,居君师之位,抚盈成之运,当中兴之时,有深仁厚泽之培植,如甘霖化育万物,才得人才生长之盛!

陛下御临十四年,臣终见如此嘉靖男儿入朝,敢以俊杰为天下贺!”

没文化的太监:皇上有德啊!

有文化的大臣:见顾尚书以上发言。

到这时,殿上其余众人已经麻了,你顾鼎臣这话里话外的,似乎是把秦德威当成一只活祥瑞了,不要脸!

大家都知道的,迷信方术的皇上很喜欢祥瑞,那些过了百岁的也有人瑞之说,但谁也没想到,十七岁的少年也能当祥瑞啊。

想想也是,以秦德威年纪如果进入官场,应当是第一个真正在嘉靖朝成长起来的官员了。

同时代就算有二十几岁中进士的年轻人,那也是在正德年间记事开蒙,没有秦德威纯粹。

向来不苟言笑嘉靖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轻笑了几声。

其余大臣还能怎么办?只能一面在心里骂骂咧咧,一面山呼万岁,舞拜朝贺了。

祥瑞归祥瑞,今天的正事是让皇帝看三份试卷,决出殿试名次。

正常皇帝看完三份试卷,随便批个一二三名次,偶尔换其中一份。

二逼皇帝看完三份试卷,抠开糊名,看名字批个一二三名次。

文艺皇帝看完三份试卷,要求把备卷全都拿过来看一遍。

嘉靖皇帝就是第三种,他翻了一遍御案上三份试卷后,就开口道:“拿所有备卷来再看!”

本来殿上大臣们还以为嘉靖皇帝会说“拿万字长篇试卷来看”,没想到嘉靖皇帝居然要看十份备卷。

他们不知道他们见证了历史,就从这次殿试,便开了皇帝看十份备卷的先河。

当十份备卷从文渊阁送到御前后,嘉靖皇帝没管别的,直接拿起了最厚的那份试卷翻看。

这就能说明,嘉靖皇帝明明想看的是万字试卷,却说拿所有备卷过来!

首辅张孚敬背部瞬间冒出了冷汗,这就叫伴君如伴虎!

他现在只庆幸,自己没听霍韬的瞎搞,把秦德威试卷强压到三甲末尾去。

如果陛下在十份备卷里都没看到“嘉靖男儿”的试卷,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说实话,这万字策文,看得嘉靖皇帝有点头大,提出的东西太多了。

除了把汉唐宋三代短长剖析了底儿掉,以及痛心疾首指责群臣不能为君分忧之外,只就“如何大治”之策就提出了不知多少条意见。

什么解放闲散宗室,什么一条鞭法,什么鼓励工矿,什么开放海商,还有什么研制火器啊,改革兵制啊,经济战啊,以及莫名其妙的引进物种充实地产,与西番交流数算军器为我所用之类的。

零零碎碎,有的看起来像回事,有的则极其幼稚,有的异想天开,有的却又很有道理。

也不知道一个十七岁少年是怎么想到如此之多的,所学驳杂的简直令人骇然。

虽说殿试策文要求切直务实,但能实在到这地步的,也真是罕见。

不知过了多久,嘉靖皇帝提朱笔,分别在三份试卷上写下了“第一甲第一名”、“第一甲第二名”、“第一甲第三名”。

如此三鼎甲试卷交给司礼监掌管,读卷官便又回到文渊阁,开拆其余所有试卷,将姓名依照名次填入黄榜。

只有三鼎甲的试卷依然弥封,要到明天传胪大典之前,才会在御前拆开,并当场填入黄榜。

有很多传说,讲的就是在这个阶段,拆开三鼎甲试卷后,皇帝觉得状元名字不好,就临时换了状元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