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60章

作者:随轻风去

正当陈凤怀疑人生,担心自己被忽悠的时候,秦德威又及时出来了。

这次才正式去了张老师家拜访,被领到了堂上。

张学士正在家,笑呵呵的接受了两人行礼。

两个月前刚在南京告别,这会儿又立即在京师重逢,彼此都别有一番感慨。

其实张老师对陈凤没多大印象,先看了拜帖才依稀记得是谁。

寒暄几句后,张学士就主动开口说:“你们京师来,对明年春闱可有把握?”

秦德威毫不拘束的说:“焉敢得陇望蜀,不过是来撞运气。”

考中了大好,考不中就回老家当个乡绅,努力造福一方。

而陈凤中规中矩的答道:“学生对会试心里多有迷茫,请老师不吝指点,让学生我拨云见日。”

张学士便介绍说:“春闱会试与秋闱乡试相比,考法和过程是一模一样的。

但有个最大区别就是,主考官的个人风格印记很重。

举个例子说,会试题目是在临考前一天,由主考官翻书出题。

且不说题目能直接反应主考官的喜好,此外主考官还会撰写一篇范文,发给各房同考官看,让同考官根据范文来取士。”

秦德威与陈凤立刻就懂了,所以如果试卷切合了主考官的风格,迎合了主考官喜好,被取中的概率就非常大。

陈凤便继续问道:“那么主考官由何而定?”

张学士又答道:“在吾辈词臣内部,有大翰林与小翰林之说。

词臣中詹事少詹事、庶子、谕德、学士这些教高阶的官职,称为大翰林。

而其余编修、修撰、检讨、詹事府赞善等官职,被称为小翰林。”

随后张学士说到了重点,“根据近几十年的会试规矩,主考官一般都是选资深大翰林来充当。

要等到考试日期前几日,然后由皇上亲自来指派主考官人选,也是为了防止提前泄露人选,会导致舞弊。”

秦德威略失望的说:“所以谁当主考官,只能等明年考前皇上临时指派,现在根本无从得知么?”

“那也不完全是。”张学士摸出一张单子,递给了秦德威:“你看看这个。”

秦德威低头看了,只见这是一份名单,上面写着若干个人名以及职务:

“董玘,吏部左侍郞兼掌院翰林院学士。

温仁和,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

张璧,詹事府詹事。

孙承恩,詹事府少詹事。

王教,左春坊左庶子。

江汝璧,右春坊右谕德。

蔡昂,侍讲学士。

姚涞,侍读学士。”

秦德威看了几遍,就看出名堂了,这是一张所谓“大翰林”的名单。

张学士解释说:“我将年资较深的大翰林罗列点计,斟酌之后共找出了这八人。

如果我所料不错,主考官必将从这八人中挑出,只是不知皇上最后到底会瞩意谁了。”

雾草!张老师给力啊!秦德威连忙再次行礼道:“老师太有心了!”

翰苑词林的资格认定自成体系,如果不是极其熟悉词臣内部情况的人,是摸不清翰林们的深浅高低,也列不出这样一份宝贵名单。

将范围缩小到八人已经很可以了,起码揣摩主考官的喜好风格不会大海捞针毫无目的了。

如果还想奢望提前三个月,能将人选范围缩小到两三人,那也太看不起大明科举制度对提前泄漏的防范了。

陈凤也赶紧跟着行礼,他心里很有数,如果不是跟着秦德威同行,自己绝对看不到这样一份名单!

张老师这份名单,大概只是帮秦德威准备的!

而且陈凤也明白了,为什么翰苑词臣的学生子弟,中进士的几率比正常举子高那么多。

他还明白了,为什么许谷他爹隐士许隆一再强调,要他们两人抛下成见,在京师认真的跟着秦德威混,这就是老人的智慧啊。

秦德威又看了眼手里的名单,不禁叹道:“为何这名单上不见老师你?

论资历,老师是正德六年进士,论官阶,老师好歹是侍讲学士,足以称得上大翰林了。”

张学士连连苦笑道:“自家人知自家事,我这样闲冷之人,皇上怎么会点我?

再说我刚刚主持了南直隶乡试,会试没可能让我继续主持了。”

秦德威宽慰说:“虽然这次不行,但以后必定还有机会!”

第四百二十二章 找工作难啊!

秦德威重新审视了一遍手里的名单,然后又对张学士说:“老师您再指点指点,如果在这八人里进一步筛选的话,哪几个最有可能?”

张学士皱眉深思熟虑了片刻后,便又答道:“以我来想,温仁和、张璧、孙承恩、王教、江汝璧这五人更有可能一些,他们君恩更重。”

秦德威点点头,“好的!老师您的深意,我已经知道了。”

张学士莫名其妙,他本人怎么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深意?你秦德威又知道了什么?

但张学士这当座师的,又不好意思直接问。

糊里糊涂的一直到拜见结束时,张学士还是忍不住了,旁敲侧击的说:“距离大比之期还有三月,你得知名单后,意欲如何备考?”

秦德威慷慨而悲壮的说:“正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老师但坐家中,那些不好的罪孽,就由学生我来背负吧!”

张潮:“???”

没问就很迷惑了,问了反而更迷惑。

从张座师家里出来,陈凤也是完全没理解的问道:“你说你要背负什么?”

秦德威嘿嘿嘿的笑了几声,不着边际的讲了个冷笑话说:“你说,如果把名单上的人都干掉,咱们老师是不是就有机会了?”

陈凤:“……”

大佬你想讲冷笑话也要有点逻辑,那是八个资深翰林词臣,不是八个衙役!

在南京时,看秦德威做事也不至于这么没底线啊?他到底想干什么?

秦德威突然又阴森森的说:“玉泉啊,既然这份绝密名单被你看到了,那你也不是外人了。等用得着你的时候,可不要当叛徒临阵脱逃啊。”

在北国寒风中,陈凤打了个冷颤,这画风不对啊!

自己就是来考个试,顺便和许谷一起搞个组合扬名的,怎么又仿佛被牵扯进了巨大的阴谋里?

在京师闯荡,如此可怕吗?而且这秦德威怎么突然变得像是个反派角色?跟着反派混,会不会被正派杀掉?

陈凤还想说什么时,秦德威突然朝向老师邻居家门口,热情的打着招呼:“妙璟弟弟别来无恙乎!”

今天对候补锦衣卫指挥同知徐妙璟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天,他正式结束了在京卫武学的学习生涯。

因为他明年就十六岁,大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了!

所以年底可以办理袭位手续,从此成为一名正式武官,领取皇家俸禄!

锦衣卫指挥同知官每月俸禄是多少来着?徐妙璟走到家门口,正在幻想领俸禄时候,冷不丁就听到了招呼声。

抬眼看到秦德威,徐小弟轻轻叹口气:“在这大喜的日子,怎么就碰见你了?”

秦德威充耳不闻,仍然很热情的说:“自从年初一别,九个月不见,你也长高了不少啊!

对了,我走之前送你的婢女如何?好用不好用?合不合心意?”

徐妙璟顿时气更不顺了,你秦德威竟然还有脸提起这件事,枉我徐妙璟白叫了你一年姐夫!

他忍不住就咬牙切齿的说:“好用,太好用了,就是岁数大了点!”

秦德威拍了拍徐小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不喜欢岁数大的,就该早点说,我还以为你跟我一样呢。”

徐妙璟差点又吐血,你那都是大几岁的,送我的婢女是大二十几岁的,那是一个概念吗?大姐姐和老妈子,那是两回事!

忽然又听到秦德威说:“这样好了,上次是我失误,这次再送你一个婢女补偿,就按着你心意来,反正我不差这个钱。”

“姐夫你是说真的?”徐妙璟惊喜的问。

秦德威慈祥的笑道:“千真万确!总是哄你,对我又有什么好处?”

徐妙璟瞅了瞅自家门口,又试探道:“要不然,我先不回家了,去外面找个朋友家暂时呆着?”

秦德威一把拉住徐妙璟,亲热的说:“别啊!我想念的不只是你姐姐,对你也很关心的,好久不见,一起说说话!”

徐妙璟就只想到了一句话:无事献殷勤……

虽然感觉姐夫有点肉麻,而且似乎别有心思,但为了梦想中的既美貌又年轻的婢女,徐妙璟就忍了。

秦德威对陈凤挥挥手说:“你自己回去吧,告诉我母亲,我晚点回去。”

进了徐家,徐妙璇已经把饭菜都准备好了。

有秦德威送的婢女李大娘帮忙,做这些家务就很快的,不像原来那么辛苦了。

秦德威坐下后,就问道:“小弟成年在即,差事有没有安排?”

徐妙璇有点意外或者叫酸意,将近一年不见,小情郎居然开口先问起小弟的事情。

但说起这徐妙璟的工作问题,也是徐妙璇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袭了官位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实际职务问题。

锦衣卫堪称是武官规模最庞大的一个卫了,主要是因为承担着恩荫封赏的重任。

比如某人把皇帝哄高兴了,皇帝就顺手赏给一个锦衣卫官。又比如某人立了功,皇帝就赏给一个锦衣卫官的恩荫。

如此膨胀下来,整个锦衣卫连武官加校尉小兵,此时几万人应该有了。

所以只说锦衣卫官,对历史不了解的人会觉得很威武,其实在京城权力场上根本不值钱,像徐妙璟这样锦衣卫指挥太多了。

有人有差事,有人只是闲差,有人干脆就没差事闲呆着,见过去动物园养大象的锦衣卫指挥吗?

总而言之,在锦衣卫里根本不看官位,只看差事,也就是实际工作安排。

徐妙璇也有点发愁,“虽说有厂公照应,但厂卫里水太深了,好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人人都有背景。

小弟这样的新人,功劳苦劳都没有,资历也欠缺,想妥妥贴贴安顿好也不容易。而且就算强行给了位置,能坐得安稳更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