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14章

作者:随轻风去

在张延龄牢房那里,喧嚣一直到了凌晨才结束。

张侯爷还不至于在牢房这种公开地方开无遮大会,将陪伴之人都打发走,便也准备睡觉了。

岁数大了,精力没有年轻时好了,原来都可以彻夜通宵寻欢作乐的。

这时候,张侯爷突然听到斜对面传来响动,有人不知拿着什么东西,“当当当”的用力敲着铁栅栏。

同时那人还在根据敲击节奏,高声背诵着什么文章:“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刚喝完酒的张延龄将睡没睡,被敲击声震得头痛欲裂,被背诵声音吵得心烦气躁。

这绝对是故意的!老侯爷气的随手抓起个玩意砸在铁栅栏上。

张延龄十多岁就当上国舅爷,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气?

狂怒的指着斜对面叫道:“狗杂种!我誓杀汝!”

秦德威毫不示弱的怼了回来:“那我先杀你全家!”

另一间牢房里的冯老爷痛苦的捂上了耳朵,这一老一少两人真踏马的幼稚!

杀来杀去的口嗨有屁用!最后吵得谁也睡不好!

秦德威一边背着《春秋左传》,一边对着斜对面的张延龄破口大骂,一直骂到了外面天光大亮。

这时候牢房门口打开了,新上任的刑部尚书王廷相再次现身于天牢中。

秦德威和张延龄停止了对峙,齐齐充满期待的看向王老大人,都想从王老大人这里听到好消息。

不过王大司寇看起来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不太像有好消息的模样。

张延龄的牢房比较靠近大门口,对着王廷相问道:“王大人可有话对我说?”

王廷相看也不看张延龄,径自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到秦德威牢房这里。

然后老大人隔着铁栅栏看着秦德威,欲言又止。

对面牢房的冯老爷很熟悉这种感觉,很高情商的帮腔说:“浚川公你想垂询什么,就尽管开口吧!

子曰不耻下问!秦德威为人最好为人师了,从来不吝于赐教别人!”

冯恩不说话还好,等他一说完话,王廷相更觉得张不开嘴了。

秦德威知道,王廷相是个做事精明干练的人,从朝廷到地方又回朝廷,久历宦海数十年,一般公事根本难不住他。

所以秦德威敢断定,如果王廷相真是来想问什么,必定是张延龄案。

想至此,他便主动问道:“王公到此,可否是想垂询晚辈,杀不杀张延龄?”

王廷相艰难的点了点头,“正有此意,想听听你的看法。”

他这刑部尚书要给张延龄出一份判决,然后上奏给皇帝。

关键就在于判不判死刑,所以简称为“杀不杀”也没错,这既是个律法问题,又是个政治问题,很难判决。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说:“没什么可纠结的,杀!”

斜对面牢房张延龄听得清清楚楚,破口大骂道:“贱婢养的杂种!胆敢欺我!”

秦德威指着张延龄叫嚣回去:“你尽管骂!昨晚说了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

张延龄气势汹汹得吼道:“我若要死,定先杀你!”

秦德威厉声喝道:“张延龄你听好了!四十年前,我们复古派前辈盟主李崆峒公险些死在你们张家手里!

此仇此恨不共戴天,今日我这复古派晚辈撞见你,还能怕了你不成!”

王廷相恍恍惚惚,莫非走错片场了?

这里难道不是庙堂政治的重要取景地天牢吗,怎么听着跟江湖棍党恩怨情仇似的?

更熟悉秦德威的冯老爷听到这里,突然恍然大悟。

他一直想不明白,秦德威骂了一晚上张延龄,满嘴杀气腾腾的到底图什么?

原来他根本上还是为了装逼啊,不愧是自己生平所见的逼王之王!

弘治七年时,复古派的已故文坛盟主李梦阳那时还年轻,看不惯张家为非作歹,与张家斗法,文的武的都用了。

然后李梦阳被皇帝下了天牢,在牢里又险些被张家暗害挂掉。

然后李梦阳的仕途开始遭受重挫,一辈子也没当上高官,不得不去干文坛盟主了。

冯老爷非常小人之心的猜测,秦德威的思路,就是拼命把自己和李梦阳套在一起说?

这时候清醒过来的王廷相,又想起一个疑惑不解的问题,自己进来以后,似乎连案情都没讲呢!

所以秦德威应该什么事实都不清楚!

那他怎么就敢直接下断语杀人?这踏马的还能更离谱,还能更敷衍,还能更草率吗!

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并不想懂那么多

王廷相忍无可忍,喝止还在叫骂张延龄的秦德威道:“你先闭嘴!”

秦德威疑惑的看向王廷相,咱进这复古派,还是您老人家强拉进来的。

现在咱正在为了复古派向老仇家叫阵,您老人家怎么还拦着?

要不把您从复古派开除出去,那么复古派前辈全部退出文坛,以后大旗就由咱新一代秦德威扛起了?

王廷相觉得自己好难,又叹口气说:“你连张延龄案的情况都不清楚,就怎敢妄下结论!”

秦德威不解的反问道:“这种案子,事实如何很重要吗?”

雾草!王廷相被噎住了,你秦德威也是当过状师的人,你竟然说案情事实不重要!

秦德威随口批判道:“这几十年来,张家所作所为,人神共愤,谁人不知?

为非作歹,陷害忠良,有没有?强取豪夺,草菅人命,有没有?侵占田土,私吞盐利,有没有?

连我一个远在南京的小少年,都耳闻了不少,所以张家之事还有什么可说的!”

王廷相也是带过兵上过阵的大臣,二话不说,顺手从旁边狱卒手里抄过棍棒。

然后才和颜悦色的对秦德威说:“判案要讲究一个实证,我们这些判案的人,不能被情绪所左右,对不对?

无论案情事实重不重要,你先听老夫讲完,行不行?”

于是秦德威就只能耐心的听了,其实还是那句话,秦德威对张延龄案并不感兴趣。

这案子说实话,秦德威不认为与自己有多大关系,有好处也轮不到他秦德威。

他只是抱着雁过拔毛的心思,既然遇上了,就顺手从张延龄身上捞一把声望,没想着过深介入。

王廷相根本不在乎张延龄就在另一间牢房里,直接就开始讲了目前大致案情经过。

有个宛平县民孙某到刑部衙门告发张延龄,说张延龄当年侵吞自家田地,拘押并殴死其父孙铭。

然后刑部请示嘉靖皇帝,皇上御批说,不必拘泥议亲议贵条例,若有重罪,严加处置绝不宽恕。

然后刑部拷问张家的家奴,审明白确实有殴死孙铭之事。

接着偶然又从张家家奴那里拷问另一桩人命案,张家有婢女偷窃家里金具赠送给外边僧人,张延龄连婢女带僧人一起打死焚尸体。

所以张延龄案目前的表象,就是查实三条人命的罪行,于是就有张延龄被捕入狱。

而王廷相作为刑部尚书,应该具结上奏了。

秦德威百无聊赖的听完后,迅速给出了自己意见:“杀!”

王廷相:“……”

你秦德威能不能给点有建设性的意见?你别说你不知道张延龄他姐姐是谁!

斜对面的张侯爷怒不可遏,又开始叫骂了。

王廷相心烦的回头对张延龄大喝道:“我们正讨论你的狗命,你给本官闭嘴!”

秦德威语意不明的说:“我们判案,难道不是只看案情本身?还要看案犯的姐姐是谁吗?

民间传说了那么多包龙图的故事,包公杀皇亲国戚时,考虑过那些吗?”

还能更幼稚一点吗,包龙图都拿出来说事了!王廷相只觉得秦德威今天一直在装傻。

如果是别的少年,可能是真不懂政治,但秦德威能不懂吗?

从皇上的御批来看,再结合皇上的性格,可以判断出皇上是想杀张延龄的。

皇上为什么想杀张延龄,不是傻子都能猜到,就是为了报复张延龄的姐姐张太后。

张太后又是什么人?孝宗皇帝的皇后,当初正是张太后和杨廷和等大臣一起选定了嘉靖皇帝来继承皇位。

所谓大礼议,于死人而言,大臣希望嘉靖皇帝遵照礼法,既然继承了皇位这个家业就应该过继给孝宗,别让孝宗绝嗣;

于活人而言,就是希望嘉靖皇帝认张太后为继母。

但嘉靖皇帝强烈不愿意,坚持尊崇本生父母,只认张太后为伯母。

于是大礼议后,皇帝和张太后变成了对立面。

张太后固然拿嘉靖皇帝无可奈何,但嘉靖皇帝也不能对选择自己继承皇位的伯母皇太后怎么样。

同时张太后娇纵惯了,在宫里还欺负过嘉靖皇帝的生母蒋太后。

总而言之,在大臣心里,皇帝杀张延龄的动机十分恶劣,甚至还称得上忘恩负义的昏君行为。

毕竟再怎么说,当年也是张太后把嘉靖皇帝从兴王府接过来,迎进了皇宫当皇帝的。

而且张太后本该是嘉靖皇帝继母的!哪有儿子报复母亲的人伦道理!

不能让皇帝如此胡作非为啊!不能坐视皇帝突破底线啊!

从这个角度出发,大臣们极其不赞同杀张延龄,哪怕张延龄是个混蛋,这就是政治,这就是大义。

秦德威长叹一口气,对王廷相说:“有的时候,我并不想懂那么多,我不知道老大人你来我这里,到底想问出什么。

老大人你或许应该去问问,那些被张延龄搞得家破人亡的人们怎么看?

那些被张延龄巧取豪夺的人们怎么看?那些被张延龄戕害的地下冤魂怎么看?

你敢不敢去问问他们,要不要讲政治啊?要不要顾全大义?”

王廷相沉默不语,陷入了天人交战的为难中。

如果上奏杀张延龄,只怕被舆论非议为谄媚逢迎,助纣为虐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