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13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好奇的问:“没加宫保衔?”

王廷相摇头答道:“没有。”然后又继续说:“然后夏桂洲从礼部尚书改吏部尚书。”

“这个好!”秦德威振奋的拍了下铁栅栏,还有比大腿当吏部尚书更好的消息吗?

然后他就发现,王廷相脸色更不爽了。

于是高情商的秦德威立刻就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大概就是王廷相惨遭政治平衡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在天牢的日子(中)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秦德威迅速转移话题,“既然桂洲公改了吏部,那礼部尚书又是谁人?”

王廷相继续答道:“侍郎顾鼎臣升为礼部尚书!”

顾鼎臣乃是弘治十八年的状元,当今苏州帮在朝廷中的代表人物。

此人以后也入阁了,很悲催的与巅峰夏师傅同期,被搞成傀儡了。

这位顾大人别的本事不知道,但青词写得好,而且有一项历史成就——乃是第一位给嘉靖皇帝写青词的大臣。

史书云:以青词结主知,自顾鼎臣始,时人谓青词宰相。

所以嘉靖皇帝提拔顾鼎臣当礼部尚书,非常合理,秦德威一点都不奇怪!

秦德威又想起一个自己非常关心的人物:“霍韬有变动否?”

霍韬现在是吏部侍郎,如果夏师傅当了吏部尚书,那霍韬以后的日子有多难受可想而知。

嘉靖皇帝不会这么不念旧吧?霍韬可是议礼派的骨干啊!

果然听到王廷相答道:“霍韬去了都察院,迁左副都御史。”

对这个任命,秦德威就只能呵呵呵了。

霍韬本人预期估计是:以吏部侍郎掌控吏部部务,然后时机成熟时接替汪鋐为吏部尚书。

现在他变务虚的左副都御史从头来过,吏部尚书还落到死对头手里,肯定亏了。

王廷相又说:“你就不问问新的左都御史是谁?”

秦德威想也不想的回答:“还用问么,肯定是个年老安静的大臣!不然都察院哪里容得下霍韬!”

王廷相:“……”

真是可恶,居然猜中了。

反正听完这一系列人事调整,秦德威心里默默的吐槽了一句,不愧是沉迷权术的嘉靖皇帝,真是太狗了!

汪鋐从外朝第一的吏部改兵部总督京营,最少也应该加太子少保,这才是维持尊荣体面。

结果没有加,看似品级不变,实际是贬了的,这算是对舆情有个交待。

夏言从礼部改外朝之首吏部显然可以视为升迁,大约是用以制衡内阁首辅张孚敬和次辅方献夫。

而王廷相最近和夏言走得近,都察院管官员考察,吏部管官员考核,合流起来威力太大,所以王廷相悲催的被调到空缺的刑部。

而霍韬从吏部调到都察院,则又是为了用霍韬继续制衡夏言,毕竟都察院负责监察。

秦德威很清醒,自己就是个先锋官,在自己入狱后,肯定还有自己看不到的互相攻讦交锋。

总而言之,从结果来看,这一波可以归纳为:夏师傅和霍韬打架,结果是夏师傅在外挂的强力辅助下大胜。

但外围摇旗呐喊的汪鋐和王廷相两人,被沉迷于制衡权术的皇帝郁闷了,然后会写青词的顾鼎臣捡了个便宜。

只是让秦德威感慨的是,自己对历史的影响越来越大了。

原来只是稍微改了下冯老爷的命运,现在直接影响到大佬们了。

在原本历史上,夏言没当过吏部尚书,王廷相也没当过刑部尚书,霍韬也没去过都察院。

照这样下去,只怕以后越来越不好预测未来了。

想到这里,秦德威忽然对自己的处境有点紧张了,又问道:“那对在下的判决呢?怎么还不批下来?”

王廷相莫得感情的说:“皇上还没御批,等着吧!”

“什么意思?”秦德威疑惑不解。

如果说要从上而下,先调整干部再办事,那现在已经调整完了啊,还等什么?

只是放自己出去而已,皇帝内批一下就行,有这么难吗!

王廷相似乎有点幸灾乐祸的说:“你提出的观点,要首辅次辅天官三大员扛彗星之灾,所以张首辅和方次辅齐齐上疏辞官!

然后皇上肯定要降旨慰留,这事总要拉扯几个回合,结束之前怎么可能放你?”

秦德威:“……”

任何懂政治的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先挽留住“假装”辞官的首辅和次辅,然后才能放秦德威。

如果先放秦德威,等于是真的逼首辅和次辅一起走人。

所以秦德威除了扼腕长叹,无话可说。

冯老爷听得津津有味,点评道:“用你的话说,自己造的孽,含着泪也要承受。”

临走前,王廷相很恶趣味的说:“安心在天牢住着吧,反正老夫来刑部上任了,保你不会莫名其妙狱中暴毙!”

又过了两日,闲极无聊的秦德威正在敲着铁栅栏,找冯恩索要书稿看。

他很好奇,冯老爷每日笔耕不辍号称要著书,究竟都写了什么玩意?

为什么有时候冯老爷写着写着,还会冲着自己傻笑?

忽然天牢门口打开,秦德威还以为是冯家人送东西来的,一开始没有在意。

然而他瞥了眼,却看到狱卒押着一个人进来,顿时就来了精神,莫非是有新的犯人进来了?

天天只能看到冯老爷,早看烦了,有个新人挺好。

等新人从台阶上下来,秦德威就看清楚了,此人五十几岁年纪,遍体绫罗,金带玉佩的十分华丽。

只是这新人态度十分傲慢,进来后居然不跟秦德威和冯恩这些老人们打招呼。

就站在过道口,选了最外面的一间牢房,正好在秦德威的斜对面。

然后解下玉佩,丢给了狱卒,像是使唤奴仆一样的口气:“方便则个!让外头管事进来收拾牢房!”

在秦德威瞠目结舌中,就看到十来个仆役,带着一堆什物,不大工夫就把斜对面牢房收拾成了豪华单间。

然后又看新来的人犯对某人吩咐道:“去找两个美人,会唱曲的,今晚过来陪着喝酒。”

人类内心的不平衡,大都是比较出来的。

秦德威忍不住对在过道站班的狱卒问道:“这是谁啊?”

那狱卒小声答道:“建昌侯。”

雾草!秦德威暗暗吃了一惊,原来是张太后那个张家的张延龄!想跟徐妙璇说亲的那个张延龄!

前天下第二恶少(第一是他哥哥),传闻中的京师首富!

没想到自己在天牢里住这么几天,居然还能碰上张延龄入狱!

张延龄案也算是嘉靖朝中前期的著名政治大案了,皇帝一直要杀,大臣一致反对杀,横跨十余年才有结果。

不过又想起什么,秦德威也没不平衡了。

这位张延龄只怕还不知道,按照历史,他在天牢可不是度假几天就出去的。

他要先住上十几年,然后才被嘉靖皇帝拉出去砍了。

秦德威对张延龄没兴趣,但他好奇的是,在本时空,是谁把张延龄送进来的?

另外为王廷相老大人默哀一下,刚当上刑部尚书,就摊上这样内幕重重、皇帝倾向特别明显的大案。

第三百五十四章 在天牢的日子(下)

秦德威年少觉多,为了身体发育和头脑休息,向来是早睡晚起的好习惯。

本来这个习惯也没什么,在天牢里又没有其它事干,能睡也是一种福气。

但今晚当秦德威生物钟开始犯困,倒头要睡时,昏昏沉沉的躺了一刻钟都未能入眠。

主要是斜对面那间牢房实在太吵闹了,完全没有公德心。

一会儿有女人唱小曲,一会儿有人大笑。大声调笑说话就算了,还动辄发出点支支吾吾的奇怪声音。

每间牢房朝外一面是通透的铁栅栏,可以说是完全不隔音,斜对面牢房里的声音能够清清楚楚的传到秦德威这里。

秦德威暴躁的翻身而起,走到铁栅栏边上,对过道上的值班狱卒说:“如此吵闹,你就不管管?”

值班狱卒很实在的答道:“张侯爷给的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们就不管了。”

秦德威大怒说:“有钱就能为所欲为吗?这里是天牢,不是休假别墅!

到这里是来坐牢的,不是来宴饮作乐的,这都是违制犯规,尔等理当从严治狱,不然我告诉你们上司!”

狱卒都是积年老人了,也不怕秦德威去告状。

他先指了指秦德威牢房里的床具、凳子桌子、以及衣物书本等若干物事。

然后才说:“小先生你也别说什么违制犯规的话了,若要从严,你也逃不过去,难道你想把这些外来的用具都收走?”

秦德威无语,踏马的这些底层差役果然最刁钻!

找狱卒这边是没用了,秦德威只能亲自上阵,扒着铁栅栏朝着斜对面大吼道:

“你们吵够了没有!现在几点了?还让人睡不睡觉了?”

那边只是静了一静,然后就听到有人吼了回来:“滚你娘的小杂种!睡不着了就死去!

不然打扰了大爷我的兴致,等出去了也是弄死你!”

秦德威气得咬牙切齿,难怪许多玄幻仙侠网文里讲究个杀伐果断,真是有现实心理基础的。

只能先赌气对着斜对面喊了一句:“别以为小爷我杀不了你!”

然后回到木板卧具上,捂着耳朵尝试入睡。

奋笔疾书的冯老爷诧异的望了眼对面牢房,秦德威不会就这样认怂了吧?这不是符合人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