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12章

作者:随轻风去

刑部狱卒当然不敢和大内禁兵这样骄兵悍将抢路,所以秦德威在前,冯恩在后,两伙人一起向刑部大狱而去。

长安右门外,人们还在等待廷鞫的结果。刚才因为大家鼓噪,长安右门暂时关闭了。

突然人们注意到,长安右门的大门再次洞开,这便意味着,里面廷鞫大概已经结束了。

然后大家又影影绰绰的望见,门洞里似乎有人被押解着往外出去。

顿时现场欢声雷动,大家要为英雄人物鼓与呼!正直敢言的冯恩冯南江威武!

可是等门洞里人物出来后,热烈的欢呼声突然就凝滞了,像是直接被掐住了嗓子。

怎么被当囚犯押出来的人,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书生?

还是有不少人认出来了,今天从刑部一路送冯恩去廷鞫的那些友人,当然知道这是秦德威。

另外还有经常在长安右门外等候老爷的那些随从仆役,也有不少能认出来。

毕竟秦德威经常带着冯行可来这里跪街,许多人都知道的。

就是大家不能理解,这位少年不是帮冯恩去辩护的吗,怎么把自己也赔上了?

负责押解的官军大喝道:“秦德威乃冯恩同犯!妄言朝政,非议大臣,一并审理!”

长安右门外众人一片哗然,又想起刚才秦德威曾经短暂跑出来过,高呼“宁被霍韬汪鋐打死也不屈服”,大家瞬间就明白了。

秦德威这不是去辩护的,而是有心慷慨赴死啊!

了解内情的都知道,冯恩是被天子想往死里判的,而秦德威跑过来一起扛罪名,不是慷慨赴死又是什么!

有人喝问道:“廷鞫秉笔霍韬何在?”

官军仿佛站在门洞口不着急走,答了一句:“霍侍郎被秦德威直言斥责,气急攻心昏厥,送太医院了。”

外面众人:“……”

这剧情似乎与常见的坏蛋欺负好人剧情不一样啊?

又有人喝问道:“汪鋐何在?”

之所以问起汪鋐,一是因为汪鋐是被弹劾的三奸之一,二是刚才一直传言汪鋐打人。

押解秦德威的官军还是站在门洞口不着急走,又答道:

“汪鋐逼秦德威跳金水河,被御马监秦公拦下,此时还在里面和秦公吵闹。”

当即不少人一起破口大骂:“真乃奸贼!”

秦德威一脸懵逼,这都啥情况?

这些官军大哥们有毛病吧?你们不着急赶路,站在皇城门口开新闻发布会呢?你们难道就不怕人犯跑了?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官军大喝一声:“诸位让路!我等还要送秦德威去刑部大狱!”

有人高声感叹道:“此义士非但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如铁也!”

另一人赞道:“大有古人之风!真乃四铁义士也!”

正低头前行的秦德威瞬间恍惚失神,差点一个趔趄,栽倒在地。

这剧情,很不对啊!

“四铁”这个称号,应该长安右门外的人们称赞冯老爷的啊!

秦德威赶紧喊了声:“在下不配此四铁!冯南江才当得起!”

路边有人行礼道:“小先生当得起!”

秦德威蛋疼又心虚,无奈的向后面望了眼,他真的没想到,情势会这样发展。

都怪身边几位官军大哥,非要站在皇城门口与别人扯淡,也不知道脑子抽了什么风。

而走在秦德威后面的冯恩,突然产生了莫名的空虚感,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

陪同前来的刑部文牍主事赵文华指着人群,“好心”提醒冯恩说:

“你看看,这本该全部属于你的欢呼,如今至少被秦德威分走了一半。

你本可以独享这一切荣耀,但现在你的风头快被秦德威盖住了。”

第三百五十二章 在天牢的日子(上)

从长安右门到刑部这一路上,堪称热闹非凡,不像是被押解,反而像是“游街示众”。

从今日起,四铁义士的名声,不胫而走。

押解人犯的队伍一直进了刑部大门,站在天牢门前,周边环境才算是清静下来。

天牢是半地上半地下的结构,秦德威和冯恩被推进去后,一人一间牢房。

秦德威也算熟门熟路了,自动去了冯老爷对面的牢房。

又抬头看了看墙壁,上次写的半首词还在,这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把它补完了。

“冯老爷啊……”秦德威有点事要跟对面牢房的冯恩说。

但当秦德威看向对面时,却发现冯恩向隅而坐,只留给自己一个“不想说话”的背影。

秦德威突然意识到,从在路上时开始,冯老爷已经沉默了有一段时间了。

无论如何,今日算是死里逃生,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你又怎么了?”秦德威隔着铁栅栏叫道。

冯恩头也不回的说:“勿扰!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

秦德威忍不住又问道:“你有什么疑难,说出来听听!”

冯恩还是头也不回,很深沉的说:“我正在想,荣誉和生命,哪个更重要。”

这问题听起来很古典,秦德威不禁叹口气,冯老爷也不傻啊,终于意识到他失去了什么。

应该是街道两旁人群的欢呼和赞誉,提醒了冯老爷,这一切本该是属于谁的?

作为占了便宜的人,四铁义士秦德威也没什么立场劝人,只能随口瞎扯道:“我有个打油诗,与冯老爷共勉!

生命诚可贵,友情价更高,若为名声故,二者皆可抛!”

冯恩疑惑的转过头来,你这意思真是劝人的?是来故意添堵的吧?为了名声连友情都可抛?

“啊,不对,口误口误!”秦德威慌忙调整了一下:“生命诚可贵,名声价更高,若为友情故,二者皆可抛!”

冯恩长叹一声,又慷慨激昂的开口道:“嘉靖八年我从朝廷外放到江宁县,到去年彗星出现时正好三年。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这么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想要告诉世人,我也能青史留名!”

秦德威无语,他发现不适合与冯大少讨论太深刻问题,做人简单点挺好。

默默的转过身去,向隅而坐。

话才说一半,听众就跑了,冯老爷不满的叫道:“你又怎么了?”

秦德威头也不回的答道:“勿扰!我想静静。”

牢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一晃已经在天牢里住了几天了,野惯了的秦德威只觉度日如年。

期间冯家人给冯老爷送衣物用具饭菜时,也就顺便捎带着给秦德威送一份,一点都不费事。

徐妙璇也给秦德威送了次囚衣——按规定囚犯衣服不能有颜色,以及经义书本若干,还说要送饭。

但秦德威觉得一个女子抛头露面的往牢房里跑,总归是不方便,就拒绝了,反正还有冯家人送。

其他就没什么人来了,毕竟是政治犯,一般人没这个能力进天牢探望。而有这个能力的,身份又敏感。

所以秦德威极其枯燥无聊,终日里坐立不安。甚至连诗都不想写了,可见多么烦躁。

这日秦德威敲着铁栅栏,对冯恩吐槽说:“你们大明朝廷效率这么低下的吗?”

已经在诏狱和天牢住了四个月的冯老爷没搭理秦德威,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啊,这才住了几天?

他只淡定的继续提笔著述,汇总自己的七年官宦生涯见闻和心得。

并决定在里面加大一点秦德威的份量,详细说说自己当初怎么发掘、培养、教导、使用秦德威的,应该会有很多读者对秦德威秘闻感兴趣吧?

天牢门口突然打开了,闲极无聊的秦德威借着昏暗的光线,看到一团红色拾阶而下。

是红色官袍!有大人物来了!秦德威打起精神,仔细辨别了下,非常眼熟,这不是王廷相又是谁!

冯恩也放下了笔,诧异的望着王廷相,怎么是他来了?

王老大人站在过道里,看了看秦德威又看了看冯恩。

不知道为什么,秦德威觉得王廷相的脸色不是太好,赶紧先说点好听话:

“晚生在天牢住了这么久,朝中故旧们无有来看望的,老大人乃是第一个!如此高义,实在让晚生铭感五内!”

王廷相挥了挥手,直接否认了:“我不是来探望你们的!”

以秦德威之机智,也想不明白王廷相这个左都御史还能来干什么?

王廷相有点郁闷的说:“朝廷有任命,我从左都御史迁为刑部尚书,所以出现在这里,算是上任后巡视天牢!”

秦德威:“……”

历史又又又变异了!以他对原本历史的了解,王廷相肯定没当过刑部尚书!

这时候秦德威才觉察到,王廷相胸前补子图案变了。

都是正二品,算是平调,但瞧王老大人这脸色,看来是很不乐意啊。

如果非要调职的话,王廷相内心对自己的下一站规划是兵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

吏部和礼部比较特殊就不奢望了,可没想到,落了个六部里倒数第二的刑部。

秦德威只能根据历史规律安慰说:“汪鋐岁数大了,这两年迟早走人,那时候他的京营总督位置就是你的!”

可冯恩和秦德威都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把王廷相从都察院调刑部?

王廷相又道:“尔等在天牢里并不知晓,最近朝中大有调整。”

秦德威很关注的问道:“愿闻其详。”

王廷相便道:“首先汪诚斋从吏部尚书改兵部尚书,仍加右都御史,总督京营。”

汪诚斋就是汪鋐了,从吏部改为兵部总督京营早在大家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