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197章

作者:曲径小路

郑玄完全楞了。

“这是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用来挂毛笔的。”

“这……”

郑玄直接哑语!

“这是白玉桃蝠水丞!用于贮砚水!”

“……”

“这是白玉瑞兽镇纸!用来压纸!”

“……”

刘曜拿出来的东西,几乎摆满了地面,每一样东西都极为精美。

郑玄不由得咽了口唾沫,今天这短短的半个时辰,让他有种白在世上活一遭的感觉,堂堂一代大儒,居然连一套拿得出的笔具都没有。

“殿下,不是文房四宝吗?怎么这么多东西?”

郑玄瞪着一双眼,他完全被吓到了。

“哦!剩下的不是宝,但也是书房中能用得着的,全送给郑师了!”

刘曜大手一挥,没有半分犹豫,便送了出去。

“殿下不可,这太珍贵了,在下不能收!”

郑玄同样毫不犹豫,直接拒绝道。

刘曜嘿笑一声:“郑师教书育人,千秋功业,又岂能没有一套好的笔具,这些东西本王搜寻许久,还望郑师切莫推辞!”

荀攸立即明白刘曜意思,跟着一揖作礼道:“老师,殿下极为敬重读书人,这些礼物您还是收下吧。

如今殿下已是豫州牧,麾下急需人才,郑师不如给殿下推荐几人,既能帮助治理豫州,还能给弟子们出仕的机会,如此岂不一举两得?”

刘曜忙欠身一礼:“公达所言甚是,这些物件不算什么,可如今豫州百废待兴,急需能人辅佐本王,恢复吏治,休养生息。”

郑玄眼珠子骨碌一转,早已窥破刘曜心思,可他还是嗯的点了点头:“沛王殿下能够如此,实乃豫州百姓之福,郑某又岂有不助之礼啊!” ..

第134章 这真的是古代私塾?

当天夜里,郑玄便奋笔疾书三十余封,一直写到寅时末,方才停笔,长舒口气,他甚至还不习惯把比放在笔架上。

第二天清晨,颍川书院。

咚!咚!咚!

叩门声响起。

吱呀

门缝中转出书童钟毓,打了个噤声的手势:“嘘”

话到嘴边,刘曜又生生咽了回去:“小毓,怎么了?”

钟毓轻声回答:“老师昨天写信太晚,凌晨方才歇下,声音太大,会影响老师歇息的。”

刘曜摸了摸钟毓脑袋,半蹲下道:“小毓真乖,那本王便不打扰郑师了,你带本王带私塾去逛逛,好吗?”

钟毓略一沉吟,点了点头:“好的!但你们要小点声呦。”

刘曜欣然淡笑:“没问题。”

颍川书院面积非常大,足足有六进院子,昨日郑玄接待是在前厅,穿过前厅便到私塾,在这里读书的,年纪差不多都和钟毓一样大,他们每个人手中拿着一卷竹简,摇头晃脑的读着,或许是因为郑玄休息的原因,皆是心中默读,没有发声。

不得不承认,这里的读书氛围特别好,让刘曜有种回到乡间小学上课的感觉。

荀攸压低声音,介绍道:“殿下,这里是年纪最小的孩子,再大一点的在后面的院子里,他们学的,又与这些孩子有所不同。”

刘曜哦的一声,兴趣大涨,他原本以为古代的教育,真的像是电视上演的那样,大人小孩一起抓,学的是一样的东西,可没想到,还真不是这样的。

荀攸一边走,一边解释道:“殿下可能知道,郑师乃是经学大家,但肯定不知,郑师在算术、历法、格物等方面,也很有造诣。”

历法和格物是什么,或许刘曜不太清楚,但算术刘曜能不清楚?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他都没能逃脱数学的制裁!

但是古代的算术是怎么回事,他还真有些不太清楚:“走!咱们去瞧瞧去。”

荀攸可是在颍川书院长大的,对于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没一会儿,便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在这里正有一些学生低着头,不知在沉思什么。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帮孩子居然在研究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你敢信?

虽然手中的工具非常简单,甚至在刘曜眼里,这些东西根本称不上什么工具,可偏偏他们一个个的,非常认真,认真到甚至没有感觉到刘曜和荀攸的到来。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音纵zong)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粺米二十七,糳米二十四,……”

“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今有积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

“……”

刘曜越往下看,心中越是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