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198章

作者:曲径小路

从面积、比例换算、分数、体积、勾股,甚至是方程的基本思想,都已经涉及到了,而最令刘曜震惊的是,他们没有阿拉伯数字,没有所谓的公式,没有所谓的运算法则,是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是哪个王八蛋说的,在古代只要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十秒钟之内回答完毕,就可以吊打那帮智囊团?赶紧滚出来,劳资保证分分钟打得他生活不能自理!

人家不仅会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甚至连面积、圆周、体积,都有所涉猎,虽然深度不够,但如果能有一套理论强加在他们身上,十年之后,他们会比一个高中生差吗?

完全不会!

亦或许,十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已经可以大学生相提并论,而且在现代的某些理论支撑之下,他们甚至有可能提前推近各种发明、创造!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此时此刻,刘曜有种捡到宝的感觉,如果能将这帮学生真正的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这股力量绝对不会比诸葛、司马差上多少。

“殿下,这边请。”

参观完这里,荀攸又朝着下一个地方继续前进:“这里的学生主要研究历法,咱们大汉朝廷的历法,大多出自此处,甚至太常都以此为标准。”

言语之间,能感受荀攸内心那小小的傲娇。

何为历法?

对于现代人而言,它或许只是一张挂历而已。

但在古代,历法可是综合天文、地理、神话、五行、易经等多方科学,经过大量的学子,没日没夜的推演,方才能够得出。

这里的某些工具极其精良,甚至某些东西刘曜都不曾见到过,但大致却可以判断从,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在天文学上的。

不得不承认,郑玄能够成为当代名声赫赫的大儒,其影响力甚至在后世中都能有极高的评价,绝非浪得虚名,那是有真才实学!

汉末才子,大半出自颍川,不是没有道理!

“郑师果真非常人也!”

刘曜忍不住夸赞,他当即下定决心:“本王决定,要将颍川书院建成大汉朝廷第一书院,让天下莘莘学子,皆能来此读书,学习。”

“沛王殿下若真能如此,郑某便先替天下人谢过殿下了!”

一个声音从屋外传来,只见郑玄疾步而来,双手一揖作礼,极为郑重的样子。

刘曜赶忙迎了上去:“郑师一人苦苦支撑书院,为大汉朝廷培养人才,实属不易,本王身为汉室宗亲,又岂能不助郑师一臂之力!

等过些天,本王回到谯县之后,即刻派人研究造纸工艺,从今往后,颖川书院所有的纸张,全部由我刘曜一力承担!

除此之外,本王要广招天下有才之士,从事培养学子一职,不论寒门,还是士族,皆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殿下……”

郑玄几乎要感动哭了! ..

第135章 缔造文化帝国的战略第一步

刘曜一直以为,郑玄会是一个思想古板,被孔孟之道腐蚀到根基的人。

可没曾想,在见识了颍川书院的整体规模,以及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方法后,使得刘曜对郑玄以及大汉的教育事业,有了极大的改观。

史料记载,汉末私学盛行。

何为『盛』?繁荣昌盛是为『盛』!

以此可以证明,即便是东汉末年,风雨飘摇,大汉王朝的文化氛围依旧高涨,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才会诞生出大量足以名垂青史的文人才子。

近水楼台先得月!

更庆幸的是,颖川书院就在豫州,在刘曜的治下,这简直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

原本刘曜还准备自己着手建立一个新式学堂,在那里,不仅有儒家精粹,还要有几何、物理、生物、天文、地理等各种学科,让天下学子可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现在好了,郑玄的颍川书院已经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甚至不需要去做某些老古板的思想工作,就可以顺利的升华大汉朝廷的教育事业!

称霸之路离不开人才!

东汉全国十三个州郡,数以百计的郡县,成百上千万人口,都是需要人去管理的,没有足够的人才,又拿什么称霸天下。

刘曜兴致大涨,干脆趁热打铁,拉着郑玄一起商讨关于扩大颍川学院的事宜。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刘曜负责财务、资金上的注入,郑玄负责教学质量上的事务,两个人经过十多天的研究、讨论,基本上将颍川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敲定。

成立学校的第一步,便是要找到相应学科方面的专家!

郑玄不愧是经学大家,年纪大,朋友也多,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里,便给他的好友发出书信,邀请其来颍川书院传道授业当老师。

高山流水,如鸣佩环。

在绿树丛林间,不远处的小山包上,有青烟袅袅升起,其下一座茅草屋中,正有一个老者,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张雪白的纸。

此人正是与郑玄一起创办颍川书院的司马徽,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荆州隐居,可才来荆州没有多长时间,他便收到了郑玄的来信。

“康成这家伙……”

司马徽实在不敢相信,颍川书院非但没有毁在黄巾贼寇手中,反而此时的郑玄斗志昂扬,竟要励志把颍川书院打造成大汉天下第一书院!

若是单纯字面上分析,司马徽肯定以为郑玄这老家伙疯掉了,已经年过半百了,居然还要完成少年轻狂时,立下的誓言,这简直荒谬之极嘛。

可是……

司马徽手中的这张白纸,以及心中所写的内容,还真让他感到一丝丝的心动,又有哪一个学者,不希望自己可以著书立说,可以名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