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至尊魂帝 第196章

作者:曲径小路

汉代的确已经有了砚台。

但以石砚、陶砚、瓦砚、玉砚为主,但大都粗制烂造,没有半分美感,甚至有些石砚在使用多年以后,会出现渗墨的现象。

这样的砚台,即便再精美,再精品,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还能避得过唐宋时期的砚台?那个时候的砚台,才是文房四宝真正的顶峰砚台,不论是从外观上,还是从质地上,都绝不是汉代的砚台可比。

“《礼记》有云:来而不往非礼也!”

郑玄把那大儒的架子一下子端了起来,摆手招呼!小书童:“小毓啊,把为师珍藏的那方砚台拿来,为师要赠予沛王殿下!”

说罢,还朝着刘曜盈盈一笑,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心安理得的收下刘曜赠送的礼物,否则非得一夜一夜睡不着觉不可!

可刘曜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当典韦轻轻放下第二个木箱,刘曜从中取出第一个砚台时,郑玄整个人当即怔在那里,脸上荡不起一丝波澜。

只见这坍台通体青绿,泛着一抹淡淡的绿光,长一尺余,宽两寸余,高一尺余,平底四足,恢弘大气!

要知道整个汉朝都没有带足的砚台,全部都是平底砚,而且汉朝的砚台大都比较小,高度甚至不足一寸,哪像刘曜这方砚台,高度居然达到了一尺余!

更重要的是,这一尺余的高度全部以精湛的雕工,依山傍水似的雕出了山林、树木、小桥、流水、人家,参差错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竟有种一种3D立体感。

一下子便惊得郑玄、荀攸说不出话来,只是怔着一双眼,傻乎乎地凝视着这方砚台,恨不得把眼珠子都掉在地上。

“这……这是砚台?”

郑玄好半晌才迸出这一句话。

“这不会是砚台吧?”

荀攸同样愣怔当场,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

“这怎么不是砚台?这就是砚台!”

刘曜极其肯定地点了点头,开始给郑玄、荀攸解释该怎么用,毕竟汉代原本就有砚台,触类旁通之下,稍一点拨,二人马上便明白了。

“还真是砚台啊!”

荀攸恍然大悟的点点头:“这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砚台,真不知道是怎样的匠师,才能雕刻出如此精美画卷。”

“公达此言差异,砚台精美不过是其外表,这方砚台的珍贵之处,乃是在其质地!”

刘曜更进一步地解释道:“此石名曰端石,石质坚实、细腻、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不坏笔、字迹生辉、虫蚁不蛀、经久不退色!”

刘曜的嘴就像机关枪一样,巴拉巴拉往外冒,一出口便是N个优点,直把郑玄、荀攸说得是一愣一愣的。

“真是好砚呐!”

郑玄由衷赞道。

恰在此时,钟毓端着一方砚台走了出来:“老师,砚台来了!”

郑玄登时一个愣怔,他居然忘了这回事。

俗话说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郑玄一直宝贝着,舍不得用的砚台,跟刘曜拿出来的砚台一比较,高下立判,甚至连钟毓这小孩,都露出一副惊诧的面容。

裤擦!

一声清脆炸响。

钟毓因为太过震惊,怀中的那方石砚居然掉在了地上,当即摔成了两半,吓得钟毓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致歉:“对不起,老师!”

郑玄还没有来得及发怒,只听刘曜嘿笑一声,摆了摆手道:“郑师切莫动怒,碎碎平安,碎碎平安!”

说罢,他上前便要将钟毓掺起,可钟毓不管怎样,都不肯起来,到最后还是郑玄叹了口气说:“还不感谢沛王殿下?”

“多谢沛王殿下求情。”钟毓这才起身,开始收拾碎掉的砚台。

刘曜欣然淡笑,紧跟着又从木箱中拿出一个玉器:“郑师,这是白玉寿桃笔洗,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越活越年轻。”

“多谢沛王殿下。”郑玄笑魇如菊道。

“这是青玉异兽砚滴!”

刘曜又从木箱中拿出一份玉器。

“好精致的砚滴!”

一旁荀攸称赞道。

“这是牙雕葫芦形笔舔!”

紧跟着,刘曜又从中拿出一份玉器:“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

“笔舔?”

郑玄还没有听过这个东西。

“这是玛瑙松鹿笔筒!”

刘曜干脆连起身都懒得起身了:“用来搁毛笔的!”

“还有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