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1367章

作者:学霸殿下

他提到了武举……只此一点就够了。

许多目光集中在了孙朗身上。

有惊讶,有欣喜,有疑惑,更多的是敌意。

武举的意义实在是太巨大了,所蕴含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主导一次武举,完全可以让孙朗这个阔别朝堂两年、错过凯旋之日论功行赏的重臣名将结成异常紧密的关系网络,一举弥补其不稳的根基。

要知道,孙朗当年就是功盖六军、冠绝当世的绝代名将,纵使这两年帝国刻意淡化打压,可两年的时间实在太短,短到不足以让他被彻底遗忘,短到一次武举就能令他重振当年的赫赫声势。

在政局稳固平衡、利益早已分割完毕的朝堂之中,一个失踪了两年、重新强大起来的庞然大物必然要抢夺别人的既得利益,只此一条,就能收获无穷的敌意和无数的潜在敌人。

甚至足以立刻破坏孙朗回朝之后特意建立起来的相对友善的氛围,令不少保持中立的人对他采取敌对态势。

当然,很多聪明人在惊讶之后,就陷入了沉思。

这是陛下的离间之计吗?确实是很有效的方法,可会不会太过冒险了?虽然达到了离间的目的,但却将武举的主导权交到孙朗手中,给予对方弥补根基、发展壮大的绝佳机会……

在这一片死寂的沉默中,皇帝继续道:“这一次的武举,是大战之后的第一次正科考举,帝国结束战事,万民休养生息,我们从大战之世转向休息之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朝廷的治策从全面战事转向与民生息,所以,这一次的考举意义重大,朝野在看着我们,外域诸国也在看着我们……”

九五之尊的目光理所当然地落在了孙朗身上。

他问道:“神策上将,孙爱卿,你才华绝世,你功勋赫赫,你有足够的威望,你的能力朝野皆知,你为帝国立下数不清的大功,天元大战又是在你手中终结,朕以为,战胜之后的第一次正科武举,主考官非你莫属。”

皇帝的脸上流露出了诡异的笑意。

“不知你,意下如何啊?”

君臣目光交接,孙朗的脸上一派天真烂漫的微笑。

但还没等他说话,就有人大喊道:“此事万万不可!臣反对!”

已经有人跳出来了。

而一阵阵嘈杂喧哗的声音也响起来了。

皇帝心中得意地笑着。

从现在就开始吧,咬吧,孙朗,你该尝尝举步维艰的滋味了。

这只是一个开始。

¥¥¥¥¥¥¥¥¥¥

PS1:啊,还是有点咳嗽,最近这气温变化够邪门的,大家也要注意保暖,别冻着了,晚安晚安。

第九百七十章 我也不谦虚了!

顷刻间,金殿一阵大哗。

就跟炸了锅似的,嘈杂的声音宛如五百只鸭子,在环绕音效果极好的大殿中来回震荡,无论文班武列,群臣之中爆发出了巨大的争论声、反对声、嘈杂声和吵闹声——五百只鸭子吵闹的声音本来就相当烦人了,更何况这五百只鸭子个个都是内功深湛、武艺精强之辈。

那阵仗,那声势,简直是世界第一的超帝国级合唱团。

原本平静无波、其乐融融的朝臣队伍顿时分裂了,或者三五成团激烈探讨,或者划分两队怒视对喷,有人挥舞着手臂口沫横飞、增进己方观点的说服力,有人捶胸顿足、面红耳赤而声色俱厉。

这场面完全可以画下来,想必可以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画。

画作的名字可以定为《关于将车万开除二次元籍的大讨论》。

局势越发混乱。

内侍官与金殿宿卫有维持秩序的职责,宿卫们同时将手中的重型兵器往地上一顿,轰鸣声宛如黄钟大吕,持械内侍们则是高高举起帝兵,锋锐的气芒绕梁狂舞,这些皇城的公务员们同时暴喝出声。

“默!默!默!”

然而天元大战数十年虽然将帝国打造成了效率极高的战争机器,但同样也令武将们获得极大的权力,此时的后土是君强臣亦强的二元并列,导致的结果就是皇室的威严并不是那么宇内独尊,内侍们的呼喝声虽然令大部分官员自觉闭上了嘴巴,但三品以上的巨头们却不鸟这个。

该说还是在继续说。

毕竟很多人是真急了。

保皇派自不必说,文官们正在跳脚,天策府的人也急眼了,毕竟他们与孙朗之间的矛盾是几乎无可化解的,怎么会笑嘻嘻地看着孙朗凭空捞到这块大馅饼、增进实力?以至于某些原本打算隔岸观火的人都着急起来了。

从这方面来看,皇帝这一招作为纯粹的拱火之计倒是非常成功,轻易就将神策上将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如此一来,很多人都会主动跳出来与孙朗为敌,他们都不愿意朝中就这样多出一个实力、根基无比强劲的竞争对手。

想到这里,他缓缓道:“肃静。”

天子的声音灌注内力,在众人耳中不疾不徐地震响,于是三品以上的巨头们也收声了,他们可以对内侍官的呼和充耳不闻,但皇帝亲自下场,他们却不能等闲视之——毕竟皇帝是要面子的。

至尊淡淡道:“诸位爱卿,对此有所异议吗?”

哗啦一声,吵闹又开始了,岂止是有意见,意见简直大了去了,当即就有几道身影闪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臣冒死以闻,武举乃是国之大事,不可儿戏啊!”

“请陛下慎重!请吾皇三思!”

“神策上将虽然战功卓著,但为官经验欠缺,恐怕一时难当重任……”

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激烈地响起。

然而孙朗的履历实在是太漂亮了,战功冠盖六军,威望名声卓著,无论是资历、官职还是名望完全可以主持一届武举,反对派们无法从这方面下口,只好从年龄与经验方面着手反对。

毕竟孙朗也不过二十多岁的光景,论起年岁,在这满朝群臣之中,也是最小的那一辈,年龄最大的都可以做他爷爷了,而“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固有认知还是存在的,他毕竟还是图样。

此外他阔别朝廷两年,并没有正式参与过帝国的政治活动,六年戎马生涯也一直在外面砍天魔,真真正正地做朝廷官员,也就是这几日的光景,其行政管理经验一定是相当匮乏的。

“陛下,若是要请神策上将提一旅之师,征不臣而讨蛮夷,臣绝无异议,毕竟上将军武功之盛、韬略之强,纵观后土鲜有敌手,请他挂帅出征,再合适不过了!可打仗与理事岂可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