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宝剑 第1368章

作者:学霸殿下

“排兵布阵、破敌得胜,上将军自然是极熟的,可主持武举乃是文事,各衙门协调调度,六部官吏征调运转,从试题出策到举人安排,种种繁琐杂事无所巨细,均要面面俱到不可疏忽,上将军并无经验,初来乍到,手忙脚乱,多半要出纰漏,而武举乃是国之大事,天下苍生瞩目,若是不慎发生丁点疏漏,不仅上将军威名动摇,朝廷的声誉也会受损啊!”

这种论点,就是反对孙朗主持武举的主流观点。

可谓是非常理性、客观和中立了。

有了这个标准模板,反对派们就各抒己见、摇旗呐喊,总之神策上将哪里都好,就是太年轻没经验,主持武举需要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大人,至于上将军……他可以先学习一个。

顷刻之间,朝堂之上就风雨大作,唇枪舌剑和数不清的恶意敌意对准了神策上将,皇帝只是丢出了一块肉比较多的骨头,贪婪的恶犬们就露出了锋利的爪牙,向着孙朗狺狺狂吠起来。

而神策上将,面对不绝于耳的质疑甚至攻讦,他依然云淡风轻。

在忠臣们声嘶力竭的劝谏和反对声中,在朝臣们想看好戏的注视下,他不紧不慢地将手伸到了兜里,然后掏出了一样东西。

——是一本笔记本。

他慢吞吞地将本子打开,然后从笔记本的笔夹上取下了一只修长金灿的墨水笔,这玩意儿同样来自锐金之国,在之前的非官方会面中,神策上将只是稍稍地表露出了对异域风情文化的喜爱,金之国的大使就将使驿的仓库翻了个底朝天,今早骑过来的自行车就是礼物之一。

这就是权力的美妙之处了。

尤其是这些久居帝都、消息灵通的使节们打听到了神策上将与后土君主之间的微妙关系的时候,他们简直都要乐疯了——一个敌视本国君主、其威望与能力也足以与皇室分庭抗礼的后土重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削弱后土的机会。

哪怕只有这个原因,孙朗就值得各国的大力投资和交好。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得失很简单——你不好,就是真的好。

墨水笔在神策上将的手中转了一个灵巧的笔花,然后他转过身来,脸上带着彬彬有礼的得体微笑,目光从一位位慷慨陈词、力谏君王的忠臣们的脸上掠过,每看到一个人,他就在本子上写写画画一阵子。

众人起初还不解其意,随即很快就懂了,顿时就感到一阵恶寒——这厮是在拉清单啊!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理直气壮地做!

我说,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虽然跳出来反对的大臣们已经做好了得罪孙朗的心理准备,但看到对方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嘴角还流露着意味深长之笑容的时候,他们依然感觉心里一突——凭空想象的终究与亲身经历的是两码事。

皇帝也注意到了孙朗的动作,事到如今,他倒是对孙朗的不讲究有些免疫了,见状只是淡淡道:“上将军在写什么?”

孙朗一边记人名一边说道:“臣在记下刚刚站出来反对的人的名字。”

——居然就这么说出来了啊!

满朝文武,不知有多少人在心中吼出了这样的吐槽。

皇帝眼角一抽:“上将军记下他们的名字,是要打击报复吗?”

孙朗愕然回头:“陛下何出此言啊?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的,臣怎么会做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再说了,我朝法度森严,天道自是昭彰,皇帝不会滥杀功臣,大臣也不会报复同僚,所有人都晓得,做这事是要遭天谴的,诸位同僚,你们说对不对啊?”

此言一出,殿中骤然一静,人人噤若寒蝉,神策上将之狗胆包天,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皇帝脸上的青气一闪而逝,他冷冷道:“那你记人名做什么?”

孙朗一脸理所当然地说道:“陛下您想想,您是九五之尊,天下君主,您想让我主持武举,是圣意如此,谁敢反对?而我是神策上将,功勋卓著,威望极高,我来做这个武举的主考官,谁敢反对?”

“可偏偏有人反对了。”

“哪怕陛下您的淫威在此,哪怕臣的名声在此,哪怕冒着惹怒陛下的风险,哪怕冒着被臣打击报复、一天打上三遍的风险,他们还是反对了。”

“只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只是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这是真正的爱国者啊,真正做到了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精神。”

“哪怕被陛下抄家灭族。”

“哪怕被臣烧掉房子踹烂二弟裸吊街头溺于粪坑。”

“他们还是义不容辞地反对了,只是因为他们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我不适合做这个主考官,他们从大局出发,建议陛下您另请高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忠诚精神。”

“所以臣要记下他们的名字,这样的忠臣都是朝廷栋梁,是要重用的。”

孙朗望着满朝文武,深情道:“真的,哪怕被诸位质疑,哪怕被诸位否定,本人也一点都不生气,我不会打击报复你们。”

“我既不会大晚上截住你用麻袋套住头将你拖到小巷子里痛打一顿,也不会三更半夜跑到你家的卧室里直接将你和你小妾所睡的床榻整个儿丢到勾栏里,不会在你拉屎的时候将你一脚踩进茅坑,我连这种小玩笑都不会跟你们开,更别说其他更过分的了。”

“我不仅不生气,反而有些高兴。”

“我为你们今日的挺身而出感到高兴,你们是好样的,是敢作敢当敢说话的官员典范,我们这些官员啊,要敢于说话,要敢于说真话,要敢于为这个国家发声,要敢于为这个朝廷做一些事情,对不对?”

话音刚落,安卓眼含泪花,连连点头,用力地鼓起掌来。

潘美眼圈通红,苏定方抽了抽鼻子,严嵩抹了抹眼泪,蔡京神色激动……掌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文武大臣被上将军的演讲所打动,被他的风度与胸襟所折服,朝堂上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谢谢,谢谢。”

孙朗面带谦逊得体的笑容,向着众人连连点头。

这是何等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谬场景。

由于从众心理,连中立的路人们都加入了鼓掌的行列,但很多人将怜悯的目光看向了站在金殿角落的史官。

天可怜见的,这种事情,太史官应该怎么记啊……

眼见这事又被孙朗搅成了一锅烂粥,皇帝的表情有些不好看,他冷冷道:“也就是说,上将军也觉得自己难当此大任了?”

他几乎以为孙朗已经看破了自己的计策、所以准备借机推辞了。

但孙朗只是微微一笑:“当然不是。”

众人一副早知如此的模样——毕竟主持武举的好处如此之大,谁会甘心轻而易举地放弃?

可如果不放弃的话……那就又是一场激烈的明争暗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