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狱美利坚 第551章

作者:幸运的苏丹

  谢苗诺夫基地安然无恙。

  雌鹿头号机负了伤,但它的命却很硬,不但成功返航,而且在机械师维修后不久又重新投入到战场去了。

  雌鹿直升机,是阿富汗国民军和油气公司雇员盘旋在天际的保护神,它是最适合阿富汗战场环境的“坦克”,是会飞的坦克,也是最敏捷最迅速的坦克,更多面手的坦克。

  也正是由雌鹿的大放光彩,阿富汗的塔拉基政府向莫斯科提出申请,需要将雌鹿的数量增加到120-150架:现在阿富汗就是个荒芜多沙的“越南”,苏军提供空中支援,塔拉基的部队和私兵们固守交通要道和驻防基地,阻挡圣战士前进的步伐。

  苏联能产优秀的涡轮发动机,能产坚固的钛合金装甲,也能产导弹、炮弹,可棘手的是,直升机和运输机的飞行员们希望能给他们加装个导弹报警系统,该系统因是安在飞机内的,既要求灵敏更要求轻便,这让国防部犯了愁,苏联现有的电子设备都是傻大黑粗型的,完全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和卡车轴承一样,报警系统有关键的元件需要从欧美“进口”。

  这任务就又摆在娜斯佳所领导的克格勃第八局的肩上。

  “这种偷偷摸摸的进口总归不济事,我们得自己能生产!”娜斯佳还是坚持这样的想法,并将在波罗的海电子工业园的构想,再度提交到安德罗波夫总书记的案头。

  娜斯佳还阐述了理由,莫斯科和列宁格勒都是传统工业信徒的集中地,工业园要是设在这两地会遭受很大的阻力,另外波罗的海航运方便,更有利于开拓国外市场,也能和西方国家保持技术上的密切往来。

  娜斯佳希望电子工业园能采取激励式的奖金机制,对所在国开放招工。

  可国防部和工业部的同志们催促娜斯佳,电子工业园你从长计议,可尽快得先把导弹报警系统给搞定,“尤其是有一批米25(雌鹿的外销型)需要加装这个系统,是伊拉克萨达姆的军队翘首以盼的。”

  这段时间,萨达姆在两伊战争中可以用一溃千里来形容。

  伊朗的革命战争委员会接管军队后,全面整肃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在委员会主席哈梅内伊的努力下,编组了新的生力军纵队,并秘密从中国进口大批坦克、火炮武装了他们,在伊朗空军和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高效配合下,居然在胡齐斯坦战线上打出个漂亮的奇袭战来,反手将困守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拉克两个王牌师给包抄了——萨达姆得知前线状况后,震惊万分,严令王牌装甲师“不惜一切代价”救援霍拉姆沙赫尔。

  霍拉姆沙赫尔,是开战以来伊拉克军队唯一夺取的伊朗大城市,在政治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伊拉克的王牌装甲师的坦克纵队,在能目视霍拉姆沙赫尔清真寺宣礼塔的情况下,却被伊朗的眼镜蛇直升机打得动弹不得,许多被摧毁的坦克、军车横七竖八地瘫在公路上,冒着红色的火和黑色的烟。

  其余几座城市的伊拉克军队,也是望风披靡。

  没多久,弹尽粮绝的霍拉姆沙赫尔的伊拉克守军,足足两个师,排队走出掩体阵地,向伊朗人投降。

  战线居然反推到伊拉克边境了。

  萨达姆的广播里鼓劲道:“这是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可内里,得知霍拉姆沙赫尔失守后,气到发狂的萨达姆亲手枪决了两个擅自撤退的旅长,以儆效尤。

  “我不管,我要更多更有效的武器来支持这场战争,从苏联买,从法国买,从美国买!”萨达姆像个红眼的赌徒,他不能接受和谈,因为和谈就代表着认输,就代表着垮台。

第16章 胡齐斯坦丢了又是谁的责任?

  迄今为止,伊拉克陆军兵力从21万人锐减到15万,六万人被杀死或是被俘虏,光是在霍拉姆沙赫尔城就投降了一万九千人,还包括45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都落入伊朗人的口袋,还损失了五十五架飞机。

  开战初所占领的伊朗领土,丢回去了百分之九十,唯一的硕果——大城市和炼油中心霍拉姆沙赫尔也没能保住。

  萨达姆枪毙了两个旅长还不解恨,他决心要杀个更大的。

  巴格达宫殿的军事会议笼罩着某种恐怖的气氛,站在入口处的哨兵将前来参会的各个高级将领的名字逐个登记好,接着将大家的佩枪“保管”起来。

  等到高级将领们沿着桌子坐下后,是眼观鼻鼻观口,口又对着脚。

  穿着浅绿色军服头戴黑色贝雷帽的萨达姆出现,浓眉紧缩,破口大骂,锋芒和火力逐渐聚拢在这次救援霍拉姆沙赫尔不力的第三装甲师最高指挥官希特纳中将的身上。

  “有这么位高级将领,指挥着全国四分之一数量的最新锐坦克和大炮,居然坐视着快两万名友军覆没在霍拉姆沙赫尔城内,任由他们被杀被俘……我要杀人,要整饬军纪,不能让这样的蠢驴再危害我们的党和军队!”萨达姆杀气腾腾,握紧双拳咆哮不已。

  希特纳中将低着头,心乱如麻,呼吸虚弱。

  其余将领都在不断地看着他,目光有同情的,也有庆幸(不是我就好)的。

  很快,萨达姆没忍住,直接点名了希特纳,叫他自己说,该如何对这场惨败负责。

  希特纳中将起立后,不知哪来的勇气,大约也晓得是死期将至,反倒没什么好遮掩的了:“我在两个月前就主张把军队撤出胡齐斯坦,沿阿拉伯河布防,但是最高领导人好大喜功,根本不听我的建议……”

  “犟嘴?我只是在问你,霍拉姆沙赫尔是怎么丢的!别和我扯其他的!”萨达姆恼火地打断了中将的抱怨。

  其他将军把头低得更狠,压根不敢与希特纳中将有任何目光的交流。

  “霍拉姆沙赫尔我要负责,那整个胡齐斯坦都丢了,谁又来负责?这场仗打到这个地步,再继续下去就是为了流血而流血,我建议和谈停战,退回到75年的边界去。”希特纳中将是死硬到底了。

  萨达姆大吼声,然后气得说不出来话,只好挥手宣布散会。

  半小时后,宫殿后花园传来几声清脆的枪响。

  第三装甲师师长希特纳次日被“解除一切职务”,人则再也没出现过。

  差不多半个月后,巴格达报纸才宣布希特纳要为前线失利负责,已被审判后枪决。

  萨达姆和他的智囊团反复密议,决定“变攻为守”、“以守待变”,重点守住阿拉伯河的几个关键据点,用坚固阵地和远程火力消耗伊朗军队,在敌我力量发生扭转前不再主动进攻:在国际上,伊拉克主动抛出和谈的橄榄枝,但也不轻易答应伊朗那边的条件,边打边谈,不让伊朗轻松从战争里抽身,既然陷于烂泥坑了,那大家就都在里面打滚好了谁也别想干净。

  会议中,萨达姆难得宽和,让智囊精英们畅所欲言。

  大家也都提出不少切实可行的招数,比如尽快将陆军扩充打五十万,比如将苏联和法国的武装直升机“混搭”:苏联的米25雌鹿装甲厚、机动性好,甚至还有一定对空猎杀的能力,但配套的反坦克导弹性能落后,法国的瞪羚直升机所配套的导弹就更先进,所以在战场上让米25冲锋在前,瞪羚则捕杀在后,又比如邀请苏联顾问,沿阿拉伯河畔构筑大纵深式的三道防御线,配备地雷、铁丝网、壕沟、反坦克路砦、机关枪和高射炮,静态抵挡伊朗军队的攻势……

  “即便伊朗人用人海战术突破三道线,我们还有最后的杀手锏能击败他们。”与会的一位戴眼镜蓄着浓密胡须的医学博士马吉德对萨达姆汇报说,“那就是化学武器!”

  “这种武器库存多吗?”萨达姆很感兴趣。

  “不多。”

  “我拨款给你,现在开始,快马加鞭地制造和储备。”

  说到拨款,现在伊拉克的财政困境同样很明显,通往地中海的石油管道被亲伊朗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给掐了,走波斯湾吧,霍尔木兹海峡上到处都是狼群般疾驰的伊朗革命卫队海军突袭艇,简言之:萨达姆的这场战争已无法给伊拉克带来任何正收益,他只能继续向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借钱打仗,贷款卖武器,再把伊拉克的年轻人送到战场上丧命。可即便这样,萨达姆为了自己的权力宝座,还是得咬着牙打下去。

  好在沙特的密使向萨达姆保证:自现在起,每月给巴格达十亿美元的借款当军费。

  科威特也是差不多的数额。

  萨达姆知道,这些国家之所以愿借他钱,无非是想让伊拉克人的血肉之躯去阻挡“波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崛起扩张。

  “妈的,这本来就是我们流血牺牲所应得的!”萨达姆虽然钱拿着,可心里却已对这种海湾阿拉伯国家体系内的不公平颇有怨毒。

  在伊拉克军队全面收缩时,萨达姆通过其国家东南部的什叶派教士,故意向德黑兰传话,说希望罢战和议。

  坐在德黑兰清真寺地毯上的霍梅尼,对前来交涉的教士说:

  “现在优势在我们,萨达姆选择开启战争,可他却决定不了战争在何时何地结束。不过如果萨达姆愿退回到1975年勘定的边界后,并且给伊朗赔偿五百亿美元的战争费用,那么我们可以释放出停战的善意。”

  而后,还算比较谨慎的霍梅尼咨询心腹哈梅内伊、哈勒哈利,“我们是否还能把这场战争给继续下去?”

  这几位几乎都认为,胡齐斯坦的城市、油井都已光复,可以立刻派驻经验丰富的石油工人去恢复生产出口,现在我们的陆军拥有一千辆坦克,只消从中国再进口五百到一千辆,便能组织起新的攻势,这次有信心能反攻进伊拉克的内陆,解放什叶派信徒聚居的土地。

  “击垮了伊拉克后,沙特、科威特等的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为据,伊朗古老的荣光即将再临世间。”这几位甚至觉得什叶派伊玛目的复兴已近在咫尺。

  所以,战争不但能,也应该继续打下去!

  “美国不能允许伊拉克被伊朗击败。”深谙这点的萨达姆,旋即就请求沙特的拉赫曼亲王出访美国华盛顿,希望能得到美国的帮助,挡住伊朗革命卫队的狂飙。

  布什总统则请求国会派出议员团来,协商着来把握两伊的局势走向。

  索托和拜登,都在受邀之列。

第17章 《我们自己的经济学》

  众议院这边的代表,是外委会主席邓波。

  参众议员们乘车的目的地,是阿尔及利亚驻美大使馆,因德黑兰的使馆围攻危机,加上美国炮艇机悍然扫射了伊朗的街道造成大批伊朗人伤亡,所以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到现在也没有恢复,伊朗请求阿尔及利亚为它在美的“保护国”,美国国务院则在瑞士大使馆搞了个“利益处办公室”,就这样别别扭扭地维持最基本的通话。

  阿尔及利亚驻美使馆里用几张食堂的餐桌临时拼了个可以四面坐人的会谈点,上面覆盖着浅白色桌布,议员和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官员们就座后,伊朗利益处办公室主任哈依到场,郑重地翻开备忘录,代表本国向美国提出了一揽子外交决议:

  美国可以仲裁两伊战争冲突,但必须以不损害伊朗利益为基础;

  不允许美国以任何名义尤其是“军民两用”的模糊借口,向伊拉克出售可在战场上使用的设备;

  伊拉克必须要承认对伊朗的侵略罪行并支付战争赔款;

  伊朗有权力在停战前对战争的罪魁祸首即伊拉克采取任何对等的报复行动;

  不允许美国对两伊实施任何双方面或单方面的禁运制裁(主要是害怕美国双标),伊朗作为主权国家,有航运自由,也有向任何国家采购任何武器用于保护自己利益的自由。

  众院主管外交的邓波主席原则上对伊朗代表哈依的提案表示认可和理解,不过他也指出,美国在伊朗革命前有大量的产业和投资都损失掉了,比如胡齐斯坦地区美国石油公司的股票,现在邓波提议伊朗政府要正视这件事,要么让路氏集团拥有实质股权,参与胡齐斯坦原油的炼制和运输,要么伊朗政府答应由美国金融企业接管这部分股权,将其操作转移回美国,来补偿路氏集团的损失。

  主要是,路氏四兄妹这会儿的想法是共通的:都想挽回路氏在伊朗投资的巨大损失。

  对此索托也有愧疚心理,毕竟路氏栽进去的这个大坑,算是自己挖的。

  “我也没想到萨达姆居然打得这么烂,居然连胡齐斯坦都拿不下来。”

  不过好在伊朗恢复对胡齐斯坦的控制权,这儿总算能稳定生产。

  让两伊恢复和平,让波斯湾的航运稳定下来,总体对美国也是利大于弊的,布什总统刚刚交了执政一百天的成绩单,大体算是优良的:

  对尼加拉瓜的军事行动完美收宫;

  据联邦禁药管制署的汇报,入境美国的禁药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

  对经济的重振小有起色,失业率虽然没有明显减少,但起码也没有显著增加;

  石油价格稳中有落。

  “所以我们站在伊拉克和伊朗间,就像个在实验室里做精密实验的研究生,天秤两面的小盘有任何面那么重那么一点点,都会严重影响最后的结果,在上下摇摆里,我们得时刻小心谨慎,控制平衡。当然最糟糕的,这两面小盘,一个是伊拉克一个是伊朗,它们的重量又不是随我们的心意增添的,它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是索托的原话。

  果然,对邓波的提案,哈依代表是一口回绝。

  哈依秉承的,是库姆教士集团的意愿,那就是伊朗不会轻易接受停战。

  非但如此,似乎对美国态度有所准备的哈依,还赠送给在场美国人每人一本书。

  索托将书拿过来,封面是伊斯兰专有的绿色,作者赫然是大阿亚图拉霍梅尼,霍梅尼显然不太可能亲力亲为撰写这部著作,但这书肯定是经过他的授意的,书名叫做《我们自己的经济学》。

  借着这本书,霍梅尼告诉美国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经济学,经济学不是百事可乐,只有一种味道。

  伊斯兰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经济学。

  索托自扉页开始,趁着他们交谈时把这本书简单地翻了翻。

  其实《我们自己的经济学》只是提出了个未曾被证实的理想经济模型,他们将其称作“图希德模型”,另外很特殊的是,图希德模型始终都没怎么谈工业(制造业或是高科技行业),它更关注金融,这符合伊斯兰教的传统,另外该书作者霍梅尼还认为,理想的伊斯兰社会的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所有非基于个人劳动的财产都应属于伊斯兰国家,未来伊斯兰社会将不存在国界,它将是个以知识为最高财富的大同世界,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专指的是伊斯兰教法方面的知识。

  这样一个大同世界何时实现?霍梅尼为代表的教士集团也给出时间表,那就是“十二代人的努力”。

  在这种经济学下,伊朗的伊斯兰共和国自然是不可能把最重要的能源产业交托给外国资本的。

  看完后,索托虽颇受震撼,但很难评价。

  或者说《我们自己的经济学》其实是蒲鲁东主义和苏联计划经济,以及伊斯兰教传统经济理念的杂糅。

  哈依给他们这本书,其实最想要表达的是“伊朗是完全可以摆脱西方经济学的规律而昂首前进的!”

  伊朗对继续战争的信心,正是源自于此。

  “我们应该在萨达姆这面小盘上适当加些重量了。”会谈结束后,在回去的车上,索托对邓波议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