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83章

作者:张九文

  魏昶点头。

  薛五娘将还是湿的纸张放在一块大木板上,将还粘连在一起的纸一张张剥下来,剥下来的纸张是淡黄色的,有些厚,边沿也有些粗糙。

  而后像是宽大的纸张铺在木板上,放在阳光下晾晒,用石头压住边边角角。

  纸张边沿还有许多的如丝线一般的毛刺,需要裁剪之后,才算是完整的纸。

  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哼着山西特有的歌谣。

  魏昶又多看了她一眼,便站起身,又要去村子各处查看。

  长安城,东宫,李承乾正在崇文殿与舅舅商议出入关的贸易。

  长孙无忌低声道:“将肥皂卖出关外?”

  李承乾低声道:“可以吗?”

  言罢,又给舅舅倒上一碗茶水,再递上几颗干枣。

  看着大外甥殷勤的模样,道:“怎么?肥皂在关中卖不好了?”

  李承乾叹道:“舅舅有所不知,关中就要入冬了,肥皂自然不如夏季时候这么好卖了,所以就想着出口,赚外面的人的银钱。”

  长孙无忌颔首道:“现在朝中对关内外出入的货物还没有完整的方略。”

  “这不着急,只要能够允许有人带着大批量的肥皂出关就好。”

  “杜荷的钱还不够吗?他究竟要赚多少。”

  李承乾低声道:“西域人的胡椒在关中是珍贵的,现在肥皂也要从关中走出去,它在西域一定会成为比关中的胡椒,更珍贵的货物。”

  长孙无忌缓缓放下茶碗,“当初的一千贯老夫是给舅父的,并不是给杜荷的,杜荷赚多少钱与老夫也没关系,此事往后就不要再提了。”

  李承乾拿出一张表格,将其铺开之后,揣着手道:“舅舅你看,这是自贞观三年来,关中往来贸易的大致情况,因葡萄,葡萄干,玛瑙玉石这三样货物,出关的银钱就高达每年上万贯,这些银钱足够让西域人拉起一支大军了。”

  长孙无忌神色依旧淡定,道:“那又如何?”

  李承乾又道:“那我们将这些钱再赚回来呢?”

  长孙无忌低声道:“西域形势不用你担心。”

  “罢了。”李承乾惆怅道:“不谈此事了,给东宫一份能够让人随时出关入关的文书。”

  长孙无忌喝下一口茶水,道:“做什么用?”

  李承乾将身体的重量放在椅子上,抚着额头道:“孤想要派一队人出关,去看看西域或者突厥人的风土人情,而后编撰下来,编写一本闲杂书,会出入关许多次。”

  “可以,小事。”他站起身,道:“文书明日就给你送来。”

  “谢舅舅,舅舅为人公允,孤受教了。”李承乾又递上一卷纸,道:“这卷纸送给舅舅。”

  长孙无忌拿过厚重的一卷纸,迈步走出了崇文殿。

  李承乾站在殿前送别。

  想要拉着舅舅一起钻大唐的空子,不论说得多么天花乱坠他都不会答应的。

  如果只是一点小忙,他便答应得很果断。

  只是给个文书而已,至于拿了文书的人出关去做什么?

  他只要两眼一遮,大可以当作没看见,当作不知道。

  但涉及对父皇的忠心,小事上嘛,犯一点糊涂没什么的。

  大事上他不能有半点的差池。

  东宫很安静,因她们回到东宫的第二天,她们就要面对长乐公主李丽质布置的课程。

  在骊山的两月,这些孩子一直都没有上课,趁着现在都要补上。

  宁儿快步走来,道:“殿下,侯君集大将军来了,就快走到朱雀门了。”

  闻言,李承乾匆匆离开了东宫,一路从承天门走到了朱雀门。

  走到朱雀门的城楼上,可以见到一队兵马走在朱雀大街正在朝着这里而来。

  今天的天色已到黄昏,这个时候的天还有些冷,站在城楼上感觉风更大了。

  城楼上很寂静,整理整齐地站着一列守军。

  目光所及可以见到一队兵马正在朝着朱雀门而来。

  李承乾见到走在前方的便是大将军侯君集。

  这支队伍没有李靖大将军出征回来时,受长安坊民欢迎,反而走得安静了一些,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在街道两旁的看着这一幕的乡民中,李承乾又见到了一个熟人。

  和尚只要站在人群中,就十分显眼。

  那是一个穿着僧袍的老和尚,他拄着拐杖就站在人群中。

  再看仔细一些,才看清那就是天竺老和尚波颇,这是第三次见到了,佛门中人称呼他光智大师。

  距离上一次曲江池相见,如今已有大半年了。

  这个和尚如今看起来更老了,好像他的皮肤正在快速地老化,可以见到他下巴下垂的皮肉。

  似乎也注意到了城楼上的门口,这个老和尚的目光也顺着城楼上看来,他面带笑容,向着城楼躬了躬身。

  “皇兄。”

  听到话语声,李承乾转头看去,见到了身着甲胄的李恪。

  他道:“此番秋猎回来,父皇说弟弟勇武,便在此值守朱雀门。”

  李承乾拍了拍他肩膀上的护甲,道:“好样的。”

  李恪也是面带笑容,看向朱雀大街,他低声道:“大将军回来了。”

  李承乾点头道:“总归是要回来的。”

  此番西征吐蕃到了今年的冬天,才算是真正有了一个结果,伏允死了,伏允的儿子也被押到了长安城。

  吐谷浑可汗的所有力量都被清除了个干净,剩下的就是大唐安排他们的后事。

  这也是难免的,战争就是这样,吐谷浑的兵马都被打完了,人都杀了,就连他们的后事,也是唐人给他们办。

  兵马安静地进入了朱雀门,朱雀大街上也恢复了热闹的景象。

  一时间也找不到那个老和尚的身影。

  听着李恪讲述着当初秋猎时发生的事,李承乾与他一起,兄弟俩一起走下城楼。

  夜里,侯君集一入宫便去了兴庆殿,之后便一直被关在兴庆殿。

  听说陛下骂了这个大将军整整一个时辰,而且是又打又骂。

  东宫,弟弟妹妹刚结束了一天的课,每每用饭的时,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到饭桌上,就怕被饿死一般。

  明明东宫一天三餐,根本饿不着他们。

  小福也开始忙碌了起来,她不仅仅要准备东宫的饭食,还要给立政殿的陛下与皇后准备饭菜。

  当夜,高士廉与长孙无忌正在下着棋,品着茶水。

  “舅父,陛下会怎么处置侯君集?”

  高士廉努着嘴看着棋盘道:“侯君集还年轻,陛下不会处置他的。”

第六十三章 父皇的权力巅峰伊始

  高林低声道:“胜光寺的和尚到了。”

  高士廉放下手中的棋子低声道:“让他进来吧。”

  “喏。”

  波颇和尚拄着拐杖走入这间洁净的屋子,目光看了看赵国公长孙无忌,与许国公高士廉,躬身行礼。

  高士廉低声道:“你要与老朽说什么?”

  波颇一手还要拄着拐,低声道:“老僧快要老死了,修缮胜光寺是老僧所做的最后一份功德,在死之前有些话想要告知许国公。”

  高士廉抚须道:“你说。”

  “当初老僧让玄奘西行去天竺,有人送来消息,他已到了大清池,在素叶城。”

  长孙无忌问道:“如此说来他已离开了西域地界?”

  波颇又道:“当初在曲江池的告诫,老僧铭记在心不敢忘记,老僧恐不能活着见到玄奘回来,今日见侯君集大将军回长安,老僧便想到了玄奘,只希望许国公能够在玄奘回来之后,善待他。”

  长孙无忌道:“你怎么不去寻太子?”

  “老僧不敢打扰东宫。”

  高士廉抚须道:“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因现在的波颇实在是太老了,他笑起来的样子很不好看。

  这个老和尚走出了屋子,长孙无忌这才拿起一旁的茶碗,继续在棋盘上落子。

  高士廉低声道:“今天又去见过太子殿下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嗯。”

  “与太子殿下说什么了?”

  “没什么,就是一些很寻常的事。”

  “你与老夫越来越疏远了。”

  长孙无忌低声道:“有些事我能自己做主。”

  高士廉低声道:“你现在也是朝中吏部尚书,又是中书令,身居高位,老夫问得太多也不合适了。”

  长孙无忌沉默着,继续下棋。

  高林又快步回来道:“陛下深夜召见了魏征。”

  高士廉抚须道:“老朽知道了,你且去休息吧。”

  “喏。”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