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40章

作者:张九文

  李治指着正在吩咐事宜的一个官吏,道:“那就是你爹?”

  狄仁杰点头道:“家父近来很忙,总是没时间照料我,好几次都把我丢在了东市,忘记把在下领回去。”

  “啊?”李慎惊疑道。

  “嗯。”

  狄仁杰接着道:“之后家父就会出来找我,不过我认识路,每每饿了就去崇文馆用饭,家父找了一圈回来才知道在下已在崇文馆用过饭。”

  他神色有些悲怆,又道:“之后在下还要给家父准备饭食。”

  狄知逊也注意到了这边的三个小子,运粮队出发之后就快步走来,行礼道:“下官见过晋王,纪王。”

  李治看了看天色道:“该回去了,不然赶不上晚饭了。”

  李慎连忙道:“兄长所言极是。”

  已是黄昏天,李慎临走前又对狄仁杰道:“东宫晚饭不等人,去晚了就吃不上了,改日再找你玩。”

  狄仁杰点着头道:“下次就来崇文馆找在下。”

  说着话,李治与李慎已跑远了。

  狄知逊望着那两个在朱雀大街上狂奔的孩子,这两个孩子身后还有一群护卫,“晋王与纪王长高了不少。”

  狄仁杰站在春风中惆怅道:“孩儿胖了。”

  狄知逊抚须笑道:“我儿这算什么胖,不胖!”

  父子在黄昏下走入长安城,走在朱雀大街上,狄仁杰忽然又问道:“张柬之是一个贱人吗?”

  狄知逊微笑道:“何出此言呐?”

  “晋王说的。”

  “那多半是的。”

  皇城内,李承乾与舅舅坐在中书省门前,正在商讨着如今的赋税问题。

  当舅舅说起减少田赋增加市税,李承乾道:“父皇说出去的话是不会变的,如今不是增改赋税的时候。”

  长孙无忌道:“京兆府已重新规整了市税。”

  “也只是规整而已,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孤倒是可以增加河西走廊的出入关税。”

  看太子真有将河西走廊当作自家产业的意思。

  长孙无忌欣慰地笑着,这很好,至少太子能够守住家业,“需要臣做什么安排吗?”

  “想派几个人去河西走廊,到时候需要舅舅帮扶一二。”

  “殿下不用说这些。”

  见李治与李慎正在朝着这里走来,长孙无忌作揖行礼道:“臣就先告退了。”

  送别舅舅,李承乾还站在中书省门前,这个对皇帝忠心的舅舅,也一定会将今天的这番话说给父皇听的。

  中书省内,是正在忙碌的褚遂良,他需要将今年支教夫子的当月例钱全部梳理好,多半又要忙到夜里了。

  李承乾道:“褚侍郎辛苦,要是来不及可以带回家去忙碌。”

  褚遂良行礼道:“殿下多虑了,臣能忙完。”

  “如此,孤就放心了。”李承乾温和地笑着,待两个弟弟走到了近前,这才离开中书省。

  “皇兄,弟弟今天又将那张柬之揍了一顿。”

  李慎道:“也不能天天揍一个人。”

  “程大将军家的小子也能揍之……”说到一半,又传来李治的叫声,“哎呀,皇兄打我作甚。”

  “哎呀,又打我!”

  ……

  话语声越来越远,褚遂良擦了擦汗水,在渐渐昏暗的中书省内整理好名册与卷宗,带上之后,关了这里的门便匆匆离开。

  今天,东宫有很多野菜,正是关中野菜长得最好的时节,小福还用面疙瘩与野菜炖了汤。

  晚饭主要是素食为主,唯一一盘有肉的还是肉碎炒野菜。

  高阳吃着葱油荷包蛋,也没太大的胃口,太素了,不如羊油煎的蛋好吃

  看着弟弟妹妹苦着脸,李丽质道:“野菜只要有个时节能吃,都不许挑食。”

  小福笑着道:“这都是公主殿下与奴婢亲手去采来的野菜,忙了一整天呢。”

  李治拿着筷子无精打采地往嘴里送着饭食,好就好在外面吃了一些肉,他低声道:“难道不是采多了吗?”

  “你说什么?”

  姐姐忽然说了一句话,李治连忙缩了缩脖子,往嘴里不断送着菜。

  吃着面疙瘩汤的李渊面容带着笑容,呵呵地笑着。

  饭后,李承乾望着天色一轮的明月,将一块小巧的荧光石头挂在鱼线上,便去太液池钓鱼。

  夜色正好,今天的圆月很明亮,宁儿提着灯笼走到太子的身侧。

  一路走,李承乾道:“母后送来的衣服她们都试过了吗?”

  宁儿道:“很合身,皇后还让人送来了用棉花制成的被褥,高阳公主与清河公主都很喜欢,往后宫里的被褥都可以用棉花来做。”

  “棉花好归好,在搅棉花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尘。”

  宁儿低声道:“殿下放心,她们在内侍作坊都是带着面罩劳作的。”

  夜里的太液池更宁静,没有弟弟妹妹来打扰,李承乾将鱼线抛入水中,荧光石就与浮标一起浮在水面上。

  从远处看能够看到昏暗的太液池边,有一盏灯笼亮着。

  李世民走在太液池边见到了远处的一点灯光。

  老太监解释道:“那是太子殿下在钓鱼。”

  李世民颔首道:“这孩子忙了一整天,也只有晚上这闲暇的片刻能来钓鱼。”

  老太监躬身微笑道:“太子殿下勤于政事,朝中官吏都在称颂,太子喜钓鱼,不舍昼夜。”

  李世民多看了眼,在太液池边垂钓地儿子,便回了宫。

第二百五十章 战争阴云

  翌日,一队队的兵马来到了长安,送来了漠北与西域的消息。

  这些军报送入还在养病的皇帝案前,顾不上现在的病情,李世民咳嗽着召见了房玄龄,尉迟恭,长孙无忌,李孝恭到兴庆殿议事。

  李承乾也被召见,作为太子在殿内旁听。

  而后父皇将军报交给几人,吐蕃集结了二十万兵马在青海以北,似乎有异动。

  欲谷设的消息也送到了,这个于贞观十一年西逃的人终于是有了消息,他又重整了兵马,在伊犁河北岸与咥利失可汗对峙,分东西对立,双方短暂地平稳相处,并且各自蓄养兵马。

  这场战争决定了谁会是西域的主人,李承乾看完了这份军报,交给了一旁的舅舅。

  大唐不在意欲谷设与咥利失可汗谁会成为伊犁河的主人。

  大唐意在扫平西域,扫平天山,那么他们两个西突厥的霸主都不能成为将来的主人。

  只希望他们两个南北交锋的可汗在作战的时候少死一些人,能够给未来的发展都留下人口。

  李承乾接过皇叔递来的奏章。

  李孝恭道:“这漠北终究是成了祸患。”

  漠北有个叫薛延陀部落,在那里有一个真珠可汗,当年颉利战败之后,漠北就开始吞并颉利的领地。

  这也是阿史那社尔一直以来记怀的事,贞观十年前后,阿史那社尔几次带着族人攻打漠北,都败下阵来,现在他还想着这件事,期望有朝一日能够打回去。

  看着军报上说的,真珠可汗在颉利的故地建设了牙帐,手中兵马有二十万,他还有两个儿子,分别统领草原南北。

  房玄龄看完了奏报道:“伊犁河南北的事尚且不足论,漠北可先分化之,现吐蕃虎视眈眈,颇有进取之意。”

  尉迟恭默不作声地向陛下递了一份名册。

  贞观十二年这才刚刚开始就被蒙上了战争的一片阴云。

  长孙无忌道:“陛下,吐蕃声称二十万之众,但如今按冯德遐的奏报来看该只有十万之众。”

  李孝恭道:“说十万是有多的,五六万足矣,如今松州有牛进达驻守,他们不见得敢攻打松州。”

  李承乾安静地站在一旁,拿过太监的水壶,亲自给父皇倒上一碗热水。

  热水入茶碗中,注意到桌上的名册,这份名册上写着两个字,是百骑。

  一列列名字上都写着不良人,挑选了不良人入军中。

  李承乾倒上茶水,继续揣手站在一旁,父皇终究是建设了百骑,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曰:百骑。

  乃大唐禁军之一,直属皇帝。

  而百骑自建立以来在李唐的历史上就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禁军。

  听父皇与他们继续议论着,最后得出了结论,封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分别为漠北的小可汗,让其内部先出现毛病。

  命尉迟恭派出人手进入漠北,查探情况,如有必要,让真珠可汗的两个儿子先打起来。

  李世民写了旨意斥责真珠可汗在颉利故地驻扎牙帐的行为。

  至于伊犁河两岸的事暂且搁置,张士贵的大军深入西域是为了安西都护府,在此之前并不会插手欲谷设与咥利失的恩怨。

  几道旨意接连送出兴庆殿,见父皇又咳嗽了,李承乾伸手拍着父皇的后背,道:“还请父皇注意休息。”

  “怎么?”李世民的咳嗽平复后又道:“这些事你也能安排。”

  李承乾微笑道:“父皇雄才大略,儿臣尽力学,那位叫冯德遐的使者如今还在吐蕃?”

  李世民道:“嗯。”

  “看来吐蕃的高原也不是不能克服。”再看着众人纷纷走出兴庆殿,李承乾又道:“儿臣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润口点头。

  离开兴庆殿,李承乾注意到站在殿外的舅舅,道:“吐谷浑已被大唐拿下,松赞干布还敢进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胆量很大的人。”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