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3章

作者:张九文

  其实上辈子的自己也是爱看书的,对于一个病人来说用看书打发时间是个很好的选择。

  那位天竺高僧离开了东宫之后,李承乾又对这里的一切舒心很多。

  看着东宫所剩不多的木炭与取暖用的木料有些发愁。

  夜色笼罩了这片天地,一群侍女眼巴巴地看着炉子中的木炭烧着,就这么拿入了殿下的寝殿中。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床榻边,十四岁的脸颊稚气未脱,眼下脸上挂着纠结的神情。

  甘露殿赐来木炭也只够自己一晚上取暖用。

  宁儿就像是大姐姐,照顾着太子的起居,她低声道:“奴婢给殿下铺好被褥。”

  李承乾还坐在床边,没有要挪开的意思。

  宁儿皱眉,神色有些好奇,又道:“殿下还不想休息吗?”

  “让她们都入殿睡吧。”

  “嗯?”宁儿很诧异,目光凝重了几分。

  “大雪今日早晨才停歇,现在正在化雪,今晚一定冷得彻骨。”

  “是呀,今晚会很冷的。”宁儿点头又回道,“殿下若睡不好,奴婢可以将炉子放近一些,让她们轮夜看着以免烧着殿下。”

  李承乾又道:“孤的意思是让她们入殿休息,都围着炉子睡。”

  说罢,李承乾翻身上塌便躺下了。

  见状,宁儿捂嘴笑了笑,她已是知人事的年纪,心说殿下果然还只是一个孩子,还不懂呢。

  从殿下与天竺高僧的谈话开始,其实宁儿什么都懂,也知道其中深意,而且殿下还是个善良的孩子,东宫的姑娘们真有福气,姑娘们感念殿下的善待会更忠心的。

  这也没什么,自入东宫以来,宁儿愿意将殿下当自己的亲人或者弟弟一般,教导他待人处事,已有五载。

  如果东宫的其他姑娘都像自己这般,那会更好。

  以前殿下还小不懂事,现在殿下经历了一场重病一夜之间这心思成熟许多,殿下也开始为他自己考虑了。

  殿下的考虑不在于皇家亲情的父子情分,也不是身为储君的作态,而是只对他自己,为自己好。

  身为东宫的掌事女官莫名觉得欣慰。

  看来这以后,殿下身边需要多一些忠心的人了。

  她正要去吩咐,忽听榻上又有话语声来,“不要将窗关死了。”

  宁儿对着殿下侧卧的背影又是行礼道:“喏。”

第三章 太子讲故事

  言罢,宁儿从寝殿走出来。

  东宫的宫女们纷纷看来,行礼道:“宁儿姐。”

  “嗯。”宁儿先是点头,看着这些姑娘,低声道:“殿下已睡下了,不过今夜冻得彻骨,太子殿下念东宫只有这一个暖炉,便让你们入寝殿休息。”

  眼前几个宫女互相彼此,宁儿又提醒道:“殿下是担心你们冻着,入寝殿后围着炉子睡。”

  “喏。”

  众人齐齐应声。

  随后宁儿带着姑娘们在这里铺好被褥,在暖炉边纷纷躺下,目光也时不时看向睡在榻上的殿下。

  她们纷纷睡下,不敢发出声响打扰殿下。

  宁儿还守在一旁,看着姑娘们安然睡下。

  原本她们只能睡在寝殿旁的偏房,那里很冷,只有一盏油灯,能扛过去都算好的,宫里着凉生病的宫女或者被罚冻死的也不在少数。

  至少眼前这些姑娘们,可以在殿下这里过得好一些。

  她们与太子的塌边保持着一段距离,宁儿就守在殿下的塌下与这些姑娘之间,中间放着一个暖炉,她看着炉内的炭火面带笑意。

  而后宁儿觉得殿内众人都入睡了,她才起身,拿来笔墨开始书写殿下这些天的情况,事无巨细一一写下,这是要交给皇后的。

  宁儿会来照顾太子殿下,这也是皇后安排的。

  翌日,天还未亮,宫女们趁着殿下还未睡醒便纷纷睡醒收拾好被褥,让殿下的寝殿寻迅速恢复了原样。

  宁儿睡了三两个时辰便足够了,她自小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随后开始准备热水。

  李承乾睡醒的时候,见到水盆已放好了,水是热水,还冒着热气。

  看着太子洗漱好,宁儿递上擦脸的布巾。

  李承乾将布巾挂在水盆边,道:“新做几个牙刷。”

  “奴婢让宫里安排。”

  “孤自己动手吧,孤不喜欢现在的牙刷样式。”

  当然了,李承乾也不想学现在的唐人这般晨嚼齿木,来洁净牙齿。

  宁儿记下这番话语,又道:“已准备好热水,殿下可以洗浴了。”

  早晨来个热水澡是最舒服的,李承乾洗澡还是用的水桶,四周已用帷帐挡起来了。

  殿下洗浴的时候,宁儿还守在帷帐外。

  直到殿下洗浴好,穿着干净的衣裳出来,她这才让宫女去收拾殿下的换洗衣服。

  李承乾穿着布鞋的时候,宁儿便在身后帮着给殿下梳理头发。

  从东宫的窗外看去,这里看外面能够见到一群穿着红袍,紫袍,绿袍的官吏们正在走向太极殿。

  这些人的脚步匆忙,也可见有人交头接耳,手拿笏板互相行礼,一片和睦又团结的景象。

  若不是这些天对大唐常识的了解,还真被这和睦的一面给骗了。

  其实唐人是很彪悍的,彪悍的唐人在朝堂上争论,在太极殿内打架骂娘是常态了。

  东宫是破败的,总的来说皇宫也是萧条的,也很空旷,平日里看不见太多的人走动。

  只有这些朝臣去早朝的时候,才能见到这热闹的景象。

  宁儿端来了早上的饭食,一碗煮过的豆芽菜,一张饼。

  豆芽是用水煮过之后,撒了一些盐。

  饼则是她从外面买来的。

  宁儿低声道:“殿下,从宫外回来时听到了一些消息,都是有关东宫的。”

  李承乾吃罢早饭,双手揣在袖子里,道:“什么消息。”

  宁儿回道:“胜光寺的和尚劝说人们在家里养豆芽,取豆芽做菜肴,积粮人家自然不缺少豆子,可对没有积粮的人家他们就将豆子送给人家,而且有不少人在念诵殿下的功德,如今都快传遍长安城了。”

  李承乾沉默片刻,端起一旁倒满了温热开水的碗,浅浅尝了一口,道:“写一篇豆芽的食用价值。”

  宁儿稍稍行礼,“这就准备。”

  笔墨放在桌案上,李承乾提笔正要书写,犹豫良久,忽抬头道:“你会写字吗?”

  “啊?”

  宁儿愣神半晌,连忙回道:“奴婢会写。”

  李承乾又道:“我说你写。”

  “喏。”

  又是思量片刻,李承乾道:“本草经有记载,大豆黄卷,候芽长五寸,干之即为黄卷,用时熬过,服食所需也,豆芽多为药引,常治腹胀通气不畅。”

  “观本草经之后,孤发现豆芽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食用价值的食材,能降低血糖,还有助于排空宿便,如常有腹胀食物消化不良的老病,也可以在用饭时食用豆芽来帮助消化,但脾胃虚寒者要少吃……”

  宁儿写完之后,看了一遍又道:“殿下,好生僻呀。”

  李承乾狐疑道:“生僻吗?”

  “嗯。”宁儿端坐在殿下面前,指着其中的字词道:“比如血糖,血糖是什么?”

  “哦……”

  李承乾忽然一笑,“就是血液中的糖分。”

  看她还是一脸的疑惑,李承乾又道:“你改成体内血气调和。”

  “那这个消化呢?”

  李承乾抚着额头道:“食物消解。”

  宁儿忽然一笑,又道:“看起来是很高深的学问。”

  “就这样交给弘文馆的人,叫人传阅下去,既然他们给了孤一个美名,孤就好事做到底。”

  “奴婢明白了。”

  闲来无事,李承乾除了看这里的书籍,也没别的事可做,可东宫的书绝大多数又是与治国治民有关。

  倒也不怕这种腐朽的皇权政治,会腐蚀自己的三观。

  至少经历过后世知识洗礼,以及经过精密又系统化的教育之后,自内向外有着严丝合缝的思想武装。

  李承乾看着眼前书籍中,记录着的关于古来有趣的奇闻异事,或者是帝王权术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并不好看,其中有一部分从后世的书籍中有过更完整的解读。

  这也不是自大,而是后世的故事更加精妙绝伦。

  帝王权术吗?

  很厉害吗?

  做太子的终极目标是要做皇帝,那么抛却眼前阻碍的前提,需要考虑做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就比如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就像是古往今来的皇帝,通常都喜欢将主观意识强加给客观事实。

  李承乾觉得,可以用自己充实的知识海洋,来重新规划怎么做一个皇帝,缓缓在眼前写下三个字:皇帝学。

  如果真将自己的现有认知与如今的现实状况结合,再做一个复杂的论述题,那么这个题就会成为唐人的先进思想皇帝学?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