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2章

作者:张九文

  波颇没有回答,而是起声道:“既然殿下痊愈了,老僧这就回去了。”

  李承乾手拿着书卷,一脸的风轻云淡,道:“宁儿!”

  她快步上前,脸上带着笑容,道:“奴婢在。”

  “将孤种出来的豆芽送些给高僧。”

  “喏。”

  波颇转身前,又道:“老僧就住在胜光寺,若殿下对老僧的家乡也有疑惑,可来寺内相谈。”

  李承乾起身告别,暗暗叹息一声,人在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总会需要一两个心腹,以免被人暗算成了“人肥”。

  波颇走到殿外,拿去了套在脚上的粗布鞋套。

  这位殿下大病虽然痊愈了,可又留下了怪毛病,洁癖到令人发指,走入殿内就要穿好鞋套。

  波颇一声叹息,低声道:“愿殿下身体安康。”

  在东宫偏殿一角,这里有一间小屋。

  波颇等在屋外,寒风吹过让他的僧袍猎猎作响。

  宁儿的话语从屋内传来,她道:“殿下说这些黄豆发芽的时候,他的病也该好了,现在黄豆发芽了,太子果然痊愈了。”

  屋内除了豆芽,还有葱蒜与生姜。

  这些都是殿下爱吃的。

  宁儿摘了一些放入盆中,双手递给老僧,又行礼道:“多谢您一直为殿下祈福。”

  波颇接过豆芽,不住点头,“好好照顾殿下。”

  宁儿道:“嗯。”

  今天难得雪停了,李承乾穿好了御寒的羊毛大氅,在宫女的注视下,一步两步走到殿外。

  其实,东宫很萧条的,从武德年间开始就没有修缮了,还有几间破落的房屋,被杂草顶破的地砖,还有背阴处终年都有青苔。

第二章 “人肥”

  当年,因李世民杀了许多的东宫余孽可能是就地掩埋了,成了“人肥”,所以东宫土壤很肥沃。

  皇帝都是喜欢杀人的,所以皇帝在挥下屠刀的时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们或许在那时候不是一个“人”了,而是成了余孽,反贼,贼子等各种东西。

  杀个东西而已,就没有这么多负罪感了。

  宁儿走在太子身侧落后殿下半步,她是东宫掌事自然离殿下最近,但凡殿下在这里摔了,磕了,那都是万死难辞其咎。

  而两个宫女走在太子身前,她们会用脚步去帮殿下先走一步,确认前方没有某些石头或者坑洼地。

  李承乾双手揣在袖子,脖子挨着大氅衣领处的羊毛,忽然停下脚步,看着一处宫殿。

  “孤走了多远了?”

  宁儿道:“太子殿下走了三百步了,刚出东宫。”

  李承乾望着远处的一处大殿,那就是太极殿了吧?

  宁儿望着殿下的背影,心中暗道:再走一步就能出东宫了。

  随后,殿下抬起了一只脚,眼看就要迈出去,宁儿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可随后殿下又将脚收了回来。

  随后快步走了回去,回到了殿内。

  回去的时候还是三百步,而且脚步更快了。

  走回殿内,只听淡淡一句,“嗯,散步结束了。”

  殿内殿外几个宫女,一阵无言。

  太子殿下走回殿内,而后继续拿着一卷书看着,这卷书是《齐民要术》,自病情有了好转,殿下对这卷书爱不释手,都看了好几遍了。

  《齐民要术》记录的多是农桑,牲畜圈养,酿造之类的内容,这卷书自北魏时期就传下来了。

  东宫的书不少,太子就偏爱这一卷。

  宁儿又怕殿下冷了,时常去试试暖炉的温度,坐在太子身边若是自己觉得冷了,那殿下也一定觉得冷了。

  靠得近了就能听到殿下轻微的呼吸声,宁儿还将自己的长发束起来,以免长发会碰到殿下。

  这么小心翼翼地伺候在一旁,这是宁儿平日里必要的事,因为皇后交代过,所以要无微不至。

  哪怕现在殿下又觉得冷了,她就要将自己的外衣脱下,给殿下取暖。

  雪后的关中很冷,每一阵风吹过,总会让人忍不住打摆子。

  李承乾放下书卷,拿起茶碗喝下一口热水,心里想着其实君为舟,民为水,千百年来古人已经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阐述得很清楚了。

  那么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是自己的父皇,这位皇帝现在在想什么呢?

  作为一个储君是要登基做皇帝的,可在大唐当太子,风险不是一般的高,比如自己的前任李建成,他已成了土中“人肥”。

  再者说,如果要面对朝中的明争暗斗,自己作为太子所需要的朝廷支持也一样重要。

  从某种程度,做一个皇帝,我大概,或许,也许应该能比他更英明?

  那我就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从父皇手中夺权,这算不算谋逆呢?

  或者说我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李承乾谋逆篡位,最后成了“人肥”。

  又或者说干脆躺平,任由李泰上蹿下跳,最后被他夺嫡?那不又成人肥?

  继续这么纠结下去,李承乾感觉自己得快疯了。

  这是一个多么野蛮又不讲道理的世道,当一个人被全世界逼疯了是什么样的感觉。

  呵呵,这种感觉应该很愉快吧。

  李承乾忽然笑了笑,低语道:“很复杂的问题。”

  听到殿下一句苦恼的抱怨,宁儿问询道:“殿下对书中问题若有不解,奴婢可以去请孔老夫子。”

  “你是说孔颖达吗?”

  宁儿连忙又道:“或者别人也是可以的。”

  其它宫女神色凛然,殿下的一两句话,就可以捕捉到信息,殿下不喜孔颖达老夫子?

  其实李承乾哪有这么想,只不过随口一问,太子也是要保持神秘感的,能不多说就闭嘴,不然真闹一出“狸猫”换了太子,也会成“人肥”的。

  一手撑着下巴,听着殿外呼呼地风声,李承乾打算在眯一会儿。

  睡梦中,又回到了医院前,医院前的马路上汽车总是很堵,叫骂声与汽笛声混在一起,急得让人想要毁灭世界。

  李乾戴了三层口罩,捧着一个热水袋急忙忙去楼下买了一包厕纸。

  “年轻人,长得真俊。”

  闻言,李乾停下脚步,先确认了一遍,四下无人,这位老人家确实在与自己说话。

  “过来。”他满是老茧的双手舞动着,用关中话招呼道。

  李乾板着脸走上前,因为心情不好,万恶的老板竟然没有卖一块钱一包的厕纸。

  老人家抚须道:“娃娃,你长得很像个故人。”

  他是个摆地摊的,地上摊开的布上放着一块块玉石,照理说这种情况是会有保安来驱赶地摊。

  不过医院内外嘛,总会有这么几个脸熟的摊贩能够在这里摆摊。

  李乾每个月有二十五天都需要住在医院,也就每周头两天打点滴,后两天观察,再两天测血,情况好的话,到了最后一天可以回家。

  就这么从小到大,活到了二十岁。

  所以他比医生更熟悉医院内外的情况。

  “你平时都是这么推销的吗?我没钱买你的玉。”

  “哈哈哈,你觉得某家是重视钱财的人?”

  这老人家说话带着一股子奇怪的派头,他拿出一块玉石,道:“娃娃,你我有缘,这块玉石送你了。”

  玉石看着很温润。

  李乾起初是不愿意拿外人的东西,双手抱着暖手袋昂首挺胸走着,转念一想,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块玉就到了手里。

  回到病房,刚躺下就来了睡意。

  醒来后就成了大唐的太子,李乾成了李承乾,虽然还是一副虚弱的身体,至少比上辈子强太多了,不惧寒冷的感觉很好,所以才想走入漫天的大雪中。

  重新睁开眼,眼前依旧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炉子上的水壶传来水沸腾的咕噜声。

  上辈子的爹妈与哥哥姐姐再也不用为我的药费省吃俭用了。

  这样也挺好的。

  有侍女端来了一卷竹简,她躬身道:“胜光寺的和尚说波颇感谢殿下所赐的豆芽,他会用殿下的名义,在胜光寺教授长安城居民如何在冬日里种出豆芽,为关中百姓能够多一道菜,也能在冬日里吃到豆芽菜。”

  “他一人不能代替天下人来谢过殿下,但愿将其取名贞观菜,以此感谢殿下,铭记今日,望殿下准许。”

  李承乾又给自己倒上一碗开水,“豆芽菜就是豆芽菜,何须……”

  话语说到一半,忽觉得豆芽菜恐怕要长安人尽皆知,又只好住嘴。

  侍女又道:“这是波颇送来的经书,说是当年玄奘出关前时常在看的,或许殿下也会有所感悟。”

  李承乾看着这卷竹简,沉默不语。

  这天竺高僧先是忽悠了玄奘出关西行,现在又要忽悠孤。

  波颇时常说他的故乡,也就是天竺如何如何的,不过这人忽悠人的本事不到家,不然不会只有玄奘一个人肯西行将他的经书带来大唐。

  “呵呵……”李承乾淡淡一笑,看着经书边沿的积年的黑泥,缓缓道:“放在孤的书架上。”

  “喏。”

  李承乾又补充道:“放在最上层。”

  侍女搬来了胡凳,踩在胡凳上,才能够到书架的最上层。

  其实豆芽菜本来就是可以吃的,只不过现在它还不算一道正式的菜肴,谁让东宫太穷了,穷到需要用一些黄豆来发豆芽糊口。

  看了一天的书,恶补着大唐文化人所需要的知识。

上一篇:谁让他修仙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