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九文
魏征道:“幽州自有将领镇守,陛下登基至今才九年,若现在大军征讨高句丽,岂不是自毁根基。”
温彦博转身看向他,又道:“这么多年了,魏征非要与老朽一直如此吗?”
魏征手执笏板行礼道:“非是因当年之事,当下断不是东征之时。”
温彦博下巴有些颤抖,言道:“当初隋帝东征,有多少将士埋骨辽东,将士埋骨异乡,尸骨不得还乡,有多少人家为此牵挂至今,魏征!你就没想过吗?”
眼看双方气势越来越凶,就快要吵起来了。
老先生年纪大了,就怕当场气得出个好歹,房玄龄连忙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先派出使者询问高句丽王。”
李世民这才点头,“房相所言,也是朕所想,太子觉得呢?”
朝班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的目光纷纷看向太子。
见皇兄没有反应,李恪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恍惚地睁开眼,目光扫视四下,朝班众人都看向了自己,舅舅正在悄悄地挤了挤眉。
李世民板着脸,这小子难道是又睡着了?
李承乾站出来,道:“儿臣附议。”
“朕说什么了?你附议……”
“儿臣觉得可以先派出使者,使者去了之后斥责高句丽王,再请高句丽王来长安面见父皇,觐见天可汗,若他来了且认错态度诚恳,便将他留下来,若他还以高句丽王自居,将人拿下。”
温彦博面向太子,问道:“若不来呢?”
李承乾温和地笑着道:“当然是征讨之。”
朝臣多是点头,赞同太子的说话。
岑文本与褚遂良站出朝班朗声道:“臣附议。”
长孙无忌也站出朝班,道:“臣附议。”
众人躬身道:“臣等附议。”
温彦博的态度好了不少,缓缓转头看向这个太子,拄着拐杖闭上眼,呼吸也平顺了不少。
“礼部!”
听到陛下话语,李百药站出朝班,道:“陛下。”
李世民沉声道:“礼部选定使者,前往辽东。”
李百药朗声道:“臣领命。”
温老先生是主张东征的,郑公的主张则是眼下不是东征的时机。
折中一番,就像太子说的,先派出使者看看高句丽的态度,从中还能做一些文章,师出有名。
李承乾向老先生行礼。
温彦博垂下眼神,稍稍一弯腰行礼。
颜勤礼笑着作揖。
众人走回了朝班,大朝会又进入了正常的流程。
李承乾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继续保持着静默的状态。
一直到了晌午都过去了三刻,李承乾感受到肚中的饿意。
直到一声退朝,这才长出一口气。
早朝结束,开朝第一天众人都很忙,东宫也不见客人来用饭。
在崇文殿前,始终放着一张躺椅,太子经常会来这里午休,这张躺椅便一直放在这里。
李渊好奇道:“听说你父皇将温彦博与颜勤礼安排在了你的门下。”
李承乾道:“是呀。”
李渊坐在一旁吃着枣子,道:“当年朕还在位,温彦博与一个叫狄孝绪的年轻人,一起来投效朕,都安排在了东宫门下。”
“狄孝绪?”
“嗯。”李渊想着当年的事情,笑了笑接着道:“你父皇将他安排在了汴州,他还有个儿子朕见过,现在应该也年过三十了吧,当年的东宫旧人留下了不少,你父皇还重用了魏征,今年大朝会他们应该也都回来奏报了。”
听着爷爷的话语,李承乾睡意沉沉。
睡了一个时辰,李承乾从躺椅上坐起身,伸了一个腰,见爷爷还在一旁的躺椅上睡着,呼噜声时起时伏。
回到东宫,弟弟妹妹还在各自的屋内午休。
宁儿细心地把朝服挂在衣架上,又给殿下换上一件较为轻便的外衣。
小福用纸张包着两张饼,道:“殿下随身带上,免得下午就饿了。”
“嗯。”李承乾接过饼,放入怀中,饼是刚出炉的,中午做的饼放在炉子里,用小火一直留到现在。
随后两人在东宫门前送别殿下。
小福的心情很好,对她来说东宫的殿下们能够吃好喝好,就是她最满意的事,太子只要出门,她就一定会准备些干粮,以免殿下肚子饿了。
因此殿下但凡出门在外,也几乎不用去外面的酒肆用饭。
长安内,狄知逊领着儿子狄仁杰在长安走着,从汴州来到长安,狄仁杰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爹,长安城好多人啊。”六岁的狄仁杰张望四下。
“仁杰,不要张望。”
“嗯。”狄仁杰应声,目光还是四下地看着,明亮的眼神倒映着朱雀大街上的人影。
狄知逊走到京兆府门前,看到这里有不少工匠出入,还有一些文人在忙碌着。
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已有多年没来长安。
来长安的路上时,狄知逊就听到了一些传闻,他又领着狄仁杰从朱雀大街一路走到了朱雀门。
走向门前侍卫,他递上文书道:“家父汴州长史狄孝绪,在下来替家父递交汴州陈情奏章。”
“怎么才来?昨天就该送来了。”
见侍卫说话,狄知逊解释道:“路上耽误了。”
守卫确认了文书上官印,又问道:“为何不亲自来?”
狄知逊解释道:“家父病重。”
随后侍卫的目光又看向一旁的狄仁杰。
这小子往父亲背后躲了躲,眼神也没有躲闪,反倒打量了起来。
侍卫又道:“小娃娃就不用进去了。”
狄知逊又行礼道:“还请帮忙照看。”
第一百五十四章 狄家父子
侍卫看着这个小娃娃,又道:“去吧,我们看着他。”
“多谢。”
狄仁杰站在边上,看着父亲走入朱雀门。
这个六岁的娃娃站在门前,就等着父亲出来。
等久了,他就蹲下身仔细打量着这朱雀门墙上的砖石。
侍卫瞧着这个小子好奇,这么小的娃娃倒也不哭不闹。
随后,狄知逊从朱雀门出来,向这里的侍卫行礼道:“多谢照看。”
侍卫点着头表示无妨。
“仁杰,还不行礼?”
闻言,狄仁杰连忙向眼前的侍卫行礼。
狄知逊带着儿子又走在朱雀大街上。
“爹爹?”
“嗯。”
“还要去哪儿?”
狄知逊抚须道:“你爷爷病重不能来长安,为父要替你爷爷看望一个故人,听说他今年也回了长安。”
狄仁杰思量道:“就是那位温爷爷?”
“呵呵,是呀。”狄知逊笑道:“为父还未有你时,你爷爷就与这位老先生在东宫当值,后来又去了朔方任职,近日才回来,今天朝中大朝会,为父帮你爷爷递交了文书奏章还要去看望这位老先生。”
狄仁杰点头应了一声。
父子俩来到一处宅院前,来拜访老先生的人不少。
狄知逊说明了来意,可这里的仆从道:“老先生去见许国公了,晚些才会回来。”
眼看着前来拜访的客人纷纷离开,狄知逊道:“那在下在这里等。”
仆从也是一副随你的态度。
坐在老先生的家门口,狄仁杰掰着手指数道:“在长安有肥皂,椅子……孩儿听说长安城的肉包子与茶叶蛋很好吃。”
狄知逊道:“见了老先生之后,给你买。”
“谢谢爹。”狄仁杰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双手撑着腮帮子,又觉得无聊,低声道:“肯定是老先生知道今天来拜访的客人会很多,所以借故离开了。”
狄知逊笑着摸了摸儿子的脑袋,其实仁杰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不过他太活泼了,有时候真管不住。
等了一个多时辰,临近傍晚,才见到一个苍老的身影走来。
狄知逊带着儿子,一起行礼。
温彦博走到近前,看着来人,道:“你是狄知逊?”
“见过老先生。”
“是狄孝绪儿子。”老先生点着头,拄着拐杖道:“进来吧,许久不见你父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