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24章

作者:殆火

“此地多为旱地,八家共用水井,难免争执,虽附近便有河流,但地势较高,无水能供灌溉,而这水车,便能解决灌溉之难。”

“只需将车身斜置在水边,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木链穿过长槽,下链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主轮,主轮两端各带拐木四根,农人只需踏动拐木,带动链轮,刮板沿槽汲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则可将水送至岸上,且极为省力。”

姬昌滔滔不绝,这水车之中,他用了许多七香车的工艺,做起来倒也得心应手。

至于怎么想到发明水车的,就更简单了,捡枚乌龟壳子卜上一卜,算上几卦,就能知晓。

当然,弄出如此惠及天下的神物,他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但这都是值得的。

水车一出,百姓不再有灌溉之难,甚至还能借着与张三李四的打赌,瞬间让天下皆知,这一切在他手中,就等同于一道保命符。

哪怕不能让纣王放松警惕,纣王也绝不敢随意将他姬昌杀了,往后只要操作得当,定有返回西岐的一天。

崇侯虎沉吟片刻,他听了半天,什么刮板木链上流下流,通通没听懂。

“这……”他斟酌好一会儿,出于面子考虑,索性问向张三李四:“此物果真有用?”

张三李四奋力踩着拐木,激动道:“有用,有用!”

有用啊……

崇侯虎看向姬昌,这就是纣王的又一层用意所在,纣王要榨干姬昌的剩余价值。

姬昌已经被囚羑里两年,西岐虽然没什么特别大的动静,却也是暗流汹涌,大商与诸侯为战已是不可逆,但偏偏时机不当,这时候不能轻动姬昌,一旦动了姬昌,无异于强行与西岐开战。

到时候说不定会被他人捡了甜头。

而纣王有一个优点,这也是崇侯虎认为,纣王会是一代圣君的原因所在。

格局。

纣王的格局比谁都大。

锻造出了比青铜兵刃更锋利的铁器又如何?

纣王将锻造铁器的方法公之于众,甚至还不阻挠贵族商人将提高锻造炉温度的关键产物石涅贩卖到其他诸侯治下。

有了粪肥这种让粮食增产的神物又如何?

没有独享,反而以特别的方式让天下皆知,让每一个辛苦耕种的农人,都知道该怎么肥田。

这次也没有例外,姬昌虽然是罪人,虽然是敌人,甚至可以说是天底下反心最大,谋划最久的一路诸侯,但姬昌也是天底下最懂得农耕的人。

姬昌不仅仅是一个诸侯,也是一个关系到田地一年收成的人物。

纣王没有因为一己之私或是两家敌对而将姬昌废黜不用,而是用了公卿下乡的方法,让姬昌发挥所能。

纣王能不知道姬昌会因此得到民心吗?

纣王能不知道姬昌一旦民心大涨,西岐就更加稳固,甚至那些从西岐逃来朝歌的流民,心中也可能怀念起以往姬昌的仁德吗?

纣王都知道,但他选择了假装不知道,因为比起那些得失,纣王看到的是天下百姓会因为姬昌的发明而丰收,填饱肚子,生活美好。

这才是真正的心怀天下,将目光放在天下万民之上的君王!

崇侯虎一时间感慨良多,只怕天下再也没有如此高义的君王了。

半晌后,他才问向姬昌:“此物宛如龙型,不如在水车前加上二字,命名为龙骨水车。”

他要改个更容易流传的名字,龙骨水车有气势的多,更容易被百姓接受,才能更快速达成纣王的心愿。

而且……自己还能从中分一点微不足道的名声。

姬昌点头,命名而已,叫什么都一样。

崇侯虎道:“不知这龙骨水车造假几何?”

姬昌掐指算了算:“制作的材料倒是不贵,若算上雇佣工匠制作花费的钱财,一架龙骨水车价格也不高,寻常百姓家也买得起,要是能懂得其中原理,自建也不是什么难事。”

崇侯虎点头,再问:“将水提这么高,已是极限?”

姬昌解释道:“木制水车提水的最高落差约为七米,若是再高,水车骨架承受不了水重,事倍功半,省不了多少力气,但如若用青铜或铁来制作,再提升一些也不是太难,造价是又高了些,但能灌溉到更高的土地。”

崇侯虎心中暗叹,果然是惠及天下的东西啊!

如此神物,也难怪纣王宁愿让姬昌名声大涨,也要捏着鼻子将其放出来。

毕竟,纣王的一颗心,都在这天下万民身上!

崇侯虎双眼微眯,姬昌不是安分的人,有此机会必然珍惜,恐怕远不是区区一个龙骨水车就能结束,只怕还能鼓捣出更多的东西。

他缓缓走到树荫下,看来要睡得浅一些,时刻盯着姬昌,将他一切的一切,全都榨出来,决不能令其有一丝保留,这才能不辜负纣王的用心。

姬昌被崇侯虎盯得脊背发寒,他也明白过来崇侯虎是纣王专门派来盯着自己的。

但他不在乎,不管怎么盯,不管纣王怎么忌惮,自己得到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名声!

当下,他开始琢磨起另外一件事。

粪肥已经被纣王以别样的方法推广开来,耕种无需太过顾忌地力损耗,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种更高效、更快捷的手段来耕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粪肥的优势。

第416章 用脚代替手来动作

在姬昌琢磨事情的时候,各个下乡的朝官们,也在不遗余力的发明创造。

虽说高兰英是个女子,但她作为当代妇好,自然也以朝中官员的身份下到了乡里。

甚至,她还发动了医学院中的女医们一同下乡,种地苦,耕田苦,难道女子就受不得苦了?

辛甲造出的桔槔已经在乡里流传,毕竟制作起来着实简单,而且还有着极大作用。

“高将军也要做桔槔?”

一个农妇问道,高兰英在朝歌吃瓜群众眼中,属于强一流武将,比朝中大多数官员都给力,武将即使不会种田,也不至于太过拉夸,有把力气去淇水工地都不吃亏,何况种地。

“不是。”

高兰英摇头,她捏着一根木杆,道:“不过倒也和桔槔有些关系。”

她将手中的木杆安在地上的木架上,这根木杆有些特殊,顶端连着石锤。

弄好后,高兰英在木杆尾端不断踩踏,石锤便不断锤在地上,发出砰砰的声音。

农妇看得一愣:“这……这也能汲水?”

“不能。”

“不过却能用来舂米。”

“舂米?”

“可有石臼?”

“自然有的。”

石臼是舂米时用来装放稻子的东西,去年纣王推广稻子与麦子种植,因而在稻子丰收之后,不少农户家中都备上了石臼,用来将稻谷去壳,从而得到香喷喷的白米。

农妇拿来石臼,高兰英将之放置在石锤下方,又拿了些未去壳的稻谷,继续用脚踩踏木杆,就像桔槔汲水一样,木杆拉动着石锤升起、落下,反复砸在石臼里,稻谷就这么舂好了。

“这……这……”

农妇惊讶的合不拢嘴,她比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她的丈夫在地里劳作,她则负责将收获的稻谷舂去壳,舂米的艰辛,其实并不比在地里耕种少,要用棒槌猛砸谷子,时不时便会将手磨破皮。

而高兰英手中的东西优点显而易见。

用脚代替手来动作,不仅舒服还省力,或许还有些别样的快感。

农妇吞吐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有了这东西,便是半大的孩子,甚至小女孩,也能舂谷!”

“此物名为踏碓。”

高兰英不算好看的脸上挂起一丝笑容。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槁。

这是很古老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如果犯下了罪,男子放到圜土监狱服刑,女子则要做舂槁。

舂对女子而言,甚至可以被当做一种刑罚,足以见到有多苦。

而她做出了踏碓,真真实实以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女子的地位,有了这种便利之物,舂槁还辛苦吗?还会被当做女子的刑罚吗?

以往人们还不知道,可纣王强行推广稻子之后,农人们已经发现稻子才是产量最高的作物。

种植稻子最麻烦的地方有两个,一是需要大量水源,二是在收获后还需进行脱壳。

可辛甲的桔槔与姬昌的龙骨水车解决了水源问题,踏碓又解决了脱壳舂谷的问题,种植稻子已经没有任何阻碍。

农人必然开始大量种植稻子,同时,用踏碓便是半大的孩子也能做到,正好变相提升了不善苦力活的女子的生产力。

一举多得!

高兰英心中感慨良多,这还得感谢辛甲发明出了桔槔以及医学院女医们的舂药经验。

当然,最少不得的还是纣王强令所有朝官下乡种地,如果没有纣王力排众议,高兰英觉得哪怕过上几十年,她也不可能造出踏碓来。

再看看桔槔、水车这些被其他官员发明出来的惠民农具,足以见到纣王的先见之明!

农妇在一边乐得合不拢嘴:“好东西,好东西啊……这东西简易又容易制造,只需半日就能造出,正好家里还有去年的稻谷没来得及脱壳……”

她恨不得给高兰英立个碑,高兰英回过神见到农妇一脸的激动,只是摆摆手,谦虚道:“这算不得什么,不过是小事罢了,要谢还是谢陛下吧,若非陛下,我这辈子恐怕也不会明白深入田地的用意。”

农妇点起头来就如同踏碓前段的石锤,连声道:“说的是,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

龙骨水车、踏碓、桔槔,这三种农具基本是公卿下乡之中受用性最广泛的农具,但姬昌不满意。

他要的不是和辛甲、高兰英齐名,而是更大的名声。

所以他乌龟壳子一拿,卜算一二,开卦。

几日后,姬昌将一只牛牵到了地里。

“西伯侯莫非是想用牛来耕地?”

张三李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为西园之中有金大升的牛房,牛肉平日里也没少吃,可没人觉得,牛能下到地里耕种。

因为牛耕广泛出现在春秋战国,现在还早着很,除了肉用或挤奶外,也就黄飞虎这种将领骑着比较特殊的异种牛五色神牛来作战而已。

更多时候,牛的主要用途是宰杀后作为宗庙中祭祀的祭品。

张三看着手中的耒耜有些怀疑人生。

这耒耜就是目前的主要耕种工具,由神农所创,构造简单,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使用时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深入,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