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23章

作者:殆火

这老翁算是为数不多欢迎公卿贵族来相助的农人,因为他的儿子死了,家里的田地只能由他一个老汉来耕种,随着年龄增大,早已撑不住,哪怕只是多上一两个人,也能减轻些负担。

可他万万没想到,来的两个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抗,还不如自己有力气。

那个叫辛甲的据说还是御史台的二当家咧,劳作一天干的活儿还没他一个时辰干得多,至于那个细皮嫩肉的贵族家主就更不用说了,险些中暑,还倒找麻烦。

辛甲也无奈,他只能说自己尽力了,斜依大树,在树荫下歇息恢复体力。

老翁和其他几户农人沟通半天,辛苦的抱着瓮,从水井中汲水,随后将瓮递给了辛甲:“两位贵人喝些水吧……”

他的眼中极是不舍,争到这一瓮水很难,从井里打上这一瓮水,更难,如果不是新法严厉。只怕不少农人会因为争夺灌溉田地所必须的井水而大打出手。

可老瓮还是递出了水瓮,要是让这些贵族公卿累出渴出什么毛病,他可不能免责。

辛甲有些尴尬,自己明明是下到乡里帮忙的,现在却成了碍事的那个,他知道这瓮水的来之不易,虽然口中干渴难耐,却还是羞红了脸,拒绝道:“还是先这水拿去灌溉田地吧。”

老翁愣了愣,还没来得及收手,辛甲身边的曹家家主就将水瓮一把抢过,抱着水猛灌。

喝完后他还嘟囔着道:“有些眼力劲儿,老夫平日里可不会喝这种水,更不会用这劣等瓮,今日之事,你说出去了,也有面子。”

老翁接过瓮苦笑,什么面子不面子,对他们这种庶民老百姓来说,地里的收成是最重要的,土地就是一切,先把粮食种出来,生活过得下去,再谈别的。

也就改了纣王改了井田制,他家里丁口少不用交太多田赋,今年才能过的好些,不然按照井田制,他着身体即得顾及自家田地还得耕种公家田地,说不定还会被以怠慢田赋为由治罪夺田。

辛甲看着老翁蹒跚着走回水井,在烈日下擦着汗,默默等待他人取水完毕的模样,十分揪心。

这天下到底有多少农人如这老翁一般,过着辛苦日子啊!

默默注视了片刻,辛甲很无奈。

今天他帮不了老翁什么,明天他依旧帮不了老翁什么,有他没他没区别,更何况还有曹家家主这个负资产,要是就这么下去,老翁今年的春耕可不容易。

可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呢?难不成锻炼身体,学好农活?那都得什么时候去了?

第二天,辛甲依旧什么都没能做,曹家家主依旧在一边偷奸耍滑,就躲在树荫里,懒得下田地。

辛甲睁只眼闭只眼,他也想偷懒,至少偷懒的话,可以和曹家家主一起呆在树荫底下,不拖累农人耕地,至少比瞎指挥要强,只希望早日应付掉纣王的下乡命令。

他再次看到老翁抱着瓮打水的时候,心中更加不忍,叹了口气,可就这时忽然灵光一现,喃喃自语道:“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

第414章 第二层,桔槔

辛甲也不记得是从哪里看来的,就这么反复念叨着:“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

“什么?”

打瞌睡的曹家家主一个激灵,这句话他好像也在那儿听过。

“桔槔。”

见曹家家主迷惑不解,辛甲解释道:“又称吊杆、称杆,是用来汲水的工具。”

“这东西……”曹家家主立即明白过来:“能提升汲水效率?”

“此物省力,用来汲水事半功倍,却不算普及。”

曹家家主眼睛一转,问道:“那该如何制造?”

自文丁发明出莫须有,并以之杀了姬历后,莫须有在其孙子纣王手中得以发扬光大。

曹家家主是想在下乡种田的时候偷懒,可万一纣王以不尊诏令为由,把他给砍了呢?

能做些事,就做些事,至少掩人耳目,而且曹家家主很精明,如果有这种能提升汲水效率的工具,除了农人外,贵族也是受益者,他们有田,也要汲水灌溉。

曹家家主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事,以丁口的数量收田赋,虽然让他心疼,但是数目定了下来,如果今年收成多出两成呢?多出五成,多出八成呢?

去掉缴纳的田赋,收获得依旧比以往年多,稳赚不亏啊!

“辛大夫,到底该如何制作这桔槔?”

曹家家主都快急死了。

辛甲不慌不忙得捡了个木杆,道:“勿急,随我来。”

他总算明白为何纣王会让贵族与朝臣一同下乡了,原因无他,在于利用这些人的智慧。

车是怎么来的?是黄帝的臣子力牧发明的。

鼓是怎么来的?是黄帝的臣子常先发明的。

农具是怎么来的?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公卿贵族见多识广,是天下最富有创造力与行动力的群体。

从刀耕火种发展到木石农具、青铜农具,大多是这些人的智慧创造。

如辛甲一般的朝中公卿,他们很多人不懂得种地,拿不起农具,下不得田野,但他们有着比农人更开阔的眼界,能想办法让种地变得方便起来,让他们这种不善种田的人,也能够让土地丰收。

再看贵族,看看曹家家主这殷勤期盼的模样,就知道他会大力支持了。

毕竟贵族就是大地主,切身利益相关,在被收取大额田赋后,自然得想方设法让田地增产,毕竟多出来的就是赚的。

哪怕要投入生产成本也无所谓,向着商人转型后,他们穷得就剩钱了。

朝中公卿负责发明创造新工具,提供灵感,贵族则负责投入生产推广,作为后盾,相得益彰!

这时,辛甲已经在水井边粗略搭起了桔槔。

那帮扶的老翁正在井边排队等着打水,见着辛甲与曹家家主二人来此,只是躬身问候,倒也没打算让这两人帮忙。

他算是彻底明白了,公卿贵族不碍事就不错了,别指望他们能帮忙。

等了好一阵,老翁正要汲水,忽然被辛甲喊住。

“且慢!”

老翁回过头来:“辛大夫……有事吗?”

他很怕辛甲说要帮他打水,就辛甲那小胳膊小腿,也就平日里伙食好,才比自己胖些,真论及打水这种活儿,不把瓮掉进水井都是烧高香了。

辛甲笑着道:“这水,我来打。”

老翁心里咯噔一下,完了。

他颤巍巍的递过水瓮,幸好家里还有个备用的。

“辛大夫可知道如何打水?”

辛甲笑笑没有回答,他知道老翁在担心什么,不用解释,事实胜于雄辩。

曹家家主抱来了一段粗木桩,木桩上绑架着一根长木杆,木杆的末端悬挂一块巨石,前段则只有一段绳子。

辛甲三两下将水瓮拴在前段绳子上,随后让曹家家主稳住木桩,自己去到前端,用力将木杆与水瓮往水井中压。

木杆末端的石头位置不断抬升,辛甲粗略估计一番,当水瓮汲满后,就拉扯着末端的石头,不一会儿,沉入水井中的水瓮,便满载着井水,升了起来。

辛甲发出一声短促的喝声,将水瓮取下,拿到老翁面前,气喘吁吁问道:“这水可满了?”

“满……满了……”

老翁看得一愣一愣得,他不太明白,下意识就要接过水瓮。

辛甲却直接将水瓮倒扣在地上,任由水流干。

“辛大夫,你这是干啥咧……”老翁心疼得急拍腿,别人想打满一瓮水都不容易,你这又不喝又不用,直接就洒地上了?

纣王怎么能派这种人下到田间,如此肆意妄为糟蹋东西扰乱春耕,昏君,昏君啊!

老翁暗自叫苦,辛甲却已经将水瓮再次悬在了木杆前端,沉入水井之中。

他指着末端的石头,对着老翁道:“你来。”

“啊?”老翁愣神间,就被辛甲拉到了木杆末端。

辛甲道:“学着我刚才的样子,你来拉这段石头,将水瓮拉起来。”

老翁仰头看了看,只得无奈拉住绳子,铆足了力气往下拉。

诶?卧槽?

怎么就这么拉起来了?

老翁用力过猛,险些一个趔趄栽倒在地,这莫名其妙的事物根本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难搞,反而格外省力。

辛甲笑道:“轻松吗?”

“轻……轻松……省了不少力气。”

老翁望着水瓮里满满的井水,摸不着头脑,这是为什么?

辛甲笑吟吟道:“此物名为桔槔,只用将木桩打在地下,架上木杆,缠上绳子连接水瓮,便能轻松取得水来。”

“这……这……”

老翁一时间言语错乱,说不出话来。

辛甲摆了摆手:“先去灌溉田地吧,打水的事儿便交给我。”

老翁抱着水瓮往田里去了,曹家家主这才松开木桩,擦了把汗,肚子上的赘肉颤了颤。

桔槔简直是神物啊!

制造如此简易,却能让打水如此快捷,他虽然不懂怎么耕种,但他也知道省了打水的力气,就能有更多的精力打理田地,何愁庄稼不能增收?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各个乡野之中,无数公卿贵族或是因为愧疚难当,或是因为于心不忍,或是因为偷奸耍滑,他们不约而同改进起农具来。

新式农具一出,直接就把农人们的耕种水平拉到了与公卿贵族一个层次,新东西,大家都不会啊!

第415章 姬昌之谋,纣王之心

姬昌的大动作终于惊醒了睡着的崇侯虎。

崇侯虎今日依旧准备在树荫下睡觉,偶尔在这乡野间听着鸟叫虫鸣,闻着草芳花香睡上一觉,感觉挺不错。

可他发现睡不了了。

只见树荫边上的小河中有一巨物,似是以木制成,长龙状,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连接着地势较低的河水和地势较高的田地。

张三李四则正在长龙后的木架上不断踩压拐木,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而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则汲水上行,一路将水提到了田边匆匆挖出的沟渠中。

“这是何物?”

崇侯虎惊道。

姬昌露出满意的笑容,伸出如老松树皮一样的手指,道:“此物名为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