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22章

作者:殆火

没一会儿,便见着两辆豪华车驾上了道,朝中公卿的车驾难以辨认,但崇侯虎与姬昌,是朝歌之中少有的诸侯王驾,马车规格极高,一眼就能看出。

“好!”

两人大喊一声,满脸正义的冲向了车驾。

其结果毫不意外,两个赶车的马夫瞬间便将张三、李四压在身下。

马夫闻见一股酒气,冲着崇侯虎道:“王爷,他们喝了酒。”

崇侯虎摆摆手:“无事,放了吧,去田间要紧。”

虽然不知道纣王执意让贵族公卿下乡是为什么,但肯定有深意,不能耽误。

张三李四却不依不饶,在马夫身下醉醺醺道:“肉食者鄙!绝不能让你们这些连粟米都分不清的人下了田里,碍了春耕,谁来负责!”

这一喊,顿时便吸引了无数人,朝歌百姓今天又有瓜吃了。

当众冲撞贵族车驾!

听起来似乎还是受到公卿下乡协助耕种的农人!

这事可不好办了,公卿下乡的第一天,就闹出了这种事。

不过片刻,吃瓜群众就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姬昌微微掀起车帘,见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吃瓜群众,心中一动。

他是戴罪之人,反商之心人尽皆知,被囚羑里已有两年,今日之事,是他的机会。

姬昌缓步走下车驾:“你说本侯不分粟米,妨碍春耕?”

虽然被封为周文王,但姬昌并不以孤自称,依旧称自己为侯。

“西……西伯侯?”

张三、李四在马夫身下看着这个颇有风度的老人,心中更加不信任。

看看这姬昌,比想象中老态更显,他能干什么?

“正是……”姬昌点头,拱手道:“本候奉陛下之命,下至乡里,协助尔等春耕,你们为何不思感激,反而拦驾冲撞?”

他在等,等这件事被更多的人看到。

张三李四倒也配合,顿时扯着脖子,理直气壮道:

“侯爷可拿的动锄头,端得起陶罐?既不能耕种庄稼,又不能灌溉田间,下至乡里又有何用?”

两人没说的太过,其实他们很想补一句公卿不仅没用,反而会碍手碍脚,耽误农时。

姬昌闻言一笑,这正是绝好的噱头。

朝中公卿不懂耕种,诸侯贵族也不懂耕种,但他是个例外。

他的先祖可是后稷,被人们推崇的农业先祖。

更别说,姬昌年轻时就在西岐推广了灵圃,灵圃集农科站和公共菜园于一体,大大丰富了西岐百姓的饮食,他当年正是靠着这一手,得到了西岐民心以及丰厚的政治资本。

两年前被囚禁于羑里后,他也没有忘记这手绝活,除了尝蛇胆睡薪草,便是种菜种田,不仅是为了让纣王放松戒备,也是为了博取民心。

为什么种菜能博取民心?很简单,只要他的种田手段让粮食增产就可以了。

姬昌在纣王令公卿下乡的时候,就暗自欣喜,希望能够得以真正施行下去,那样自己就可以在田间推广种植技术,赚取更多名望,不说让纣王放了他,至少不会有性命之忧。

而且还能提升先祖后稷的地位,他可不敢保证远在西岐的姬发、姬旦会给祖庙捐钱,到时候让先祖后稷落在什么阿猫阿狗下头,可就大不敬了。

今天这一闹,正中下怀。

姬昌叱喝道:“本侯怎会不知晓民间疾苦?你二人从未见过本侯,也不知本侯手段,怎得就说出本侯不知农事的话来?”

“这……”

张三李四被这一喝喊得醉意顿去,瞬间惶恐不已,就算朝中公卿不懂耕种,他们也不应该直接拦驾啊!

两人一副懵逼了的模样,傻傻的瞪着姬昌,却又说不出话来。

姬昌继续道:“今日你二人冲撞本侯车驾,情有可原,此事暂且作罢,晋王以为如何?”

崇侯虎一愣,见姬昌看着自己,便连声道:“是极,是极。”

都做到诸侯王了,姬昌要搞事就让他搞,自己还是低调些,不要抢话,纣王将自己与姬昌分配到同一处地方,未尝没有监管之意,只用看看姬昌有没有什么小动作就行了,这点事倒不需要太过在意。

姬昌捋了捋须,先让马夫撤下屁股,将张三、李四扶起。

这一举动立时便让不少人惊呼,贵为诸侯王竟然亲自将农人扶起!姬昌不愧素有贤名!

姬昌笑道:“冲撞车驾一事,本侯可不追究,但你二人说本侯不善农事,却得说道说道。”

“这……请侯爷恕罪!”

张三李四鼻涕眼泪混杂在一起,今天就不该喝那一口酒!

姬昌拍了拍袖子,一副长者风范,淳淳道:“无事,陛下曾说过,大商不以言论治罪,本侯自然不会报之刑部,不过本侯却想和你二人赌上一番!”

赌?

张三、李四对视一眼,脸上充满疑惑,他们也爱赌,赌马赌球,还能趁着慈善道人出现时,赚点小钱。

但和姬昌赌……

赌什么?赌了他们也不敢赢啊!

除非赌谁活得长,看姬昌七老八十的,最多也就再活个几年,到时候赢了也不能找他们算账。

“就赌这农事,若本侯与晋王不善农事,坏了春耕,便是你们赢了,若本侯与晋王助了你们,便是你们输了。”

这赌得个什么呀!

张三疑惑道:“不知侯爷以何物为赌注?”

呃……

姬昌被问得一愣,他是被压在羑里的犯人,种完了地依旧得回去蹲牢狱,还真没什么可以拿来当赌注的。

倒是一边的崇侯虎从腰间拿出一块玉佩,一脸笑意:“以此玉佩为注,你二人赢了,玉佩便归你们所有。”

纣王的意图,姬昌的打算,诸侯贵族、朝中公卿为何下到乡中,他已经全明白了。

李四看着玉佩,抹了把嘴角的口水,战战兢兢问道:“那我们要是输了呢?”

姬昌道:“要是你们输了,便告知邻里,让此事人尽皆知。”

“好!”

两人异口同声,输了也就丢点面子,赢了却能白赚一枚玉佩,稳赚不赔!

人群散去之后,张三李四跟在车驾后头,往自家田里走去,一路上碰到了不少同样下乡耕种的公卿贵族的车驾。

而那些和他们一样,浑身泥点的农人,则是沉默地站在路边迎接,脸上满是敢怒而不敢言的怨愤之色。

公议时有的人还会因为纣王提出的自带种子而贪图小便宜,几个月过去,他们却是都明白了过来,朝中公卿压根不会耕种,下到田地里,除了碍事,什么也干不了。

哪怕几个身强力壮的武将能做些苦力活,总有其他倒霉蛋遇上姬昌、商容这样的老爷子,老胳膊老腿的,不仅不能耕种,还得小心翼翼伺候着。

见此一幕,张三李四心中更加安心几分。

第413章 第一层,同理之心

农人们在田里忙碌,这一幕和崇侯虎想象中没什么不同,农人们不愿公卿贵族这等外行人插手,却也无法抗命。

农人们大多穿着短衣短袖,自从去年年底毛衣骑射对衣物不再有任何礼节约束后,他们就发现了短衣短袖的好处——简便。

尤其是在地里干活,短衣短袖更是成了标配,不容易沾着泥土,洗起来也方便,他们挑着一担又一担的沤肥,倾倒播撒在地里,一边喊着臭,一边打趣说笑。

这时候,农人们的内心无比纠结,无论是短衣短袖,还是粪肥,全都出自纣王之手,这两样东西,都方便了耕种,让他们这些地里讨生活的人得以过上好日子。

可偏偏纣王又派出了不懂耕种的朝中公卿来捣乱,让人哭笑不得。

崇侯虎看着这幅从未见过的景象,心中暗叹,他也当了几十年侯爷,可从来都不知道人们是如何耕种的。

这便是纣王的第一层意思,让朝中公卿通过下乡的这段时间,了解百姓如何耕种,如此一来,才能更好的理政,处理农事,一个连地里怎么长出庄稼都不知道的官员,又怎么能劝农,想出什么惠农政策呢?

除此之外,对贵族也有一定好处,纣王希望贵族能体会到民间之苦,或多或少,有一些改变。

这就叫同理之心,希望有更多人能设身处地理解农人们的处境。

不过这只是第一层,更深层次的用意,还得多加思考。

崇侯虎继续在田间走着,正巧赶上张三取井水灌溉田野,他猛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井田制,改了!

他急忙拉住张三,道:“张三,你们以前都是在公田里的水井取水灌溉田地?”

“自然。”

张三心道,这尼玛不是废话吗,井田制的井字形分配,就是因为只有最中间的那块公田里有井水,四周八块土地的农户都依靠公田井水灌溉。

崇侯虎继续问道:“去年底李尚书改田制,废除井田,原本的那块公田,归了谁?水井又归了谁?”

张三索性将水桶放下了,耐心解释,想早些打发掉崇侯虎:“公田分给了周围农户,水井八家共用。”

“那是否会因为打水而产生矛盾?”

“肯定啊!也幸好李四和我关系好,我俩一起,才不会被其他人欺负,不然灌溉土地都得费上好一番功夫。”

崇侯虎惊呼道:“那么,公田,民间也将和贵族一样,将人丁数目摊入田地之中,以此为标准来收取田赋?”

“是啊……”

崇侯虎有些恍惚,这就是关键!

一旦百姓的田地在公卿下乡的影响下而减产,必然使得朝廷田赋减少,纣王不可能如此不智,这么说来,纣王绝对有把握公卿下乡会让粮食增产。

崇侯虎眯着眼睛,看向八家农户共用的水井,这水井,是井田制废除后留下的弊端,公田不存在后,水井也不再归属于朝廷,农人们对水井的归属以及先后使用权争执不休、矛盾不断,公卿下乡,不就正好调停吗?

再怎么争执,也就是朝中公卿一句话的事。

不不!崇侯虎又猛地摇了摇头,解决水井问题只能解决废除井田制的后遗症,如何使粮食增产才是关键,纣王一定另有它法!

随后他就地一蹲,往衣衫上沾了些泥,假装自己劳作了一天的样子,便找了棵大树,在树荫底下睡大觉去了。

崇侯虎理直气壮,他觉得自己只是来监视姬昌的,并不需要过多的劳作,反正,他也不会,乱插手不是找不自在吗?静待其变即可。

就在崇侯虎在闻着初春的花香入睡时,其他下乡的公卿、贵族频频出事。

辛甲和曹家家主一组,协助耕种的对象是个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