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321章

作者:殆火

听了这番话语,刚稳住身形的子受怒喝:“将这妖言惑众之辈找出,拿下斩首!”

妈的,李靖变法就是个宝贝,眼见着昏庸值都要来了,你还想把他逼死?一个念头都别想有!

李靖却是颇有气度的轻喝一声,白衣飘飘:“不知阁下何人,不过还请诸位看好了!”

他突然拔剑在手,做了个横剑自刎的姿势,随即剑光一闪,唰唰唰掉了一地头发。

剃光头都不用推子,长剑就行,李靖这一手剑术绝活只怕在几千年后都能靠着开理发店维生。

万年看着李靖一根头发都不剩的大好头颅,眼中不禁金光外放,也不知是被闪瞎了眼,还是找到同类心情激荡。

李靖握着一把头发,道:“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同法,靖自然不能免罪,今日靖割发代首,受髡刑,此生不再有半寸须发,倘若来日陛下一统天下,变法大成,依然有人不满,靖亦愿献上首级!”

在圜土周围拥挤的百姓见到李靖割发代首,先是一阵沉默,随后便哗然。

孔子还没有云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损,孝之始也”,让保持头发和皮肤的完整,成为最基本的孝道要求,乃至于到了一旦有丝毫的故意损坏,就是不孝地步。

现在也不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将头发和脑袋相提并论的年代,但在商朝也有类似的意识。

髡刑就是剃头发,是上古五刑之一,商朝自然有沿袭,这种刑罚不疼不痒,但却是对人格的极大侮辱,尤其是像李靖这样高高在上的大官,算是相当大的惩罚。

看看万年就知道,就因为秃头,受了不少非议,在工地这种人多的地方,还得特意戴个草帽,以工程帽为由自欺欺人。

子受看着李靖的大光头,半天说不出话,你个浓眉大眼的其实是个奸贼?作秀的一套割发代首都能弄出来?

李靖顿首,道:“靖已受刑,还有何话可说?”

人群之中忽然爆出了许多声音:

“我大商有李尚书此等忠良之辈,实乃朝廷之幸,万民之幸!”

“李尚书公正无私!”

“新法严明!”

百姓们满脸赤诚,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

是啊,在子受眼里,李靖不过是剃了个头,跨越三千年文化理了个发,走在流行前线而已,但在寻常百姓眼中,这是实实在在的刑罚。

在他们的思维中,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将头发割得一丝都不剩,无疑是社会性死亡,对李靖这种大官来说,甚至比死更难受,更别说,李靖还发下了永不再留须发的誓言。

子受心里很堵,我费这么大劲忍着圜土里那股怪味,就是为了让你李靖在大庭广众之下割发代首?

这还怎么徇私枉法,直接成司法严明的典型了!

再加上去年年底的淇水之刑,新法只怕更加深入人心!

第411章 公卿下乡

在圜土呆了大半天的百姓们,直到子受与李靖退走,方才离开。

子受的心情极差,看着李靖那锃亮的大光头,想笑也笑不出。

他能怎么办呢?李靖做出了极大的牺牲,指不定殷夫人都不会允许同房,至于哪吒什么的,说不定还会不认这个爹。

虽然哪吒本来就不太认,但现在肯定更加理直气壮了。

至于昏庸值怎么办?

子受持乐观心态,就目前看来,也就是徇私枉法的计划失败了而已,还不至于让百姓对自己称赞有加而倒扣!

而且刑部为了逼迫贵族缴纳田赋,连续断了许多案子,只要里头有那么几个冤假错案,昏庸值就稳了。

几天后,九龙桥上,九间殿前。

往常朝臣上朝,是需要戴官帽的,唯独李靖没有,既然答应了百姓不再留须发,便需要光明正大的给所有人看到,大光头不必遮掩,全朝歌独一份。

走在九龙桥上,李靖脸上写满了自信,头发虽然没有了,但新法却能贯彻落实下去,难道不值得吗?

同僚也很开明,鲁雄着招呼道:“万民请愿放你出圜土,这面子可不小。”

伯夷也关心道:“当真没事了?”

李靖摸了摸光秃秃的脑门,微笑道:“自然没事,这刑罚,倒也凉爽。”

万年应和道:“说的极是,虽是三月,但暑气也上来了些,少些头发更凉快。”

群臣一阵哄笑,李靖这么说也许还真有点道理,万年这么说就是在遮羞了,春夏之际头发少些更凉爽,难道秋冬之际你就能长出头发来保暖吗?

众人寒暄一阵,商容便道:“走走,入殿去,今日陛下将我等在家休沐的臣子也叫上了,必有大事。”

“老丞相身子骨好些了?”

商容一愣,活动了一番筋骨:“还真好多了,刮痧按摩确实有用,这按跷馆虽然有伤风化,但也不是不能考虑推广。”

鲁雄嬉笑着道:“老丞相如此,只怕没少找那些巫女踩背吧?”

“哪里的话?”商容却是严肃起来:“女子力道不足,男子才好。”

看着臣子相宜的一幕,李靖一阵感慨,虽说那日是自己当着百姓的面顶罪解决了一切,但他很清楚,即使没有割发代首一事,纣王也定会不惜名声保下他。

这是什么用的君王啊?哪怕背负污名,受百姓指点,也力挺臣子,怎能够不众志成城效死力呢?

群臣入了九间殿,子受正坐在上首,今日桌案上不再是瓜子核桃,而是满满当当的奏疏。

“诸卿看看,这是贵族清查的人丁数目,还有田赋。”

土地调查、人口调查,刑部基本差了个大概,田赋已经很好收取,不会再受到强烈抵抗,当然,暗骂和非议是难免的。

奏疏还没发下去,反倒是李靖送上来了一份新奏疏。

子受看了两眼,猛然色变,这份奏疏里记载的是刑部判下的所有有关贵族的案子。

里头……一个冤假错案都没有。

所有的案子,都是证据确凿,可供公评,就连各家家主都认了,挑不出刺,能怎么办?

也有耍心眼睁眼说瞎话故意说成错判的,可全都被刑部用百口莫辩的证据打回去了。

子受一愣,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怎么可能?”

匆匆判下几百几千桩案子,真就一个冤假错案都没有?

真就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他眼珠子都掉下来了,还能这样玩?

子受一脸茫然:“刑部如何做到的?既快,又准,没有任何错判,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又不是神仙!

等等……神仙?

子受神情严肃起来,该不会是神仙吧?

李靖答道:“陛下这是刑部上下所有官员的功劳,他们明察暗访,将朝歌贵族的底细摸了遍,玄鸟卫也从中出力不小。”

狴犴与獬豸虽然居头功,但他们更多是在上头指挥,具体事情还是下面的小吏在办,功劳自然不能独吞。

子受沉吟片刻:“刑部有功,玄鸟卫有功,既然如此,通通延长休沐一个月,还有拔罐,必须去阿房宫拔罐,调养身体!”

子受感慨道:“李卿家不愧是朕的肱骨,刑部办案也是日以继夜,大伤身体,应当好好修养一番……”

李靖登时就站在原地不动了,这就又拔罐休沐一条龙了?

我还不如呆在圜土里呢,圜土里至少能办公。

子受挥挥手,令当驾官将桌案上的奏疏散发给群臣,道:“诸卿还是先议议正事。”

“这是贵族的丁口与土地?”

“正是。”子受道:“再看看反面,反面是诸卿应该下到的乡里。”

“已是三月,正待春耕,去年朕便说了,春耕之时,朝中公卿与贵族皆要下到乡里,协助农人耕种。”

商容皱起眉头,自去年年底公议过后,纣王就没有再提这件事,他还以为就此带过,没想到纣王就等着春耕直接下令。

“臣以为……”

可他刚开口,就被子受打断:“老丞相莫要再说,协助春耕是公议而出,朝廷不可言而无信,春耕乃重中之重,诸卿莫要推辞,按照名单上的调派,各自下到乡里!”

子受满怀信心,这事儿不会出问题,他仔细调查过了,朝臣里根本没有几个会种地的,就算有也只是少数。

更多的还是商容这种老胳膊老腿,或者杨任那种细胳膊细腿,种地?种啥啊!不碍事就不错了!

……

张三、李四从上林苑出来了,正值春耕,上林苑不可能继续把他们这种农人留在宫市耽误农时。

俩人的田地里,除了种小麦、粟外,便是种无心菜。

每年他们都会将无心菜交给一个老妇人,那老妇人擅长做生意,便替他们卖。

“肉食者鄙,肉食者鄙啊……”

张三、李四见了老妇一面,本以为今年也可以如往常一样合作,没想到老妇人翻来覆去就是这一句话。

他们回想起来,这不正是那日腊祭公议时,老妇所说的话的吗?

老妇正是最抵触朝官贵族下乡耕种的人,这些上位者懂个什么种地?无心菜欠了收,她拿什么去卖?

张三、李四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是啊,你看看杨任,喷人在行,他能种地吗?

看看鲁雄,拿刀在行,他会拿农具吗?

肉食者,他就是鄙啊!

不行,得做点什么。

第412章 冲撞车驾

张三、李四已经得到了户部的消息,来到他们的田地中耕种的,是周文王姬昌,以及晋王崇侯虎。

张三灌了口酒,道:“我们必须阻止公卿下乡,什么文王晋王,姬昌今年都七十多了,能种地?那崇侯虎也是,除了斗鸡吃鸡,还会什么?”

李四也咕嘟一口,愤愤不平:“就是,今日那两人便要来到田里,应该是走南门,不如我们先行一步,将车驾拦下。”

“不错不错,只要能阻止他们,今年又可以趁着无心菜赚上一笔。”

酒壮怂人胆,两人跌跌撞撞走到了南门,蹲守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