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74章

作者:随轻风去

这种时候,夏言肯定不方便再继续运作冯债主当都察院御史,都是都察院系统的,太敏感醒目了。

但夏大腿毕竟是大腿,转手间就安排了一个六品京县正堂作为冯债主的安慰奖,这个不用经过都察院系统,相对低调些。

而且红人毕竟是红人,虽然没升为佥都御史,天子转眼间也发了安慰奖。提拔为更靠近内阁的侍读学士了,同时还获得了能跟天子唠嗑聊天,啊不,面对面献言的特权。

冯老爷指着邸报说:“你不是自吹天下大势如在指掌吗?难道还管不了天上风云变幻?”

秦德威不服气,就凭冯老爷你也想内涵自己?

“你看,夏拾遗升为夏学士,特命御前顾问,还仍兼理要害吏科,真乃罕有之天恩浩荡啊。恩从何来?

我想来想去,是不是因为你提议写青词的缘故,圣上不是好道么?满朝廷衮衮诸公,只怕谁也想不到根子在你这里。”

秦德威又用慈祥欣慰的眼神看着冯老爷,真是又有进步了啊。

这时候,吴知县的幕僚张师爷走进了县丞厅,对着冯老爷行过礼后,又对秦德威苦笑道:“没想到秦小哥儿你真是深藏不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这意思就是你们目标不是南城御史吗,怎么打着打着,把知县老爷顶替了?

冯老爷很专业的面无表情不说话,其余都委托给幕僚对接了。

“意外,真是个意外,不知吴县尊要往何处?”秦德威问道。

张师爷貌似很坦诚的说:“东翁已经不愿继续宦海奔波,准备告老还乡,优游林泉了!”

秦德威心头一动,连忙解释道:“其实并非吾辈所能预料,奈何九天风雷动荡,一发而牵动地面变幻。”

又将邸报递给张师爷,指了指关键信息。

张师爷看了看,吃了一惊,试探着问:“这夏学士与冯老爷认得?”

秦德威高深莫测的点了点头,又对张师爷说:“张先生若还想留在金陵,不妨告知在下。在下别的本事没有,帮着张先生找份谋生差事还是很容易的。”

张师爷朝着秦德威拱了拱手:“先谢过秦小哥儿同道之谊!”

两人又交谈几句,张师爷再次对冯县丞行了个礼,便告辞了。

冯县丞目送张师爷离开,不明不白的问:“你跟他说了这么多作甚?”

秦德威解释道:“前后任接替,很多事情必须交割清楚,并签订明白文书,尤其是县仓县库钱粮。

不然等新官上了任后,如果发现不知情的亏空,那可就全都由自己担着了!

所以那张师爷过来,必定也是试探风头的。他说吴县尊要告老还乡,这意思就是希望冯老爷按照后辈对致仕老前辈相让的官场礼数,稍微放一放手。”

冯县丞又抬杠道:“真是这意思?他怎么不对本官直说?”

于是小幕席就直说了:“怕老爷你听不懂!”

冯县丞最近修身养性,动手打人的习惯渐渐改了,又淡定地问:“那听你意思,似乎对张师爷有招揽之意?”

秦德威不否认:“是的,在下对此人观感不错,又是县衙事务熟手。等冯老爷你接任正堂后,必定事务加倍巨繁,在下还要分心读书,肯定顾及不过来。

再聘张先生协理事务,能减少冯老爷不少负担。而且若张先生有意投奔冯老爷,必定会从中转圜,减少前后交接的麻烦,能让冯老爷省心不少。”

果然如同秦德威预料,有张师爷居中协调,两三天就把县衙事务交割清楚了。

冯老爷作为后辈,对即将退休的吴老爷稍微让步了一下,承担下一些公款亏空,也不算多,任上慢慢弥补就是了。

然后张师爷经秦德威引荐,继续留在县衙做新知县幕僚,负责钱粮和礼仪性杂事。秦德威还是帮忙刑名事务,他又建议冯老爷再找个信得过之人,专门负责文牍往来。

正堂知县和县丞不一样,乃是整个县的官方代表。但凡发到县衙的文牍都要找知县,但凡写信来打秋风的也都找知县,全都需要知县回馈。

别忘了,我大明官府主要是靠公文往来维持运转的,上下级衙门官员轻易不相见。

不像那电视剧里的大清,下级可以随便去上级衙门串门拍马屁,上级没事儿就召见下级衙门官员训孙子。

上任仪式是从简了,毕竟冯老爷并非是从外地过来的,只是衙门内部换了个大堂,而且官舍还搬到了专属知县的大宅院。

再说那都是冯老爷的热闹风光,秦幕僚不稀罕也没多大心思操持。

然后朝廷的表彰诏旨也发了下来,褒忠祠项目正式开始启动。这本来是计划作为冯老爷离任收尾项目,结果阴错阳差的成了冯老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项目。

秦姓义士从自家荒废园子割出了不知一亩还是三分地,被捐献给了官府。

大明南京城江宁县全面进入了新时代。

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戏太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明嘉靖九年过去了,秦德威没什么太大感觉。身体功能都没有成熟的岁月,能有什么感觉?

这半年多时间,秦德威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写八股文上面。某些圆滚滚圆鼓鼓看得多了,也就习惯了,又不敢上手,还是学习有意思。

此外还是老规矩,每逢三八就去县衙,帮着冯老爷看看案子,或者提供县衙业务咨询和指导。

话说自从当了知县后,冯老爷陡然重新阔气起来,不再恶意拖欠幕席束脩了,还给秦德威开出了每月五两现银的高薪。

这让秦德威能够靠工资养家糊口,并支付读书开销。但追加投资修园子是别想了,继续烂尾吧,然后郝大年夫妻觉得浪费可惜,去里面种了两亩菜……

或者闲得无聊时,秦德威就去王怜卿家喝几口上市新茶——真的是字面意义上的茶,顺便在墙上写写诗词,刷刷文坛存在感。

但雅集应酬他一般都不参加,也不热衷于在文人圈拉帮结派,维持着孤高不群、不慕虚华的都市隐逸人设。

也不知为什么,最近青溪社年轻一代突然都开始属意功名,埋头修习经义时文。

就连公然表示过弃功名如粪土、不屑举业的朱应登儿子,也返回扬州府宝应老家去,埋头准备乡试了。

嘉靖十年的春节和元宵过后,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这日早晨,十三岁的秦德威醒过来后,感受到了身体的突变,不禁突然感慨万分。

从今天起,他终于对这个时代产生了感觉,总算成熟长大了。以后谁再敢撩拨自己,小心玩火自焚!

今年对南京城来说,可是一个科举大年,下半年八月的南直隶乡试当然是重中之重,天下瞩目。

而上半年的县试、府试也是读书人功名之路的起步关口。说起来秦德威作为穿越者,参加科举也算是赶上了好时代。

想当年,读书人准备科举考试,都是注重修炼本经,不借外器,日积月累,方得大成。靠的就是内家真功夫,这是秦德威最短板的地方。

然而大明科举都开了一百几十年了,各种各样的考题都出过了,各种各样的范文层出不穷,各种八股文选集年年都出新。

记性好的人把四书简单背一背,再背上几百几千篇范文,上考场后看准考题,揣摩下意思,然后想着范文拼凑句式,遇到慧眼识金的大宗师,差不多也能混出功名了。

秦德威所处的嘉靖朝,就是这样对穿越者比较友好的时代……尤其是还是记忆力强化过的穿越者。

不过想到县试时间,秦德威皱了皱眉头。一般老习惯,县试就是开春二月举行,然后四月府试。

但秦德威觉得还是有点早,他还需要时间进一步揣摩熟悉四书。近半年重点都放在八股文程式了,估计还缺两个月把四书经义再温习几遍。

不求深入,只求能熟悉那种圣人立言的调门口气,免得上了考场一不留神写出离经叛道的句子。

县试必须提前公布日期,二月马上到了,今天就要去县衙把县试日期问题解决,不然就来不及了。

所以顶着江南早春寒潮,秦德威痛苦的钻出被窝,套上夹棉长袍,灌了几口热汤饭,就朝着县衙去了。

今日是过节后衙门恢复办公的第一天,按规矩要排衙,也叫衙参。

大明官场有一梗:外任官与京职官相遇,外任官说:“我爱京官有牙牌。”京官说:“我又爱外任有排衙。”

所谓排衙,可以理解为县衙版的朝会。对于地方正印官来说,排衙可称得上是最威风的体验。

端坐高位,宛如君临,接受县境内全体佐贰官、教官、巡检、大使、驿丞、六房书吏、三班衙役的参拜。

堂上一呼,堂下百诺!别说普通京官,就是大学士也没这种威风体验。

今日在江宁县,知县以下的各色人等早早来到县衙大堂前庭集合。只听梆子声响起,大堂上执事皂役齐舞水火棍,拉长了调门高呼“威武”。

然后官、吏、衙役轮班,趋步进大堂,对着知县大老爷叩首参拜,自报姓名职务,有官位的可以被还礼并赐座,其余人等拜完了就站着。

旁边还有书办拿着名册,点着人名,一一勾画,敢有不来者后果自负。

冯县丞,啊不,江宁县正堂冯知县扫视着黑压压一片人群叩拜自己,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当御史老爷是绝对没有这种体验。

心里偷偷说句大不敬的话,这简直就是土皇帝一样的体验。

冯知县享受完这种独属于正印父母官的愉悦,正要开口讲话时,突然看到某位秦姓少年出现在视野内。

他慢慢悠悠、闲庭信步的跨过了大堂门口,完全没有趋步上前的礼数!

冯知县冷哼一声,此子竟敢入朝不趋!

他没有大礼参见,也没有像别人一样自报姓名职务,只是对着自己随便拱了拱手。

冯知县冷哼一声,此子竟敢赞拜不名!

他手里还握着一卷东西,独自站在了大堂边上。

冯知县冷哼一声,又近乎于剑履上殿!

也就正处于人生体验巅峰的冯知县自己心理活动多,别人都是视若无睹的。

县衙里混的无人不知,这是金陵小学生、江东小霸王,知县大老爷这位置都是他帮忙弄来的。

那什么南霸天董捕头、老江湖何巡捕夫妇,还有什么南城兵马司江指挥、南城赵御史,得罪完小学生,统统都从南城消失了。

几大捕头,全都是他提拔的,还有一个是他叔……关键是,他虽然完全把持了县衙刑名大权,但自己却丝毫不贪财枉法,简直可怕的像是非人类,所图必定甚大!

秦德威很超然的站在大堂侧面,一边打量着人群,看看有没有新面孔,一边等衙参结束。

他可是尊贵的幕僚,又不是下属,怎么能跟别人混在一起又是跪拜又是站班的。

好不容易等到冯知县发表完新年后的开工讲话,众人如鸟兽散,各自回家。今天衙门第一天开门意思意思,先回家酝酿酝酿感觉,明天再正式办公。

古代权奸标准三件套——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秦幕席走到公案边上,展开手里的布告,指着末尾说:“这里,签个字。”

冯县丞没去看布告,下意识对小幕僚反问道:“尔意欲反乎?”

秦德威:“……”

菜鸡县尊这又是想什么呢?好像入戏有点深?

第一百二十六章 淡淡的失落

秦德威的眼神像是看人唱戏,这让冯知县有点尴尬,但却又忍不住辩解加抬杠说:“你可有自知否?你的做派,确实很象是古之操持废立的权奸。”

“啥?”秦德威再次懵逼,他干什么了?

冯知县竭力寻找着语言,想表达清楚自己的感触:“就是这种……对待世人眼里的威权,你内心仿佛十分淡漠疏离、还有隐隐嘲讽的嘴脸,宛如权奸对待傀儡君王的态度啊。”

这冯知县有点东西!第四天灾秦德威连忙岔开话题说:“请县尊在布告签字!”

堂堂县尊,哪能随便签押,怎么也得看上几眼!

冯知县只见上面写道:“谕示本县军民等:嘉靖十年江宁县试定期于四月初一……”

猛然抬头,问道:“你又出什么幺蛾子?好端端的将县试推迟到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