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91章

作者:随轻风去

李光头很光棍的叫嚣道:“怕你个球,老子活了四十年,也活够了!”

秦中堂终于回应了一句:“双屿岛上有人知道你两个儿子藏在福建,本中堂很快就会送你父子团聚的。”

两旁亲兵也不废话,也知道秦中堂不愿意近距离见血,就拖了李光头到岸上,直接一刀两断。

秦德威目光又转了回来,许栋连忙讨饶说:“在下愿意投顺秦中堂,效犬马之劳!从今往后,为仆为奴,别无二心!”

秦德威淡定的挥了挥手:“不需要,拉下去,斩首!”

周围众人无语,怎么连个过场都不走?又有亲兵站出来,拖了许栋下船到岸上,一刀两断。

从嘉靖初年越狱开始,纵横东海十几年、占据双屿岛的两大头领,就这样不甘心的成了历史。

三个头领已经斩了两个,无论奴颜婢膝的,还是硬着脖子表现气概的,都是一个死,于是压力全在新来的王直身上了。

“余在倭国时,亦久仰明公大名,只是一直无缘识荆,直到今日……”

王直绞尽脑汁的搜刮着台词,文绉绉的说着话,秦中堂应该喜欢这个调调吧?装硬汉不行,伏低做小也不行,那只有装逼了。

秦中堂“呵呵”笑了几声,“如果真是这样,你就应该直接投顺本中堂,而不是与许、李二贼在这里勾勾搭搭。”

王直又答道:“好教明公得知,与许李相会,只是一种拜见坐地户的礼节,之前也并不知明公有平定东海之心。

在下熟知海事,也颇有人手,愿为明公前驱,征服从倭国到南洋的万里波涛!

明公只需安坐陆上,东海自有在下辛苦奔波!”

秦中堂还是淡定的挥了挥手:“拉下去,斩首!”

王直:“……”

这又是什么情况?秦德威失心疯了不成?自己又没有许、李那样越狱杀人的大罪!

几个亲兵再次站了出来,拖着王直上岸。直到大刀临头时,王直似乎还是不能相信自己要被斩了,随后依然是一刀两断。

秦中堂的刀太快了,眨眼之间新老三大枭雄,一个不留的全都枭首了,谈判两天勾画出的海图霸业只是一场空。

徐惟学想说什么,又闭上了嘴。

但秦中堂却看向徐惟学,问道:“你再想想,还有谁能妨碍到你?”

徐惟学有点磕巴的答道:“没,没有了,应该没有了。”

秦中堂貌似是勉励说:“如今东海群寇无首,正当你奋起之时啊。”

然后又指着岸上的尸首:“你们头领王直与许李二贼起了冲突,不幸身亡,是不是这样?”

徐惟学像是泥像木偶一样的答道:“是这样。”

秦中堂继续说:“所以你要把这件事告诉王直余部啊,他们必须要依靠你,才能继续赚钱啊,毕竟你已经掌控了双屿岛,是不是这样?”

徐惟学也继续答道:“是这样。”

秦中堂望着岸上的俘虏说:“就是关于王直身亡的真相,不该知道的知情人有点多,乱传起来对你的影响不太好,怎么办?”

徐惟学沉默了片刻,然后才答道:“那就让他们说不出去。”

秦中堂淡定的挥了挥手:“既然你也明白,那现在就去办了。”

徐惟学苦笑几声,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一步变成了这样?

这些需要消灭的“知情人”,很多都是过去与自己称兄道弟的人!

事到如今,除了跟着秦中堂一条道走到黑,再也回不了头了!

摊牌了,他徐惟学就是一个不忠不义、背主求荣的小人!

烈屿这边的事情,三下五除二就料理的差不多了,秦中堂就下令在此过夜,明早返回双屿岛。

直到现在,秦中堂筹划了半年的针对双屿岛势力的军事行动,主要阶段才算是彻底结束。

结果很完美,基本全歼“匪寇”,斩首一千五百,还顺带搂草打兔子,把还没有膨胀到顶峰的王直势力掐死了,斩首数百,加起来两千之多。

若上报朝廷,这次又可以声称是一场大捷了。

就是在朝廷上下的潜意识里,海寇人头没有北虏的值钱,不能跟上次丰洲滩大捷相比。

至于对自己的封赏,秦中堂并不太上心,一是朝廷几乎封无可封了,毫无期待值;

二是毕竟主业是平倭,到现在还没有拿出亮眼成绩,朝廷自然不会给出重量级封赏。

在从烈屿返回双屿岛的路上,徐世安有点可惜的说:“那王直看起来也有豪杰之姿,怎么说杀就杀了?留下来为你所用不好么?”

秦德威“嗤”的笑了一声,嘲弄说:“你是水浒传看多了,还是瓦岗寨听多了?还豪杰之姿?

记住你我的身份,在我秦德威这里,不需要这种豪杰!

他这样的豪杰,想要的我给不了,而我所能给的,又不能比他现在所拥有的更好,若放了他又是放虎归山,那还留他性命干什么?”

徐老三叹道:“听起来,那王直要是个相对平庸之人,还能有条活路。在你面前装逼,反而害了他。”

秦德威赞道:“徐三爷又有长进啊,没白带你出来见世面。但以后不要和番婆子鬼混了,小心染毒!”

第九百一十三章 充分利用

秦德威在烈屿完事后,之所以没有返回定海卫,仍然去双屿岛,还是为了保密。

毕竟在大海之上,只要看紧码头船只,严禁任何人随意出海,岛屿上的消息就不会流传到陆地。

秦德威重新登上双屿岛时,已经没有什么特殊感受,但他身旁的徐惟学却激动的身体颤抖。

他先前真的没想到,自己的“岛主之梦”竟然这么快就能实现。这个流淌着白银的岛屿,很快就要归自己管理了。

当然徐惟学同时也很清楚,一切光荣归于造梦者秦中堂!

秦德威提醒说:“你可知道,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徐惟学很流畅的答道:“中堂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秦德威:“……”

这句话并不是想考验什么,而是正经的提问!他秦中堂并不是每句话都是在考验忠诚和试探人心!

徐惟学很纳闷,为什么秦中堂看起来很不满意?自己这个回答应该是标准答案啊?

秦德威直接指示说:“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把双屿岛重新运转起来,恢复正常,至少表面看起来要与往常无异!”

暂时留守在双屿岛的将领卢镗迎接了过来,禀报起对双屿岛俘虏的甄别工作。

“中堂果然料事如神,经过反复盘查和互相指证,果然在俘虏中发现了宁波城豪族派来的人,而且都是近日才登岛的。

不过这些人只说是来贩运货物的,没有招认其他事情。还请中堂示下,有必要继续审问否?”

卢镗这意思很明确,如果秦中堂有意,要不要弄点“屈打成招”的事情?

秦德威点了点头,吩咐道:“把人都提过来,本中堂亲自问话!”

片刻后,就有五六人被绑到了秦中堂面前,有杨家、陆家、张家的人物,唯独少了屠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都是些小人物,秦德威连名字都懒得问,直接说:“你们还是招了吧,本中堂知道你们是来做什么的。”

“我等走私货物,认罪就是。”有个杨家的人答话说。

秦德威冷笑道:“真当本中堂不明白?你们全都是来联络倭寇的!

而且唯恐联系不上,所以来了好几支人,多管齐下,多试几条渠道,保证肯定能联络到。”

“中堂休要污人清白,拿不出证据与污蔑何异?”答话的还是杨家的人。

秦德威霸气的说:“本中堂断事一般不需要证据!你们的伎俩,本中堂还能不明白?

你们无非就是想找两支规模较大的倭寇,一支登岸吸引官军,有内应在偏僻港湾接引;另一支偷偷袭击空虚的宁波城,还有内应开门放你们入城!”

众人:“……”

秦中堂为什么如此清楚?难道秦中堂能掐会算言出法随,说出来的就会变成事实?

这几个豪族俘虏内心的秘密突然被戳破,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心里就像是开了锅的沸水。

秦德威最后又对这几个俘虏说:“本中堂全都知道了,你们不承认又有什么意义?招了还能从轻处理,不连累家人!”

然后对卢镗说:“继续审吧,再不承认就等上了岸后,去抓他们家人来审问。”

秦中堂做事就是如此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又解决了一件事务。

然后秦中堂就看着对面的西岛,沉吟不语,脑中一直在盘算如何利用。

双屿岛里东岛是主要地盘,明国人和佛郎机人都盘踞在东岛,而较小的西岛则被近千倭人所盘踞。

先前船只被烧,狭窄航道被封锁,这些倭人等于是被困死在西岛上了。

之后秦中堂没有进一步指令,就这么放着西岛倭人不管了,别人也不知道秦中堂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徐世安走了过来,站在秦德威旁边很深沉的说:“我认为,如果只是单方面这几个人招供,动摇不了那些豪族,他们完全可以推说是捏造污蔑。

所以你这样屈打成招还不够,缺少证据链。”

秦德威惊讶的说:“你徐老三也能教我做事?”

徐世安拍着胸脯说:“你借我五百官兵,我全帮你搞定!”

“你想干什么?”秦德威很好奇。

徐老三很兴奋的说:“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如果审问出联络方式,再想办法策反一两个人,我可以带领五百官兵假冒倭寇,并与岸上约定好做事时间。

登岸之后,无论谁在岸上接应和引领,我当场拿下!然后我再去宁波府,无论哪个内应开了城门,我还是当场拿下!

这样就有了事实作为证据了,想抵赖都抵赖不掉!”

秦德威随口问道:“你怎么冒充倭寇?就连发型也不像啊。”

徐老三指着对面的西岛:“弄几个人来装点门面不就行了?再说其他的人都可以以布包头,就说是为了防止被发现。”

秦德威大为惊诧,这个构想能不能成功不好说,关键是徐老三能动脑子了,而且像模像样的。

“那你去试试看,无论行不行就当练手了。”秦德威自然不会打击徐老三的积极性,直接就同意了。

徐世安十分高兴,就咧咧说:“我感觉,我已经突然开窍了,现在心智只怕不亚于你了!”

看在是奶兄弟份上,秦中堂没有把徐老三扔到海里喂鱼,只是转身继续眺望西岛。

徐世安忍不住又问道:“你站在这里看西岛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处理那些倭人?”

秦德威叹道:“清剿双屿岛匪寇已经成为过去式了,现在我思考的是,如何迎击马上到来的倭寇!”

徐世安很醒目的说:“难道你想把西岛上的倭人都杀掉,然后当倭寇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