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16章

作者:随轻风去

梃击案就是当日一群太监听说张太后复起后要搞报复,在慈庆宫闹事,还有人持棍棒打砸的事情。

张佐责问道:“宫里的事情,与你们东厂何干?”

秦太监反驳说:“当日有好几个人趁乱逃出宫去,难道不该由东厂追查缉捕?”

其实秦太监的话里有好几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都透露着一些信息,方皇后听完反复琢磨了好几遍。

一,秦太监不追查,也会有别人去追查,只要张太后还有这些心病;

二,秦太监说了,请娘娘你放心,那意思就是怎么查也查不到娘娘你头上;

三,娘娘你如果信不过秦太监,也该相信秦德威。秦德威要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一起糊弄过张太后。

方皇后一时拿不定主意,主要是不知该不该相信秦太监,就先对张佐吩咐道:“你也说你的事情!”

然后又道:“秦福不必退下,一起听着。”

秦太监退到一旁,洗耳恭听。

张佐虽然看秦太监很碍眼,不认为秦太监应该在这里旁听,但此时说错话的他也很无奈,只能开始说起事情。

秦太监听了听,原来说的还是宫变之事。

当夜十数名宫女集体行动刺杀嘉靖皇帝,没有成功,当场都被捕获。

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牵头负责调查。

今天张佐过来,就是向方皇后汇报调查结果的。

前面都是审问出来的具体过程。最后只听得张太监总结说:

“逐一审讯后确定,宫女杨翠英、苏川药、杨玉香、邢翠莲等十五人,悖逆恶极,可依律凌迟处死,锉尸枭首,示众尽法。”

此事看起来也就这样了,事情很清晰,没什么可再审的。

方皇后听完了后,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什么。

当初皇帝和一些后妃搬到西苑长住后,秦太监为了贴近皇帝,也很积极的奏请将直房搬到了西苑。

因为距离近,来往多,所以秦太监对一些后宫内幕有所了解。

仁寿宫里有八座寝宫,大部分寝宫之间的关系都很不咋地,某些宠妃也没少给方皇后添堵。

见方皇后不说话,秦太监就奏道:“我有两个疑点,欲请娘娘三思。”

张佐很想对秦太监说一句“关你屁事”,但方皇后却准许了秦太监发言。

秦太监就对张佐质疑道:“第一,如此多的宫女能够串联起来,集体行事,我看必有首谋或者主谋。

敢问张爷,查出的首谋是谁?刚才并未听到你明确谁是首谋或者主谋。”

方皇后听到这里,深深的看了秦太监一眼。

张太监回答说:“首谋就是我刚才点到了名字的那几个人,他们都是此次宫变的带头人物。”

秦太监就评论说:“草率,太草率了。刺杀皇上这样的惊天大事,岂是几个宫女就能随意串联纠集起十几人的?”

张佐顿时大怒,你秦福连人都没接触过,哪来的资格评论?

秦太监却又问道:“还有第二个疑问,当晚皇上宿在哪座寝宫?据我所知应该是在曹端妃宫里。

而这些行刺皇上的宫女来源不一,又是如何一起进入曹端妃寝宫的?”

张太监想了想答道:“我料必是同伙里应外合,把刺杀皇上的宫女放了进来。”

秦太监叹道:“这都是你的猜测,而且还是现在的猜测,在审问的时候,怎么没有审问出来?

而且皇上所宿的寝宫,岂会随便打开宫门让别人进来?必定是有个够分量的人,能叫开宫门。而且寝宫里的人知情与否,也不好说。”

张佐闻言,对秦太监呵斥道:“你疯了?”

听你秦太监这意思,是想要把案情搞得扩大化,挖出更多的人物出来?只有宫女还不够,还要牵连一些妃子?

你不知道皇宫现在需要稳定吗?如果被你秦太监这样搞下去,只怕要人心惶惶!

秦太监答话说:“其实我也只是猜测,是否属实并不确定,一切以真相为准绳。

但作为负责审案之人,就应该大胆猜测,穷尽疑点,然后小心求证!”

方皇后忽然问道:“听说东厂管着诏狱?”

秦太监连忙放开张佐,很谦逊的答道:“诏狱其实是属于锦衣卫,东厂只是帮着皇上,看着锦衣卫而已。”

方皇后不置可否,又发问道:“那无论如何,东厂在审讯方面,一定也是术业有专攻了?”

秦太监稍加衡量,然后才又答道:“如论如何,也比张太监专业。”

方皇后听到这里,毫不犹豫的说:“那就请秦太监重新审问悖逆宫女。”

又对张佐吩咐说:“张太监还是将案件移交给秦太监吧。”

秦太监赶紧又问道:“那梃击案,是否一并交由东厂?”

“可!”方皇后也同意了。

张佐愤怒的说:“这是要让宫里永无宁日!我不同意!”

秦太监看着暴怒失态的张佐,忽然感觉秦德威说的没错,去别人地盘上搞事夺权,其乐无穷也。

第八百四十三章 贼喊捉贼

司礼监掌印太监作为公认的第一号太监,地位相当于文臣里的首辅,在宫里当然称得上地位尊贵。

而且作为从龙之臣,张佐除了对嘉靖皇帝态度恭敬,对其他人都是有脾气的。

方皇后在张佐眼里,大概也就是个进宫才十来年的小女人罢了。

而他张佐三十年前就在兴王府侍候,二十年前跟着嘉靖皇帝进宫!

故而在这时候,张佐就忍不住就冲动发作了一句,也顾不上说出的话是否合适了。

还没等秦太监针锋相对的反击,方皇后却先对张佐质问道:“本宫不明白,什么叫永无宁日?

张太监你是认为不该仔细追查,还是别有隐情不愿意看到别人追查?”

秦太监脑力全开,疯狂的进行着计算。方皇后这句话细细品来,也很有意思,非常有意思中!

方皇后主动指责张佐“别有隐情”,别人听到了只当是气话,但秦太监总觉得这里面内涵也很深刻,是不是隐含着“贼喊捉贼”的意味?

秦太监又回想起来,当日慈庆宫梃击案发生后,张太后威严扫地,实在无法继续主持宫务。

然后宫务就被移交给了方皇后来主持,形成了两宫一内一外的局面。

所以严格分析起来,慈庆宫梃击案的最大受益者其实就是方皇后。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慈庆宫梃击案是由方皇后势力暗地里组织起来的?

想到这里,秦太监顿时又感到思路开阔起来。

原本今天来找方皇后,只是为了初步建立互信,为以后打好基础。

但现在看来,可能还有意外之喜,利用好了绝对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就算慈庆宫梃击案是方皇后幕后指使,秦太监也不觉得这是“心黑”什么的从而排斥。

在宫里这种丛林法则环境下,不“心黑”怎么活下去?

秦太监一边完善着自己的临时思路,一边听着方皇后与张太监吵架。

其实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情绪失控主要原因并不在于方皇后,而是他很不适应秦太监突然展示出的攻击性。

在张佐的认知里,秦太监和东厂受皇帝昏迷影响巨大,是近期太监各衙门里权力收缩最厉害的一家。

或者说,自从皇帝昏迷后,依附和依赖于皇帝的太监系统都走在了下坡路,但东厂的下滑却尤其迅速。

所以在这个比烂的时候,秦太监应该是大输家之一,做人应当低调,在司礼监掌印太监面前装孙子才对!

可秦太监现在竟然名目张的把手伸了过来,硬生生地就要抢班夺权!

这让堂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冒犯,是受到了“弱者”的挑衅!

特别是皇后这个蠢女人,竟然很轻易的就被秦太监这种老阴比说服,帮着秦太监来针对自己。

所以张佐很强硬的对方皇后回复说:“我的意思就是,宫里这两件事情,司礼监完全可以查明白,何须东厂从外面介入?”

秦太监在旁边察言观色,感觉又出现了机会。他敢断定,张佐的态度越强硬,方皇后肯定就越不喜欢张佐。

这位方皇后并不是那种事事无主见的、习惯依赖于人的软包子女人,绝对忍不了张佐的强势表现。

而且“年轻新领导”上任后,最讨厌的绝对是不听指挥的“老资格”。

想了想后,秦太监主动插话说:“司礼监太大了,需要操持的事务太多了,就连国事也需要司礼监与内阁对柄机要,甚至我们东厂名义上也归属于司礼监。

故而对这些宫里的事务,司礼监还是稍稍抬抬手吧,不须什么都要抓在手里。”

张佐只当秦太监说的都是屁话,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形势?

没了皇权撑腰,被文臣扶持起来摄政的张太后又不中用,太监在文臣面前很难强势,还能干涉什么机要?

抓好宫里的这一亩三分地,才是太监行业当前的正道!

你秦太监难道还能不明白这个?你秦太监今天跑过来,不也是为了在宫里抢地盘吗?

所以张佐依然寸步不让的说:“这不是司礼监想把所有事情都抓在手里,而是权总内外就是司礼监本身的职责!”

秦太监假装不耐烦的说:“不与你讨论司礼监的职权,难道娘娘的旨意,你也不听?

娘娘方才吩咐的很明白,宫变和梃击两件事情交由东厂负责追查!难道娘娘的旨意,还不如司礼监的死教条?”

张佐回应道:“娘娘毫无来由就剥夺司礼监的职权,从道理上也实在说不过去,或者恳请娘娘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秦太监偷偷看了眼方皇后,然后继续与张佐争辩说:“在我看来,你我就别让娘娘为难了!

这两件事情,可以你我一家一件!你负责继续追查宫变之事,而梃击案可能涉及宫外,就交给东厂办理!”

张佐完全不肯妥协,这两件本来都应该是司礼监负责的事务,凭什么分一半给东厂?就凭你秦太监你把皇后哄得不错?

传了出去,还以为他这个掌印太监把握不住局势!

所以张佐答话道:“从来没有这样的道理,你们东厂什么时候能过问和干涉司礼监的事务了?

梃击案件一样也要由司礼监负责追查,不用劳驾你们东厂了!”

秦太监带有诱导性的问道:“你当真不愿意将梃击案交给东厂办?”

“绝对不愿意,除非我不做司礼监掌印!”张佐斩钉截铁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