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607章

作者:随轻风去

严阁老觉得,如果自己再不帮屠侨说几句,这盟友可能就要离心离德了。

便开口道:“屠总宪所言,都是当前的紧要事情,应该优先议论。”

别人还以为秦德威要继续反驳时,秦德威忽而口风一转答应了下来:“那就让他说一条!其余两件事留给别人,总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

严嵩无语,你秦德威原来在这里等着?

屠侨主张里最关键的两条是“辅政大臣去文渊阁办公”和“太子移居西苑”是环环相扣的。

两条同时说出来,逼着秦德威二选一才是精髓!如果只说一条,就起不到那么大作用。

屠侨忍无可忍,又开口说:“如果我说得几条都不算紧要,那想必你秦中堂会有更重要的事情。”

秦德威就答话说:“我今天还真有重要事情,就是考成底册已经全部编订完毕,如果没有不同看法,就开始照此执行了。”

说到考成法,又是屠侨这个左都御史不能忍的地方,“吏部有考核,都察院有考察,再来一个考成,真由此必要?”

秦德威只说了句:“此乃皇上钦准,若无皇上圣意废除,就不要再妄议了。”

屠侨一时词穷,秦德威这话就有点太不要脸了,皇帝还在西苑昏着,大家去哪找皇帝的新圣旨来废除?

屠总宪又去看严嵩,想着暗示严嵩出来说几句。

严阁老沉吟片刻后,便发言说:“秦中堂所言极是,此乃皇上钦定的事情,我等岂能擅改。

而且考成法实乃千古良法,特为刷新而实施,又有什么理由不执行?

所以我也认为,考成法不能耽误,必须马上严格实施!”

众人顿时就震惊了,严阁老这又是怎么了?

虽说这不是严阁老第一次“附和”秦中堂,但先前的附和都很“假”,仿佛有某种预谋,而这次却很像是真的!

众人仔细察言观色,总感觉严阁老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支持秦德威的考成法。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秦德威的弱点(下)

做为多了五百年见识的秦德威,立刻就意识到,严阁老这是“捧杀”,紧跟而来的肯定就是过度执行!

可以说,再好的政策,也经不起过度执行!

想不到啊想不到,浓眉大眼的严阁老也会思考到了这一招,有点不符合阴沉隐忍的路数。

但秦德威此时又不能阻止严阁老对考成法的赞美,毕竟这是自己提出来的。

严嵩继续说:“据我在内阁观察,自从朝廷推行考成法以来,各部气象更新,呈现出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局面!

这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令人振奋,皆为推行考成法之功效也!每每思及此处,皇上真乃圣明天子也!

当然,创造良法的秦中堂也功不可……”

听到这里,秦德威忽然打断了严嵩,大声的说:“严阁老慎言!”随即又解释了一句:“太祖高皇帝有过诏旨,有敢上书言大臣德政者皆斩!”

严嵩:“……”

太过于投入,险些忘了这一条大明朝堂的铁律。

收敛了一下过于奔放的心神,严阁老继续说:“总而言之,考成法实乃良方善法也!

这样的法子,不应只用于六部,而应向所有在京衙门推行!所有院、寺、监统统都要应用考成法!”

秦德威连忙道:“不至于,不至于!”

严嵩没理秦德威,又道:“另外考成法绝不该只用于京师,而该向天下各省推行!各省之下的府州县,都要应用考成法!”

看着严阁老要将考成法发扬光大的模样,其余众人目瞪口呆。

秦德威肯定要反对,“不能一下子全面推广!”

严嵩却很惊奇的反问道:“怎么,秦中堂对考成法没有信心?”

秦德威只能答道:“考成法自然是良法,但当前过犹不及,不可过快过急。”

这种感觉让秦德威感到很别扭,而且很受约束,毕竟他不能说考成法不好。

严阁老不禁叹道:“你秦中堂提出的考成法,你却反对推广,莫非秦中堂顾惜自身安危,故而不肯用力?

秦中堂向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万万不可当那种干大事而惜身之人!”

正在这时,有值殿的锦衣卫官进来,禀报说:“外面报称有来自浙江的六百里加急公文!”

听到这句话,让众人在习以为常之余,又多了一点意外。

习以为常是因为,加急公文本身并不稀罕,尤其归于军机处后,找到这里禀报就更不稀罕了,毕竟负责军机处的秦中堂就在这里。

意外是因为,因为六百里加急公文一般都出自多事之地,比如边镇这样的地方。

浙江尤其是北部,称得上富庶承平之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居然要动用六百里加急。

秦德威则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个事情能岔开话题了。

这种级别的加急公文,必须要第一时间处置,于是通政司派来的信使被召进了殿中。

加急公文一般都是机密,外人不得与闻,但站在这里议事的都是朝廷核心了,保密等级都很高。

但信使还是问了句,“秦中堂不去独自拆阅?”

秦德威很大度的鼓励说:“若真有大事,还需要衮衮诸公共同议定,你但说无妨!”

那通政司信使便禀报道:“浙江海外出现了大批倭寇!”

倭寇?还是大批的?秦中堂一时间错愕不解,按照历史规律,大规模的倭寇还要等几年,在双屿港被明军打破后才能出现。

而且自己去年发放了一堆贸易勘合,按道理来说,有贸易渠道的情况下,不应该有大批量的倭寇啊。

那信使又详细奏道:“先前有九艘船,持三张勘合,联合跨海而来。

因为船只太多,而且船中多为纸扇等货物,并非中原所畅销之物,出于安全考虑,没有让这九艘船靠岸。

随后这九艘船上大批倭人心生不满,率先作乱,在浙江沿海抄掠!其后又有不可计数之贼附从!”

秦德威听得有点呆了,一来这是原本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大事件,虽然说符合内在规律,但事件本身是全新事件。

二来,这个祸事似乎与他有关系,或者说与他制定的政策有关系,甚至还可以说,就是由他制定的政策直接引发的。

这份加急公文虽然简单,但内涵很丰富,对朝政有所了解的大臣都听出了不少内在东西。

去年春季的时候,为了挑动倭国人内讧,同时避免对倭国贸易被大内氏一家独大垄断,秦中堂这个主持夷务的大臣绕开大内氏,发放了一堆允许来年进贡的勘合给使节团里的其他势力。

按照传统规定,每张勘合只许来三艘船,这还算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数字,再加上分批靠岸,大明海防的安全性也可以保证。

而且秦中堂还对倭人暗示了,新发放的勘合虽然也是朝贡勘合,但大明朝廷并不给官价了,来了就交给“市场经济”,自生自灭!

这个暗示的目的,就是让倭人再来时,多带点畅销的特产,比如“白银”这种东西,不要再弄一堆刀剑、纸扇来糊弄事了!

这次没有大明朝廷官价兜底,带来的东西卖不掉就砸在自己手里了!

但却没想到又产生了新问题,居然有九艘船持三张勘合联合来到,这个规模对海防就有点威胁了。

所以浙江方面拒绝这九艘船只入境靠岸,也是情有可原的,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而且这九艘船上带来的都是不大畅销的东西,大概要砸手里了。

所以这九艘船上的倭人心态炸了,直接就化身倭寇,这规模堪称历年倭寇之最了。

理清楚了这其中前因后果,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的看向秦中堂,严格来说,这股倭寇就是你秦德威引发出来的啊!

至少也是你秦德威制定政策出现疏漏失误,才导致了这波倭寇出现!

严阁老强行按捺住了内心的狂喜,出现了,出现了,它终于出现了!这就是秦德威的弱点!

秦德威终究也是人,不是神仙!只要是做事,就一定会有失误,就一定会有疏漏!

天可怜见,终于等到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 孤独的穿越者

在别人看来,这次是算无遗策的秦中堂终于出现了失手,秦中堂终究还像是个人。

但对“先知先觉”的秦德威而言,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蝴蝶效应”。

和嘉靖皇帝变成植物人一样。又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原有历史轨迹的事情。

可以预见,随着秦德威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这样事情会越来越多。

再说起这个倭寇问题,在大明也称得上源远流长了。早在初年太祖、太宗时期,沿海就出现过倭寇,只是没有后来那么剧烈。

在原本历史时空里,嘉靖朝倭寇之患愈演愈烈,其成因和背景也是十分复杂的。

细说起来,涉及到全球海上贸易大发展、倭国内乱、以及大明朝廷海洋政策失误,还有沿海大户走私利益问题,甚至还包括嘉靖皇帝个人的偏执。

复杂的成因和背景,又导致了倭寇的成分也是十分复杂的,明人海贼和倭寇夹杂不清。

作为穿越者,秦德威当然知道倭寇问题的复杂。

而且在这个时代,只有他认识到了问题的复杂性,也只有他会提前想着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穿越者最孤独的地方。

所以从主导夷务衙门开始,秦德威就有意识的对政策开始进行改良。

他主要目的就是,逐渐消解掉一些倭寇祸患扩大的成因,避免历史上倭寇之祸对东南造成的巨大破坏。

即便不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根绝零星的倭寇现象,但也不能让倭寇在未来十年内逐渐演变成荼毒东南的大患。

只是没想到,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事故。

此时此刻,严阁老仿佛年轻了十岁,对蹙眉沉思的秦德威试探着问道:“对于倭人泛海作乱,秦中堂你怎么看?”

秦德威边想边说:“这次事故既是个偶然意外,又有一定的必然性。

即便没有这次事故,也会产生其他事故,只要产生倭寇的种种因素还在,倭人的本性还在,事故就总有可能发生。

但不能因为有事故发生,就彻底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方向不应该变,朝廷政策也不能先乱!”

这几句话,秦德威说得真是发自肺腑,可惜因为认知的局限性,没有人能真正听懂,甚至还有些政敌以为这是为自己开脱之词。

左都御史屠侨颇为愤怒的说:“在你秦德威眼里,这仅仅只是一个事故?

在我看来,这次东南震动,不亚于正德朝席卷直隶的刘六刘七之乱!你秦德威尚还无动于衷否?”

兵部尚书王廷相站出来说:“就事论事,先不必上纲上线!”

屠侨还击说:“受害的又不是你们河南!”

众人有点无语,屠总宪这话就很没水平了,简直不像是朝廷大佬所能说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