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84章

作者:随轻风去

许天官与自己相处大体上还算融洽,合作愉快的那种,但此时也毫不犹豫的跳出来比划了。

你这又是何苦啊,秦德威盯着许天官,眼神暗含警告,但许天官的回应视线毫不退缩。

当初秦德威夺取夷务时,他许瓒没有说话;后来秦德威侵夺内阁权力时,他许瓒还是没有说话;再后来秦德威插手兵部工部一人兼好几个侍郎时,他许瓒依然没有说话。

如今暴秦终于开始染指吏部了,他如果再不说话,就没人帮他说话了!

气氛陡然紧张!当众人皆以为,秦中堂要对许天官施展语言暴力时,他却突然转向另一边,直接点名说:

“原左都御史屠东洲,你对许老先生的话怎么看?”

屠侨很意外,没想到秦德威会点自己发言。就是怎么如此可气,不用咬着字强调是原左都御史!

别人或许没有其他感触,但首辅翟銮和阁老严嵩却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因为秦德威刚才的做派,像极了是主持朝会议事!

而一般情况下,这个角色是由首辅来担当的!这就叫调和鼎鼐、协理阴阳!

秦德威明明僭越了,但别人竟然不知不觉的没什么反应!

屠侨哪里还顾得上僭越不僭越,有机会说话,就赶紧不吐不快的说:

“都察院有监察之职,考察之责,考成法与都察院职责有近似之处!

更何况考成法中间还需要用到六科,六科又与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合称科道!

所以考成法更适合放在都察院,科道合力,终将有所成就!”

秦德威还是没有发表意见,又重新转向许天官:“许天官你又怎么看屠总宪的话?”

许天官冷笑几声道:“考察与考成法是两回事!都察院职责设定,是因某项事权而设!

譬如巡仓御史就是巡视仓库,清军御史就是清查军户,巡按御史就是针对某地!

而考成法对应的则是某个人,考的是这个人有无尽职尽责,与都察院职责岂能混为一谈?又怎么能说近似?”

秦德威大赞道:“许天官不愧是庙堂老人,果然精通施政!”然后又对屠侨说:“屠总宪你又怎么看?”

屠侨:“……”

你秦德威踏马的这是在耍猴吗?但没办法,该争还是要争,有机会为什么不上?

没被秦中堂点名的其余众人,只能眼看着原吏部尚书和原左都御史又互相争辩了几个回合,而且还看不出结束的迹象。

于是秦中堂很有风度的说:“既然你们相持不下,那我就说几点看法!

第一,你们吏部和都察院都忘了,考成法是皇上的考成法,不是你们某一家的!

若你们要主持考成法,那么谁来监管你们吏部和都察院?

第二,考成法并不只是为了求得一个什么结果或者考语,而是重在对过程的勘查和监管!与你们吏部和都察院的职责不同!”

原左都御史屠侨一边听着,一边在心里盘算。

许天官是元老重臣,他很难争的过;而秦德威太强,他更是争不过。

下定决心后,屠总宪突然抢着开口道:“秦中堂所言有理!我反复思量,感觉这考成法的施行,吏部和都察院都不合适!

所以交予内阁主持为好!内阁总揽全局,也适合使用考成法!”

屠总宪口中说的是内阁,其实就是严嵩!

秦德威暗暗感慨,此人看到他自己希望不大,就果断抽身又捧严嵩,也是个狠角色。

然后秦德威又赶紧补充说:“我刚才没说完,提出考成法初衷,是为了应对天象灾变,要从这几十份辞官奏疏开始启动!

你们每一个上疏谢罪的人,都是考成法的目标!故而也只能由在职的人主持考成法了!”

总而言之,他秦中堂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严嵩憋不住了,回应说:“人臣是否在职,要看皇上恩德,岂有一成不变的?”

当众人又以为秦德威要对严阁老开始精神暴力的时候,秦德威却又忽然很有风度的不说话了。

这让大部分人都不太能适应,秦德威刚才这会儿怎么突然如此有风度了?

难不成,真要开始修炼宰相肚里能撑船?

站在宝座边上,隐身了半天没动静的秦太监忽然对嘉靖皇帝行了个礼道:“好叫陛下得知,方才臣一直在想,最适合运用考成法的,应该是东厂!”

秦太监杀出来的实在突然,都没料到秦太监居然跳出来与文官争权。

嘉靖皇帝便问道:“你这话怎么说?”

秦太监言简意赅的说:“缘由有三。其一,东厂乃是陛下之耳目爪牙,考成法是陛下统治之法,将考成法交给耳目爪牙怎能不合适?

其二,考成法重在事项完成与核销,东厂本就是侦缉衙门,具备探听消息之职责,又在各衙门皆有坐探,可防范弄虚作假!

其三,百姓常言道,官官相护。吏部有考核,都察院有考察,也都未能尽除弊端。不如将考成法给了东厂,成效还能更大些。”

秦太监几段话,一时间把大臣们都说懵了。因为从理论上说,这几段话似乎很有道理。

抛开对太监和东厂的偏见不说,东厂完全有能力主持考成法,甚至可能比文官办得更好。

东厂本来就是负责监视各衙门的密探,就算多了个考成法,也就是多一本需要核销的账册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到无缝切换,连额外成本都不需要增加!

这么想来,东厂似乎反而最合适?

但是,太监就是太监!让太监夺走这个监管朝政的权限,简直就是全体文臣的耻辱!

于是众人纷纷看向秦德威,这时候也只有秦德威能出面了。秦中堂,你也不想被太监抢走风头的吧?

严嵩顿时就抑郁了,刚才正说到考成法去内阁,秦太监才跳出来的,这算是从内阁抢!

要回击也应该是他严嵩代表内阁回击,可为什么大家都指望秦德威出面?

这还有没有天理了?

众望所归的秦德威还是没有施展言语暴力和精神暴力,轻描淡写的对宝座另一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问道:

“秦太监的这些话,张太监你怎么看?”

众人:“……”

你秦德威的语言暴力技能是丢失了还是冷却了?来来回回就是“你怎么看”!能不能给观众换点花样!

张太监看了眼秦太监,冷哼一声说:“我看司礼监主持考成法最合适,司礼监本就该负责对奏疏批红,正好可以顺便核对各衙门事务的册簿!”

秦德威又笑眯眯的对秦太监说:“那秦太监你又怎么看?”

看你麻痹!秦太监没好气的说:“人称掌印为内相,再以考成督百官,只怕为真宰相也!”

第八百零八章 共享精神

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是潜邸从龙出身,跟着嘉靖皇帝从安陆兴王府过来的,这就是他能稳居太监圈子第一把交椅的最大本钱。

而秦太监是嘉靖皇帝上台后,亲自提拔起来的,但与张佐这些藩邸老人不是一伙的,更不是同路人。

当初秦太监想进司礼监,就是一直被张佐阻拦。

再后来秦太监干掉了前东厂提督毕太监并取而代之,又因为东厂职务,按惯例才能挂了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名号。

秦太监和张佐关系大抵就是这样,一号太监司礼监掌印和二号太监东厂提督互相看不对眼,这很有嘉靖朝特色,和首辅和次辅很少有真正和睦时候一个道理。

所以秦太监才能说出张佐想当“真宰相”这种话,真算是刻毒了,特别还是在皇帝面前说的。

虽然司礼监作为天子代表,参与进朝廷公务流程了,但司礼监与外朝各衙门很少有直接接触,主要打交道对象是内阁,称为“对柄机要”。

如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管考成法,那就等于是把触手直接伸到外朝所有衙门了。

这样的话,司礼监特别是掌印太监“内外兼修”,既在中枢参与决策,又可以监管外朝部院,这权力不相当于“真宰相”又是什么?

翻翻历史书,拥有这种级别权力的内宦,大概也只有汉代与唐代了。

而且话又说回来,你司礼监掌印张佐跳出来考成法,又是什么居心?是不是想效仿汉唐?

这才是秦太监“内涵”张佐的恶毒所在,毕竟汉唐宦官都是行过废立之事的。

张佐当然不能容忍这种内涵,怒道:“那你东厂又意欲何为?都说你们东厂是皇上的爪牙耳目,莫非你秦太监不甘心只当爪牙耳目了?”

能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佐当然不傻,刚才出面考成法,单纯只是为了拆东厂的台。

总不能看着东厂扩张而无所作为吧?万一秦太监真把考成法拿到手,那岂不就成为第一号太监了?

所以张太监必须要说话,必须旗帜鲜明的表现出态度,尤其是反对东厂的态度。

说秦太监不甘心只当爪牙耳目,恶毒程度比“真宰相”不遑多让。

爪牙耳目这种工具如果有了自主思想,那还是工具吗?还能被主人完全控制吗?

看着一号太监和二号太监之间唇枪舌剑了几个回合,大臣们忽然有点兴致勃勃的感觉。

平常太监活动范围大部分在宫里,与大臣交集并不算多,在朝会上太监一般也不会发言。

特别是太监可以出宫,但大臣却不能轻易进宫,所以大臣很难直接亲眼看到太监互相争斗的场面。

今天两名大太监的内讧,让不少大臣开了眼,不由得连连感慨,这太监互相攻讦起来,比文臣之间恶毒多了。

或许还要感谢一下秦中堂,让大家看了场好戏,窥测到太监是怎么内斗的。

想到这里时,有些心思比较灵敏的人就发现,秦中堂今天主持朝会——姑且算是主持吧,点名别人出来发言,都是很有技巧性的。

吏部尚书跳出来时,就点名政治野心比较大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发言;东厂跳出来时,就点名要压制东厂的司礼监掌印说话。

然后秦中堂在中间“引导了”几句,结果就吵得一地鸡毛了。

听着两大太监撕逼,嘉靖皇帝忍无可忍的呵斥道:“张佐秦福你们两个够了,都闭嘴退下!这是朝廷的事情,内监就不要多嘴了!”

从这两个人互相攻击话里,随便就能分析出,考成法给两人中的谁主持都不行。

因为这两人实权太大,职位又太敏感,距离皇位太近,再得到考成法就有失衡的危险,甚至能威胁到皇权。

所以在皇帝眼里,你们两个太监不要浪费时间,可以退场了,这里没有你们的事情!

秦太监暗骂几句,某位小兔崽子一点良心不也讲,让东厂占点便宜又怎么了?

也不想想,今天是谁给你制造了“一言堂”的机会!

再说刚才他秦太监之所以跳出来,那不是看到有大臣开始支持内阁严嵩,所以才跳出来吸引火力吗!

都是姓秦的,怎么一点默契都没有!你难道没有发现,只有东厂才能通过明争暗帮的阴阳手段,才能帮助你与内阁争权?

在这个问题上,皇帝的心思是变幻莫测的,别以为你秦中堂人多势众就能成功!

有的时候,人多势众、声势浩大反而是劣势,你那些党羽未必能发挥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