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7章

作者:随轻风去

再想到这里,秦德威不由得肃然起敬,此乃真君子也。多好的一个经济适用男,可惜母亲大人看不上,逼得人家居然想去撞大运考举人。

想到这里秦德威又纠结了,他应该希望曾先生青云直上、十八年后一条好汉呢,还是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的度过一生呢?

曾先生忽然想起一个问题:“说到这里,我若不在南京时,这处房屋就烦请你照看了。”

对这个提议,有心开始自立门户的秦德威颇为心动,但嘴上却婉拒道:“这不好吧?在下何德何能,敢随意接受曾先生你的物质好处?”

就在前不久的官司里,自己还指控过某个忘了名字的社学前同窗“以子卖母”,对这种占便宜的名声不能不警惕。

曾先生无语,你这小屁孩的顾忌还挺多,“那我还是找别人吧。”

“等等!”秦德威赶紧叫道:“如果曾先生实在觉得在下最合适,也不是没有变通办法!你可以把这处房屋按市价租给我,等一年后你回南京时,再找我要租金!”

曾先生哭笑不得:“那是不是还要写个租房文书啊?”

秦德威点头:“对!一切都按着规矩来!”

第九十七章 看房记

曾先生抬头望了望天色,又对秦德威提议道:“今日还早,你们同我回寓所,取了房屋钥匙,我送你们过去。”

秦德威也没什么不同意的,就跟着曾先生走了。取了钥匙后,三人便沿着大街一路向东而去。

柳月走路还是略显吃力,秦德威很担心,万一她扑街就说不清了,挂在徐家和挂在自己手里是两回事。

正好又看到街角有等待雇佣的轿夫,所以他就琢磨着找曾先生借点钱,雇顶轿子装上柳月。但是这个想法被柳月拒绝了,坚持要一脸苍白面无血色的跟着走。

“你是不是故意如此,以博取我同情啊?”秦德威警惕心很高的质疑说。柳月差点被气得吐血,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

绿茶最可悲的事,就是被人知道是绿茶,然后一言一行都被人怀疑被有用心。柳月在秦德威面前,大概就是这么个状态。

但柳月此时只走路就已经吃力了,哪还有心情演啊,咬牙答道:“断断没有主人自己走路,奴婢却坐轿子的道理。”

秦德威略加思忖,恍然大悟:“所以你又在暗示,你想跟我一起坐轿?”

柳月只觉得百口莫辩,又提起一口气说:“奴家再不懂事,也知道尊卑有别,岂能逾越失礼?”

秦德威终于理解了婢女的心思:“哦,原来是为了塑造晓事明礼,谨守本分的形象,毕竟你先前一直被指责不安分,急需挽回形象。”

柳月按住想打人的火气,忍着体虚气弱的难受劲,拼命拿出演技泫然欲泣道:“奴家这一点点小心思,不想也被你堪破。

可奴家如今宛如漂萍,死活你全操于你手,又怕被你看低,此中滋味,委实愁苦。所以就想着好好表现,这些儿心思,还望不要见怪。”

秦德威满意的点点头,“你这样就对了,有什么想法就明说,不要总是跟我演来演去的,你不累我还累!”

曾先生在旁边一时看糊涂了,这到底是谁在演?

本来他知道点柳月得事情,内心深处对柳月是很不待见的。但看秦德威这防贼一样的架势,突然又开始同情柳月以后的日子了。

继续走在路上,曾先生对秦德威介绍说:“我这处房屋,位于城东要冲,交通便利,堪称精品小筑。地段绝赞,稀缺精华,濒临水景,紧邻名胜,还是凝聚文华之所,沾染书香门第。”

秦德威:“……”

曾先生说着说着,发现秦德威完全没有欣然向往的样子,反而表情有点说不出的怪异,便问道:“你又怎么了?”

秦德威幽幽的说:“曾先生是不是想卖房?”

曾先生莫名其妙,他说的这些话,都是为了吹水啊,间接证明自己不是乱花钱的人,和卖房有什么关系?

两人说着话,渐渐的就走到了城东太平坊。说起这个名字,全天下各城里不知有多少个太平坊,就仿佛五百年后一堆中山路之类的地名。

在大明南京城这个太平坊,再往东走上一会儿,就是东水关和通济门了,也是外秦淮河分叉一段流入城中,变成内秦淮河的节点。

“看,我说位于城东要冲,交通便利吧!”曾先生自夸说。

秦德威无语,通济门从地理上看和三山门算是东西对应,但三山门里面是三山门大街,外面是莫愁湖、是江东门、是更广阔的长江。

而通济门外是山川坛、天坛、大校场、神机营……他一个准备立志做读书人的小学生,要通济门这交通便利又有何用,他又不是兵部尚书或者礼部尚书、太常卿。

走着走着,来到一处黑漆漆的小门,曾先生上去敲了几下门。秦德威没理解,敲什么门?难道还有人住?

却见有人从里面开了门,曾先生就招呼着秦德威一起进来,又看到有三个人站在前院。乃是一对三十来岁的壮年夫妻,外加一个五六岁小女童。

曾先生声音突然小了许多,眼神躲闪的对秦德威介绍说:“此乃郝大年夫妻,都是上家房主留下的仆役。无处可去,就先收留了。”

只想蹭个住处、只有发财计划还没有变现的秦德威:“……”

住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要把附属仆役都养起来吗?

一下子冒出两大一小三口人,再加上柳月,就是四口人!对了,还有自己这个打算自立门户当老爷的,一共五口人,怎么养?怎么养?

他现在终于开始有理由怀疑,曾先生这是过度消费之后,想甩锅了,此时秦德威真的有拔腿就走的冲动。

怎么看怎么浓眉大眼的曾先生突然拉住了秦德威,招呼着:“先看房子,先看房子!”

其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很简单的格局,只站在院中基本就能一目了然。正房三间,中间是厅,左右是卧室书房。

东西厢各有两间,西厢有一间是郝大年夫妻住处,另一间空置待用。东厢是厨房和杂物房。

一眼看去,就是这样了。

秦德威忍不住质疑道:“曾先生方才不是说濒临水景吗?”

曾先生带着秦德威穿过正房中厅,就看到房后面有一块水洼。

“看,池塘水景,清幽雅致,适合读书!”曾先生很陶醉的说。

水洼?池塘?秦德威嘴角抽了抽,实在忍不住吐槽说:“这水洼……就算它是个池塘,只怕夏日太阳大点就晒干了吧?”

曾先生连忙解释说:“不会的,它是活水,你看有个水道通往外面河道,你再看后墙,还开了个水门。”

秦德威不置可否,又提议说:“再看看周围?”

曾先生连忙紧紧跟上,“那我给你带路!”

出了院门,院墙右边是条平平无奇、短小无力的小河道,别的就看不到什么了。秦德威不由得又质疑道:“曾先生你说紧邻名胜,在哪呢?”

曾先生指着河道说:“你看,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九曲青溪啊!难道这不是名胜吗?”

青溪,发源于紫金山,流入秦淮河,人工开凿而成,只长十余里但曲曲折折,所以称为九曲青溪。

乃是金粉六朝文化意象的标志之一,连如今南京文坛搞得诗社都叫青溪诗社。

但是,但是,三遍但是,九曲青溪的景色风华都是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一千多年下来,在大明嘉靖九年,烟波浩渺的九曲青溪早就堵塞没了,只剩了注入秦淮河的这么一小段。

明白掌故后,秦德威重新把目光移回短小无力的河道,曾先生没骗人,还真是紧邻名胜……谁踏马的敢说青溪不是名胜?

秦德威已经没有什么多余想法了,他现在只想知道,“凝聚文华之所,沾染书香门第”怎么解释?

曾先生指着南边说,“你看,沿着青溪走,过了淮清桥,就是贡院街了,贡院旁边就是应天府学。怎么就不是凝聚文华之所,沾染书香门第了?”

“在这里买房,能直接入府学么?”秦德威很天真地问。

曾先生诧异的反问:“当然不能了,考中秀才,还得是优等才可入府学,你想什么呢?”

秦德威撇撇嘴,房子离学校再近,没有学区房属性有个屁用……到此便算看完房子,说实话,他有点打退堂鼓了。

这里距离贡院文化区以及秦淮南岸的娱乐区倒是近了,但距离江宁县衙稍微有一点点远。以后如果冯老爷晋升为南城御史,那这里距离察院就更远了,上班并不是很方便。

其实多走几步路也不是大问题,总比从北城徐家跑过来近,但最大的问题是房子还留了三口仆役,养人要多花钱啊,这到底值不值?

董、何之案还没最后定案,又牵涉到南城官员,程序过程就更长了,自己给董捕头喂的银子作为赃物证据还不能发还,仍然要继续等待。

先前已经求了顾娘子帮忙垫付本钱筹备钱铺,哪还能拉下脸皮再去借钱?

至于王怜卿那边,自己欠着二百减去五十两,再去借也许还会借到,但可不敢再去找了。

还有狗大户冯县丞,把手头所剩银子都给了知县,又不愿意找家里要钱,别说借钱出去了,还指望着自己帮他赚零花钱呢!

在曾先生希冀的目光里,秦德威开口说:“在下想了想,或许在聚宝门附近租房更合适点。”

曾先生叹口气:“我看你在县衙颇有作为,又有几笔才情,原本想着你负担几口人问题应当不大,现在看来是我强人所难了。”

正说着话,秦德威突然又注意到,旁边青溪下游方向似乎正在大兴土木,他拉住个本地居民询问情况。

那人作答说:“因为这里临近青溪和古桃叶渡,文坛盟主顾老大人打算在此修园子!”

秦德威扭头就问:“曾先生,你把地契带来了吗?”

曾先生疑惑的说:“你要地契干什么?”

秦德威很诚心诚意的说:“我观你面相,日后必定飞黄腾达直上青云,所以大概不会再在南京久住了,干脆就把这房子卖给我算了!”

曾先生:“……”

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婢女柳月也看不懂了,今天到底是谁忽悠谁来了?

第九十八章 他乡遇故知

先前曾先生一个扬州同乡朋友在南京做生意折了本,所以为帮助朋友筹集现钱,曾先生出手买下了朋友这套房产,也算是出于公义之心。

同时他也存了点别的心思,万一自己有了房子,周姐姐就说不定就会改变想法。

只是没想到原本两房仆役,朋友回老家只带走了一房,还留下了一房三口,叫没钱养仆人的曾先生也为难起来。

他又听说秦德威在县衙混得不错,还有个叔父帮衬,应当能落点油水,所以才敢说把房子租给秦德威用,哪怕不要租金也行,能把仆役养起来也算积德了。

没想到秦德威最终居然开口要买,这让曾先生真没想到,又确认了一遍:“你真想买?”

秦德威知道曾先生是个君子,也就以君子之道对待,坦诚的说:“曾先生大概还没想到,这里地价必涨,房产在手,将来肯定是大赚的。”

曾先生很意外的又问:“你怎敢如此想?”

秦德威解释说:“南京文坛领袖顾老先生在此地造园子,听刚才那人说起名为息园,听这个名字,必定是顾老先生晚年居住隐世之所了。

身为文坛盟主,少不了三日一集五日一会,不然何以为盟主?所以必定时常有高朋宾客纷至沓来,如此风气带动,周边地价必然上涨。

同时你想想顾老先生为何在此地修园子?肯定也是因为有青溪、桃叶渡、邀笛等六朝意象典故,今后文坛聚会时必定少不了引用这些典故,所以拥有典故概念的地块价位必定上涨。

最重要的是,我大明承平日久,读书人只会越来越多,我刚刚想到,这里邻近贡院区域和秦淮旧院区域,迟早会成为衣冠云集之处。”

“好了好了,既然你有把握不赔钱,那房子就卖给你了。”曾先生挥了挥手说:“听你一番话,感觉大涨经济见识,只是我志不在财,将来更不知还会不会在南京居住,房产不留也行。

如果你现如今没钱,可以等我明年回南京参加乡试时,再把钱给我,正好作为我乡试期间花销之资,说不定到一年后真涨了价,你还得多给我些!”

秦德威对曾先生郑重行了个礼,这是个磊落真君子也,确实也不注重敛财。在历史上,这位曾大帅的一个标志就是穷,抄家时都抄不出几样东西。

将来的历史走势会变成什么样,长辈的爱情结局究竟如何,秦德威也说不好。

十八年后如果还是那样的话,希望自己有能力相救,所以还是要变强。

秦德威是一个一穷二白的人,意味着搬家很方便。只要人到了,基本上家当也就算搬完了。只要有张床,到哪里都可以直接拎包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