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18章

作者:随轻风去

而且还要下去完成献俘礼,作为文臣,手握一根长矛算是怎么回事?

幸亏嘉靖皇帝还没有昏聩到为了“斩首三千”级别大捷,就蓄意剪除功臣的地步。

将成祖文皇帝御用长矛赐给秦德威后,就没再出别的幺蛾子。

不多时,站在午门外面,等候典礼开始的文武官员、以及站班的大汉将军一起看到秦德威从午门的左掖门里慢慢走了出来。

让众人错愕的是,秦德威手里竟然捧着一支仿佛凭空出现的长矛。

有那么一瞬间,很多人脑中都产生了一个荒谬的怀疑,莫非秦德威在午门上面刺王杀驾了?但刚才午门上面,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喧哗声音啊。

秦德威面无表情的从朝臣班位面前路过,走到工部官员这里时,忽然抬起长矛,对着严姓独眼官员比划了一下。

严世蕃当即被吓得腿软了几分,站立不稳直接倒了,幸亏被旁边同僚扶住了。

群臣窃窃私语,有见识广博的人已经猜到这支长矛的来历了。

众人不由得感慨,嘉靖皇帝对“嘉靖男儿”究竟有多特殊,由此可见一斑。

连这种性质并不合适的祖宗之物,也说给就给了,除了秦德威,谁能有这种特殊待遇。

然后话题就开始转移,群臣忍不住议论纷纷,皇帝为什么将这支长矛赐给了秦德威?

有人说,皇上犹自嫌对秦德威的封赏不足以酬功,今天又临时加了一个。

也有人说,如今虏情未平,远未到可以安享太平时候,皇上以此激励秦德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不要就此懈怠。

还有人说,皇上这是暗示秦德威以后可以转为名义级别上限更高的勋贵武臣,不然容易在文臣框架里封无可封。

秦德威没有去管别人议论,回到了御道东侧俘虏这里。

又过了片刻,吉时到,嘉靖皇帝御午门云楼前楹,升宝座。

顿时铙歌大乐,金鼓全作。

今日重要配角、大捷主帅秦德威押解俘囚数十人,至午门前,勒令跪伏。

然后秦德威对着午门大声的启奏道:“前月大明天兵出征塞北丰洲滩,克敌大胜,所获俘囚,谨献!”

作为最重要的配角,秦德威的主要台词就这么一句话。不长,甚至还有些简略,连半点自夸内容都没有。

其余大臣对此感到有点奇怪,虽说今天的主角只有一个,任何人都不可以喧宾夺主,但秦德威这也太简练了点,完全没有秦氏风格。

难道秦德威也担心风头太盛,开始知道低调了?可能是秦德威刚才被赐与长矛后,心态上了发生了转变?

还没等别人想明白其中缘故时,忽然俘囚方阵里喧哗声大作。

在前排跪伏不起的十几个真正胡人血统俘虏,突然就一起直起了上半身,高举双手。

这是出事故了?群臣正惊愕不已时,又听到十几个本该语言不通的胡人,一起用很标准的官话高声大喊:

“嘉靖皇帝,千秋万代!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群臣:“……”

原来浮夸的场面在后面,他们先前可能都误会了秦德威。

与胡人一起被抓来充当俘虏代表的那些白莲教叛逆,都跪在后排,听到胡人喊口号时,齐齐惊讶。

他们并不知道,同为俘囚的胡人居然有这种表演机会。

有心思灵活的也纷纷跟着喊了起来,反正就这几句话很好学。为了能活命,不寒碜。

但很可惜,白莲教叛逆喊出来的口号没什么用。

即便是同样的话,从外夷胡人嘴里喊出来,就能象征着陛下之天威慑服四夷,效果直接拉满,而白莲教叛逆就没有这种特效。

小配角刑部尚书毛伯温带着两个侍郎,出列奏道:“叛逆首领朱充灼、丘富、罗廷玺磔斩,同党皆戮于西市,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高坐在午门上嘉靖皇帝轻轻说了句:“拿去。”

下面的大臣是听不见的,但不要紧,自然有传声筒。

从皇帝身边开始二传四,四传八,最终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一起大喊道:“拿去!”

声音回荡在“凹”字形状的午门前,轰然如雷声,即便在皇城外的街道上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此后嘉靖皇帝又下旨道:“辛爱黄台吉等胡人详加审讯!”

今日要被斩的俘囚从长安右门牵出去,被审讯的俘囚从长安左门被牵出去。

宣布完对俘囚的处置,其余文武百官终于捞到了点戏份,一起向午门上的天子朝贺。

随后皇帝颁布《讨伐俺答大捷诏》,这是官方定调并向天下宣布的文件。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今槛致辛爱黄台吉等,献俘千里,叛逆朱充灼、丘富等,传首九边……”

最后,就到了令很多人不那么喜闻乐见的封赏环节。

秦德威与出征官兵里把总级别以上武官,喜气洋洋的列队,等候浩荡天恩。

封赏也是有一套礼仪的,在午门前御道上已经摆上了案子,然后执事官员各自就位。

主帅秦德威受封赏是单独进行的,有官员拿着封赏秦德威的诰书当众宣读。

“国家于辅弼之臣,才品程之功,实定论采之,则荣名峻秩,朕不敢爱焉,所以彰有劝示无私也。

(官衔全称省略四十余字)秦德威锐志匡时,宏才赞理,当畿庭之再入,肩大任而不挠,位重多危,实深许国之忠,雅有殿邦之略。

策划得羌胡之要领,箸筹洞边塞之机宜,策比仲淹,勇如卫霍,握御戌之胜算,在昔允资,定力于今……”

旁边观礼的群臣听着听着就极其无语了,这诰书行文实在太浮夸了!

就说这诰书里的内容,如果去掉官衔和名字,谁能猜到是描述秦德威?

知道的人,明白这个诰书是颁给秦德威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诰书是颁给诸葛亮这种档次的出将入相人物。

不就是偷袭了一次俺答老巢吗,但那俺答还活蹦乱跳呢,主要兵力仍然还在!

秦德威今天都这样了,以后要是平了俺答,那还怎么吹怎么封?

不得不说,嘉靖皇帝和嘉靖男儿这对君臣实在太踏马的绝配了!

秦德威向皇帝献俘时,大大的浮夸了一把,可转眼间,皇帝颁给秦德威的诰书直接又浮夸回来了。

君臣不约而同的“商业互吹”,这是什么默契?

更令人嫉妒的是,为什么这个浮夸不属于自己!

在各种泛酸水的心思中,终于听到了最后:“朕嘉秦德威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授以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丰州伯特进光禄大夫爵号,赐以世券。妻徐氏为伯夫人。承朕命。”

顿时又是礼乐大作,秦德威暂时将长矛搁置在御道案上,然后上前受诰。

按照制度,由吏部尚书捧着诰命,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捧着世券等其他物品,代表朝廷一起授给被赏的秦德威。

这一刻,在午门外全体朝臣的注视下,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丰州伯、特进光禄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兼左春坊大学士、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不参预机务、协理夷务大臣秦德威个人荣光达到了一个顶峰。

站在人群里的严世蕃眼睛直冒火,忍无可忍的冷哼一声道:“正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第七百四十二章 闭门造车

热热闹闹的献俘礼结束了,嘉靖皇帝忽然陷入了余韵后的空虚,又回到了西苑仁寿宫继续修仙。

等刑部当天在西市砍完了被判处死刑的俘囚,朝廷也就终于恢复到了正常运转的状态,不必为了筹备献俘礼而停摆。

比如要不要再补个大学士之类的事务,又提上了日程。

在献俘礼上收获最丰的秦德威,捧着长矛、诰命、铁券这样看起来有点怪异的物品组合,回到了家中。

在秦府里,早就预先修好了小祠堂,专门用来供奉这些御赐之物。

按照礼制,秦德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手里捧的东西送到祠堂。

徐妙璇带着其他各房人物,包括儿女们,一起站在在内门,等候着迎接封爵归来的老爷。

但等了一会儿不见人,让婢女去打听,却得到回禀说:“老爷从祠堂出来后,就先去了隔壁院子!”

祠堂的隔壁是所谓“家庙”,也就是陶仙姑修行之处,与祠堂建在了一起。

徐妙璇有点生气,夫君这样做事太不讲究,失礼太甚!

大大小小的一家子人都在这边等着拜贺呢,他却先跑到个暂无名分的外人那里!

作为正妻要扛起责任,徐贤妻转头对其余妾侍说:“我且去看看。”

一路前行,来到陶仙姑居所,院门外的仆役没拦着徐妙璇这个主母。

再往里面走,廊下的婢女也只对徐主母行了个礼,也没有任何响动。

徐妙璇见状,就知道屋子里面肯定不会有什么不正经的场面了。

她走到房门前,特意停了一下,果然听到了里面的说话声音。

一个清冷女声说:“祖父使人传过话,道是教主已有了分一些产业与门徒,然后更加静心修仙的心思。”

另一个男人声音说:“仙姑啊,不要让些许俗务打扰我们之间的纯洁关系。

我知道你还有压箱底的温补药方,为了秦家嫡子大业,求仙姑布施与我。”

先前清冷的女声说:“这些药方,有男有女,本要留在双修时使用。”

先前的男声赌咒发誓:“如果秦家有了嫡子,我必定奉献自身,诚心双修,不然五雷轰顶!”

门外的徐贤妻听着对话,心内五味杂陈,原来夫君其实也在着急嫡子问题啊。

原来夫君平常表现出来的毫不在意,只是为了安抚自己心情而已。

就在徐妙璇站在屋外陷入感动的时候,房门打开,秦德威走了出来。

看到妻子在外面等,秦德威一点都不意外,很自然的挥手说:“走,回去!”

回了内院后,秦老爷接受完全家拜贺,就让大家散了。

然后他就主动拉起了徐妙璇的手,“走,跟我进屋!”

徐妙璇愕然,感觉今天的夫君不太正常,下意识的问道:“进屋作甚?”

秦德威急切的说:“当然是你我夫妻同心,为了秦家嫡子而共同努力!”

徐妙璇越发觉得夫君更不正常了,前些日子还动辄摆烂躺平,今天怎么又着急起来了?

只听说过权力是最好的春药,难道爵位也是?

此后数日,本该意气风发的秦德威秦爵爷连班也不去上了,客人也一概不见。

整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就专心在家里与妻子造小人,这种明显不太正常的积极主动的劲头,倒是让徐贤妻又是欢喜又是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