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09章

作者:随轻风去

最终毛伯温也只能说:“除了奖赏事务之外,秦大人就不要多管闲事了!”

从抚院出来,毛总督只觉得不但没有“面斥”秦德威,反而因为被质疑抢功,还踏马的多生了一肚子气。

然后毛总督刚回到云中驿,就看到幕僚站在大门口,似乎正等着他回来。

“又怎么了?”毛总督的心里再次“咯噔”一下,总感觉又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幕僚愁眉苦脸的答道:“派去清点粮草、军器的吏员都被赶回来了,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推进了!”

毛伯温怒上加怒的喝道:“究竟是谁如此大胆?”

理论上,总督就是这一亩三分地最大的那一个,谁敢把总督的人赶回来?秦德威当总督的时候,会发生这种事情吗?

幕僚也是无力吐槽了:“大同城里,还能有谁如此大胆?就那一位了。”

卧槽!毛伯温自认虽然有点个性,但总体还是讲究人,这次却真要炸了,忍无可忍了!

你秦德威到底能不能主动讲究一点?非要逼着别人帮你讲究?

就算你是个半步入阁大学士,但这里是天高朝廷远的大同城,不是你的主场文渊阁!

总而言之,不能太不把总督当盘菜吧!

所以毛伯温也没有进云中驿站,转身又折回了抚院,重新坐在了后堂会客厅,叫秦德威再出来。

不多时,又看到秦德威的衣衫再次不整了,提着玉带出来,不耐烦的说:“毛大人到底有多少话要说?”

毛伯温愤怒的质问道:“你妨碍军务,阻止清点粮草军器是何意?”

秦德威熟练的系好了玉带,疑惑的说:“怎的就妨碍军务了?此时本来就不需要你这个总督去清点粮草军器,多此一举。”

毛伯温认为秦德威在装傻,也不想耍嘴皮绕圈子,直接问道:“且不说应该不应该清点,就是你凭什么将人赶了回来?大同事务与你又有何干?”

“与我何干?”秦德威皱着眉头说:“你不知道大同巡抚关防在我手里么?也就是说,大同巡抚暂时正由我署理。”

毛伯温:“……”

他真感觉要疯了!这又是哪一出?秦德威什么时候成了巡抚?

秦德威答道:“不算是在任巡抚。只是暂时署理的,正空着,我就暂时代理一下。”

毛总督先前绝对想不到,回应自己的竟然这样一个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回答,但自己又该怎么回应?

看毛总督有点无知,秦德威就好心多解释了几句:

“当初大同巡抚史道不能履职后,本官恰好也在大同城,就向朝廷奏请,就将大同巡抚一起署理了。这不算大事,也不影响局势,就没怎么说。”

以下兼上极不可能,但如果以上兼下,就容易得多。

何况总督和巡抚性质本来很接近,而且大同城当时又处在非常时期,朝廷让还是总督的秦德威暂时署理巡抚也不算过分。

毛伯温算了下,当时自己还在从京城赶赴宣大的路上,所以对秦德威这个奏请没有了解。

这简直就太离谱了!

秦德威确实把宣大总督关防移交了,但手里还有一个!仍然留着大同巡抚关防,这是什么全新的玩法?

你秦德威为了一点权力,以大学士之身连巡抚都能拉下脸皮来署理,简直自甘下贱!

但是想着想着,毛伯温就有点慌了,这就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啊。

大明的总督和巡抚确实是性质很接近的官员,总督略高一点,但和巡抚仍然算是一个档次。

而且总督和巡抚都是朝廷派出的“钦差”,最大区别是侧重点不同,并不算严格的上下级,都可以直接对接朝廷。

所以督抚之间关系向来微妙的很,如果秦德威这种喜好揽权的强势人物拿着巡抚关防,那同地的总督必定就会非常难受了。

而且现在大同城里的总兵官是白爵,知府是刘永……毛总督忽然有点灰心丧气。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数日之前,秦德威如此痛快的交出了总督关防!为何又敢理直气壮的弹劾自己久留大同不去了。

秦德威懒洋洋的说:“我以为你早就知道了。”

毛伯温怒道:“你绝对是故意隐瞒消息,甚至大同城官员都帮你隐瞒!我并不知道!”

秦德威很自然的就接上了话说:“那现在你就知道了!”

毛总督只觉得秦德威简直不可理喻,“你都入直文渊阁了,别人尊你一声中堂,你还署理这巡抚关防,有什么意义!”

秦德威简略的答道:“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啊,封赏的事务,北虏退兵的善后事宜,针对这次暴露出的弱点增修边堡的事情,以及缉捕一批白莲妖教匪首的事情。”

很多事儿不能细说,细说了就白给别人了。

秦德威手里确实有一份白莲教匪首名单,都是后三十年投靠北虏的那些“名人”。

但他纠结的是,到底是一次割完韭菜,还是分阶段慢慢割。

毛伯温很敏感的问道:“白莲妖教匪首?一批?你有名录?”

秦德威似笑非笑的讥讽道:“怎么,毛制台还是改不了抢功的习惯?”

毛伯温真想打人了,堂堂总督询问一句业务又怎么了?能认真说话吗?

秦德威挥了挥手说:“所以你还是从大同离开吧,这里真的不需要你。

平常时候,哪有督抚挤在一起的道理?大同城里已经有抚院了,总督还过来作甚?”

毛总督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很随随便便的回怼了一句:“是朝廷派我来了,又不是我自己想要来!”

秦德威冷笑说:“什么朝廷?是夏首辅让你来的吧?”

此刻毛总督有点破罐子摔碎的心态,不想再遮掩了:“那你去找夏桂洲!”

这潜台词就是,夏首辅才是与你秦德威对等的人,你有意见去找夏首辅,别总来折腾自己了!

秦德威继续冷笑:“你以为我不敢?但我在大同,怎么去找他?”

毛总督直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可能始终忽略了一个问题,秦德威也是个政客,也是一定有诉求的。

忍不住就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秦德威拍案呵斥道:“我在前线为了北虏而殚精竭虑,为了大明而鞠躬尽瘁,但朝中却总有人想搞背后算计!

这些人自以为精妙,其实愚蠢无比。我很不喜欢,非常不喜欢,极度不喜欢这种情况。”

毛伯温顿时哑口无言,找不出道理反驳。有的时候公道自在人心,但公道经常也就是在心里了。

秦德威忽然说:“我看,你还是辞官吧!”

毛伯温下意识的反问道:“为什么?”

先不提辞官对个人带来的坏处,只从技术环节来说,他辞官可不仅仅他自己的事情!

他毛伯温还是夏首辅在外朝的支柱人物,哪能轻易自行做主?

秦德威冷冷的说:“因为只有你辞官,才能平息我的愤怒,才能让一些人记住教训!”

你夏言不是想在大后方偷袭,抢夺兵部尚书吗?那就把你伸过来的手砍掉,看谁以后还敢乱伸手。

秦中堂穿越十年无数战斗修炼成的压迫力,以及权势压制,让毛伯温感觉近乎窒息,几乎不能呼吸了。

秦德威表面劝自己辞官,可如果不主动辞官,完全把控着大同城所有势力的秦德威还会怎么“劝”?

第七百三十三章 二选一

双方能力差距先不说,主要是在大同城里掌握的资源实在不对等,而且秦德威又拿着巡抚关防,同样具备发号施令权力。

如果督抚两个关防直接对抗,从总兵到知府,再到底层官兵,到底会听谁的不言而喻。

毛伯温宦海生涯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和左右为难过。

如果坚持不退,后果可想而知,从理性到感性都告诉他自己,绝对不是秦德威的对手;

但秦德威提出的条件又太苛刻!自己怎么舍得辞官?这不是刀笔小吏位置,而是正二品的官位!

在情急之下,毛伯温忍不住说出一句名言:“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秦德威“扑哧”的笑出了声,真看不出来,你毛大人居然还很有幽默细胞。

毛伯温气急败坏的说:“秦大人如此勒逼,让上任数日总督的辞官,不怕朝堂惊疑吗!”

秦德威很有自知之明回应说:“其实毛大人你仔细想想,如果我真做成了这样的事情,别人应该不会为我感到奇怪吧?惊疑又从何谈起?”

毛伯温竟然无言以对,这话太踏马的有道理了!

秦德威又说:“我不知道毛大人你到底在纠结什么,为什么一定要独自扛下所有?

我知道,是夏首辅让你来的,既然现在遇到了难处,又为什么不去问问夏首辅?”

毛伯温忽然茅塞顿开!眼前这位说得没错,为什么自己一定要独自直面秦德威?

自己来做这个宣大总督,是夏首辅力主调派来的,如果自己干不下去,那不但是自己仕途的重大挫折,更是夏首辅的损失!

换句话说,如果自己被逼得辞官了,那夏首辅也会脸面大失、威信大降、势力大减。

更别说秦德威本来就是超出了自己能力范畴的物种,本来就该搬出夏首辅来!

秦德威继续推心置腹的说:“所以听我一句劝,毛大人又何必为难自己?

您还是赶紧询问夏首辅,下一步到底应当怎么做吧!这正应该出来解决问题的是夏首辅,而不是你啊!”

没错!就是这样!毛总督眉头舒展,压在心口的大石头仿佛被挪开了,说不出的松快。

多亏了眼前之人的点拨啊,毛总督念及此处,下意识的就对秦德威说:“多谢秦大人指点迷津!”

肯听劝就是可以挽救的人,秦德威也很欣慰的回应说:“不必客气!同为朝廷命官,互相提点也是应有之义!”

毛伯温感激的点了点头,不过忽然他又感到,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自己为什么要谢秦德威?

秦德威做人有时候很体贴,帮对手考虑的很周到,赶紧又提了个建议说:

“如果毛大人不好意思对夏首辅张嘴求援,尽可以拿我当借口!

你就明白的对夏首辅说,是我百般逼迫你求援的,你可以把所有罪责都推到我头上,我不介意!”

毛总督彻底无语,那可就真谢了!

秦德威忽然变了脸色:“但是,我也有一个条件,不会让你太为难。

你必须按我的指示去做,否则刚才所言全部作废,我们就直接在大同城开战!”

毛伯温有点犹豫,不知道秦德威又想干什么。

秦德威又说:“你不能只想着夏言,你也该替自己考虑,如何安稳的当好总督,才是你第一考虑的要素。”

从抚院出来回到驻地云中驿,毛总督与幕僚商议,却又听到幕僚叹道:“秦中堂也是手下留情了,不然早先斩后奏了,不会给制台留下这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