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500章

作者:随轻风去

酒席过半,忽然又有急递铺的铺兵进来禀报:“锦衣卫的陆大人又有飞骑传信给钦差老爷!”

郭勋当即接过信件,里面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出塞边兵仍以秦德威为总督,簇拥包围驿站不去,难以押解秦德威上路。”

郭勋将信件传递给另两人,并开口道:“陆指挥这信是话里有话啊,依我看来,只怕另有暗示。”

王总兵想在郭侯爷面前表达一下自己的智慧,抢先答话说:“陆指挥的意思就是,秦德威的总督官职未被解除,仍可利用职权调动边兵,抗拒逮捕!”

郭勋便叹道:“陛下大概还是念及旧情,未能下狠心直接革职拿问,所以才酿成这样的麻烦。”

大家都知道,秦德威可是嘉靖男儿,深得圣宠,皇帝一时不忍手下留情也很正常。

史巡抚皱眉思考后,“秦德威肯定一边武力抗拒吗,一边准备上疏自辩,以花言巧语哄骗陛下,这是他的特长!

故而我们必须要抢在前面,继续先入为主。

烦请武定侯迅速上疏,稍可夸大其词打动皇上,请求以最快速度解除秦德威兵权,否则难以拿问。”

应该说,史巡抚这个应对没毛病,正常来说就应该这样,假如对手是个正常人的话。

郭勋想了想也同意了,如果不解除秦德威兵权,真没法抓人。

他一边吩咐仆役:“取笔墨和折子来!”一边很有经验的对另两人说:“还请诸君一起联名!这样才有份量,不然怕压不过那秦德威。”

郭勋也是跟秦德威正面斗过的,深知秦德威在皇帝面前话语权的厉害,嘉靖男儿绝非浪得虚名。

他们三个人必须一起上,再加上朝中有人添油加醋,大概才能压住秦德威。

而且是事不宜迟,必须尽早落定,不能给秦德威太多反应时间,这是多年经验之谈!

如果来回都是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那么大概三天后,解除秦德威兵权诏书就能送到大同了。

史巡抚还是有些不放心,又派人去城门口、驿站、急递铺等处打探消息。

半个时辰后,得到回报说:“有旅人说,秦督师在塞外大破北虏劲旅,斩首三万余。

也有人说,秦督师深入大漠直捣龙庭,抓了酋首大王的母亲妻儿。

还有说,出塞后分兵烧荒,秦督师亲兵遇到北虏大部落,秦督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血战半日,斩敌三千余人!”

侯爷、巡抚、总兵齐齐无语,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消息?大家都是明白边务的人,想想就知道不可能!

史巡抚又对郭勋说:“据我推测,那秦德威可能有些斩首一二十的小功,甚至杀良冒功也不是没可能。

但这些也抵消不了秦德威畏敌如虎、玩忽职守、胡乱用兵、走私通敌等罪状。

而且这些与我等无干,只管上疏请求解除秦德威兵权便是,事实以后可以慢慢查。”

三人为了核实消息,又将送陆炳信件的飞骑召过来,仔细询问了一番。

得知结果是,秦德威在草原上偶遇一支胡汉混杂的商队,杀了三十多人,用来充当战功。

这就很合理了,能被陆炳选中派来送信的人应当比较可靠。

史巡抚还有点疑惑,但钦差郭勋实在没时间等了。

现在情势很明显,秦德威那边都已经准备上疏狡辩了,而经验丰富的郭勋又很明白,绝对不能落在秦德威后面!

作为一个话本小说爱好者,郭勋的文字还是不错的,在公侯伯里也算是一等一的,不然也不至于被嘉靖看中。

写完奏疏后,三人一起署名,就六百里加急发出去了。

今日在大同镇,写奏疏的人不只有一个郭勋,八十里外的秦督师能者多劳,一个人就写了两本,一本署名陆炳,另一本署名自己。

虽然陆炳陆指挥已经躲在房间里不想出来了,但秦督师还是按照约定,将写好的两本文稿呈递过去,请陆炳先审阅。

对挂着自己名字的奏本,陆炳没任何意见。主要是内容早都在预料之中,无非是吹嘘秦德威大功而已,他都懒得细看。

但是打开秦督师的奏本后,陆炳脑子立刻嗡嗡作响,像是被当头敲了一棒。

奏本正文其实就四个字:“天日昭昭”。

一心维护皇帝体面的陆炳顿时气急败坏,“你这不是暗讽皇上吗!”

秦德威轻松的回应说:“皇上就是天日,我说天日昭昭,就是请皇上做主,有何不对?”

陆炳:“……”

从字面意思上,这样解释也没毛病,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啊!

秦德威脸色冷了下来,指了指外面囚车说:“要么我上囚车,要么你上囚车,陆大人你选一个吧。”

陆炳把奏本扔了回去,“随便你吧!除了岳少保,你也想想于少保!”

他已经明白秦德威为何如此写了,这就是一种软性逼宫。

皇上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另一个“天日昭昭”,只怕什么都能做的出来了。

秦德威收起了奏本,继续说:“这两本奏疏晚一点再发,因为陆大人你需要一点时间,认真核实这次本督师出塞的功绩。”

陆炳毫无兴趣的转身回屋:“不必了,你报多少就是多少!”

秦德威很欣慰,陆指挥终于开始像个合格的工具人了。

同样的奏疏,若由不同人署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秦督师为什么不惜费心费力调教,也要绑定皇帝奶兄弟陆指挥的缘故。

一夜又一日后,又是一个夜晚,又是在四更天,嘉靖皇帝又被从熟睡中叫了起来。

奏请解除秦德威兵权的紧急章本,摆在了情绪暴躁的嘉靖皇帝面前。

现在嘉靖皇帝掌握的信息就是,第一,深受信任的秦德威在边镇不负责任的胡闹,尤其是在当前关键时刻;

第二,他这个皇帝虽然派人捉拿秦德威,但还是手下留情了,不但没革职打成犯官,还派了自己奶兄弟去,避免产生不可预测后果。

第三,秦德威却恃宠而骄无法无天,居然拥兵自重,抗拒皇帝的意志!皇帝亲信陆炳去了都拿不回人!

这样蹬鼻子上脸是对皇权的公然挑衅,让嘉靖皇帝更加愤怒了。

甚至比上次听说秦德威畏敌避战、走私通敌还要愤怒数倍!

嘉靖皇帝没有征询内阁大学士们的意见,直接下旨说:“将秦德威革职!”

这会儿皇帝已经动了真火,落井下石也没有太大意义,严嵩趁机就说起另一件事:“如今文渊阁无大臣值守,秦德威若被革职,便该选人进补。”

这倒是个应该解决的问题,反正值守文渊阁的并不在眼前侍奉,嘉靖皇帝不是很在意,随口问道:“谁人合适?”

严嵩就答道:“原阁臣翟銮一直未能复职,终究不是用人之道。

不如这次就让翟銮重新入直文渊阁,以免朝廷总是物议纷纷。”

首辅夏言诧异的看了眼严嵩,难道严嵩又和翟銮勾搭上了?

嘉靖皇帝想了想后,点头准许了,“翟銮起复原官,入直文渊阁。”

虽然皇帝对翟銮不感冒,但翟銮终究是当过内阁大学士的,总拖着不让复职,确实也不太符合伦理。

反正现在核心人物都在无逸殿入直,文渊阁那边就是个毫无权力的空架子。

打发翟銮去文渊阁,也就是名义上的起复入阁了,并不影响大局,皇帝也是眼不见心不烦。

此时,忽然夏首辅又开口道:“俺答未退,宣大总督不可或缺,秦德威之后,该紧急另派一员大臣替补。”

困倦的嘉靖皇帝也懒得想,仍然随口问道:“谁人合适?”

夏言答道:“刑部尚书毛伯温知晓兵事,可以加兵部尚书起用。”

严嵩也诧异的看了眼夏言,这夏首辅的反应也不慢啊。

如果毛伯温加了兵部尚书(虚)去总督宣大,等回朝时,要不要把虚转实了?

嘉靖皇帝稍加思索后,也同意了。

于是这件六百里加急奏疏的处置完毕,君臣三人便要各自散去,继续补觉。

等到次日天亮后,嘉靖皇帝正要在后殿修仙,忽然小太监冯保举着另一份奏本,疾步近前轻轻唤了声:“六百里加急!锦衣卫的陆指挥发来的。”

嘉靖皇帝波澜不惊的接了过来,不用猜就知道,内容肯定是陆炳告状,告的肯定是恃宠而骄无法无天的秦德威!

如果这奏本不是奶兄弟写的,嘉靖皇帝都懒得看,直接扔给内阁处置了。

但是打开折子后,嘉靖皇帝只扫了一眼,就惊呆了。

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瞬间全部被彻底颠覆的那种惊呆。

还没看完,嘉靖皇帝也不知道自己应该狂怒,还是大喜,就对左右太监说:“把严嵩、夏言、张潮叫来!”

皇帝这种口气,让太监也很震惊。

等三名大臣进了殿后,也感觉到了皇帝的阴沉低气压,一时间殿内氛围十分紧张。

还没等有人开口说话,忽然小太监冯保又举着一份奏本疾步进来,有点畏缩的说:“那个,又是六百里加急。”

众人愕然,这六百里加急也太多了吧?难道六百里加急不要钱吗?

难怪大明驿传系统的开支越来越大,以后迟早要裁员节省开支!

冯保补充了一句:“宣大总督秦德威发来的。”

嘉靖皇帝闻言劈手将奏本夺了过来,打开一看,直接看到了“天日昭昭”四个字。

“啪!”怒不可遏的皇帝直接将奏本砸到了严嵩脸上,厉声喝问道:“是不是你做的!”

第七百二十五章 无奈的阁老

严嵩严阁老乃是最会揣摩皇帝的权臣之一,甚至在没有秦德威的时候,连之一都可以去掉。

但此刻被奏本砸脸的严阁老也是懵了,出现了不知所措的情况,因为他完全不知道皇帝的火从哪里来。

奏本掉在地上,展开了内里,严嵩低头用余光迅速扫了眼,便也看清了“天日昭昭”四个大字。

但严阁老还是很迷惑,他肯定明白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但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你秦德威一个姓秦的,会写这四个字给皇上看?

而且关于这四个字,大家又不是没见过,只是这回写在秦德威奏本里了而已,又到底具备什么特殊魔力,竟然能让皇帝看了就破防?

严阁老知道秦德威可能被算计和冤枉了,但官场上被算计和冤枉的人多了,写个“天日昭昭”有什么用啊,只会被当东施效颦的笑柄。

嘉靖皇帝又把另一份奏疏扔给了身边太监,喝道:“你念与他们听!”

那太监连忙打开奏疏,对着夏言和严嵩、张潮读了起来。抛开前面流程文字,核心内容就只一段。

“秦德威督师出塞,连夜长驱三百里,突袭丰洲滩贼巢,共计斩首三千二百一十八级,获马牛驼等牲畜八千余匹,俘酋首俺答长子辛爱黄台吉、白莲教投虏贼首丘富等人。”

夏言:“……”

严嵩:“……”

张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