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41章

作者:随轻风去

而高长江、王逢元、何良俊三大新生代龙头则面面相觑,今天顾东桥的行为完全出乎三人的预料。

他们原本预感顾东桥可能要趁机搞事,毕竟顾东桥上任了应天巡抚,而秦学士在几千里外,但万万没想到,看见的是滑跪。

王逢元心里更是百味杂陈,好歹当年也是喊过顾东桥老师的,今日亲眼目睹以前的长辈老师变成这样,真是难以言表。

同时不禁又有点埋怨,如果顾老师早能这样接受秦德威,又何至于与自己决裂?

就在这时候,顾东桥在人群里看到了王逢元,然后主动走了过来,亲切的招呼道:“吉山啊,许久不见了。”

王逢元行了个礼,不知说什么好。

顾东桥主动说:“老夫刚才也说了,重回金陵是要和解,与新金陵派和解,也是与过去和解,同样包括你在内。”

王逢元有点哽咽,其实他一直以来也是背负着不小压力的。

师徒决裂这种事情,再怎么说也不好听。只是秦德威成为他的座师后,按照座师大于一切老师的行规,以及秦老师快速上升光环耀眼,才冲淡了与顾老师决裂的影响。

但在王逢元心里,总还是存着一根刺,想起来时就会膈应。如今当年的老师主动提出和解,让王逢元心里轻松了不少。

顾璘又转向何良俊:“听闻你乃江南后起之秀,博学多才,老夫巡视江南,身边缺乏良助,欲聘你为行辕幕宾,意下如何?”

何良俊犹豫了一下,跟着巡抚当幕席,绝对是好差事!

如果是以前,秦德威与顾璘针锋相对大打出手的时候,他肯定不能随便加入对方。

可如今对方都直接公开彻底投降了,已经解除了敌对关系,去对方那里谋份工作并不过分。

尤其这还是江南巡抚,天下文风最鼎盛的地方之一,能接触到大量人脉,对个人发展极有好处,而且巡视范围还包括了自己老家松江府!

顾东桥轻声道:“不急于今日,你可以仔细考虑。听说令弟也入学了,同样可以来做个幕宾,明年我亲自送入乡试考场。”

高长江对着王逢元和何良俊怒目而视,你们两人的这种犹豫,就是对阵营的背叛!

顾东桥转头看到高长江的神态,也慈祥的攀谈说:“这位高朋友又何必如此见外?莫非老夫就不是南京人了?

老夫方才已经当众摒弃了六朝风,如今也是新金陵派的一份子了,与你算是同道啊。”

高长江一时语塞,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这顾老头好像说得很有道理,想驳斥却又不知从哪里说起。

与高长江说了话,顾东桥却又发现了站在高长江身后的焦秀才。

那天晚上,他对焦秀才的印象可是极为深刻,是第一次遇到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

“现在,小友可否知道老夫是何许人了吧?”顾东桥仿佛是开玩笑说。

第六百五十九章 个人崇拜

一直以来在焦文杰的心目中,王逢元、何良俊、高长江这三位前辈都是很厉害的人物,都是需要自己这个贫寒后辈仰望的存在。

王逢元在秦学士出现之前,号称是南京年轻第一人,金陵三俊之一王韦的儿子,最顶级的文二代。

虽然他被横空出世的、更年轻的秦学士屡次踩来踩去,但能给秦学士当成名的踏脚石也是一种荣耀啊,别人想当还没这个资格。

何良俊虽是一个外地人,以注释秦诗起家,交际能力超强,交游也十分广阔。

纯凭能力被秦府认可并当了数年门客,现在还是二老太爷最信赖的读书人之一。

而高长江看似才华平平无奇,就是运气好攀上秦学士,但运气也是一种天赋和实力。

当年县学同窗百十人,为什么只有高长江能成为秦学士亲密战友?更别说还被秦学士拉进了源丰号钱庄,成为一名珍贵的小股东。

但在今天,焦秀才忽然发现,这三位前辈似乎也不过如此?

一个被秦学士横扫的过气老头,三言两语之间,就把三位前辈全都压制住了。

往常看起来十分高大的前辈们,此时此刻仿佛变得十分不起眼。

而且让焦秀才震动的是,顾老头都是这样的水平了,那传说中的秦学士又是何等样神仙人物?

被焦秀才崇拜成神仙人物的秦学士,今天也早早起来了,站在堂屋中茫然四顾。

自从跟着皇帝南巡以来,秦德威就没睡过几天安稳觉。直到回了南京家里,才能睡上好觉,当然是尽完补偿义务之后。

这日醒来,在堂屋四顾后,秦德威没发现两个儿子的踪迹。

“孩儿们呢?”他对顾娘子问道,而顾琼枝噙着笑意答道:“都去叔父那里了。”

秦德威忽然心头一紧,又问道:“你想干什么?”

顾娘子很有少女感的捏着手帕,明亮眼神里充满期待的说:“妾身想去春游。”

秦德威大手一挥,豪爽的说:“走!为夫陪你去花园坐坐!”

顾琼枝不满的强调说:“要出门!”

秦德威瘫在软榻上说:“就我这样的,能出去吗?万一被人认出来,这日子还能安宁吗?”

顾琼枝坐下来抓住秦德威的手臂,“我就是想出去,春季哪有不出游的?夫君上次与我游春,都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秦德威嘀咕道:“好娘子啊你也是快三十的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了,怎的还如此任性?”

顾娘子幽幽的叹口气,情绪到位了,下意识脱口而出:“唉!这大概便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头?杨柳色?秦德威立刻大惊失色,问道:“你从哪里学到的这句唐诗?”

顾琼枝答道:“前两年,有本挂着夫君你名字刊印的《唐诗三百首》,我偶然翻到这两句,真真说到了自己心里。”

“以后你不许再吟这首诗,我听着闹心,受不了!”秦德威严肃的指示说。

顾娘子只感到莫名其妙,夫君又抽什么风?这诗有什么问题?

然后秦德威忽然又反应过来,“等等,什么叫挂着我名字的《唐诗三百首》?”

顾琼枝有点骄傲的解释说:“就说这本《唐诗三百首》是你编的,上面署了你的名字。

在一开始,这书没写你名字时,根本卖不掉,其后书商就加上了你名字。

现在倒是十分流行了,听说与百家姓、千字文一起,成学童的启蒙读物了。”

秦德威极其无语,这南京城的个人崇拜风气简直没救了。

而且这年头的人也真没有姓名权意识,秦德威又咬牙道:“是哪个书商干的?胆敢假冒我名字!”

顾娘子见秦德威有点生气,连忙又解释说:“是藏书、印书大家罗凤老先生,据说七八年前,你随口对他说过编《唐诗三百首》这个创意,就是后来你发懒没做。

再后来罗老先生自己编完,送了书稿到府上,你叔父同意了用你名字。再说现在罗老先生前年过世了,你还计较个什么。”

秦德威还是无语,这罗凤到底图啥啊。

顾娘子回忆着说:“他和你一起署名的,名字还列在你后面呢。临死前他还说能够与你一起名传百世,死不为憾了。”

秦德威:“……”

这是世道疯了,还是人疯了?

这次他回南京的最大感受就是,仿佛人人都想对自己扑上来,人人都想从自己身上蹭一点好处。

连秦状元弃妇、秦状元踏脚石这种说法都能成为噱头,就离谱!

很多事情都是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以后会不会失控啊。

但纵然身为穿越者,对此也是无奈,这就是人情世故。

顾琼枝见秦德威发起呆,关切的问道:“夫君你怎么了?”

秦德威长叹一声:“我忽然有点害怕啊,不想让孩儿们读书进取了,以后给他们荫一个监生,做一个有品级的寄禄官足矣。苏东坡也说过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顾娘子不太会与夫君直接争辩,只委委屈屈的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现在想那么多作甚?

以后孩儿们若与你一样运气惊人,啊不,若与你一样学术出众,你还能强压着不许考取功名不成?”

秦德威摇头道:“你们妇道人家还是看不透,我怕的就是,若我将来能官至阁部,孩儿们运气肯定惊人,啊不,学术肯定出众!”

比如历史上翟銮在夏言被罢官后,当上了首辅,然后他两个儿子都学术出众,一起中了进士。

结果这事又被严嵩告发,嘉靖皇帝震怒,导致翟銮被罢官,退出了政治舞台。

顾琼枝怕秦德威心烦了,就督促说:“别想那么多了,出去游玩散心啊!”

秦德威知道自己拒绝不动了,点头道:“那走吧!”

顾琼枝却又问道:“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

秦德威漫不经心的答道:“随便吧。”

顾娘子略微感伤的说:“唉,想当年,你总是挑剔我的服饰,又要薄又要透,现在看都不想看了,真乃今非昔比了!”

第六百六十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在顾娘子的万般纠缠下,秦学士无可奈何的陪伴顾娘子着出了门,春游去也。

他其实也清楚,大概是即将离开南京的缘故,顾娘子想在南京多留下一点共同记忆,或者弥补一些遗憾,也是人之常情。

秦德威看着换衣服的顾娘子,问道:“往西走?”

往西有凤凰台,出三山门还有莫愁湖,都是胜景。

顾琼枝没兴趣:“我们都去过多少次了。”

秦德威又问:“往南走?”

往南出聚宝门就是长干里,以及雨花台,继续向南还有牛首山。

顾琼枝还是没兴趣:“我们也去过。”

秦德威再次问道:“那就往北走?”

什么鸡笼山玄武湖都在北边,也能看。

顾琼枝依旧无感,拒绝道:“北边太荒了。”

秦德威无语,“那你想去哪里?”

顾娘子毫不犹豫的指着东方说:“坐船沿秦淮河一路向东,你从来没有带我去过东边。”

秦德威:“……”

此时南京人确实有游河的习俗,比如说到了季节或者节日,就上船游河,又比如外地朋友来了,招待朋友也是安排游河。

但从秦府后门码头上船,沿秦淮河往东走一段,北岸就是府学和贡院了,至于南岸,呵呵呵呵。

所以东边当年都是王怜卿的势力范围,秦德威怎么带顾娘子去东边,时间管理之外也要讲究一个地域管理。

今天为了掩人耳目,秦学士特意戴上了很时髦的遮阳帽,宽大帽檐有意压得很低,叫别人一时分辨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