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11章

作者:随轻风去

张瓒很不满的斥责道:“你慌什么!秦德威也值得大惊小怪?”

门子叫道:“老爷你还是先看看名帖,秦德威说带着一万五千两银子!”

张瓒吃了一惊,下意识展开名帖看去,果然如同门子所说!

张大司马只想大骂,这秦德威是神经病吗?还真搬了一万五千两银子过来?

当初他狮子大开口,两件事一共喊出了一万五千两这样一个巨额数字,主要目的是劝退秦德威!

因为他并不想与秦德威正面冲突,所以才想着用这种办法,让秦德威知难而退。

毕竟一万五千两现银实在太多了,没几个人能拿的出来。而且就算能拿出来的,也不会舍得花在这里。

所以索要一万五千两好处的效果,其实相当于婉拒。

但谁能想到,秦德威这么神经病,听不懂婉拒的意思吗?

不,不是神经病,他就是故意的!

不然以秦德威的智商,怎么可能蠢到大摇大摆公然带着巨额银子来这里!

张大司马顾不得多想,赶紧挥了挥手说:“今日不见客了!赶出去!”

虽然没指名道姓把谁赶出去,但门子心里明白。老爷说怎么办,他这样的下人就只能照做。

回到大门这里,门子将张大司马的话传出来,又专门对秦德威说:“请回吧。”

其他访客虽然失望但也还好,全都只看向秦学士,都知道真正的热闹在这里。

只见秦学士极其愤怒,厉声对门子质问道:“大司马言而无信,是何道理?”

门子并不还嘴,只当什么也没听见。

秦德威又转向其他访客,依旧愤慨的说:“既然诸君在此,也来给我评评理!

前些日子找这张大司马办事,张大司马开口就是一万五千两,还不肯讲价!

我万般无奈的想尽办法,这才筹集了银子!得到的却是请回吧三个字!”

顿时一片哗然,先前大家都只是猜测,实际上也只看到了箱子而已。但听秦德威说了,才能确定那里面真的是银子!

在书房里,张大司马继续陷入了深思,秦德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分析出,秦德威对自己很不满,所以他今天带着一万五千两银子过来,其实也是负气之举,公然挤兑自己的意思。

但秦德威是什么样的人,张瓒也很清楚。秦德威做事不可能只是虚张声势就完了,肯定还有后续动作!

但张大司马绞尽脑汁,各种换位思考,也想不出秦德威还能有什么动作?

他也不理解,秦德威这样做有什么实际意义?

如果说是意图毁掉自己名声,他位极人臣又不求上进了,要名声有何用?

如果说是想坐实自己受贿实证,那也是可笑之极!难道带着银子去别人家门口,然后大喊几声就能算实锤?

第六百二十一章 想多了也没用

李小娘子在王怜卿院里玩了一下午,看着五个小美人排练《西厢记》挺有趣的。恨不能亲自化身张生,上去调戏下小红娘。

黄昏时候,李小娘子回到他们兄妹寄居的院落,却被哥哥李泾叫了过去。

李泾看着妹妹,长吁短叹的说:“咱们得考虑将来的事情了。”

要说目前他们兄妹的日子,其实过得也不错,但现在李泾这个当兄长的心里总是不大安稳。

三四年前,李泾从辽东来到京营,一直以班军名义在京营镀金。

经过三年“考绩”,再加上有征安南的功劳,李泾官阶从指挥佥事升了两级成为指挥使。

当然在京营里,即便指挥使也不算什么,尤其还是一个外地来的。

李泾目前在京营的实际职务只是某一团营的骑兵大把总,这差不多就是他的天花板了。

京师十二团营,每一团营都设有提督、坐营等武职,坐营下面又有协同坐营,这些都视为京营里的高级武职。

再往下,才是大把总、千总、小把总等中层武职,但中级和高级之间是有巨大鸿沟的,是两种不同层次的人群。

虽然说官阶与营官武职并不是一定要严格对等,但你不混到二品都指挥使这个档次的官阶,一般就别想当协同坐营官了。

所以李泾这个外地指挥使能在京营当个大把总,基本就到头了,没有未来了。

而且李泾身份始终是辽东派到京营的班军,根子还是在辽东,将来到底怎么办,实在让他迷茫。

与此同时,兄妹里的妹妹李淑跟秦德威的关系一直不明不白的,没名没份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秦德威肯定无法给妹妹正妻名分,又让李泾这个兄长不知道该怎么对老家人去说。

如今妹妹也是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了,实在不好再糊里糊涂的这么拖下去。

想到两人的未来,李泾就越想越烦恼,简直都是糊涂账。

李小娘子却没受影响,笑嘻嘻的说:“我还以为大哥遇到什么事情了,原来就是这些。”

李泾不满的说:“人生不是儿戏,难道对于将来,你就一丝忧虑也没有?”

“没什么可忧虑的!”李小娘子毫不在意的说。

李泾疑惑的问道:“难道你有了明确的想法?”

“没有!”李小娘子还是毫不在意的说。

妹妹这对自己人生完全不负责的态度,让李泾很生气,就想开口训几句。

但李小娘子又信心十足的说:“不用想那么多,问问秦先生就行了,秦先生会解决的!

像秦先生这种人,最喜欢别人听话。所以老实听他安排就好啦,还乐得自己轻松,真想多了也没用!”

李泾:“……”

一时间分不清,妹妹这是真傻,还是大智若愚?

李小娘子转身又往外走,“我这就去那边问问,大哥你就别白费心思自己瞎想了。”

她来到主院正房这边,正好撞见壕无人性回来的秦德威。

听完李小娘子的话,秦德威点点头:“我知道了,你让你大哥等安排就行了。”

这个答案完全在李小娘子预料之中,就笑着回应说:“那就劳驾秦先生!”

在旁边的徐妙璇问出了一个萦绕心里很久的问题:“为什么李家妹妹总是叫秦先生?听起来偏生分了。”

李小娘子其实也不懂,瞥了眼秦德威说:“他说这样听着有趣,就这样叫了。”

对李家兄妹的事情,秦德威还是挺上心的,第二天就去京营东官厅找王廷相了。

“前辈啊,有件事情要拜托你,你看你能不能答应。”秦德威风轻云淡的问道。

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王廷相对秦德威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莫得感情的抬起手,比划了一下回应说:

“无论老夫让不让你说,或者老夫答应不答应,那有用吗?所以你随意吧。”

那秦德威也不客气了,“是这样的,我看李泾这个人不错,你给他安排个协同坐营官镀镀金。”

虽然号称已经习惯了秦德威说话风格,但王廷相还很想指着辕门,对秦德威说一声“你圆润的滚”。

他知道,李泾是秦德威那个很能打的小情人的兄长,现在官阶已经升到指挥使了,在京营的武职是骑兵大把总。

但让李泾这个外来指挥使,在京营当一个协同坐营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中层武职与高层武职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简直就是两种阶级,想要跨越阶级,岂是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在京城有一大堆公侯伯,遍地是裙带的背景下,一个协同坐营官指不定就有十几个侯爵伯爵的关系户盯着。

于是王廷相耐心的解释说:“不是老夫不肯帮忙,考核叙功虽然归我这个总督负责,但武职选用其实更多还是看兵部。

一般正常不出格的人员选用,老夫或许还有几分面子,说几句话也就定了。

但你想让一个外地指挥使去当协同坐营官,已经超出了老夫的能力范畴,老夫真没有这样的权力!”

秦德威看着王廷相问:“真办不了?”

王廷相很坚决的答道:“真办不了!”

秦德威起身就走,嘴里念念叨叨:“本来还想着推你去当兵部尚书……”

“慢着!慢着!”王廷相喊住已经走到房门的秦德威。

又迟疑着问:“老夫岁数大了,耳朵不是很好用,仿佛听到你刚才说了兵部尚书四个字?”

秦德威回过头来,“我刚才掐指一算,张瓒这个兵部尚书当不久了。”

如果换成别人说这些话,王廷相或许不会当真,但这可是秦德威啊!

王廷相六十几岁的老眼,居然迸发出了不亚于年轻人的炽热,但动作很自然,轻轻捻须微笑:

“如果老夫能以兵部尚书兼京营总督,就有足够权力破格选用人才了啊,举荐令尊为巡抚也不在话下。”

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总有点不伦不类,虽说六部是一样的品级,但彼此之间也存在鄙视链的。

但无论如何排列,刑部和工部都是最底层,兵部比这两个地位高一级。

以实职兵部尚书兼京营总督,再加个太子太保,大概就是已经年过花甲的王廷相这辈子所能追求的极限了,属于那种人生死亦无憾的追求。

秦德威很怜悯的看着王老前辈:“没事多睡觉吧,梦里什么都有,现实中你想多了也没用。”

王廷相:“……”

既然说想多了没用,那你秦德威一开始提起兵部尚书干什么?就是为了逗着玩?

王老大人默默看了看外面的总督标兵,好想学话本里的大帅们,一声令下先打秦德威八十杀威棒。

秦德威觉得如果拿不出合理解释,可能走不出辕门,连忙说:

“老前辈你不能怪我啊,我肯定希望你能做兵部尚书,但你别忘了,还有个南征归来的毛伯温待用呢,所以说你想多了也没用。”

毛伯温也是正二品,是首辅夏言的同乡党羽,目前与曾后爹一样正处于待业状态。

王廷相四十几年官场经验,不点就能透,指着秦德威怒道:“你真是个魔鬼!”

秦德威回应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兵部尚书还是要按照正常推举流程产生。但不是我点你当下个兵部尚书啊,明白我的意思吗?

刚才你问我怎么办,我要说无可奉告,你也不高兴。你要问我支持不支持你,我是支持的,我明确告诉你这点……”

秦德威的暗示很明白了,我当然支持王老前辈你啊,但夏首辅应该会力挺毛伯温。

那王老前辈你以后是站老盟友夏言,还是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