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02章

作者:随轻风去

这两人都是触犯前首辅张孚敬后回老家去了,这次统统被嘉靖皇帝不计前嫌的召回。

就是霍韬脸色不甚好看,作为张孚敬的同党和亲密战友,看着当年顶撞自己的人一个个被召回,不知心里是何滋味。

应该说,嘉靖皇帝给太子准备的东宫班底,不可谓不用心,在当今也堪称星光灿烂了。怎奈最后还是造化弄人,最后集体扑街。

秦德威一边听着别人提名人选,一边在心里暗暗点评时,冷不丁的就听到大学士顾鼎臣推荐华察为左赞善。

扑哧!秦德威突然就笑出了声,猛然听到这个名字有点绷不住。

众人不知为何都想打人,这有什么可笑的?你秦德威今天没完没了的故弄玄虚,也是够了!

又是一个只有秦德威自己才知道的梗,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位华察以后在老家的外号叫华太师。

没错,就是后世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民间故事里,那位华府华太师的原型人物。

虽然华察实际上比唐伯虎小了三十岁,但民间传说不考据那么多。

“秦德威!”忽然从宝座上传来声音。秦德威也是久经训练的朝臣了,立刻条件反射般的出列。

但嘉靖皇帝没有理秦德威,反而对吏部尚书许瓒问道:“秦德威现今是何官职?”

手底下这么多大臣,大明官制又挺交叉复杂,尤其词臣官职看起来都差不多,嘉靖皇帝也不可能很精确的记住每一个人的全部官衔。

还好刚为秦德威的任职问题操过心,许瓒还是能答得上来,立刻奏道:

“秦德威已经辞去右庶子,目前只是从五品侍读学士,兼鸿胪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另有升迁之诏旨,不过尚未拟定。”

情况有点复杂,嘉靖皇帝一时间还没琢磨明白。

秦德威立刻进奏道:“陛下不必计较臣之官职,只要能为陛下效力,臣也不甚在意身外之物,就算降到从五品也无所谓!”

经过这番“提醒”,嘉靖皇帝终于反应过来了。

秦德威的正五品,是因为加了右庶子。而刚才痛快的批准了秦德威辞去右庶子,又没有别的补偿,那么秦德威就只是个从五品侍读学士了。

所以等于是说,平白无故的把秦德威从正五品降到了从五品。

本来征伐安南的功劳就不赏赐了,而修蒋太后《女训》的赏赐还没落实,结果刚才又把秦德威降了级,这也实在太欺负人了。

纵然再刻薄寡恩的皇帝想到这点,也有些不好意思。

秦德威趁机又说:“臣刚才言及,不愿见词臣圈地自封,只知寻章摘句,乃是肺腑之言也!词臣迁转朝臣之惯例,请从秦德威始!”

其余人大吃一惊,你秦德威反体制不只是说说,竟然还来真的?

秦德威刚才故意主动请辞右庶子,卖卖“无辜”被降级的惨,等的就是现在这个机会。

他很清醒,嘉靖皇帝在南巡结束后,就要心灰意懒的进入修仙模式,以后就基本不上朝了。

可以说,今后就算是翰林词臣,也没什么机会面见皇帝了。那继续当这个翰林词臣,还有什么用?

接触不到皇帝的词臣,那就是纯粹的摆设!与其在翰苑虚度光阴,不如转型去外朝掌握点实权。

现在这个局面下,已经感到内疚的嘉靖皇帝总不会亏待自己吧?

起码四品实权官员起步,大理寺少卿、通政司左右通政都挺不错的,或者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北直隶也不错。

但别人理解不了秦德威的思路,真觉得今天的秦德威彻底失心疯了,就像是被人魇镇了一样!

嘉靖皇帝狐疑的看着秦德威,久久不语。

今天别人都打破脑袋想往东宫塞人,只有你秦德威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辞去东宫官职!

甚至你连词臣都不想做了,居然想迁转到外朝去!

还是说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以此来引人注意?但嘉靖皇帝又不认为,秦德威是这种做事毫无目的的浅薄的人物。

嘉靖皇帝沉吟良久后,才再次开了金口说:“方才准许秦德威辞去右庶子,似乎有些草率,实在亏待有功之臣。”

秦德威连忙说:“此乃陛下之圣明,臣确实不适合辅佐东宫!”

嘉靖皇帝还是没理秦德威,又对首辅问道:“东宫官属可还有缺位?”

夏言看了看记录,答道:“方才已经议定完毕,当前已无缺位。”

嘉靖皇帝就吩咐道:“那就再加一个官职。”

夏首辅有点懵,加什么?

嘉靖皇帝就补充说:“复置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

夏首辅更懵了,八九十年前,朝廷就罢设左、右春坊大学士了啊。

在最早期,内阁阁臣曾经借用过左右春坊大学士的官衔。

后来内阁阁臣改用殿阁大学士为官名,比如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之类的,不再借用左右春坊大学士。

但左右春坊大学士这个官名太霸气,很容易与内阁大学士官名混肴,所以罢掉不设了。

大臣们无语至极,皇上又要搞什么鬼?

虽说大家已经习惯了嘉靖皇帝经常抽风,但这皇帝总能在大家意想不到的角度又抽个风。

嘉靖皇帝这才看向秦德威,继续下旨说:“任命秦德威兼左春坊大学士,不参与东宫讲读事务,只负责监察。”

群臣顿时哗然,陛下对秦德威实在太宠爱了,难道就因为他是“嘉靖男儿”?

秦德威明明已经表示想去外朝,陛下都舍不得放他走?

连“左春坊大学士”这种作古快一百年的官职,都踏马的翻出来送给秦德威了!

虽然这官只是个正五品,但名字叫“大学士”啊!又因为历史渊源,堪称极其特殊的一个官职!

但这个任命,却宛如晴天霹雳,直接炸在秦德威头顶,连谢恩礼节都忘了。

东宫那可是个大坑啊,自己已经逃出来了,为什么皇帝非要把自己拽回去?有病吗?

秦德威慌忙的叫道:“陛下!臣何德何能,万万当不起!不敢领命!”

嘉靖皇帝暗暗冷笑,虽然想不明白你秦德威为什么想跑,但不要紧,朕可以让你跑不掉,看看你到底在想什么!

你越不想,朕越要用你!权柄操于君上,从来不是依照臣子想法来的!

第六百一十二章 双学士

秦德威今日机关算尽,连十三年后都算到了,唯独没有预判到嘉靖皇帝的预判。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对东宫这块蛋糕不争不抢的逃避态度,不知道触动了哪根弦,反而让嘉靖皇帝产生了逆反心理!

可秦德威又不能明说为什么不愿意去东宫任职,只能苦苦哀求:

“请陛下收回诏旨!臣实在年轻,来日方长,升迁不急于一时啊!”

言辞恳切,就差哭了。

嘉靖皇帝懒得纠缠不休,直接对秦德威下了最后通牒:

“再将尔侍读学士升为翰林学士,兼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再敢不从,以抗旨论处!”

嘉靖皇帝有一种直觉,以秦德威之聪慧,肯定觉察到东宫可能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才会尽力躲开。

但如果直接问秦德威,他肯定不敢说或者不能说,所以就只好把秦德威强行留住,若有问题他也跑不掉!

还有,如果用严嵩总领东宫事务,那么用秦德威可以制衡严嵩。

众人不明白皇帝的权术直觉,只觉得秦德威这官职太不妥当了。不是说复古不复古的,简直就是有点乱制。

有人想出面劝谏皇帝,但听到皇帝这斩钉截铁的口气,顿时也不说话了。

嘉靖皇帝喜好胡乱改制,不是一次两次了,谁能劝得动?

不过众人羡慕也是真羡慕的,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这是什么神仙官职?

别说只是正五品,可那双学士的逼格与虚荣,简直天下无双了。

在一百多年前早期,内阁制度草创不成熟的时候,“翰林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再加个“预机务”,基本就是早期首辅排面了。

这样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的古早双学士官职,今天却被皇帝复刻出来,送给秦德威。

只有秦德威差点吐血,门面虚荣有什么用处,将来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毫无卵用的官职!

严嵩刚才说过了,年轻人心性不定,将来存有变质可能,不适合东宫官职!

霍韬刚才也说过了,过于年轻的东宫属官,辅导太子时间太长,容易尾大不掉,产生伊霍那样的人物!

这些都是汲取了历史经验教训,非常有道理的话,陛下你为什么不听从?

真是一个自以为是的昏君啊!

其实秦德威还有最后一个能让嘉靖皇帝破防并改变主意的办法,就是大喊一声:“杨慎更合适这些官职!”

但他不敢,只能怂了。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充满着许多无奈。

按照官场惯例,詹事府官员必定同时也兼任翰林官职,所以今日过后,原有的词臣局面算是产生了天翻地覆变化。

等文华殿散了后,消息立刻就传遍了朝廷各衙署。

三个大学士回了内阁,七个部院大佬和一个秦德威出了午门。

大多数散朝出宫时候,张老师和王师叔为了避嫌,往往不会与秦德威同行。

但王廷相却不避嫌疑,经常与秦德威一起走,更接近于忘年交关系。

“你这是什么表情?好似别人欠了你几万两银子。”王廷相很奇怪的问。

秦德威心情不佳,不想说话。

王廷相难以理解,又长叹一声对秦德威说:“如果有可能,老夫真想拿尚书来换你的双学士。”

秦德威也很实在的回应说:“我也想拿自己这无用的双学士,去换你的刑部尚书兼京营总督。”

听到“无用”二字,王廷相感觉自己信仰受到了侮辱,不满的说:“老夫这是真心话!”

秦德威继续回应道:“我也是说真心话!”

王廷相对此完全不信,在他看来秦德威这就是装逼,所以只想暗骂几句“装逼遭雷劈”!

四十年前王廷相中进士后,被馆选为庶吉士,但三年散馆时,王廷相却没能留在翰林院,被打发外放了。

于是乎王廷相的官场天花板就是尚书了,大学士则没可能,因为非翰林不入内阁。

这是王廷相心里永久的遗憾,所以王廷相对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这样的官职,要多眼馋有多眼馋。

秦德威又问:“张延龄在刑部最近怎样?”

从嘉靖十二年起,张延龄在刑部天牢关押也快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