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400章

作者:随轻风去

正五品词臣直接加詹事府少卿,升为正四品本来也是常规操作,比如礼部尚书张潮张老师当初就是这么过来的。

但秦德威实在太年轻了,直接上正四品词臣,无论亲仇所有人都觉得太踏马的夸张了。

要知道,理论上词林官最顶级就是三品,并具备了入阁或者转尚书的资格。

二十岁就冲到四品词臣,只差一步就成为内阁大学士或者尚书的候选人,听起来像是搞笑。

许天官拧着眉毛,非常慎重的说:“詹事府少卿非资深翰林官不可兼任,秦德威年资太浅,不足以当之。”

这不是他对秦德威有意见,完全出自平衡朝堂的公心。

说完后,许天官又看向秦德威,试探秦德威的反应。

秦德威很淡定的回应说:“在下真心无所谓,反正都是为皇上效力,什么官职都一样。

说实话,我心里并无定数,任由诸君评定而已,即便让我出任国子监祭酒我也不介意!”

众人心里一起吐槽,可别提国子监了!

于是许天官拿出了一个方案:“秦德威翰林词臣官职可以不变,另加一个非词林的四品官职,也算是一种变通了。诸君意下如何?”

四品词林官太尊贵了,不能轻易给,就只能加一个其他序列的四品,同时保留原有五品词臣官职。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照顾到品级牌面,又保持了词臣身份,对朝堂格局冲击也不至于太大。

又是霍韬开口提议说:“秦德威的鸿胪寺少卿升为正四品鸿胪寺卿,其他依旧,这样最顺。”

秦德威无语,这样与过去有什么区别?除了表面上五变成了四,居然什么都没变?

再说他的本官可是翰林词臣,又不是鸿胪寺!

鸿胪寺官职只是为了搭配提督四夷馆而套的,那种三流衙门,挂一个少卿或者正卿有么区别?

大部分人居然觉得这样安排挺合理,秦德威顿时感受到了来自朝臣集体的深深恶意!

既然这样,那就掀桌子吧!

第六百零九章 玩这么大!

秦德威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是排资论辈观念根深蒂固所形成的强大惯性。

他秦德威的官衔看着花样挺多,什么詹事府右庶子,什么侍读学士,什么鸿胪寺少卿兼提督四夷馆的,似乎琳琅满目。

其实本官只有一个,那就是从五品侍读学士,这就是秦德威一直被称为秦学士的原因。

詹事府右庶子是无任何实际内容的虚衔而已,只为了将秦德威抬高到正五品。

如果秦德威这次品级提升到了正四品,而其他都不变的话,那么本官还是侍读学士这个从五品。

虽说秦德威也不在意升官,但顶着四品虚衔,实际上依然做着从五品的实官,升了跟没升一样,那可就很没有意思了!

不能让别人形成印象,以为他秦德威是个只会默默接受的老实人啊!

所以秦德威对许天官行个礼道:“在下只是恰好路过,本来要去左顺门投奏疏的,暂且告辞!”

除了面见皇帝之外,大臣上疏途径大致有两种。

大部分情况是把奏疏交到通政司,然后由通政司每日早晨汇总,于左顺门交给宫里。

另一种就是大臣亲自跑到左顺门,直接投疏。当然普通大臣进宫没那么便利,一般秦德威这样的翰林词臣才能如此。

许天官懒得挑理了,你秦德威刚才还说过,是鸿胪寺卿樊大人恰好生病所以让你代替列席!

说完后秦德威又掏出本奏疏,对众人晃了晃,随即就往外走。

其实大部分人都能看得出来,秦德威对结果还是有点不满意的。但就是官场,就是首辅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啊。

同时众人也心如猫抓,很想知道秦德威奏疏里到底写了什么。

秦德威特意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绝非无的放矢,肯定有点什么事情!

目送秦德威离开后,许天官咳嗽一声,对众人开口道:“继续议事!第二件是……”

但许天官却发现,多数人都心不在焉,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反正众人完全没心思开会了,许天官这个主持人无可奈何。秦德威明明已经走了,却又好像没走。

有个人声音大了点:“秦学士年少气盛,莫不是要赌气请辞吧?”

当即又有人反驳:“不可能,如今圣心忧烦,中外小心皆翼翼,秦德威哪敢胡闹?”

这时候,今天一直沉默的户部尚书王以旂忽然开了口,很淡定的说:“诸君不用乱猜了,秦学士只是想要上疏请立东宫以固国本。”

众人齐齐愕然,整个东朝房瞬间鸦雀无声。

他们确实有预感秦德威要玩一把大的,但也没想到玩这么大!

还有些人饶有兴趣的看看户部尚书王以旂,再看看礼部尚书张潮、刑部尚书王廷相。

细节很有趣啊,谁是秦德威最信赖的工具人,一目了然……

等短暂的寂静过后,东朝房里爆发出了更大的讨论热度。

自从嘉靖皇帝有了儿子,前两年不是没有人想过上疏提议立太子。

但大家也都知道,嘉靖皇帝这个人喜怒无常,性格又非常敏感多疑,劝他立太子实属风险莫测。

万一皇帝觉得这是嘲讽他身体不好,那就玩砸了,所以还是秦德威胆子大。

而且更让众人都想不通的是,你秦德威对升官不满意,与提议立太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难道提议立太子,就能让你更满意的升官?

但就算立了太子并设置东宫属官,那也是国本大事,容不得你秦德威在里面趁机渔利。

如果是说想政治投机,那皇子才两周岁又三个月,要投机也太早了!

从东朝房出去就是午门,过了午门走几步就可以到左顺门,所以秦德威很快就投了奏疏。

于是乎没过多久,还在东朝房继续开会的众人就看到,秦学士重新出现在了东朝房门口。

虽然不明白秦德威为什么又回来,但大家有很多疑问想问。

许天官忍不住就率先发问:“你真上疏请立东宫去了?”

秦德威打个哈哈说:“原来诸公已经知道了?没错,确实如此!”

许天官又问道:“你为何如此做?”

秦德威一本正经的答道:“陛下南巡在即,按照祖宗规矩,应该有太子留守京师监国,以防京师无主生乱!

所以才要谏言陛下为了南巡,请速立东宫,以稳定天下人心。”

这个理由非常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完全没问题,就是多疑猜忌的嘉靖皇帝也挑不出理。

但众人有点无语,大家想知道的为什么,并不是这个官方说辞里的为什么!

只有霍韬习惯性的斥道:“国本大事,你一个小小词臣也敢妄言!所图不过邀名买誉,以此希求幸进而已!”

秦德威嗤笑了几声,不阴不阳的答道:“霍总宪莫非忘了,在下官居詹事府右庶子?

所以在下为东宫之事发言,乃是尽职尽责,天经地义,有何可以指摘?”

众人:“……”

从制度上来说,詹事府是东宫官署,詹事府官员都是东宫属官。

可现在根本没有太子,所以詹事府官职都是纯粹的虚衔。

不过翰林院官衔根本不够用,所以才会用詹事府的官衔,这是词臣的惯例,翰林院和詹事府等于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所以说,你秦德威那詹事府右庶子,是为了给你们词臣加品级,所套用的虚衔啊!

等等,似乎又有个问题!

假如真立了太子,东宫有人就不虚了,那东宫属官詹事府右庶子还是虚衔吗?

卧槽!众人想到这里时,脑子都有点乱!

所以秦德威到底想干什么?就为了把正五品虚衔变成实官?为什么秦德威的操作总是叫人看不懂?

秦德威没管别人怎么想的,就指着霍韬狂喷:“连一件如此尽忠本职的事情,都能遭到霍总宪的恶意揣测和无故质疑!

这只能说明你心术不正!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又好比疑人偷斧!

想必从你这样的奸邪眼里,看什么都是卑鄙虚伪!请勿多言,免得脏了我的耳朵!”

秦德威喷得正嗨时,忽然有个太监站在东朝房门外,探头看了看,便道:“正好诸君都在这里,也省得一处处跑了!”

然后那太监又高声道:“皇上口谕,召尚书、都御史上殿!”

第六百一十章 大洗牌(上)

没人知道,这次太监传旨其实救了霍韬一命。

可能有高血压心脏病之类问题的霍韬被秦德威狂喷后,刚才已经很接近猝死边缘了。

但太监传旨打断了秦德威,也让霍韬缓了过来。随后听到太监又加了一句:“另召秦德威也上殿!”

众人接了旨后,不约而同的齐齐看了秦德威一眼。

六部尚书加都御史合称七卿,是最核心的大臣,但七卿之外居然又多召了一个秦德威。

所以情况已经不言而喻,肯定皇帝是第一时间看到秦德威奏疏了。

不然的话,大家也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了。

而且只召见外朝的尚书、都御史这种最核心大臣,说明不是那种集思广益的议论,是真要做出决策了。

今日的东朝房廷议就此中断,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再加一个秦德威,一起走出东朝房,并从午门进宫。

也是有点巧合,嘉靖皇帝已经两个月不理朝政了,今天才到文华殿看奏疏。

秦德威上疏请立东宫,这事干系实在太大,内阁也不敢拟旨,第一时间直接送到了嘉靖皇帝这里。

然后嘉靖皇帝就传诏,召见内阁大学士和外朝尚书、都御史等核心大臣,将东宫之事定下。

核心十人团和一个秦德威上殿后,嘉靖皇帝就让太监将秦德威请立东宫的奏疏宣读了一遍。

其实这事毫无争论,皇帝有了这个意思,所有大臣更是欢迎,立太子就是顺理成章,毫无阻碍。

而且人选也没争议,现有的皇子中,并没有皇后嫡子,年纪最长的皇二子朱载壑。

所以太子人选毫无疑问的,就是不足三周岁的皇二子朱载壑,从此大明就有了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