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81章

作者:随轻风去

这样除了你秦德威之外,别人都能解放了!

然后秦德威忽然又多了几句嘴:“臣读书少,又年轻智浅,学识驳杂不精,所以只想到了些难点,却想不到怎么解决。

但礼部严尚书学问渊博,又主持礼部事务,应该可以答疑解惑,破解这几个难点。”

卧槽!严嵩也像是被激活了,细长的眼睛快睁成椭圆形了。

秦德威这个杀千刀的奸臣,竟然乾坤大挪移,硬生生的临时制造出一个黑锅,然后甩到了自己手里!

那些都是礼制方面的问题,如果自己身为礼部尚书,在专业方面不能说出点见解,就是不称职!

而且嘉靖皇帝性情多疑,自己如果不予答解,谁知道皇帝会怎样怀疑?

但如果将“称宗入庙”的难办之处都破解了,岂不就成了自己支持称宗入庙,还是第一个公然支持的人?

对于礼制问题,对严嵩这样的老书生来说,其实没有不能破解的。

只要肯翻书去,总能从浩如烟海的经史中找到点根据,并编个自欺欺人的理由。

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能不能这样做?

面对秦德威丢回来的黑锅,严嵩比秦德威多犹豫了几个呼吸。

但就是这几个呼吸的迟疑时间,引发了嘉靖皇帝一次皱眉。

严尚书不敢再多想,立刻开口说:“臣有所思,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化解方才说到的这些难处。”

众人立刻又抛弃了秦学士,满怀期待的注视着严嵩。

你严尚书来当奸臣也可以的!反正你是礼部尚书,这件事本来就是礼部事务,你当个奸臣也是顺其自然!

严嵩咬咬牙,继续说:“可在太庙之旁,为献皇帝另建新庙,与太庙同列,规制等同于太庙!

如此一来,那些难处便迎刃而解。其一,专建献皇帝庙,神位可以万世不迁,无后顾之虞。

其二,不用再惊动其他祖宗神位,也不存在太庙位序问题了,堪为两全其美。”

众人听到这里顿时惊呆了,也真难为严尚书了!

竟然能在如此短暂的、几个呼吸的时间里,能想到这样糊弄事的办法!

与秦学士真乃一时瑜亮,谁去当那个被黑锅的奸臣都可惜了。

就是秦德威也大吃一惊,严嵩的办法听起来很有可行性,而且非常实用。

如果这个主意被采用了,那岂不就全是严嵩的功劳了?

不行,不能让严嵩独出风头!秦德威心念急转,有了主意,便又开口道:

“严尚书所说办法确实可行,只是献皇帝庙这个名号不够庄严。

所以臣刚才也想到了一个名字,可称之为世庙,寓万世不迁之意!”

秦德威心里暗暗分析过,未来的明世宗应该喜欢这个名字吧……

嘉靖皇帝突然从宝座上站了起来,脸色狂怒,暴喝道:“一个个的都是混账东西!胆敢一起哄弄朕!”

第五百八十四章 谁是奸臣(下)

秦德威不是没见过嘉靖皇帝发火,但嘉靖皇帝这样冲着自己失态动真怒,还真是第一次。

嘉靖皇帝当然怒了,今天只有一个讨论主题,就是支持不支持称宗入庙!

重点在于“支持不支持”,而不是“称宗入庙”!

而严嵩和秦德威扯东扯西的,越扯越跑题!看着还挺象是默契打配合,妄图一起把事情糊弄过去!

想到这里,皇帝忍不住继续骂道:“你们二人沆瀣一气,串通勾结,联手愚弄君上,就是如此作臣子的?”

秦德威大惊失色,陛下你怎么可以这样污人清白?谁与严嵩联手了?

陛下你的言行都是要记在起居注和实录里的,你说话要对历史负责!

其他朝臣只觉得不可思议,就凭秦德威与严家的关系,怎么可能勾结?

刚才两人那表现,明显也是互相甩锅,何来的联手?

只能说,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主观感受也不一样。

嘉靖皇帝本以为经过十几年“修理”,如今朝廷中都是自己一言堂了,今天动议肯定顺利通过。

也不求全都支持,有那么几个站出来表态赞同就完事了,其他人不说话也没关系,充当背景板就好。

但是今天大臣们集体冷漠,唯二被推出来说话的还互相甩锅,不肯承担“责任”,这情景给了自以为“尽在掌握”的嘉靖皇帝当头一棒。

当场嘉靖皇帝就生了一肚子气,情绪发泄起来话有点多,又对某“嘉靖男儿”狂喷道:

“朕自宗藩继大统,世字来者当用作宗号,今被秦德威你这无知小儿施之于皇考,你要置朕于何地,又使朕心何安?”

卧槽!群臣内心一片哗然,皇帝他气昏头了?居然口不择言到自己给自己上庙号?

“世字来者当用作宗号”这句话的意思明显就是:世字按礼法肯定要给我支系继大统的朱厚璁用,我踏马的驾崩后,庙号应该就叫世宗!

自己讨论自己驾崩可还行?

庙号这东西和谥号一样,都是后人给先人上的,哪有自己活着就给自己定庙号的道理?

秦德威也彻底懵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难怪很多人对嘉靖有“喜怒难测”这四个字评价,今天算是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以后史书上记载世宗这个庙号时,会不会说是自己在嘉靖皇帝生前提出的?

只有与秦德威一起被皇帝问责的严嵩,心里又是嫉妒又是庆幸。

嫉妒的是,皇帝就算要骂人,也是先想起秦德威!庆幸的是,火力先集中到秦德威那里了,自己这边轻省不少。

忽然听到秦德威开口谢罪,然后又迅速道:“陛下教诲极是,令臣醍醐灌顶!

臣此刻已经醒悟到,严嵩另建新庙之说,实乃荒唐无礼,欺君罔上!”

严嵩顿时也大怒,在这个一起被皇帝责骂的时候,你秦德威还不忘内卷!实乃奸臣嘴脸!

又听秦德威继续说:“祖宗列圣欢聚,独让献皇帝神主另居,人情不堪,时义不顺,岂有让陛下无亲亲之礼乎,可见严嵩残狠之处!”

嘉靖皇帝本来还想骂几句严嵩,却没想到,秦德威却帮着自己骂开了。

而且骂的角度很不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又彰显了自己“孝”的大义,于是嘉靖皇帝就听着秦德威骂了。

最后秦德威说:“若严嵩好自为之,迷途知返,尚不失为善也!”

大臣们本来就这么听着,没想太多。

但听到这里时忽然感到,熟悉的套路又又又来了,黑锅又又又被甩到了严嵩手里!

一开始,秦德威确实只是帮着皇帝出气似的,把严嵩骂了一通,扣上了一个“残狠虐待献皇帝神主,妨碍皇上尽孝”的大帽子。

然后呢?然后就该严嵩表态了啊!而且严嵩还能怎么表态?

严嵩稍稍愕然,他这辈子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秦德威的套路!

“严嵩!你还想说什么?”宝座上嘉靖皇帝淡淡的问道,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逼着礼部尚书这个关键位置支持自己。

秦德威重新安静下来,静静等待历史性的一刻。

去吧,严尚书!作为历史级别的大奸臣,请开始你的表演!一直往前走,别往两边看!

“称宗入庙”就是你权奸生涯的起点,不然你怎么能讨得嘉靖皇帝的青睐,又怎么能进位大学士并当上首辅?

反派奸臣这就是你严嵩的宿命啊,也是你的历史使命,不要再逃避了!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严嵩缓缓地叩首,然后谢罪说:“臣思虑不周,乱议另建献皇帝庙,万死莫辞!

至于献皇帝宗庙事,臣今日不敢妄议!容臣再三思!”

因为刚才一起挨训,距离严嵩很近的秦德威极度震惊!目瞪口呆!

面对目前这样的高压,严嵩居然仍然不肯明确表态支持“称宗入庙”!

这还是严嵩吗?这还是历史上那个无底线谄媚皇帝的大奸臣吗?

秦德威这穿越者感到一丝丝茫然,不应该是这样的,严嵩明明应该是支持“称宗入庙”的,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管别人怎么想的,但嘉靖皇帝被彻底激怒了,蛮不讲理的喝道:“严嵩无人臣之礼!革职!”

“陛下!”大学士夏言急忙出列,“严嵩罪不至此!其本意不差,实乃无心之过。”

又有几名重臣附和,一起出面劝谏。

嘉靖皇帝脸色阴晴不定,片刻后又改口说:“罚俸一年,降秩一等,勒令闭门思过一月!”

秦德威看着严嵩,恍恍惚惚,一时间忠奸莫辨,难道严嵩被自己逼迫到打算走忠直路线了?

假如这是蝴蝶效应,那么可能就是迄今为止,自己对历史进程最大的改变了。

等等!秦德威又想到一个问题,连自己看严嵩都感觉眉清目秀了,那别人呢?

更揪心的是,别人又怎么看自己?与严嵩相比较,自己是不是接近于奸臣?

最要命的是,嘉靖皇帝会不会觉得自己比严嵩更适合当奸臣?

这踏马的,今天自己和严嵩之间,到底谁占了上风?

此时文华殿气氛极其紧张,大臣怕刺激到皇帝不敢说话,秦德威也更不敢开口。

他之前完全没预料到,情况会变成这样。

而嘉靖皇帝也有点下不来台,感觉今天可能不好收场。在没有新的准备之前,他也不敢再继续逼问了。

如果群体情绪被激化,又冒出几个不怕死的当场拼命死谏,那他作为皇帝也很难办。

还是等首辅李时病逝,内阁真正空缺了,再次发动或许更好些?

在这所有人都骑虎难下的时候,太监系统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东厂秦福施施然的从边角阴影里走了出来。

并凶狠的对嘉靖皇帝奏道:“臣方才监殿,照得秦德威三大罪状!特来弹劾!”

众人:“……”

好吧,虽然这个打岔很生硬,但总比没有好。

得到嘉靖皇帝许可后,秦太监继续奏道:“其一,秦德威屡屡胡言乱语,毫无可取之处,此为扰乱朝议!

其二,秦德威有未经奏准,擅自抢话出言的行为,此为慢君之罪!

其三,秦德威有一次偷眼仰面视君的动作,此为狂悖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