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73章

作者:随轻风去

这个阅卷时间其实很不科学,但秦德威目前也改变不了什么。

流水般的试卷分发至各房,经过各房同考官阅看后,又各自选出二三十份试卷,送到秦德威手里。

根据秦德威要求,首篇文章做得比较新颖的,掺进去一点气学理论的试卷,基本都被各房选了出来。

最后秦德威亲手点出一百三十五份试卷为正榜,并排定了名次,其余的都充当备卷和副榜。

直到这个时候,秦德威瞧着手里的一份份看不到姓名、看不出笔迹的试卷,才觉得乡试有点意思了。

现在给他的感觉,就好像是开盲盒。不知道每一份试卷拆开名字后,到底是个什么人物。

到了正式填榜日,内帘外帘不再隔绝,所有提调、监试等官员与考官汇聚一堂,场面喜气洋洋。

然后所有被秦德威点中的一百三十五份朱卷,按名次编号被堆放在大堂上。

在欢声笑语中,从第六名开始拆底稿墨卷看名字,写入草榜。

从第六名一直到最后一名,都写入草榜后,又从第五名开始,倒着往前拆卷。

秦德威听着一个个被拆出来的名字,表情一直假装淡定,看起来很公正无私的样子。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些新科举人以后就算是自己的门生了,不知道有几个能再接再厉,继续会试考中。

听到第九十一名文姓考生时,秦德威又叹了口气,哎,浪费了一个名额啊。

此人都六十八岁了,以后对于官场完全没用啊,自己做人实在太善良了,连六十八岁的人都收。

等拆到第一名试卷时,就是整个填榜过程的最高潮时候。

第一名解元,当然就是每科乡试的最高光人物!

就连假装淡定的主考官秦德威,这时候也提起了精神!

不知道自己亲手点出的解元,究竟是个何等人物。

但秦德威相信,无论这个解元是谁,一定是个科举考试的超级幸运儿!

能被自己这个穿越者兼史上最年轻状元选中,简直几百年修来的福气,得到了科举之神的祝福!

在秦主考端着茶盅,略略失神的时候,负责唱名的书吏高声叫道:“第一名,苏州府昆山县归有光,易经!”

噗!秦德威一口茶水直接喷出,这可真踏马的是个科举幸运儿啊。

两边其他官员齐齐惊讶,这个叫归有光的考生有什么特别的,能让主考官为何如此失态?

然而只有秦德威自己才明白,自己为何震惊了。

归有光,大明著名文学家,也是大明公认最强的散文家。

此人的代表作就只说一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这句话,也是五百年后网上最广泛流传的古文名句之一了,由此可见功底。

当然在眼下嘉靖十六年,归有光的发妻虽然已经去世,但这棵树还没长大呢。

不过归有光除了文学成就之外,科举成就也非常著名,原本历史时空里,归有光八次会试不中!

这么大一个文学家,连续参加八次会试都没考上,直接创下了大明的会试落榜纪录!

此人不幸运,谁还敢说幸运?秦主考预感没错,自己亲手点出的解元果然是极品幸运儿。

这个时候,秦德威忽然又想起了,那位第九十一名的文姓老头。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文老先生第十次乡试吧?如果不是自己蝴蝶效应,这文老头一辈子都没中举。

反正前面九次落榜,这大概算是大明乡试落榜纪录。

所以与乡试九次不中的文征明比起来,归有光这个科举成就实在不遑多让。

秦主考不由得暗暗感慨,归有光与文征明这两个人,在原本时空上,一个是未来会试落榜纪录保持者,一个是乡试落榜纪录保持者,堪称是大明科举考试的卧龙凤雏啊。

后世常年一起被拉出来,当成批判科举埋没人才的素材案例。

然而这一对卧龙凤雏,却一起上了自己主考的乡试榜单,缘分妙不可言。

主考官莫名其妙发呆,堂中欢快的气氛忽然就紧张起来。

众人纷纷暗想,莫非主考官想重新调整名次了?还是说想罢黜几个人,再从备卷换几个人上来?

直到秦德威自己回过神来,才觉得大家可能误会了什么,连忙挥手下令:“就这样吧,填正榜!然后发榜!”

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意弄人

秋风萧瑟,又是一科乡试的放榜日。

对于聚集在金陵城里三四千名考生而言,这是最紧张的一天了。

接下来是狂欢,还是落寞,全看今天这张榜单上有没有自己的名字。

还是老惯例,乡试榜将被放在彩亭里,从贡院送到应天府府衙张挂。

位于府衙附近的三山街太白楼,算是公认的最佳等待位置之一。

今年也参加了乡试的太白楼少东家高长江,早早就将二楼封闭了,只用来招待有关系的朋友。

此时二楼气氛很不错,毕竟大家都是提前知道了题目的人……

这也是高长江封闭二楼的原因之一,为得就是能畅所欲言,免得有闲杂人等听到不该听得东西。

高长江和邢一凤,以及几个县学同窗坐在靠窗的一桌。

从淮安府过来的吴承恩因为寄住在秦府,所以与秦家门客何良俊混熟了,坐在另一桌。

然后王逢元扶着本科最老的考生文征明老先生,从楼梯上来了。

文征明与前盟主顾东桥交情不错,也认识王逢元父亲王韦,王逢元算是晚辈身份。

虽然王逢元与顾东桥分道扬镳了,但是与文征明的关系还维持着。

跟着文征明一起来的,还有苏州两个士子,这样二楼也就没剩多少位置了。

高长江对文征明行了个礼,奉承说:“我们都心神不宁,只有衡山老先生养气功夫十足,镇静自若啊。”

文征明极度别扭的说:“老夫本来不想中,自然无欲则刚!”

高长江笑道:“老先生若是不想中,那又为何来考试?”

文征明也很无奈:“报名的时候,并不知道主考官是谁!”

高长江想了想,十分笃定的说:“其实依我对秦板桥的了解,老先生你这回必中了!

以秦板桥的为人,若能收老先生做门生,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招摇显摆机会的!”

文征明突然觉得,真不如不来。

王逢元忍不住插嘴指责说:“你不会说话就少说两句!”

忽然看到在窗外道路上,放着乡试榜的彩亭过去了,马上就要到府衙。

于是二楼房间里就没人说话了,大家都沉默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楼梯“噔噔噔”的声音,有人急步跑上来了!

这是报信的人来了,有个仆役站在楼梯口,对着文征明那桌叫道:“归老爷中了!解元!第一个名字就是你!”

卧槽!众人齐齐吃了一惊。

没想到跟随在文征明身边的,那位三十来岁、平平无奇的文士居然能中解元!

这也真是真人不露相,到底是何方神圣?听说此人只是文征明妻子的姐姐的孙子?

还没等众人上前道喜,却又有人在楼梯口叫道:“邢老爷第二名!”

邢一凤按着桌子,霍然而起,向来稳重的他,此时也有点失态了。

一直以来家境贫寒,这次终于改变了命运。

高长江等几名本地生员连忙祝贺,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邢一凤是县学士子里文章最出色的,而且又提前知道了题目的。

高长江祝贺完邢一凤,忽然又有点替好友不平。邢一凤这个第二太可惜,差一点就是解元了。

哼!也不知道那解元归有光多大的本事,等后天鹿鸣宴时,一定要好好盘盘他的道!

就这样,喜报一个接一个的传过来,密度之高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第十名,王逢元!第三十六名,何良俊!第七十二名,吴承恩!

第八十一名,苏州府周道光!第九十一名,文征明!

第一百零三名,江宁县学周儒!第一百三十五名,江宁县学路伯镗!

坐在太白楼二楼的这些考生,几乎都中了。

除了有些无动于衷的文征明之外,众人齐齐弹冠相庆,喜不自胜的互相道贺。

其实就连文征明,也未必没有激动的意思,毕竟乡试算是人生最大执念,总算化解并放下了。

在这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大家突然觉察到,好像有一条漏网之鱼。

报信一直报到最后一名,也就是第一百三十五名了,仍然没有江宁县县学带头大哥高长江的名字。

“不!!!”高长江双手捂着头,不能置信的叫道。

如此低的录取率,考不中不算惨,但最惨的是,身边人都考中了,只有自己落榜!

而且这次是好友主考,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己居然错失良机落榜了!

高长江发出了凄厉的叫声:“秦德威你是故意的!”

其余众人面面相觑,不好意思继续庆祝了,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啪!”王逢元忽然拍案而起,对高长江喝道:“亏得你还是秦板桥好友,出言怎能如此不逊!

你也知道,乡试毕竟是糊名誊录,看不到姓名的!再怎么运作,也是有一定几率错失贤才!

所以我认为,你这就是运气太差,恰好被漏掉了,要怪只能怪天意弄人!”

文征明站了起来,对高长江说:“老夫这不想中的,上榜了;你这想中的,却落了榜。确实也是天意弄人。”

然后文征明就要下楼梯,并往外走。

有人问道:“衡山先生要去哪里?”

文征明答道:“按老规矩,明天是拜座师的日子,但老夫不想去了!今天独自见见秦板桥。”

归有光也起身说:“我陪着老先生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