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29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便评论道:“原来的宅子都太小了,换个大的住在一起挺好,互相有个照应。”

其实在秦德威心目中,只有青溪宅小院子才是自己的真正“故居”。

想起这些,他忍不住问道:“如今青溪宅就没人用了?”

秦祥便笑道:“你那个老相好王美人搬到了那里,别人还怎么用?”

都是情债啊,秦德威也不好与长辈聊这些,就又问起儿子的事情。

秦祥十分满意的说:“小魁儿你不用担心,身体极壮实,如今若被扶着时,已经能站起了。”

大名秦国祚的秦氏第三代大郎,因为恰好生于父亲刚中状元的时候,小名就称为魁儿。据说此子乃是应运而生的大富大贵之人,南京城第一著名幼儿。

略略说完家里事情,眼看南京皇城西安门就要到了,秦德威要去太庙,但叔父却不能跟着了。

于是秦德威与叔父都下了车,又对叔父说:“你先回家,等我暂时了却公务再回去。”

秦祥点头称是,转身离开。

第五百一十八章 状元怎么就是你?(上)

秦德威这次回到南京城,想与他聚会的人实在太多了。

可以说全南京城但凡能说得上话的人,都想请秦德威吃饭喝酒。

但无论有多少人等着,秦德威回到南京的第一顿饭,肯定要与守备太监李環、守备大臣徐源、兵部尚书秦金这三大员一起。

倒不是秦德威有求于他们,主要是如果不吃这顿饭,这三个待罪的倒霉蛋就不会安心。

毕竟秦德威是作为朝廷使节来勘察情况的,给京师写勘察报告的也是秦德威。

秦德威倒是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大型木制建筑发生雷击火灾这种事,实在是防不胜防,他们也挺无辜的。

南京这边的宫城格局与京师大体相似,但皇宫里基本维持修缮的也就中轴主殿和庙、社,以及宫墙了,其他地方大多荒废。

看完不太严重的太庙受灾现场,秦德威就撤出了敝旧的皇城。

然后就去了西安门外的内守备厅,与三大员商议祭祀孝陵的事项安排。

等天色黑了后,三大员就在内守备厅设宴,招待秦德威,其余随从都安置到馆舍去。

第一天就这样公事公办的过去了,晚上秦德威没有去馆舍,直接回了家。

其实这个位于武定桥之西,秦淮河南岸的新家,对秦德威而言是很陌生的。

借着月光看到了巍峨的状元石坊,看到了超出普通人家一截的高大朱门,秦德威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叔父很体贴的打发了仆役在门上传话,说今晚不见了,让秦德威直接去休息。

然后就有婢女引着秦德威往后院走,穿过几道厅堂回廊,就看到顾琼枝抱着个周岁幼儿,站在内院的影壁前迎接。

秦德威走过主动道一声:“辛苦了。”

然后好奇地看了几眼这个已经睡着的幼儿,与顾娘子一起往屋里面走。

秦德威在屋里又看了一会儿子,伸手摸了几把,此后又有专门的奶妈和婢女将儿子抱走。

此时就只剩下秦德威和顾娘子两个人了,秦德威再也不讲究形象了,疲惫不堪的倒在床上。

侧头对顾琼枝说:“这地方怪陌生的,直到看见你,才有点自家的感觉。”

顾娘子帮秦德威脱了外衣,答道:“叔父说,只有这样的门户,才能配得上小魁儿。”

秦德威心里觉得,从小养于深宅未见得好,但这么败兴的话不至于说出口。

而且从安全性角度来说,原来那种小宅院,对一个大型钱庄的小主人来说确实比较危险,绑架起来太容易了。

顾娘子也褪去了衣裙,上了床问道:“你这次要在南京留多久?”

秦德威一边慢慢动手找回熟悉感觉,一边回话说:“多住两个月,过了夏天凉快时再走吧。”

顾娘子又问:“那你打算如何安置我们母子?”

秦德威毫不犹豫的答道:“我当然是想都把你们带在身边,但不知你,还有叔父是怎么想的。”

顾娘子叹口气说:“夫君你的变化实在太快了,快的让人目不暇接,简直追不上你的脚步啊。”

普通人的日子,可能几十年都没有太大变化,但秦德威这人,几年时间就天翻地覆,让人无所适从。

如果男人没本事,令人发愁,可男人太有本事,还是令人发愁。

其实对绝大多数南京亲朋来说,秦德威中举后,能先安安稳稳十来年才好。

秦德威大概也感受到了枕边人的惶恐心理,感慨说:“先不急说以后,我现在还有点其他事情想说。”

顾琼枝忍无可忍,抓起了秦德威的把柄说:“我也不急说以后,你先说今晚要怎样!”

秦德威只好翻身,尽起一个久别重逢的丈夫所应该尽的义务。

风风雨雨过后,顾娘子心满意足的侧着头,看着这张熟悉的脸。

她忽然忍不住说出了所有亲朋好友共有的、发自灵魂的一个疑惑:“状元怎么就是你?早些年实在看不出来啊。”

亲朋谁不知道底细,当年这是一个被社学退学、然后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少年。

但就这样一个少年,居然能考中状元,打破了亲朋们对状元的一切美好幻想。

“睡觉!”秦德威无语,这可真是亲人啊。

顾娘子扯了扯夫君:“再说说话儿啊,难道这么久不见,你就没有什么话跟我说?”

秦德威也侧过身子,与顾娘子脸对脸的说:“我那师叔当了户部尚书,趁着这个机会,在京师把钱庄开起来,你有什么建议?”

顾琼枝忽然觉得,还不如睡觉。

秦德威蹭了几下:“好娘子,你就说说,户部尚书是自己人的机会多难得,不能错过啊。”

顾琼枝懒洋洋的说:“要我说,京师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经营钱庄,或者说不适合用南京这边的思路经营钱庄。”

然后顾娘子又详细说:“江南这边,无论怎样,各行各业多是民间所为,都是我们钱庄极好的客户。

而在京师,皇店、勋戚实在太多了,而且很多匠户商户都是官营,风气也更浮躁,只怕就没有几个踏踏实实做事业的。

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开我们这样的钱庄?”

秦德威点点头道:“你说的不错,所以如果在京师那边开钱庄,不能照搬南京这边做法,要有点不同。

主要业务就不是工商户了,一是与江南地方的汇通,二是做官员的生意。而且还要设个规矩,防范来自权贵的风险。”

顾琼枝问道:“你真的想做这种南北钱票汇通的生意?”

交往这么几年了,她发现,小夫君对这种异地汇兑生意,有一种出奇的热衷。

“是啊。”秦德威也没什么可瞒的。

顾琼枝就提议道:“如果你想南北汇通,那首先要保证消息能快速畅通的传递。

我给你出个主意,出钱赞助沿途的急递铺,每处每年给五两,然后允许急递铺投送钱庄的文书就好。”

急递铺就是专门用来传递朝廷公文的,每一二十里设一铺,接力式传送公文。

秦德威默算了下,南北两京之间急递铺大约二百个左右。

假设每处五两,一年一千两,完全承担得起,只要朝廷肯答应。

“真是贤内助啊。”秦德威又开始动手动脚说:“让我再来报答你一次。”

第五百一十九章 状元怎么就是你?(下)

日头渐高,人困马乏的秦德威还在睡眠中。

两千几百里的舟车劳累且不说,昨天下了船后又马不停蹄的去太庙勘察,还要应付南京三大员。

回了家后,又得侍候顾娘子。纵然是铁打的人,也不可能不困乏。

忽然有人摇晃了几下,强行将秦德威从睡梦中弄醒了。

他眼皮都不想张开,只张口问道:“干什么?”

有个可能是婢女的声音答道:“叔老爷在外面喊。”

秦德威实在搞不懂,叔父来吵个啥,原来叔父从不打扰他睡觉啊。

又伸手摸了把旁边,发现枕边人也不在了。

他这才勉勉强强的从床上下了地,披着衣服往外走,听到院门影壁外有人声。

绕过影壁,就看到顾娘子站在院门口,正与叔父说着话。

秦德威打个哈欠,还是很困倦的问道:“叔父有什么大事?定要吵人清梦?”

秦祥看到侄儿,便说:“如今我们秦家也是诗书传家的大户人家了,做人万万不可失了礼数!”

秦德威:“……”

在秦德威印象里,叔父还是个打人技术很“精湛”的衙役。

冷不丁听到一个衙役说“我们诗书传家”,一时间满腹的槽不知从何吐起。

秦祥又说:“昨日是先为公事,所以不用见别人。但从今日算是第一天,你首先得赶紧去探望老师王先生,不要叫别人挑理。”

其实秦德威今天想去找的是王怜卿,但叔父的话又不好拒绝,便先拖延道:“太累太困了,我先睡会儿,补足了精神吃过午饭再出门。”

秦祥催促道:“正式探望亲长,哪有下午去的道理?早去才显得你这弟子不忘本,你别让乡亲们笑话你!”

秦德威有点头疼,这叔父咋变这样了?原来也没这样斤斤计较的讲究礼数啊。

想当年,叔父对自己从来都是“溺爱”,从来都是顺着自己的。

秦德威忍不住就犟了几句嘴:“我在京师时,登大学士、尚书的家门,都只看自己心情!又不是不肯探望老师,晚点去怎么了?”

看着大侄子不情不愿的样子,秦祥叹道:“真是不明白,状元怎么就是你了?就是小魁儿,也比你更像个状元模样啊。”

秦德威忽然懂了,原来自己的地位下降了。

顾娘子轻轻推了一把夫君,劝道:“去吧,早去早回,礼品都帮你住准备好了。”

秦德威这会儿也没睡意了,只得洗漱一番,然后骑马出门,去聚宝门外探视业师王以旌去。

南城这片,都是衣冠、富家聚集之地。

秦德威骑马出去,那效果跟游街示众似的,差点就被几个胆大的妇女从高头大马上扯下来。

他走了几步,有点害怕。便又回了家,换成了带着围幕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