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18章

作者:随轻风去

那邵元节都为陛下祈祷两年了,还没个结果,你陶道长献个药上去,如果皇帝生出了儿子是谁的功劳?

到时那邵国师怎么看你?你现在这点根基还都是邵国师给的,如果你得罪了邵国师,你还能安稳?”

陶老道愕然片刻,自己活了六十多岁,竟然还没有这个十八岁的少年通透!

但老道长又想到,这是神仙一样的人物,便释然了。

陶仲文转而说起别的:“你先前答应过,让修玄投靠你修行,你怎么也没动静了?贫道可是真心乐见其成。”

秦德威苦恼,陶仙姑给家里那位贤妻的第一印象太不好,心结解不开啊。

她宁肯收李小娘子,也不愿意让陶仙姑进门。

第五百零二章 三月的人们

说完事情,陶老道告辞,秦德威很给面子的送到大门。

他想了想,又叮嘱说:“老仙长以后若有话要说,不用太过于讲礼。

你一个方外高人,跑到我家里来,实在太惹人注意了,所以请我去显灵宫就好!”

陶老道自以为秒懂,应声道:“秦翰林无事时,也可以去显灵宫游赏做客!”

嘉靖十五年的二月份,除了川西有地震之外,朝廷太平无大事。

其实时间进入阳春三月后,又到了一个社交活动高峰期,但本可以成为京城社交宠儿的秦德威却是消失的。

当然各种社交活动还是免不了在各地上演,比如说从布政使改任了湖广巡抚的顾璘顾东桥,巡视到了江陵府。

知府李士翱面见顾巡抚时,极力推崇说:“江陵城出了一个神童,年方十二已入府学,姓张本名白圭,下官叫他改名为居正。”

十二岁?神童?这两个词的组合,顿时让顾巡抚想起了很多不好的回忆。

李知府还在继续说:“以下官观来,此人乃宰相才也,堪比那秦状元!愿推荐给大中丞接见……”

顾巡抚冷哼一声,拉下脸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还是不见了!”

一场著名的宿命相遇和佳话,因为蝴蝶翅膀的扇动变没了。

李知府诧异莫名,早就听说过,这位顾巡抚乃是文坛名宿,平生最喜抬举晚辈、奖掖后进的。

为何见面不如闻名,如此名不副实?

同样的三月,李家兄妹暂时离开京城,回了辽东去接家人。

而且再回来时,李泾将以把总身份,带领今年辽东镇调到京师备操的五百班军。

还是这个三月,嘉靖皇帝对朝政稍加懈怠,章疏批阅速度明显减慢,但在宫里忽然如鱼得水般的勤快了起来。

从皇后到许多妃嫔,齐齐感觉到了陛下雄威大振。

大臣对此表示理解,毕竟皇帝这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国本而努力,不然皇位后续无人总也不是办法。

大家只能默默的鼓劲加油就是了,反正又不可能替皇上代劳。

但在这个外朝太平无事的三月,宫里却有大动静,位于隆宗门西边的大善佛殿被拆除了,原址以后成为慈宁宫的一部分。

原本收藏在大善佛殿里的一百多具佛像,一万多斤佛牙佛骨像是垃圾一样,被清理了出来。

负责工程的太监高忠看着这一切,心里很不是滋味。

负责带人清理佛像、佛骨、佛牙的秦太监在旁边劝慰道:

“你想开点,在我们大明,天大地大皇上最大!无论佛陀、神仙,都敌不过真命天子。

等你将早日慈宁宫修建好,又让皇上满意了,必定会重用你。”

“怎么重用?”高忠忍不住问道,两人是既是多年好友又是互相信任的盟友,说话没什么忌讳。

秦太监答道:“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你代替我掌御马监印、提督京营。”

高忠连忙又问:“那你呢?不可能只留有一个光秃秃的东厂差遣啊。”

秦太监说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我当然是想去司礼监了,司礼监太监兼提督东厂才是常态。”

高忠差点问出,现在司礼监太监人数满员,你想取谁而代之?但忍住了,没有继续往问。

烟花三月里,还有很多人趁着大江南北不冷不热,奔波在路上。

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就在这春暖花开时节,登船回京叙职。

嫌船舱里气闷,严嵩独自站在船头,看着水面上人来船往,陷入了沉思。

他已经五十七岁了,这次上京如果没有特殊恩遇,仕途基本也就到头了,即便还有剩余的时间无非就是熬着。

但严嵩并不知道,在他上路的时候,首辅费宏还是没能逃脱生老病死,已经病重到卧床不起。

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基本上就意味着临近了鬼门关。

所以这个三月份,那些最顶级的大臣根本放松不下来,全都在关注费宏的病情。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秦德威一样,悠哉游哉的往返于自家与王恭厂,超然物外的研发新式火炮。

此刻已经造出了五个样品,罗列在秦德威面前,从二十斤到二百斤都有,大中小各自不同。

“下面要找地方发射测试。”老工匠禀报说。

这玩意当然不可能在京城里测试,除非想掉脑袋。

而且需要的地方也很大,预估发射最远的大型样炮,攻击距离能到五六里,不是一小片空地就能测试的。

秦德威就去了刑部,找本次研发最大的赞助方也就是王廷相。

“不好办啊。”王廷相听到这个需求,也犯了难。

如果五六里最远射程,为安全应该准备个十里的空地。可如今京城周边人烟渐渐稠密,很难找到这样的场地。

总不能为了测试样机,就跑到几十里外去吧?秦德威懒得这么远的来回折腾。

王廷相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有了!京城周边还有许多草场,都是归御马监的管辖的,如果能借出地方来,就不成问题了。”

“还要找御马监借地方?”秦德威无奈的说:“莫非老前辈嫌功劳太多,不够分了,还要拉御马监进场?”

“不然周边哪还有十里的地方给你测试?北边倒是有这么大地方,但你敢去吗?”

北边就是皇陵所在的天寿山了,秦德威再有胆量,也不可能在皇陵这里试验火炮。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随从急急忙忙的跑进来,“方才有消息传递,费首辅病卒!”

王廷相深深的叹了口气,对秦德威道:“只怕又多事了。”

然后又说:“这一二年朝堂总是不稳,频频出事,长此以往,对国事极为不利啊。”

然而秦德威没有任何回应,只是在思考什么。

王廷相有点纳闷的问:“你怎么不说话?又在想什么?”

秦德威淡定的答道:“我正在想,怎么找御马监借草场测试新火炮。”

王廷相下意识质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首辅都没了,你还有心思想着你那几口佛郎机炮?”

秦德威反驳说:“不然怎么办?难道老大人你希望我出手掺乎这庙堂变局?”

王廷相:“……”

算了算了,你还是研发你的火炮去吧。

第五百零三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费首辅去世后很有哀荣,朝堂大佬们还算克制,没有在老首辅尸骨未寒时就开始“哄抢”遗产。

内阁在短时间内,又暂时成了一人内阁。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虚)、华盖殿大学士李时第二次担任首辅。

到了四月,嘉靖皇帝没有与群臣商讨,乾纲独断,从宫中直接下诏,钦点了两位新的大学士。

以吏部尚书(实)夏言为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虚)、武英殿大学士、预机务,次辅。

以礼部尚书(实)顾鼎臣为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虚)、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

如此内阁人员重新完备,其他有资格入阁的人也都熄了心思。

但夏言、顾鼎臣入阁后,吏部、礼部两个重要实职尚书又空了出来,成为新的焦点。

然后嘉靖皇帝恩威莫测,在两个尚书的任命上,放弃了乾纲独断,连个提名都没有。

只是另下诏,命朝臣廷推吏部、礼部尚书人选进奏。

这是四月初朝堂最大的事情,但秦德威身边最大的事情,就是徐小弟他妻子怀孕了。

所以徐妙璇就拉着秦德威一起来看望,女人们在内室说话,秦德威和徐小弟在外边堂屋闲聊。

徐小弟说笑道:“姐夫啊,最近朝堂这么大动静,怎么没见你去参与?”

“一群目光短浅之辈,却看不到真正可怕的人是谁,乌云已经在路上了!”秦德威不屑的说。

在自家人面前,他懒得遮掩。

又吩咐说:“你最近去了东厂没有?如果见到秦太监,帮我问问话,借个十里草场用用。”

只是问问也不算什么大事,徐小弟就答应了下来。

然后秦德威看看已经是傍晚,也不留下吃饭,又去拜访新次辅夏言。

此时夏府门前,车马成群结队,不知多少人来祝贺道喜。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夏师傅以后绝对是个强势阁老。

第一,夏言数年来一直得天子信重,如今夏言的官衔与首辅李时也不相上下。

第二,首辅李时性子平和不争,权力欲不大。第三,另一个大学士顾鼎臣威信比夏言差得远,更无法与夏言争锋。

第四,李时和顾鼎臣都是六十五上下的人了,而夏言年轻十岁,一看就是预备当首辅的。

所以夏师傅今后在内阁话语权肯定极大,说不定就是实际上的话事人,出现强势次辅的现象。

秦德威迈进大门,又看到前院满坑满谷的人在排队等待,这就是一个未来首辅的号召力。

秦德威莫名的想到了两个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夏师傅家里的几个文人门客幕席全部出动,在前院负责接待。一边不停的与客人寒暄,一边安排顺序入内拜见。

秦德威毫无公德的强势插队,仗着年轻力壮直接挤到最前面,随便找了个门客,问道:“现在谁在里面啊?”

那门客认得秦德威,连忙答道:“阁老正在见武定侯郭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