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308章

作者:随轻风去

秦德威答道:“这是两回事,我们要双管齐下!不但要自己做好,还要看蔡学士会怎么做,这才叫知己知彼啊!”

张学士很不信:“现在说这有什么用?蔡昂要怎么做,谁能猜到?难道你能猜到?”

秦德威不置可否,又问道:“那请老师先说说,这蔡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长?”

张学士长叹一声,又稍加思索后答道:“蔡学士长处是文辞,写赋华丽典雅,尤其是那些应制场面文赋,深得陛下欣赏。”

秦德威沉思了一会儿才说:“虽然我猜不出蔡学士想做什么,但可以引导蔡学士去做什么!”

张潮无语,你以为蔡学士是张学士?还能听你的指挥?

秦德威拍着胸脯说:“一切包在我身上,必定安排的明明白白!”

及到次日,一天打鱼十天晒网的秦德威秦翰林难得勤奋,居然连续去翰林院上班了。

此时已经进入了七月份,酷暑最热的时候渐渐过去,天气稍微不那么难受了。

秦德威站在前院,深呼吸了几口空气,还是如常的气氛,并没有因为空出一个翰林学士而有什么异常。

想想也是,大部分人都知道没什么机会,自然也就淡定如常了。

秦修撰一改往常独居状元厅的高冷作风,迈步向后院柯亭走去。

为什么翰林院后院的大方亭叫柯亭,秦德威上辈子看过的《大明官》这本书里解释过。

果不其然,又看到十几个人聚在这里谈论诗文经义。

秦德威看了几眼,发现吏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温仁和也在柯亭里面。

掌院翰林学士董玘出了事故走人后,这位也挂着翰林学士官职的温仁和,就相当于是临时主持翰林院工作的人了。

“温前辈!”秦德威招呼了一声。

温仁和笑道:“秦修撰也来参与聚讲?”

秦德威摆了摆手,“非也非也,只是在下另有个提议,要请温前辈出面主持。”

众人都挺好奇,一直低调的秦德威突然冒出来,是想干什么?

谁都知道,秦德威是张潮最亲密的门生,当前这个身份堪称是敏感了。

温仁和也不可能堵着秦德威的嘴,点头道:“但讲无妨。”

秦德威便道:“听说河南献一只白鹿为祥瑞,温前辈何不领引翰苑词臣写文赋庆贺,汇集后一起上表称贺?”

柯亭内外诸翰林突然冷场,各自深思起来。

大家都知道,皇上好神仙方道,也特别喜欢祥瑞。翰林词臣齐齐上文庆贺,展示出盛世气象,绝对是讨好的事情。

更别说这种文章,明着主题是祥瑞,其实就是名正言顺拍马的机会。

只要皇上龙颜大悦,好处自然多多,尤其是当前需要补一个翰林学士的背景下。

可令人不解的是,秦德威突然提出这个建议,目的又是什么?

不少人就将视线转移到了蔡昂身上。

因为大家都知道,写祥瑞文章是蔡昂的看家本事和最强项,翰林院里无出其右。

三年前蔡昂就是靠着一次祥瑞,博得天子欣赏,才升到了侍讲学士。

那么问题来了,秦德威作为张潮的门生,为什么要提出的这样的歌功颂德上表庆贺活动?

这不是明摆着给蔡昂表现的机会吗?只要皇上高兴了,很可能顺手就给蔡昂一个翰林学士。

秦德威催着问了一声:“温前辈莫非不愿意答应?”

踏马的,这谁敢说不愿意?温仁和又想了想,立刻答应了下来:“可以!”

反正只要他牵头组织这个活动,就能在皇上那里露脸,何乐而不为?

至于谁写的文章最让皇上欣赏,那跟他没什么关系了,无所谓。

反过来想,如果自己不答应这样的“好事”,那么传到皇上耳朵里,万一皇上对自己不满怎么办?

看这边安排明白了,秦德威又在人群里找到了蔡昂,走过去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听闻蔡前辈乃是文柄翘楚,向来仰慕的很,今次可算有机缘得见蔡前辈的大作了。”

蔡昂也有点懵,看不出秦德威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确定要跟我比试一下?

不过秦德威礼数周到,言辞谦恭,没什么毛病。蔡昂也只能礼貌的回应说:“互相指教!”

直到秦德威离去,旁边才有人笑道:“蔡鹤江这次遇到劲敌了。”

又有人道:“秦板桥号称诗霸,近两年来以文才称霸两京。从南至北,从无人可以抢走他的风头,不知这次又是个什么光景。”

还有人议论道:“你们仔细想想,这次秦板桥必定不会抢风头!他座师张亭溪还在呢,他怎么敢抢座师的风头?”

虽然说的不是很明确,但大家也都理解了意思。

文学再大也大不过政治,如果张潮想进位翰林学士,秦德威必须克制自己,以免抢了自家老师的风头。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张潮的文采不如蔡昂,比拼赋文几乎是必输无疑。

那秦德威跳来跳去,有什么意义?

“所以说,蔡鹤江的劲敌还真可能是秦德威。”最早发表议论的人又重复了一遍。

估计秦德威会代张潮捉刀,通过这种形式,与蔡昂进行比拼,并力压蔡昂。

想到这个可能,众人不禁面面相觑,从自信狂傲的角度来看,确实像是秦状元能干出来的事儿。

但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如果代笔捉刀被戳穿了,或者抓到了什么把柄实证,谁知道皇帝会怎样想?

只能说功名利禄动人,总能引得无数英俊前仆后继的冒险赌博。

以下大雨不能上路为借口,被弹劾隐瞒丁忧的董学士,不就是刚发生的例子吗?

第四百八十九章 没别人什么事了

翰林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秦德威必须亲自在翰林院坐镇,所以就脱不开身了。

徐小弟的婚事问题,就只能再往后推一下,目前先解决翰林学士问题。

所以秦德威又跑到徐家,把情况说明了一下。

徐妙璟对此很淡定,回应说:“没事,我早已经习惯了。

一个婢女的事情,姐夫你都拖了两年,更别说更重要的婚事。”

秦德威义正词严的训斥道:“你真是不知道,什么叫为了你好!

如果你是一位翰林学士义女的亲弟弟,那嫁妆怎么也得多个三五成!”

徐妙璟选择了躺平:“是啊是啊,姐夫说得对,你永远有道理。”

又来到翰林院上班时,主持工作的温仁和温学士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圣上将七月十二日的经筵课程内容改为文学!

这朝廷里里外外的都是文化人,皇上当然也不会赤裸裸的说“欢迎大家来拍马”。

只通过这么一个变动,就能让翰林们明白意思了。这文学课,肯定就是欣赏大家的祥瑞文章了。

大明官场小知识:翰苑词臣具有特殊性,升迁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不需要外朝议论推举,也不用通过吏部。

用五百年后的语言解释就是,皇帝如何安排自己的秘书班子,不需要通过组织部来选拔。

于是七月十二日前的这段时间,众翰林就围绕着白鹿祥瑞开始摩拳擦掌。

人都是有梦想的,虽然论理说,新翰林学士应当出自张潮与蔡昂两为资深学士,但也不排除皇上破格提拔的可能啊。

看看当年的张孚敬,再看看夏言,皇上对喜爱的大臣从来不吝啬破格提拔。

就算破格不到翰林学士,能升个一两级也是很美了。

大概只有秦德威没这个卖弄文学的心思,这次的主角是老师,送老师上翰林学士,就完成了未来势力布局的一大步。

虽然他也天天到翰林院上班,但主要精力都放在鹰顾狼视和收买消息上面了。

他怕的就是,众人不走他划出来的赛道,而是另辟蹊径导致超出掌控。

其实秦德威是想多了,翰林们谁不知道嘉靖皇帝是个文艺青年?

写文章写得好,真的能管用,又何必再另想不靠谱的办法?

然后时间就到了七月十二日,参加经筵的人都起了个大早,趁着清晨入宫到文华殿。

依旧是套路化程序化的礼仪,皇帝御殿升座,众翰林词臣叩首礼拜,然后平身站班。

往常充当人肉播放器的读书官,今天不用读书了,改成读文章了。

大家都知道,今天就是个颂圣文学欣赏大会。

而且今天没有外人,就是皇帝和翰苑文学侍从们关起门来自嗨,所以众人都很放松。

一篇篇骈四俪六的华章读出来,听在嘉靖皇帝的耳朵中,那就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嘉靖皇帝信仰道教,喜欢祥瑞,喜欢歌功颂德,这不是秘密。

就算知道是虚假繁荣,也忍不住飘飘欲仙的快感。

这时候,侍讲学士蔡昂将自己所写的《瑞鹿赋》文稿传给了读书官。

嘉靖皇帝心里便更兴奋起来,这可是个颂圣高手。

众人也都集中了精神,听读书官念道:“伟中标之奇兽,盛明时以效祯……

秀发桃林,异标赤县,立耸瑶山,行拖皜练……

以仁义为炉治,以礼乐为范模,鼓铸万类,陶镕九匡,至和克蕴,功化涵濡……

是以天不隐祥,乃昭灵贶;地无藏宝,乃出贞符。若此鹿者,固为陶治中之一物……”

众人齐齐轻轻叹口气,不愧是蔡鹤江,一出手就知道有东西了。

这篇《瑞鹿赋》比别人明显技高一筹,足以列入拍马范文了。

如果这里是戏台的话,大家应该齐声叫好了。

嘉靖皇帝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情绪,所以听完后表情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让大臣继续。

但蔡昂并不失望,因为嘉靖皇帝在文学上是很公平的,今天自己这篇就该是第一了。

他就不信了,谁还能写出比自己更好的颂圣贺文。

这时候,另一个敏感人物张潮张学士出列,没有把文稿给读书官,却对皇帝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