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 第230章

作者:随轻风去

那人突然就噎住了,像是被人掐住了笑声,好半天才答道:“抱歉,在下并不是秦德威!”

众人:“……”

顾老兄(弟)到底经历过什么,对秦德威这个名字有多么敏感啊?

第三百七十九章 还是不是主角?

众人感慨完顾老盟主的反应,又一起去看发声讽刺之人,却见那人只是个十三四岁的白皙少年。

惊讶之余,又恍恍惚惚觉得这个场景莫名的眼熟。看来顾东桥刚才骂错了人,也真是情有可原啊。

现在的少年人,都这么不讲究的吗?

越中名士陈鹤陡然失色,连忙起身拉着这少年,急急往外走,要另找个地方教训。

“慢着!”姑苏老狂生杨循吉很感兴趣的开口问道:“此子是谁?”

那少年挣脱了陈鹤,对杨循吉答道:“小子山阴徐渭!”

雾草!秦德威大吃一惊,这不是少年版的徐文长徐青藤吗!

此时秦德威带着遮阳大帽,又刻意压低了帽檐,盖住半张脸,非常低调的站在人群外围。

因为最近这一年半发育很快,他的个头已经相当于略矮的成年人,别人只看身高也没想到是秦德威。

毕竟南京这边大部分人的认知里,对小学生印象还停留在一年半前的矮人一头。

虽然秦德威可能会另眼相看,但对这时候的人们来说,徐渭还是个小透明。

陈鹤对着众人介绍道:“此乃吾乡神童,近日他家中遭变,我便带着他出来散心,也是让他长长见识。”

杨循吉觉得徐渭这个敢放炮的狂劲儿挺对胃口的,又问道:“你说可笑之极,有何可笑之处啊?”

徐渭便看着顾璘开口道:“小子这两日,但见诸士子奔走前辈门下,只求片言褒赏便声价骤起。

再看今日之会,莫敢后至,恭敬景从,宛如朝见!

故而一笑所谓盟主前辈,操文章之柄,虚张声势,吹嘘才俊。又宛如南面王封官赐爵,真乃近来罕有!”

不怕没话说,就怕不让说话。少年徐渭得意洋洋的看着众人,纵然你们生气,也遮掩不了事实。

人不轻狂枉少年,就该如此意气激扬的揭批不良风气!越生气,越愤怒,就越能体现你们的虚假和色厉内荏!

被矛头指向的顾璘老先生却无动于衷,很淡定的挥了挥手:“你说完了?下去吧!”

徐渭顿时疑惑不解,你这老头为什么不生气?难道自己的语气不够激烈?用词不够刻薄?

还有,大家倒是给点反应啊!这样无视自己是几个意思?

想到这里,徐渭忍不住就高呼:“诸君对逆耳之言假作不闻乎!”

王逢元昂首而出,轻蔑一笑,对徐渭嘲弄道:“老师从嘉靖九年到嘉靖十一年,足足被秦德威这样骂了三年!

你这个不知从哪钻出来的跳梁小儿多骂一次,还都是陈腔滥调、了无新意,又能怎样?有什么值得议论的?”

顾老盟主不满的瞪了眼弟子,瞎说什么大实话!

混账!徐渭大怒,没想到对方完全不生气,自己反而被气了个半死。

前文介绍过,王逢元就是很会言辞刻薄的才子,不然也不会被老盟主当接班人培养,不会怼人怎么当盟主?

只是生不逢时,遇上了天克之人,才总是显得弱鸡。

所以众人没觉得王逢元出来怼人有什么奇怪的,但就是这腔调有点怪异……

顾老盟主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有点恼怒,他说过不许提秦德威!

这关门弟子,今天很不一样!不,应该说最近这一年来,早就很不一样了!

但徐渭乃是百年一见的真神童,几百年后还流传一堆少年徐文长的民间传说故事,哪能服气?

偏激脾气发作起来,当即又说:“我的话还没有完,尔等仍有第二个可笑地方!

南京城江流环绕曲折,故而与广袤不相称,非体国经野、辨方正位之处!

大内又迫东城,且偏坡卑湿,昔年太子、太孙皆不禄。是以江流去而不返,山形散而不聚,恐非帝王都也。

自国朝以来,南京无有状元、宰辅,亦无大家,岂不能说明问题?

这地方不行!所以尔等以都城名门自诩,以文坛盟主自居,宛如夜郎之事,岂不可笑之极!”

雾草!已经切换到看戏模式的秦德威再次震惊,小徐这地图炮有点大啊!

难怪此人历史上极度落魄潦倒,最终什么也混不上,就这性格,谁能容忍!

果然现场大哗,群情愤激!参加文会的人,大都是南京本地人,哪能听得了这些!

还是王逢元出面,对徐渭怒喝道:“都是胡言乱语!谁说南京出不了文坛大家!秦德威难道不是?”

徐渭嘴硬说:“我并不以为这算大家!”

王逢元回应说:“在江南,文衡山先生赞誉为当今江左第一!在京师,一人力压嘉靖八才子,无人能争锋!

当年主持天下文坛的复古七才子中,那王浚川公也指定秦德威为后继之人!

这样成就独步天下,至少是当今海内文坛唯一一人,如何不是文坛大家!你能找出第二个来么!”

双方你来我往的互怼,众人正听得入神,突然又听到有人暴喝:“你够了!”

众人转头看去,却见老盟主顾璘正对着王逢元怒目而视。

来捧场得这些,很多人都是顾璘多年老友了,顿时就意识到,这对师徒之间好像出了点问题?

徐渭不管这俩师徒怎么回事,又直接怼了回来:“我还是不以为秦德威算大家!

所谓文坛大家,不一定要开宗立派,但必定能引领潮流,影响一时之风气!”

王逢元看了看老师顾璘,先是沉默了片刻,然后仿佛再次下定了决心,却对徐渭问了个古怪的问题:“你今年岁数几何?”

徐渭莫名其妙的回答说:“十四!”

王逢元哈哈大笑,讥讽说:“谁说秦德威没有引领风潮?这不就有你这样来效仿?

你今天这个模样,说到底,不就是想学秦德威少年成名之法吗!你还敢说秦德威没有影响风气?”

混蛋!少年徐渭顿时暴怒!

王逢元又幽幽叹道:“但你也晚了,秦德威十二岁时就能力压全城,并写出《芳树》这样诗篇。

而你都已经十四了,要学还是有点晚了,出新出奇都做不到了。”

少年徐渭简直要气炸了,大声说:“在下根本没有学秦德威的想法!”

附近其他南京本地士子顿时七嘴八舌的,纷纷开口道:“大家都看得真切,就是学了!

你这样以狂喷詈骂,胁持士大夫而求名,不是学秦德威又是学谁!”

徐渭的泪珠子都开始往下掉,带着徐渭来参加文会的陈鹤连忙上去帮着擦眼泪,又拉着徐渭走到偏僻地方劝解去了。

看似打退了对家,但顾璘却没有一点高兴样子,板着脸斥责道:“王逢元你住口,回草堂去不要出来了!”

众人顿时又将注意力转移到师徒两人身上,看来这对师徒之间不只是有点问题,而是大问题啊!

带着遮阳大帽藏身在外围的秦德威很无语,今天这文会场面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

自己到底还是不是主角了?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第三百八十章 何为宗师(上)

天地君亲师,无论顾璘说了什么,王逢元也不能公开与老师顶嘴。

所以他只得深深叹了口气,又对顾璘劝了几句:“老师,时代变了!不可固步自封啊!

既然我们金陵出了个秦德威,我等不妨举起这杆大旗,以声力气义,张扬南都文人威望!”

顾老师依旧冷着脸不说话,王逢元低头离开溪边文会人群,独自回了松坞草堂里。

在场的都是文人,从这只言片语中就能听出来,这对师徒之间,肯定在理念问题上出现了巨大矛盾。

秦德威偷偷目送王逢元背影,心里也是怪异的很。

他预先设想的是,不管顾老头搞出了什么的新项目,文人文会万变不离其宗,总脱不了一个“文”字。

所以只要他能即时赶到现场,在旁边窥伺时机,然后现身碾压就行了。

几年来套路一直是这样的,但在今天,从徐渭放炮到师徒矛盾,场面一直就很诡异。

结果就搞得秦德威也一直拿不准,自己该不该现身。

这时候干扰项都排除了,顾老盟主便继续主持文会,对众人说着自己的新项目:

“刚才老夫少说了一项,还应当有美人!既然有了金陵八景,每景再搭配评选一个美人,可称为八艳!”

当即就有老色批叫道:“妙!”

聚在另一旁的莺莺燕燕们听到这个,一起各有心思的娇笑起来。

顾老盟主很有煽动力的总结说:“名城、名胜、名画、名诗、名士,再加上美人!如此盛事,与诸君共举!

老夫作序,文衡山作画,八名前辈人物作诗!再从后起之秀选八首唱和,一年之后全部完成,诸君以为可否?”

秦德威暗暗感慨,这顾老头能当盟主,混圈风生水起的,也是有点东西,就是天赋点没在诗文书画等方面。

这个时候,忽然有急促的马蹄声传入了最外面一圈人的耳朵里。

大家回头看去,却见一辆马车在路上狂奔过来,车厢似乎都要颠簸的散架了。

一直冲到了靠近这边树林小溪,车厢实在无法前进了,才停了下来。

然后就从车厢里钻出个大美人来,瞪着一双杏眼,朝着人群这边扫了扫去。

最外面几个士子看到了,当即就议论起来。

早有传言顾老盟主要搞大事,所以最著名的美人大都来了,比如秦淮四美,以及新蹿红的柳月这些人。

唯独王怜卿婉拒了,所以众人印象才深刻,却不料王怜卿此刻又出现了。

恰好有个追求过王怜卿作入幕之宾而不成的士子,看到这一幕,当即就讽刺道:“前番说不来,为何今日又来?莫非这就叫朝秦暮楚?”

现场人比较多,王怜卿来回扫了好几眼都没发现目标,一个女人又不好意思硬往人群里挤。

她蹙了蹙眉头后,便对最近的士子说:“这位官人,可曾看到秦德威?”

秦德威?这三个字仿佛有魔力,瞬间就把周围的人吸引了过来。